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46957次
2人
7個
12個
49人
1部
三種說法大致是這樣的: 1、來自古鄺國 2、來自黃姓 3、來自方姓 古鄺國一說是成立的。這一說見《姓苑》和《路史》。為什么說可信?你看一看書的年代就可以想像,前一本書是南朝宋代寫的,比隋唐還早;后一本書寫于宋朝。當時在姓氏來源方面可以查證的資料比現在多。當然,這樣說似乎沒有很強的說服力。但是,姓氏的來源很難再找到比這更有說服力的東西了。客觀地說,家譜就是最可信的東西。有誰能比你自己更知道自己的呢? 來自黃姓一說,家譜有文言文版的,我用白話文大致說一說過程: 東漢初年,漢光武帝(東漢第一個皇帝,就是歷史說的光武中興)的時候,先祖黃宣,治水有功,封河陽侯。他的妻子是鄧禹(東漢大將,開國功臣)的孫女。這大概是公元5-57年之間的事。后代子孫在河南的南陽白水。 延續到唐朝,神龍年間(705-706年,唐中宗李顯的時候),黃賢,字四明,拜右相,封鄆國公(這幾乎是王室之外最高的等級了)。因敗關滅族,他的兩個兒子逃逸,長子旦,改姓曠,居河南陳留村;次子丞,改姓鄺,居江西吉州。這里是一個大的轉折點。估計很多東西都在逃逸中丟失了,逃命不可能帶太多的東西。所以,這里也是有人總拿出來說事的地方。但是,就家譜原文的表述上,沒有明顯地與當時不相符合的地方,我認為這就足夠取信了。你要說可靠的證據,我想任何家譜都不可能拿出可靠的證據,哪個朝代都沒有一個權威的認證機構,即使有,我想,只要你想,雞蛋里總是能找出骨頭的。 這大概在唐宋的時候,是可以找到證據的,當時,有《唐實錄》等資料,熟悉歷史的都知道什么是實錄。朝廷有專人記錄皇帝每天的言行,叫《起居注》;還有人整理,整理出來的書就是《實錄》;后人根據《起居注》《實錄》等資料,寫正史。大致的情況是一本比一本簡略。《唐實錄》在宋朝還有,可能直到明朝,也許還收錄在當時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所以,當時是可以查證的。我個人猜測,像文天祥這樣博覽群書的人應該看過。但是,這都只是猜測了。因為,所有這些書現在都沒有保留。 宋朝建隆年間(960-962),太祖趙匡胤的時候,從江西吉州遷到了湖廣臨武壽塘,大概是今天臨武縣武水鎮鄺家,這里是臨武八景之一的“掛榜晴崗”。祖先還是很會選風水的。注意這個時間比后來方姓御賜鄺姓(1168年)早了200多年。也就是說,比他們早200多年就到了這里。從時間上說,他們這是反客為主了。 公元960年,估計他們還呆在安徽某個地方。大量客民遷入臨武的事情在《臨武縣志》里有記載,大家可以自己查閱。就是縣志里說的130客姓從各地(主要是江西)遷入臨武 之后,一部分就長期住在臨武了(我的祖先就是這部分的)。還有相當一部分遷往全國各地了。據我了解,臨武周邊地區都是的,遠的有到貴州、四川,還有陜西。我估計,除了廣東,內地的基本都是這一支的(待查證)。所以,人數是相當多,分布也相當廣。而且,他們的族譜說法是一致的,這也可以看出族譜的可信度。 明朝,明英宗的時候(1454年),發生了土木堡之變,鄺野(野字,古代不是這么寫的,而是,雙木林,底下一個土字)時任兵部尚書(于謙是兵部侍郎,是鄺野的副手),多次力勸皇帝無效,隨皇帝親征。最后,犧牲。《明史》有他的傳。 注意,鄺野是“來自黃姓”這一支的,不是“來自方姓”一支的。但是,“來自方姓”一支居然寫“土木堡兵部殉職”之語,基本是據為已有了。 另外,在明朝《徐霞客游記》的“楚游記”一篇,講述了他到見到掛榜晴崗,并提到了當地的居民——鄺氏居,也即我的祖先們。 最后說說“來自方姓”,他們是南宋皇帝(1168年)御賜的姓。就這么簡單。他們當時就從安徽遷入廣東,我沒有去查找原因,總覺得有一些秘密。廣東在當時比內地差很遠,南荒之地。安徽肯定比廣東強。沒出事肯定不來。他們的轉變就是從跟皇帝都能扯上親戚,到發配邊疆,落差不可以說不大。 當然,現在好多了。所以有時間有精力來說這事,非要說自己是正宗。究竟正不正宗,看了上面也就知道了。 不得不說的是,清朝的廣東有一個普遍的現象是“賣豬仔”,就是說把人賣到外國去做苦力,你看美國的開發西部,修的鐵路什么的,很多就是當時的華人,可以說是血淚史。當然現在不同了,就像黑人一樣,混到現在,有的也有模有樣了。在廣東,鄺姓也不例外。所以,國外也有鄺姓的名人,基本就屬于這類。他們應該屬于“方姓”一支,不是“黃姓”一支。一直弄“溯源堂”,“雷方鄺一家”的就是他們。 看了以上敘述,事情就相當清楚了。現在經常在證明一個來源的,也就是“方姓”的這一支,他們有錢,有時間,這也是他們的先人用血和淚換來的。但是,我寫這么多,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受他們的欺騙(我看有的受了欺騙,就跟人家姓了,賣了祖宗還不知道,還跟著一起講好,一起喊雷方鄺一家)。我們采取包容的態度,不需要和他們爭,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可以了。一言以蔽之,我們不想欺騙什么,但我們不能容忍被人欺騙,這就是我的態度。
