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ZHANG  

03-06

243698次

3人

7個

139個

5892人

146部


站長: [申請站長]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主樓] 樅陽章氏之大族--合明【牌樓】章氏---章能全

2011年5月2日,我隨安慶章氏文化研究會一行,來到了中國當代政治家、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章伯鈞的家鄉——今樅陽縣橫埠鎮后方,受到了合明(牌樓)章氏宗譜撰修委員會副會長章昌樸、主編章子勇與宗親們的熱情接待。在其宗譜撰修委員會辦公室,我有幸拜讀了中華民國己未年(即中華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撰修的《合明章氏家乘》,頓時,使我對合明章氏肅然起敬。


(一)

據譜載,合明章氏是福建浦城章氏仔鈞祖四子仁嵩公裔孫。繼仁嵩祖后,歷士濂(廉)、世渙(又作“渙”或“英”、“瓊”)、得象(官至宰相)、延之(字大年,任駕部郎中)、正方(因仕宦,徙浮梁龍潭)、杰、如爵、貴朝(任福建轉運使)、子珍、明裕、銑、日諸代,至浦城及祖十九世孫通道,諱興五,于宋未元初(公元1280年前后),由徽郡祁門云棧來到了當時的安慶府桐城縣之清凈鄉,后來到了大宥鄉合明山南麓之錢祖屋,在錢主簿家打工,后以種田、捕魚、挖藕為業,終在合明山南麓、白蕩湖畔始建桑梓。歷730余年,其后裔僅以現在仍居住在合明山區的,據初步統計,就已達12000余人,真仍是樅陽章氏之大族。


(二)

通道(諱興五)公始遷合明山麓,以地望——合明山名章氏之一族,謂“合明章氏”,這是順理成章的事。然而,“合明章氏”為何又有“牌樓章氏”之稱呢?據我所知,說法有二。

其一是從宋霖所作《章伯鈞與章家大屋》一文所說。宗先生對合明章氏淵源即章伯鈞先輩作了如下記述:


章伯鈞的先輩是來自徽州婺源的移民。

……宋末遷徽州婺源后,家道日興,成為望族。以門前建有牌樓而稱“牌樓章”。明初,章家屢被盜匪襲擊,死傷慘重。在一次幾乎被滅門的血洗性襲擊中,一個叫章一脈的年輕書生,從親人尸體堆中爬出,掙扎著沖進后堂,取下祖宗牌位緊緊捆在背上,懷里揣著家宅牌樓影像圖和一部《易經》,趁著夜色掩護,倉皇北逃。數日后,逃到南京,乘船溯長江西上,穿天門,過蕪湖,五百里風波水路,最后在長沙洲登上長江北岸,再向北渡過白浪滔天的白蕩湖,這才停下腳步。

章一脈,號藕宿,極能吃苦耐勞,在湖畔給人幫工。他辦事勤謹,種田、挖藕、打魚無一不精。當時的白蕩湖地區山高林密,人煙稀少,人口的密度只相當于今天的百分之二三。

兩年后,章一脈被錢祖莊(今名錢祖屋)的錢秀才看中,先雇為長工,后把女兒許配給他為妻。婚后夫妻恩愛,生五男二女。

隨著家族繁衍,人丁迅增,“牌樓章”集會議定,尊章一脈為一世祖。


這段記述,除交待了牌樓章的由來外,又引出了對合明章氏遷出地與始遷祖的認識。

先看遷出地。《合明章氏家乘》對合明章氏遷出地,有“由徽郡祁門云棧”、“自新安”,“由徽遷”等不同記載,宋霖則說是由“徽州婺源”移來。經查證:

1、徽州,簡稱“徽”,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稱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一府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轄境為今黃山市、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行政版圖相對穩定。

2、祁門縣,是地級黃山市下轄的一個縣,徽州六縣之一,徽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位于安徽最南端,東北鄰黟縣,東南接休寧縣,西南與江西省相鄰,西北與石臺縣、東至縣相連,因城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閶門而得名,建縣于唐永嘉二年。

