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62234次
7人
8個
30個
143人
23部
據史料 記載,扶姓是古梅山土著大姓,并且是梅山蠻王的王者之姓。如宋時有一個有史可考的梅山蠻王就叫扶漢陽。與“姜”、“姬”等古老姓氏相比,“扶”姓的得姓時間不算很長。據清初王相的《白家姓考略》載,“扶”姓出自“巫”姓。在秦末有一個叫巫嘉的人跟隨漢高祖劉邦打天下,他“善禱祀,所求輒應,帝以嘉能感召神袛,扶翊漢室,賜姓扶氏。”巫嘉在漢高祖身邊的職位也就是司巫,是專門負責奉祀天地鬼神及為人祈福禳災,占卜兇吉的。巫姓原不姓巫,出自高辛氏。后來大概是有一支是因從事巫職而得其姓,因為司馬、司徒、司空等姓都是官名而來,張姓是由造弓箭的職業而來,姓謝的一支是由射擊手的職業而來。而從事巫術的巫祝以巫為姓很有這個可能。在中國古代,巫師的地位很高。而在中國歷史上,可圈可點的巫姓師亦很多。如巫咸,是皇帝時人,他是當時的神巫。據《太平御覽·歸藏》載“昔黃帝與炎帝爭斗涿鹿之野,將戰,筮于巫咸。”又如商王時的大臣巫戊,相傳他是鼓的發明者,又是用筮占卜的創始者和占星家,并且繪制了中國古代的第一張恒星圖。再如古代巫醫巫彭,是傳說中的神醫,據《三海經·海內西經》載:“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夾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因此《呂氏春秋·勿躬》云:“巫彭作醫,巫咸作筮。”還有古筮師巫陽,他也很有名氣,《楚辭·招魂》記述:“帝告巫陽曰:‘人有在下,我欲輔之,魂魄離散,汝筮予之。’巫陽對曰:‘掌夢。上帝:其難從;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謝,不能復用。’”從卜兇吉巫祝、治人病的巫醫、治畜病的巫馬等巫姓名人來看,巫姓確實與巫師職業有關。另外《禮禮運》上說:“祝嘏辭說,藏于宗祝巫史。”《漢書·郊祀上》亦有相似記載:“家為巫史,享祀無度,黷齊明而神弗蠲”看來巫師這一職業在古代是子承父業的,漢代的巫嘉,他只不過是世襲了這一職業而已。巫嘉用占卜手段使劉邦避兇就吉,在推翻秦朝,打敗項羽的斗爭中起了一定做用,所以漢高祖賜給他“巫”的近音字“扶”為姓,取“匡扶漢室”之意。據《通志·氏族》載,巫嘉改姓扶嘉后被漢高祖封為廷尉。廷尉屬九卿之一,主管刑獄,在神示證據時代,用能“以舞降神”判曲直的巫師來掌管刑獄,這在當時是最“稱職”的。只是扶氏是何時何因到梅山來的呢?關于這個問題,曾佑盛先生認為是唐初隨白虎夷人一起進入梅山的,現在新化的扶姓應該是扶夷的后嗣(見《梅山——瑤族發祥地考證》一文)。而胡能改先生認為扶姓是洪武年間進入梅山的(見《梅山客戶》一文)。筆者認為,最早的扶姓是在西漢時期就到了梅山的,他們不僅與當地居民融合成“莫徭”民族,共同開發了梅山,而且帶來了他們祖先的巫文化,創造了梅巫文化;用他們原始的巫教,創立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梅山教。 關于這一假說的理由與證據有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從歷史上對戶籍管理的“主戶”與“客戶”分類看,扶姓遷居梅山的時間應在唐之前。在戰國時雖有“客籍”的稱謂,但那是對外國官吏來本國做官時的注冊用語。對普通老百姓遷居中的“客戶”稱謂到了唐代才有。如《新唐書·食貨志二》:“此州若增客戶,彼郡必減居人。”唐人柳芳在《食貨論》中說:“人逃役者多浮寄于閭里,縣收其民,謂之客戶。”唐代出現“客戶”這一新名詞,是安史之亂后有大批難民逃離故土之故。基于此,,歷史上在登記戶籍征收賦稅和交糧派丁時以唐為界,唐以前的老居民為“主戶”,唐以后遷來的新居民為“客戶”。所以《新化縣志》說:“宋代建縣時,始居梅山的峒民中有扶、蘇、向、藍、青、田、趙、卜、包、舒、鼻、勵、史等姓,均為地方土著,故稱‘主戶’。