03-07
36325次
1人
1個
11個
149人
13部
0468 姓氏略考-欽姓淵源第一個淵源:源于烏桓族,出自漢末漁陽地區烏桓部奠長,屬于以欽差御使尊稱為氏。 在史籍《魏書》中,提及一人叫欽志賁,時稱其為漁陽烏桓大人。漁陽是地名,烏桓是部落名。 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欽志賞是古時生活在漁陽的烏桓部落奠長。烏桓部落部落的前身就是秦朝末年北方少數民族部落聯盟東胡的一個分支。西漢高祖劉邦元年(公元前206年),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擊破,部眾離散,他們中的一支族人遷逃至烏桓山(今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即大興安嶺南端烏遼山),指地改名為烏桓族。烏桓族人在這塊土地上逐步成長、壯大并向南遷徙,與建都于中原的封建政權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密切交往,直至進入中原各地,融合于其他各族之中。 烏桓族人崇尚自然神教,敬鬼神,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及已故著名大人,每年皆以牛羊為犧牲,飲食之前更是必先祭。 第二個淵源:源于地名,出自古代贛地汝河支流師水所出之欽山,屬于以地名為氏。 古代所稱“欽山”,即今江西省撫州市東鄉縣西郊汝河之畔龍山,浙贛鐵路毗鄰而過。龍山腳下有一眼清泉,自古至今從未斷流,名曰“師水”,孕育了許多政治家和文人騷客,創造了不朽的“臨川文化,華夏奇葩”。如著名的宋朝宰相王安石、尚書左丞王安禮、西京國子監教授王安國、明朝武英殿大學士吳伯宗、被毛澤東稱贊為“黨內一枝筆,紅軍書法家”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舒同(文藻)、中國工程院院士艾興等等。 從戰國時期起,即有住民以山名為姓氏,稱欽氏,其民包含有百越、荊楚、世代相傳至今。 洪、灌溉、排澇、航運等綜合功能的骨干河道。 在戰國時期的趙國,即有住居于欽口山一帶的住民以山名為姓氏,稱欽口氏,后省文簡改為單姓欽氏,歷秦、漢,一直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源于地名,出自古代贛地汝河支流師水所出之欽山,屬于以地名為氏。欽口山,即以“磁山文化遺址”馳名海內外的河北省邯鄲市所轄之武安市峰峰礦區的滏山,先秦時期為武安邑,即著名秦國大將、武安君白起的封邑,白渠水即今滏陽河,她從欽口山發源,流經邯鄲、邢臺、衡水,在滄州地區的獻縣與滹沱河匯流后稱子牙河。白渠水全長四百余公里,至今仍是河北地區一條集防洪、灌溉、排澇、航運等綜合功能的骨干河道。在史籍《前漢書?地理志》中記載:“魏郡武安縣欽口山,白渠水所出。”在戰國時期的趙國,即有住居于欽口山一帶的住民以山名為姓氏,稱欽口氏,后省文簡改為單姓欽氏,歷秦、漢,一直相傳至今。 第四個淵源:源于地名,出自隋朝時期欽州,屬于以地名為氏。 隋朝時期,隋文帝楊堅在重新統一中國后,為了控制位于廣西地區欽江流域的各族百姓,將故安州改名為欽州,同時詔令當地住民,不論何族何姓,皆以新置州名為姓氏,稱欽氏,并登記造冊,編籍入戶,予以強化流改管理。 該支欽氏一族的民族屬性源流多重,姓源繁復,不可一論。 第五個淵源: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國時期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完顏晟)的欽仁皇后。屬于以先祖謚號漢化為氏。 欽仁皇后唐括氏,女真族唐括部族人,公元?~公元1143年,金國太尉唐括?阿魯束之女,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完顏晟)的皇后。 金皇統三年(公元1143年)欽仁皇后崩于明德宮,謚號“欽仁”,祔葬恭陵。 在欽仁皇后逝世后,女真族唐括部族人中多有以先祖母謚號為尊姓者,稱欽仁氏。由于金熙宗從小受教于漢人文士韓昉,喜漢文賦詩作詞,尤愛雅歌儒服。即位以后,勤于漢文典籍的學習,對女真舊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為了迎合金熙宗的好漢學之風,唐括部的欽仁氏即省文簡改為漢字單姓欽氏,成為姓氏的歷史相當悠久。 第六個淵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南宋時期蒙古欽察汗國使臣欽高一,屬于帝王賜改姓為氏。 兩宋時期,中國北方有一欽察汗國,原為克普恰克汗國,有四支族眾十一個部落,后在宋嘉定十二年(成吉思汗十三年,公元1219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攻占,在原地建立了欽察汗國,亦稱金帳汗國。其后,欽察汗國有使臣持節出使南宋王朝。 當時的南宋寧宗皇帝趙擴見其使臣氣度雍雍、豐姿凜凜,大喜,就以其國名首音賜姓欽氏,易其名為欽高一,并留之為侍御之官,安置其族居于河南許昌。 至宋理宗趙昀紹定二年(蒙古木亦堅汗孛爾只斤?窩闊臺元年,公元1229年)后,蒙古大軍開始攻南宋,該支欽氏族人宗枝分離,后裔子孫大部分為避戰亂而紛紛南遷至太湖之濱的長興地區(今浙江湖州)。當時有欽高一的八世孫欽德載,舉宋理宗執政時期的進士,任為湖州都督計議官。至宋末帝趙昺祥興二年(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南宋朝滅亡后,欽德載拒絕為元朝政府所聘,自號壽嚴老人,隱居于碧巖山(今浙江湖州長興),其子孫卻繁衍旺盛,遷播分衍至全國各地。如臺灣省以專攻水墨蘆雁國畫的名家欽爽,即為欽德載的第二十七世孫,他與著名報業名人欽本立為同輩份的堂兄弟。 后來的長興地區,曾有過三次大規模的移民運動,最主要的就是在元末明初,朱明王朝為削弱元末統治者的殘余勢力,把京畿內的原蒙古皇族分遷各地,其中即有一部分皆移居于太湖周邊地區。隨后,朱元璋也按宋徽宗的模式,不論其原來屬于何部何姓,皆賜改其漢姓為“欽”,并以已經漢化的欽察欽氏影響其族,逐漸合為一族,繁衍成為長興的名門望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七個淵源: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察克欽氏,亦稱綽克秦氏,以地名為氏,滿語為Cokcin Hala,滿語數量詞“壤”,漢義即“三年”,世居白爾昆(今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綽克秦(今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額伯爾昆都倫河流域),后有蒙古族、鄂溫克族引為姓氏者。 清朝中葉以后,滿族、蒙古族、鄂溫克族察克欽氏多冠漢姓為欽氏、初氏、察氏等。
作者:欽子文 回復:0 發表時間:2011-05-12 16:48:40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