3、婺源縣位于贛東北,是江西省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縣,建縣歷史大約有1200多年,自古屬安徽管轄,是古徽州六縣之一。

4、浮梁,古縣衙,位于贛東北,瓷都景德鎮的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南“金三角”,長江中游經濟區和京九鐵路經濟帶結合部中心地區。歷史上,瓷都景德鎮一直隸屬于浮梁縣管轄。

由上述不難看出,合明章氏先祖正方公,因仕宦已徙居浮梁,為其裔孫居住古徽州提供了依據。徽州與新安同指徽州,古徽州轄一府六縣,而祁門、婺源同屬徽州,且相連,在那個年代,稱合明章氏始由徽州,新安、祁門、婺源來皖,大體上是差不多的。

再說始遷祖。通道公何以由徽州徙居合明?宋霖先生的文章導出了緣由。至于一脈是否就是通道公,我的認識是應為一人。這因為,一則通道公與一脈公均是在錢祖屋立足的,且均為錢家打工;二則,通道工與一脈公的妻子均姓錢,且均為錢祖屋的人;三則,同為合明章氏始遷祖;四則,一脈不應是章一脈的字、名、號。在那個年代,為人父母不可能把帶有不吉利含義的“一脈”作為兒子的字、名、號。然而,當合明章氏先祖在徽州被盜匪襲擊后,實只存一脈。由此不難想象,一脈很可能是對通道公的別稱。

其二是說,隨子孫繁衍,合明章氏在興建祠堂時,樹牌樓三層,獨腳上頂,氣勢雄偉,譽滿鄉里,因而人們咸稱合明章氏為牌樓章氏。

這兩種說法,實質上是一致的。章一脈離鄉逃難時,就曾懷揣原家宅牌樓影像圖。當合明章氏日盛,子孫興建祠堂時,遵祖訓依徽州牌樓形像圖重建牌樓,以恢弘祖德宗功,這也是很自然的事。

(三)

《合明章氏家乘》載,通道公一生有子二、女三。長子文三,字信一,后遷橫嶺間,其子孫遂繁衍成橫嶺章氏。次子文四,字信二。世居合明山南麓。信二有子四:福一、福二、福三、福四,其三子福三、福四同徙至白蕩湖,后發展成為白湖章氏。現合明章氏,實為信二公長子福一與次子福二公的裔孫。

合明章氏傳四世至章都司,諱祥,字祥卿,“當天完之亂,流寇焚掠鄉邑,”賊勢披狂之際,為保障鄉里,公“團聚鄉勇,奮臂一呼”,“帥丁壯踴躍”抗賊,使“賊無敢犯”。公因之以武功 擢授中軍都司而使家聲始振。

再傳烏岡處土,諱榮,字文煥,號烏岡,“自幼資性明敏,剛正淳篤,且負不羈才”。“公刻苦積學,雖祁寒暑雨不輟,嘗圍壚夜讀,焫履切趾方覺”,因之“公學業有成,顯庸可待”,然“惜以足疾” 不仕。“公多才略,善設施。時學官堂齋傾頹,教喻冷公喧欲新之,苦無資,眾咸推公,公捐費若干,遂鳩工經營茸理,指日落成”。“公輕財好施,距縣東三舍許,有津曰沽杯,阻行人,公捐貲……

購舟子,以渡行者”。“公宅心忠厚,人有犯輒不校,家饒於財,未嘗自私。每歲春必發廩以貸不給。貧不能償者,則焚其券宗。宗族間婚喪不能舉與子弟不能教者,悉佐之”,深受族人與鄉鄰的稱頌。