作者:61.187.186.* 回復:2 發表時間:2011-05-13 11:03:44
我贊同你的說法,但還是有些無知的宗親信那鄺守恒一派胡言,我們村就是臨武遷出的
作者:鄺建才 發表時間:2011-07-31 11:04:15
看回題要客觀,堅持很重要,廣東鄺由方來,臨武鄺由黃來都對,不矛盾,把自己祖宗賣了,那就太愚蠢了, 同宗鄺姓們要頭腦清醒啊!那守恒同志目的就達到了
作者:鄺建才 發表時間:2011-07-31 11:18:15
曠湜,生卒年不詳,字次淵,籍貫湖南省潭州人,宋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1. 《古今姓氏書辨證》:“曠,<風俗通>云:師曠之后。皇朝潭州曠元則,生用宗。用宗生無忌,無忌生湜,字次淵,紹興二年進士,皇朝,今按:四庫本原作宋,據殘宋本改。”2.《古今圖書集成?氏族典卷?諸姓部》:曠湜,按《鄭樵通志》,“湜,潭州人,登科。”曠世臣,生卒年不詳,籍貫江西省吉水人宋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古今圖書集成?氏族典卷?諸姓部》:曠世臣,按《萬姓統譜》,“世臣,吉水人,紹興進士。”曠訖,生卒年不詳,籍貫湖南省武岡人,宋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1. [嘉慶]《湖南通志?卷九十?選舉二?進士一?宋?淳佑四年甲辰留夢炎榜》:“曠訖,武岡人,工部尚書”。2.《唐代訖清代籍貫為湖南或寄籍湖南之進士2432人》:曠訖,武岡人,南宋淳佑四年(1244年)甲辰科進士。鄺師虔,生卒年不詳,籍貫不詳,唐朝文德元年(888年)時代政治人物。^ 《舊唐書》卷第一百八十二:駢既死,左右奴客逾垣而遁,入行密軍。行密聞之,軍縞素,繞城大哭者竟日;仍焚紙奠酒,信宿不已。駢與兒侄死於道院,都一坎瘞之,裹之以氈。行密入城,以駢孫俞為判官,令主喪事。葬送未行而俞卒,后故吏鄺師虔收葬之。^ 《古今姓氏書辨證》:“鄺,謹按《唐叛臣傳》:高駢故吏鄺師虔,收葬駢。”鄺懷忠,生卒年不詳,籍貫廣東曲江人,宋朝政治人物。^ [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十七?選舉表五?進士二?宋?二?特奏名?嘉泰二年壬戌》:“鄺懷忠,曲江人,知清遠縣。”^ [光緒]《曲江縣志?卷二?表三?選舉?五?特奏?嘉泰二年壬戌》:“鄺懷忠,知清遠縣”。^ 《古今圖書集成?氏族典卷?諸姓部》:鄺懷忠,按《廣東通志》,“懷忠,曲江縣人,由特科任清遠縣知縣。”^ 《清遠縣唐宋元職官補正》:鄺懷忠,廣東曲江人。嘉祐二年(1057),特奏名登進士第。治平二年(1065)年,官清遠縣令。今據《光緒曲江縣志》載鄺氏于嘉泰二年(1202)中進士,與《清遠縣志》載鄺氏于治平二年(1065)官縣令相差一百多年,故鄺氏進士年份“嘉泰”應為“嘉祐”之誤。據此修正。鄺靖,生卒年不詳,籍貫廣東潮陽人,宋朝政治人物。^ [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十六?選舉表四?進士一?宋?一?進士?嘉祐三年戊戌》:“鄺靖,潮陽人,見《黃志?五甲考》,《郭志》,《郝志》,《潮州志》,《潮陽志》皆作二年丁酉進士。”^ 《潮陽歷代進士列表》:鄺靖,籍貫潮陽人,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戊戌科登科金榜,正奏第五甲賜同進士出身。^ 《古今圖書集成?氏族典卷?諸姓部》:鄺靖,按《廣東通志》,“靖,潮州人,登嘉佑二年進士。”鄺彬,生卒年不詳,籍貫湖南省寧遠人,宋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嘉慶]《湖南通志?卷九十?選舉二?進士一?宋?元符三年庚辰李崟榜》:“鄺彬,寧遠人,二甲,行人”。^ 《唐代訖清代籍貫為湖南或寄籍湖南之進士2432人》:鄺郴,寧遠人,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庚辰科進士。鄺淡,生卒年不詳,籍貫廣東省曲江人,宋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道光]《廣東通志?卷六十七?選舉表五?進士二?宋?二?特奏名?嘉定四年辛未》:“鄺淡,曲江人,英州司法”。^ [光緒]《曲江縣志?卷二?表三?選舉?五?特奏?嘉定四年辛未》:“鄺淡,英州司法”。
作者:183.23.216.* 發表時間:2014-11-05 23:55:46
作者:鄺湖南 發表時間:2014-11-05 23:56:12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