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220616次
2人
2個
154個
2375人
212部
筆者在瀏覽網站時發現,一個名為“SKYCENT—知識—人物—軍事領域—將領”網站,在標簽為:戰國 人物 歷史 將領 秦國的介紹中,其解說詞有:“甘茂(生卒年不詳):姬姓,甘氏,名茂。戰國中期秦國名將。下蔡(今安徽鳳臺)人?!惫P者與其“在線服務”提出異議,并說明甘茂是本支族譜記載的始祖,當系出姜姓。結果筆者被要求提供族譜或相關“檔案”才予修改。同時聲稱他們的資料“來源于某檔案館”。筆者詢問是哪個檔案館的資料?則不作回答。筆者推薦他們可查閱有關研究甘氏淵源的文章,如筆者的《甘氏:出炎帝裔姜姓(附說姬姓甘氏)》一文,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他們表示會自行瀏覽。當筆者再次打開該網頁時發現,他們對甘茂的介紹,不僅沒有糾正其中之誤,反而將筆者留言刪除,僅見“此用戶已刪除”字樣。可悲,可嘆。不妨簡略分析一下其中原由。(一)某網站拒絕改正錯誤的原因分析1,或許他們的確查閱過某支甘氏的資料,該譜牒或將甘茂作為甘氏共同的古賢采錄于譜牒,又將其譜牒贈送一部給了某圖書館或檔案館。雖然網站對使用的資料有失考證,但出現同類情況的不止一個,這是可以理解的。2,該網站既然采納了上述譜牒資料,一旦作為其史料介紹的來源依據,并公開在網站上加以宣傳,是否應該多查閱幾家譜牒和相關研究資料,以示慎重。筆者認為,雖然其對甘茂的介紹略有不妥之處,也并非出于故意,是情有可諒的。3,當發生對其資料來源的史實可靠性提出質疑時,可能覺得面子上有些過不去,若就這么修改了,等于是承認其使用資料時有失考證。盡管如此,仍然還是可以理解的。4,由于上述出于非故意的原因,均可理解。但是,由此導致對其提出質疑者采取“封殺”,甚至直接“刪除”筆者登錄該網站的記錄,這樣似乎就很不應該了。實際上,這樣的作法不僅挽回不了自己所謂的面子,反而顯得非常非常地小家子氣。哪有從事歷史研究的人如此膽怯,而又不敢直面史實?這樣的做法,則屬于故意之為,更有損其網站形象。(二)查考歷史予以糾正其錯1,在中國歷史上確實存在源出不同的甘氏,其中包括一支源出姜姓;另一支源出姬姓。這兩支甘氏雖然有史以來就不存在血緣傳承關系,而對于甘氏之古賢則能共同尊奉,這也是事實。但在公開宣傳上,還是盡可能以歷史事實為準。姜姓甘氏啟于夏之甘國,為炎帝嫡裔四岳族之后,以國為氏。商之甘盤,其先就出于夏之甘國。專家考證,夏代初期,姜姓甘氏活動于陜西一帶。此時,姬姓甘氏還沒有出現。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東周時期,周襄王的弟弟姬叔帶因封邑于甘,其后代便以邑為氏。從此,歷史上才出現源出姬姓的甘氏。2,姜姓甘氏后來東遷到黃河中下游地區,商代時在今河南一帶。周滅商后,則主要聚居于今山東一帶,也是姜姓裔族比較集中的地區。到了“田代姜齊”以后,姜姓裔族才逐漸遷徙而散居各地。于此期間,姜姓甘氏見著史籍者有甘德、甘茂、甘羅(詳見筆者博客中的族史研究文章)。本支甘氏先祖,徙自下蔡,定居于小丹陽。正史記載甘茂為下蔡人。為什么甘茂是下蔡人?其先又來自何地?這一歷史問題只有本支甘氏才可回答清楚。3,根據正史以及本支族譜記載,尤其是現代出土的丹陽甘氏墓志記載,本支甘氏始祖為甘茂,其后有甘定、甘寧、甘卓、甘基、甘元柬等,皆系出炎帝姜姓嫡裔。丹陽甘氏唐代墓志,可證其史實?!短瀑浱又猩崛说り柛矢?基)墓誌銘》:“君諱基,字基,丹陽之著族也。昔夏之少子(按:夏后禹時,太岳次子受封于甘,始有甘國),天錫其封;殷之甘盤,王尊其學。自齊之楚(按:甘茂家族自齊遷徙入楚之下蔡),實為賢相之家;移秦仕吳(按:指甘茂后裔甘寧、甘述、甘昌等仕于吳),更是將軍之后(按:指甘卓、甘苗等,至唐代后裔多為將軍)”。上述墓主之孫《大唐故鴻臚卿兼檢校右金吾大將軍上柱國贈兵部尚書曹國公甘府君(元柬)墓志文》:“君諱元柬,丹陽人也。其先出自有夏,暨甘盤種德,作師于殷;甘羅樹行,立名于秦;戊(甘茂)以堅白(墨子倡兼愛、非攻及堅白之辯,墨辯邏輯為古代世界三大邏輯體系之一)徜徉七雄之地;寧(甘寧)以虓闞,折沖三國之軍。文武之道,弈世不乏矣。”4,兩漢時期,甘定其先自下蔡遷徙到小丹陽?!逗鬂h書》、《三國志》亦記載:甘定在蒼梧郡太守任上,遭遇農民軍起義,朝廷授予他調兵的虎符也被搶走。甘定攜家眷逃出蒼梧郡。此后,甘定寄居于南陽,再遷巴郡。甘寧即在此期間出生。所以,(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吳書》曰:“寧本南陽人,其先客于巴郡?!鼻宕麣v史學家、考據學家潘眉(1771——1841)著《三國志考證》,【潘眉曰:《晉書·甘卓傳》:寧子名述仕吳為尚書,述子昌太子太傅,述當是瓌之弟。