再傳至文煥公子訥庵公,諱綸(這里的章綸,不是指出生于溫州樂清市仙溪鎮南閣村的明朝名臣章綸——作者注),字思綸,天性穎敏,日夕力學,手不釋卷,於明正統辛酉(即正統六年,公元1441年)“捷鄉榜三十九名,繼登乙丑(即明正統十年,公元1445年)進士”,出任“戶科給事中,因直言左遷趙州判”,繼任應州知州,武昌知府,南安知府,官至參政,授中憲大夫。公為官清廉,打擊邪惡;關注民生,發展生產;興辦學校,力行孝道,政績卓異。著有《蚓竅集》(與弟思綱、思經合著),譽滿鄉井。由是,合明章氏成為樅陽縣望族。至乾隆初,牌樓章以人口大增,分為十二股(亦稱八股)。

再傳至十五世,“牌樓章”又出了一個章守盛。他是章家大屋的創始人。守盛公(1726—1808年),字嵩維,號翠峰。少懷大志,曾闖蕩南北,見多識廣,為人謙和守信,仗義率真。大約從1760年前后起,他選中了來龍崗半島的南部,建起了宏大的章家大屋。經后世不斷擴建,章家大屋不論是規模還是形制,皆為安徽江北古民居中所罕見。

章家大屋之所以名振遐邇,不只是由于她的規模與建制。從根本上說,首先是因為來龍崗終于來了龍,章家大屋一門出現了彪炳史冊的三位現代名人。翠峰公傳五世,至合明章氏二十世孫章元吉,字揚清,號望川,英年早逝。25歲上就丟下了年僅六歲的長子章伯鈞,年僅三歲的次子章伯韜與還在襁之中、出世才只有5個月的三子章伯仁。章伯鈞兄弟三人,先后在家塾或育才小學讀書,后均以優異成績考入桐城中學,進而又相繼留學德國、日本與法國,先后加入中國共產黨。出生入死,為國立下了豐功偉績(前人之述備矣,這里不再贅述)。其次,還因為章家大屋曾經是革命的搖籃,紅色的堡壘。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在這里,誕生了原桐城縣第一個共青團小組,成立了第一個共產黨支部——中共桐城直屬支部;在這里,策劃了智裝孔城商團,湯溝暴動與“歐家嶺暴動”;從這里,走出了章伯鈞兄弟三人,章逐明、陳雪吾、章培毅等一批革命者。

章家大屋既是名人故居,又是今樅陽縣重要的革命舊址。

縱觀合明章氏,自仁嵩祖后,從得象公(官到宰相)至思綸公(明乙丑進士),再到伯鈞公(中國當代政治家,著名愛國民主人士),他們都有著耕讀傳家,興鄉、親民、愛國,直言時弊,剛直不阿 的相同基因,彰顯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深厚底蘊。




(四)

合明(牌樓)章氏,自通道公始遷合明山南麓,至七世祖中憲大夫訥庵公,利用為父母廬墓之機,于明成化辛卯年(即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始修《合明章氏家乘》;繼而由合明章氏十五世孫守待公,于乾隆癸酉年(即乾隆18年,公元1753年)續修家乘;進而又于嘉慶庚申年(即嘉慶五年,公元1820年)三修家乘,同治辛未年(即同治10年,公元1871年)四修族譜;至民國己未年(即民國8年,公元1919年)又第五次撰修宗譜。我所拜讀的《合明章氏家乘》,即是五修譜。這套“家乘”共81卷(本),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稱“卷首”,共3卷(本),分載例言、目錄,譜序、誥敕、宗祠匾、像圖,世系圖。第二部分可稱“卷中”,共64卷(本),分載著自浦城始祖至民國八年,合明章氏世系演進的實錄。第三部分,可稱為“卷尾”,共14卷,分載著先祖傳略、墓志銘,合明章氏八股公、妣傳略(計9卷);家規、清明(冬至)祭文(1卷);公私契議(3卷)與頤庵公詩集(1卷)。

這套家乘,雖署名為《合明章氏家乘》,但實際上只是合明章氏信二公長子福一、次子福二兩大房的宗譜。通道公長子信一公,大約在元初即己遷往橫岑。接著,信二公三子福三,四子福四徙居白蕩湖。這三支合明章氏在橫岑與白蕩湖的世系演繹,只有待看另撰的族譜了。