唐末至元、明,外地人陸續遷入縣境。有因避兵亂遷入者,有奉朝廷移民、屯田的詔令遷入者,其姓氏有陳、鄒、劉、羅、顏、毛、潘、李等,通稱‘客戶’”。既然扶姓在史志上記載為梅山“峒民”、“主戶”,就不可能是唐以后遷來的,只能是唐以前遷來的。 其次,從扶姓在梅山的人丁和勢力看,扶氏應當在漢初就到梅山。從宋代的史料看,扶氏是土著人中的第一大姓,可以說,當時梅山是扶氏的天下,在太平興國二年被宋兵殺害的梅山蠻王叫扶漢陽就是例證之一。另據《楚寶》卷七記載:“梅山后為蠻王扶氏所據,溪洞環列,負險為寇。”要達到處于統治地位的大姓,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遷入時扶姓人丁的基數較大。二是在此生息繁衍的時間較長。因為在那個時代的物質生活、衛生、醫療條件都不行,閉塞的、處于原始狀態的梅山峒里更是如此。加上戰亂不休,瘟疫流行,人口很難增長的。就是宋朝復開梅山在此建了縣,包括醫學在內的中原文明侵入后人口發展也不快,熙寧五年(1072)建縣時新安二縣有14809戶,成年男子19089人,總人口約15萬人(以每戶8人計)。到了清同治十年(1871年)還只有56280戶,48.6萬人。800年間戶口只增長了2.4倍,人口增長約3倍。從西漢元年(前206年)到熙寧五年也只有1278年,這段時間梅山的醫藥衛生更不發達,人口增員之慢就可想而知了。如東晉太寧二年(324年)封尚書令郗鑒為高平縣封侯時只有“邑千六戶”。而根據胡能改先生的研究,扶姓的人高壽,“卻一向人丁不旺”。由此可推知,扶姓人如果不是很早就來到梅山,是不可能在梅山以壓倒多數姓而占統治地位的。我們知道,第一個被賜姓扶的人是漢初的扶嘉,是扶嘉本人或其子孫隱居到梅山這塊世外桃源來也未為不可。 其三,從梅山的巫文化來看,扶姓人可能是梅山巫文化的傳播和梅山教的創立者。扶氏本姓巫,其姓與職業有關,漢初的巫嘉又是漢高祖賜姓嘉獎的大巫師,他雖然改了姓,但職業并未改,他的巫術會有家人和子孫承繼。有人說,梅山文化就是梅巫文化,他別于其它文化而有研究價值的地方就是多了個“巫”字。巫術的特點是“以舞降神”。而在梅山文化中,梅山的歌要“舞”,梅山教在舉行儀式時也“舞”。梅山人不僅信仰古老的巫術,而且“巫師遍及城鄉,香火通行,無廟觀,無統一組織,只有家設一神壇做為象征。在獵民中普遍信奉梅山教”(《新化縣志·宗教》)。這種梅山巫教的既唱又舞,既無統一組織又家家有神壇的特點與漢以前的原始巫教是一致的。這就與扶姓或巫姓先前的專業巫職聯系上了。雖然其他姓氏中也會有巫職人員,但有名氣、有影響的神職人員終究少見經傳。我們從現在仍可以看到的打夫、封禁、起凡、退煞、劃水、蒸胎、收驚、掃屋、打醮、上祭、和壇、穿壇、還愿、和娘娘、唱土地、唱老爺、唱愿戲、報娘娘、花坊、驅儺、渡花、喊魂、放陰、打關、叫夜、收魂、卜筮、占卦、祭天地、五雷火等活動,完全是職業巫師的真正嫡傳,與道教的酬還醮愿及超度亡人的水陸道場等齋醮祭禱儀式完全不同。與佛教的水陸道場、贖身醮、孟蘭會、放焰火、佛會等佛事更不同。這就使我們想到:第一,巫文化傳入梅山的時間較早,沒有受到其他文化的干擾,這就決定了只有在唐以前傳入才那么純正,因為唐以后漢人區的巫術已變調或衰落。第二,要有一支龐大的巫教嫡系群體才能做到在梅山普及巫教和不走樣。巫教(或者梅山教)是沒有統一組織的,主要靠子承父業續香火,靠口傳身教傳播。在梅山人口中占優勢的扶姓自然具備了這一條件,如果每個扶姓人都會巫術(叢祖宗那兒學來的),梅山峒內其它姓氏的人就是不學巫術巫教不也基本可以普及了?第三,要保護巫教的“純正”,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傳授的是正宗巫術。而漢時的扶嘉傳授的應在“正宗”之類。二是在流傳過程中不受其他宗教的影響和滲透。梅山的“舊不與中國通”具備了這一條件。這樣才形成了梅山這塊土地上獨有的“梅山巫教”。 其四,從漢初朝廷高層濫殺功臣的政治斗爭看,扶姓人有入梅山避難的政治形勢壓力,而遠離權力中心又民蠻地險的梅山就是一個天然的避難所。