史缺不書,亦其疏也?!俊尽妒酚洝じ拭瘋鳌罚好虏倘?。《晉書·甘卓傳》:卓秦丞相茂之后,曾祖寧為吳將。據此二《傳》,寧為甘茂之后,初亦下蔡人也。】指的就是此事。5,根據《王氏宗譜源流》記載:“黃帝裔孫 ,子喬立姓”。昌意之子高陽,嗣祖父黃帝之位,是為帝顓頊。同顓頊裔孫瞽瞍生子名曰重華,是為帝舜。帝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下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在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禹踐天子位,是為夏禹。夏禹名文命,其父鯀,鯀之父帝顓頊。故昌意為帝舜、夏禹之祖。王氏立姓始祖太子晉,乃周靈王太子(黃帝四十二世孫),名晉,字子喬,約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歐陽修,宋祁編撰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2601頁)有這樣一段文字:“王氏出自姬姓。周靈王太子晉以直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為司徒,時人號曰“王家”,因以為氏。《王氏族譜世系表》記載: 黃帝六十世(王氏始祖):晉。一名王喬,字子喬,周靈王長子。太子姬晉(前582年五月—前546年)。周靈王的長子太子晉(也被稱為王子晉或王子僑)?!?br>黃帝七十三世(王氏第十四世):王亢黃帝七十四世(王氏第十五世):王頤黃帝七十五世(王氏第十六世):王翦王亢[第73代] 一作永,拜大夫將軍,善熟太公兵法,曾以中大夫召,不就,以兵法授子孫三世事秦,皆有聲望。娶胡氏生子四:頤、儉(隱居,后依妻父甘茂入秦)、定、蠋(子匡漢丞相陵其后見《漢書列侯表》)。古有“同姓不婚”之禁忌,而王氏出自姬姓,王儉娶甘茂之女。由此可知,甘茂當為姜姓無疑。同時我們還可發現,為何“甘茂卒于魏”,就是因為甘茂的姻親王氏,數代為魏之重臣的緣故。6,《三國志·陶謙傳》記載:丹陽甘定將女兒許配給陶謙。大家可知,丹陽陶氏祖先系出何裔?根據陶氏族譜稱,他們是堯舜的后代。史學家考證為,堯是帝嚳的次子,也就是黃帝的玄孫。古有“同姓不婚”之禁忌,丹陽甘定所以能將女兒許配給陶謙,顯然,甘陶兩氏并非同姓之族。若是同出黃帝之裔,當同為姬姓,這就犯了“同姓不婚”之禁忌。由此而有力地佐證:丹陽甘氏確為姜姓之后裔(見《從古人“同姓不婚”的規律判別姜姓甘氏之實》)。另據《晉書》記載:陳敏曾為其子陳景娶甘卓之女(陳氏系出黃帝軒轅氏苗裔,帝堯裔孫劉累之后)。再有,根據《大唐故鴻臚卿兼檢校右金吾大將軍上柱國贈兵部尚書曹國公甘府君(元柬)墓志文》記載:“君諱元柬,丹陽人也。……夫人南陽樊氏(南陽樊氏,糸出軒轅。有熊氏本姬姓)。 綜上所述,筆者已將系出炎帝姜姓的甘茂,及其嫡傳后裔的歷史清晰展現。筆者試問:當今中國之內,誰家能夠如此盡表甘茂其詳?雖然有某一甘氏之譜牒,于晚清或民國期間修譜時,稱其家族系出黃帝第多少代孫,并將甘茂也錄于其譜。但是,從其修譜時間上便可分析出,此“系出黃帝”一說,距離《史記》、《三國志》、《晉書》、《唐代丹陽甘氏墓志銘》,以及元代始修康熙三修之丹陽甘氏譜牒,在年代上相差甚遠。孰可信以為真?為節省篇幅,關于甘茂更詳細的家族史料,此不贅言。 總之,筆者善意地提請某網站,希望能對甘茂的介紹作出符合史實的修正。并希望筆者提供的上述本支甘氏家族史料,對今后公開介紹本族先祖時能有所幫助。敬請瀏覽筆者上述文章的網友,助以鼎力廣播。也相信某些網站見到此文后,一定會予以積極響應,以充分體現其尊重歷史事實的嚴謹學風。若此,筆者謹代表甘茂嫡系后人,誠表謝意!
作者:甘櫯 回復:6 發表時間:2011-09-13 20:43:03
謝謝您收集并提供了較正確的甘家史數據讓大家參考,若能依頭緒整理再PO上網相信就更完整了。
作者:甘興源 發表時間:2011-09-20 08:13:02
期待有更多的族人參與研究并撰寫相關文章,僅僅以少數人的力量確實是不夠的。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吧!
作者:甘櫯 發表時間:2011-09-20 18:56:37
偽證而已!
作者:39.177.152.* 發表時間:2019-10-19 18:38:37
丹陽甘定將女兒許配給陶謙是正常的,他們不同姓。舉例:孫策和陸遜家族,都是黃帝的后人,但是孫策把女兒嫁給了陸遜。由此可見,同姓不能婚是儒家人士所遵循的,其他學派不遵循!
作者:鬼谷魚 發表時間:2020-08-22 14:49:04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