(五)

序昭穆,是家譜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合明章氏,從現有的資料看,在通道公徙居合明山南麓之前的十九世,未另立字輩,當可延用浦城章氏《祖傳百代歌》或《御賜百代歌》,以明確其輩序名。從通道公子信三、信四起,才啟用新立的合明章氏字輩行派。《合明章氏家乘》所載的合明章氏百代字輩行派如下:


文福慶才受



民善良孝鄉


宗應世守治


大道啟元光

義禮傳儒范



清廉重典常


英賢珠玉聚



俊彥桂蘭芳

廷獻輝彝鼎



家修鎮紀綱


詞華瑧富麗



交泰樂安康

平格征多壽



同恭進贊襄


勲高恩蔭永


惠普澤詒長

式訓崇先學



懷薪錫瑞祥


裕昆昭奕代




懋德冠中邦


按照合明章氏的規定,從浦城章氏及祖第20世孫,即合明章氏第二代起,才使用自立的字輩,稱“文”字輩。而橫溪章氏、洪山章氏則分別從浦城及祖第14世孫與第24世孫起方使用自立的字輩。這樣,橫溪章氏第七世“謨”字輩與合明章氏首代“文”字輩系同輩,而洪山章氏“國”字輩,則與橫溪章氏第十一世“大” 字輩,與合明章氏第五世“受”字輩是同輩,以下類推。以此,就可以序橫溪、洪山、合明三章氏之昭穆了

作者:223.242.26.*   回復:4   發表時間:2011-06-09 23:47:02

族譜錄紀念網
[回復] 樅陽章氏之大族--合明【牌樓】章氏---章能全

2011年5月2日,我隨安慶章氏文化研究會一行,來到了中國當代政治家、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章伯鈞的家鄉——今樅陽縣橫埠鎮后方,受到了合明(牌樓)章氏宗譜撰修委員會副會長章昌樸、主編章子勇與宗親們的熱情接待。在其宗譜撰修委員會辦公室,我有幸拜讀了中華民國己未年(即中華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撰修的《合明章氏家乘》,頓時,使我對合明章氏肅然起敬。


(一)

據譜載,合明章氏是福建浦城章氏仔鈞祖四子仁嵩公裔孫。繼仁嵩祖后,歷士濂(廉)、世渙(又作“渙”或“英”、“瓊”)、得象(官至宰相)、延之(字大年,任駕部郎中)、正方(因仕宦,徙浮梁龍潭)、杰、如爵、貴朝(任福建轉運使)、子珍、明裕、銑、日諸代,至浦城及祖十九世孫通道,諱興五,于宋未元初(公元1280年前后),由徽郡祁門云棧來到了當時的安慶府桐城縣之清凈鄉,后來到了大宥鄉合明山南麓之錢祖屋,在錢主簿家打工,后以種田、捕魚、挖藕為業,終在合明山南麓、白蕩湖畔始建桑梓。歷730余年,其后裔僅以現在仍居住在合明山區的,據初步統計,就已達12000余人,真仍是樅陽章氏之大族。


(二)

通道(諱興五)公始遷合明山麓,以地望——合明山名章氏之一族,謂“合明章氏”,這是順理成章的事。然而,“合明章氏”為何又有“牌樓章氏”之稱呢?據我所知,說法有二。

其一是從宋霖所作《章伯鈞與章家大屋》一文所說。宗先生對合明章氏淵源即章伯鈞先輩作了如下記述:


章伯鈞的先輩是來自徽州婺源的移民。

……宋末遷徽州婺源后,家道日興,成為望族。以門前建有牌樓而稱“牌樓章”。明初,章家屢被盜匪襲擊,死傷慘重。在一次幾乎被滅門的血洗性襲擊中,一個叫章一脈的年輕書生,從親人尸體堆中爬出,掙扎著沖進后堂,取下祖宗牌位緊緊捆在背上,懷里揣著家宅牌樓影像圖和一部《易經》,趁著夜色掩護,倉皇北逃。數日后,逃到南京,乘船溯長江西上,穿天門,過蕪湖,五百里風波水路,最后在長沙洲登上長江北岸,再向北渡過白浪滔天的白蕩湖,這才停下腳步。