巫嘉作為一個靠神的提示來參與劉邦軍事決策的謀士,在推翻秦朝,打敗楚項羽的戰爭中立了功,被漢高祖劉邦賜姓并授以廷尉之職。但劉邦鞏固政權后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屠殺功臣。韓信、彭越、英布等立馬成為刀下鬼,蕭何、張良、樊噲等被列入清洗的黑名單。作為能“通神”的扶嘉,劉邦難道就不怕他“恃術”造反?就是劉邦不殺他,扶嘉見了劉邦那大開殺戒的陣勢早已嚇得打顫了,只看如何找個借口開溜。漢高祖五年十一月,機會來了,衡山王吳芮被劉邦封為長沙王。吳芮的部將梅鋗亦被封為萬戶侯,并隨吳芮來到湖南,定居梅山。《漢書·吳芮傳》云:“徙衡山王吳芮為長沙王,都臨湘,其將梅鋗功多,封十萬戶為列侯。”《楚寶·梅山考》云:“梅鋗隨吳芮之國長沙,以益陽縣梅林為家,遂世有其他。” 梅鋗為什么要定居梅山而不肯回咸陽?是被劉邦的“狡兔死,走狗烹”嚇怕了,梅鋗是越人,扶嘉是不是越人沒有去考究,但扶嘉本人或子孫中有人也隨之入梅山避難有這個可能,因為扶嘉在漢朝后來沒有記載,是不是辭官隱居起來了?要知道,梅山“東起寧鄉司徒嶺,西抵邵陽白沙寨,北界益陽四里河,南止湘鄉佛子嶺”,是一片廣袤的深山峒天,加上“舊不與中國通”,是一個理想的“政治避難所”和“免稅區”。到這么個國中之國來當山大王自然很安全、很愜意。以扶漢陽為代表的扶姓為什么能當上蠻王?與他們的祖先扶嘉的歷史地位不是沒有關系的。 那么,新化境內現在的扶姓是不是漢代那批扶氏移民的后裔呢?答案應當是否定的,胡能改先生持同樣的觀點。據他的考證,新化現在扶姓的始祖叫扶啟榮,是陜西西安府人,明洪武四年(1371)任安化知縣,子孫就繁衍在新安兩縣。扶啟榮是建縣300年后才宦居梅山,連客戶都不能算,自然就不是作為“主戶”的那批扶氏后裔了。胡能改先生也認為梅山土地上生活過不同的扶姓人家,他在《梅山客戶》一文中指出:“可能梅山早期的扶姓確是土著的瑤苗氏或遷居較早。”但他又提出:“建縣后的(那批土著)扶姓哪里去了”的疑問。筆者認為,土著的扶姓氏族全被宋軍屠殺了! 據《宋史》記載:北宋開寶八年(975年),“石曦平梅山,俘數千人。”太平興國二年(997年),“客省俠翟守素及田紹份調譚州大破梅山,蠻兵二萬,盡斬之。余五千,遣歸諭諸洞”。史書上記錄的這兩次戰爭,第一次是指宋將石曦領兵從邵陽攻入梅山的板山、倉溪諸洞俘斬數千人而去。這就激怒了梅山峒民,左甲首領扶漢陽、右甲首領頓漢凌率眾多次進攻梅山周邊的郡縣。第二次是惱羞成怒的宋太宗又令各省使翟守素會同江洲刺史田紹份(斌)調譚州兵馬及各州屯兵,分路犯梅山,梅山蠻兵不敵,宋軍攻入梅山腹地大屠殺,被斬者以萬計,以致“人盡峒空,至于鳥飛不過,獸跿亡群。”在這場血戰中,扶漢陽率領的“嫡系部隊”當然是以扶姓為主的“扶家軍”,梅山蠻兵被殲滅后,而宋軍屠山時所宰殺的對象也當然主要是“扶家軍”的家屬了(按封建時代誅滅九族的習慣做法也應當如此)。扶姓人被殺后以致蠻王之位后繼無人,六十年后梅山峒民才擁立夷裔蘇方為首領。如果扶氏還有后人,根據世襲制的要求應當擁立扶姓人為首領才是。由此我們可以推斷:扶姓在此一役中基本上被殺掉了,漏網的要么逃離了梅山,要么隱姓埋名了。所以在熙寧五年建縣統計人口時,扶姓恐怕已是寥寥無幾了。 總之,扶姓遷移到梅山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的不止一支,可能有三支。從他們遺留下來的梅山巫文化看,最早的一支應當在開梅山前的漢代就到了梅山,而這支扶姓于其他姓氏一起創造了燦爛的梅山文化后因殘酷的戰爭而消亡了。因史料的缺乏,以致人們誤認為現在新化境內的扶姓是梅山峒蠻的后裔。當年“開梅山”的扶裔雖然在這片土地上銷聲匿跡了,但他們所帶來和創造的梅山巫文化永遠地留在了這一片熱土。
作者:扶嘉偉 回復:0 發表時間:2011-09-01 15:29:39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