章一脈,號藕宿,極能吃苦耐勞,在湖畔給人幫工。他辦事勤謹,種田、挖藕、打魚無一不精。當時的白蕩湖地區山高林密,人煙稀少,人口的密度只相當于今天的百分之二三。

兩年后,章一脈被錢祖莊(今名錢祖屋)的錢秀才看中,先雇為長工,后把女兒許配給他為妻。婚后夫妻恩愛,生五男二女。

隨著家族繁衍,人丁迅增,“牌樓章”集會議定,尊章一脈為一世祖。


這段記述,除交待了牌樓章的由來外,又引出了對合明章氏遷出地與始遷祖的認識。

先看遷出地。《合明章氏家乘》對合明章氏遷出地,有“由徽郡祁門云棧”、“自新安”,“由徽遷”等不同記載,宋霖則說是由“徽州婺源”移來。經查證:

1、徽州,簡稱“徽”,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稱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一府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轄境為今黃山市、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行政版圖相對穩定。

2、祁門縣,是地級黃山市下轄的一個縣,徽州六縣之一,徽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位于安徽最南端,東北鄰黟縣,東南接休寧縣,西南與江西省相鄰,西北與石臺縣、東至縣相連,因城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閶門而得名,建縣于唐永嘉二年。

3、婺源縣位于贛東北,是江西省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縣,建縣歷史大約有1200多年,自古屬安徽管轄,是古徽州六縣之一。

4、浮梁,古縣衙,位于贛東北,瓷都景德鎮的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南“金三角”,長江中游經濟區和京九鐵路經濟帶結合部中心地區。歷史上,瓷都景德鎮一直隸屬于浮梁縣管轄。

由上述不難看出,合明章氏先祖正方公,因仕宦已徙居浮梁,為其裔孫居住古徽州提供了依據。徽州與新安同指徽州,古徽州轄一府六縣,而祁門、婺源同屬徽州,且相連,在那個年代,稱合明章氏始由徽州,新安、祁門、婺源來皖,大體上是差不多的。

再說始遷祖。通道公何以由徽州徙居合明?宋霖先生的文章導出了緣由。至于一脈是否就是通道公,我的認識是應為一人。這因為,一則通道公與一脈公均是在錢祖屋立足的,且均為錢家打工;二則,通道工與一脈公的妻子均姓錢,且均為錢祖屋的人;三則,同為合明章氏始遷祖;四則,一脈不應是章一脈的字、名、號。在那個年代,為人父母不可能把帶有不吉利含義的“一脈”作為兒子的字、名、號。然而,當合明章氏先祖在徽州被盜匪襲擊后,實只存一脈。由此不難想象,一脈很可能是對通道公的別稱。

其二是說,隨子孫繁衍,合明章氏在興建祠堂時,樹牌樓三層,獨腳上頂,氣勢雄偉,譽滿鄉里,因而人們咸稱合明章氏為牌樓章氏。

這兩種說法,實質上是一致的。章一脈離鄉逃難時,就曾懷揣原家宅牌樓影像圖。當合明章氏日盛,子孫興建祠堂時,遵祖訓依徽州牌樓形像圖重建牌樓,以恢弘祖德宗功,這也是很自然的事。

(三)

《合明章氏家乘》載,通道公一生有子二、女三。長子文三,字信一,后遷橫嶺間,其子孫遂繁衍成橫嶺章氏。次子文四,字信二。世居合明山南麓。信二有子四:福一、福二、福三、福四,其三子福三、福四同徙至白蕩湖,后發展成為白湖章氏。現合明章氏,實為信二公長子福一與次子福二公的裔孫。

合明章氏傳四世至章都司,諱祥,字祥卿,“當天完之亂,流寇焚掠鄉邑,”賊勢披狂之際,為保障鄉里,公“團聚鄉勇,奮臂一呼”,“帥丁壯踴躍”抗賊,使“賊無敢犯”。公因之以武功 擢授中軍都司而使家聲始振。

再傳烏岡處土,諱榮,字文煥,號烏岡,“自幼資性明敏,剛正淳篤,且負不羈才”。“公刻苦積學,雖祁寒暑雨不輟,嘗圍壚夜讀,焫履切趾方覺”,因之“公學業有成,顯庸可待”,然“惜以足疾” 不仕。“公多才略,善設施。時學官堂齋傾頹,教喻冷公喧欲新之,苦無資,眾咸推公,公捐費若干,遂鳩工經營茸理,指日落成”。“公輕財好施,距縣東三舍許,有津曰沽杯,阻行人,公捐貲……

購舟子,以渡行者”。“公宅心忠厚,人有犯輒不校,家饒於財,未嘗自私。每歲春必發廩以貸不給。貧不能償者,則焚其券宗。宗族間婚喪不能舉與子弟不能教者,悉佐之”,深受族人與鄉鄰的稱頌。

再傳至文煥公子訥庵公,諱綸(這里的章綸,不是指出生于溫州樂清市仙溪鎮南閣村的明朝名臣章綸——作者注),字思綸,天性穎敏,日夕力學,手不釋卷,於明正統辛酉(即正統六年,公元1441年)“捷鄉榜三十九名,繼登乙丑(即明正統十年,公元1445年)進士”,出任“戶科給事中,因直言左遷趙州判”,繼任應州知州,武昌知府,南安知府,官至參政,授中憲大夫。公為官清廉,打擊邪惡;關注民生,發展生產;興辦學校,力行孝道,政績卓異。著有《蚓竅集》(與弟思綱、思經合著),譽滿鄉井。由是,合明章氏成為樅陽縣望族。至乾隆初,牌樓章以人口大增,分為十二股(亦稱八股)。

再傳至十五世,“牌樓章”又出了一個章守盛。他是章家大屋的創始人。守盛公(1726—1808年),字嵩維,號翠峰。少懷大志,曾闖蕩南北,見多識廣,為人謙和守信,仗義率真。大約從1760年前后起,他選中了來龍崗半島的南部,建起了宏大的章家大屋。經后世不斷擴建,章家大屋不論是規模還是形制,皆為安徽江北古民居中所罕見。

章家大屋之所以名振遐邇,不只是由于她的規模與建制。從根本上說,首先是因為來龍崗終于來了龍,章家大屋一門出現了彪炳史冊的三位現代名人。翠峰公傳五世,至合明章氏二十世孫章元吉,字揚清,號望川,英年早逝。25歲上就丟下了年僅六歲的長子章伯鈞,年僅三歲的次子章伯韜與還在襁之中、出世才只有5個月的三子章伯仁。章伯鈞兄弟三人,先后在家塾或育才小學讀書,后均以優異成績考入桐城中學,進而又相繼留學德國、日本與法國,先后加入中國共產黨。出生入死,為國立下了豐功偉績(前人之述備矣,這里不再贅述)。其次,還因為章家大屋曾經是革命的搖籃,紅色的堡壘。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在這里,誕生了原桐城縣第一個共青團小組,成立了第一個共產黨支部——中共桐城直屬支部;在這里,策劃了智裝孔城商團,湯溝暴動與“歐家嶺暴動”;從這里,走出了章伯鈞兄弟三人,章逐明、陳雪吾、章培毅等一批革命者。

章家大屋既是名人故居,又是今樅陽縣重要的革命舊址。

縱觀合明章氏,自仁嵩祖后,從得象公(官到宰相)至思綸公(明乙丑進士),再到伯鈞公(中國當代政治家,著名愛國民主人士),他們都有著耕讀傳家,興鄉、親民、愛國,直言時弊,剛直不阿 的相同基因,彰顯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深厚底蘊。




(四)

合明(牌樓)章氏,自通道公始遷合明山南麓,至七世祖中憲大夫訥庵公,利用為父母廬墓之機,于明成化辛卯年(即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始修《合明章氏家乘》;繼而由合明章氏十五世孫守待公,于乾隆癸酉年(即乾隆18年,公元1753年)續修家乘;進而又于嘉慶庚申年(即嘉慶五年,公元1820年)三修家乘,同治辛未年(即同治10年,公元1871年)四修族譜;至民國己未年(即民國8年,公元1919年)又第五次撰修宗譜。我所拜讀的《合明章氏家乘》,即是五修譜。這套“家乘”共81卷(本),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稱“卷首”,共3卷(本),分載例言、目錄,譜序、誥敕、宗祠匾、像圖,世系圖。第二部分可稱“卷中”,共64卷(本),分載著自浦城始祖至民國八年,合明章氏世系演進的實錄。第三部分,可稱為“卷尾”,共14卷,分載著先祖傳略、墓志銘,合明章氏八股公、妣傳略(計9卷);家規、清明(冬至)祭文(1卷);公私契議(3卷)與頤庵公詩集(1卷)。

這套家乘,雖署名為《合明章氏家乘》,但實際上只是合明章氏信二公長子福一、次子福二兩大房的宗譜。通道公長子信一公,大約在元初即己遷往橫岑。接著,信二公三子福三,四子福四徙居白蕩湖。這三支合明章氏在橫岑與白蕩湖的世系演繹,只有待看另撰的族譜了。

(五)

序昭穆,是家譜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合明章氏,從現有的資料看,在通道公徙居合明山南麓之前的十九世,未另立字輩,當可延用浦城章氏《祖傳百代歌》或《御賜百代歌》,以明確其輩序名。從通道公子信三、信四起,才啟用新立的合明章氏字輩行派。《合明章氏家乘》所載的合明章氏百代字輩行派如下:


文福慶才受



民善良孝鄉


宗應世守治


大道啟元光

義禮傳儒范



清廉重典常


英賢珠玉聚



俊彥桂蘭芳

廷獻輝彝鼎



家修鎮紀綱


詞華瑧富麗



交泰樂安康

平格征多壽



同恭進贊襄


勲高恩蔭永


惠普澤詒長

式訓崇先學



懷薪錫瑞祥


裕昆昭奕代




懋德冠中邦


按照合明章氏的規定,從浦城章氏及祖第20世孫,即合明章氏第二代起,才使用自立的字輩,稱“文”字輩。而橫溪章氏、洪山章氏則分別從浦城及祖第14世孫與第24世孫起方使用自立的字輩。這樣,橫溪章氏第七世“謨”字輩與合明章氏首代“文”字輩系同輩,而洪山章氏“國”字輩,則與橫溪章氏第十一世“大” 字輩,與合明章氏第五世“受”字輩是同輩,以下類推。以此,就可以序橫溪、洪山、合明三章氏之昭穆了

作者:章六三   發表時間:2011-06-09 23:57:33

[回復] 回復樅陽章氏之大族--合明【牌樓】章氏---章能全

您好;我是白湖章的,我叫章宇,是儒字輩的,我曾祖父從樅陽遷到九華山,文革的時候,家里譜被毀了,我父親也聯系過的宗親們,現在都找不到家譜,我家保留了一本譜,上面只記載其中5次修譜的序言,我看到您對我們章氏家族文化有很高的研究,白湖章現在想修譜,苦于缺失資料。我想請教您我白湖章的有關信息。我QQ847567828 手機是13916065816 郵箱是jhxy08@sohu.com

作者:章宇   發表時間:2011-06-11 12:52:42

[回復] 回復樅陽章氏之大族--合明【牌樓】章氏---章能全

undefined

作者:章宇   發表時間:2011-06-11 12:57:28

[回復] 回復樅陽章氏之大族--合明【牌樓】章氏---章能全

undefined這個是我家譜的照片

作者:章宇   發表時間:2011-06-11 13:03:19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