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55441次
1人
1個
25個
230人
24部
名不正則言不順,名字很關鍵 姓甚名誰,這是大家常說的一句話。姓名,本質上不過是一個符號,但是對于起名之事,古今人都很重視。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就說:“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而一個好名,不僅寓有或美好或深刻的涵義,也深受時代環境的影響。 姓名由姓和名組成,俗稱名字。“姓”在母系社會時期就已產生,主要用來標記出生時的血緣關系;“名”的出現晚于“姓”,主要用于辨別個體、區別他人;“字”的出現就更晚,相傳始于商朝。姓名、名字主要的功能就是區分辨別。許慎在《說文解字》說:“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由此可見,“名”的顯著特點就是望名知義。夏商以前古人取名用字即是如此。《禮記·月令》疏云:“自少昊以上,天子之號以其德,百官之號以其征;自顓頊以來,天子之號以其地,百官之號以其事。”比如,炎帝神農氏,力田于農,所以稱神農氏;以火德王,故稱炎帝;因居于烈山,又名烈山氏。夏商時期,帝王多以天干地支作命名,其中殷商時期最為明顯,如滅夏桀的成湯名叫天乙,最后一位君主紂王名叫帝辛。而從父丁鼎、兮甲盤等青銅器可看出,這一時期的臣民也可以用天干取名。到了周代,命名方式開始制度化,講究“五則六避”。“五則”指的是:信(出生時的生理特征)、義(非凡的相貌)、像(外貌的象形)、假(生時發生的事情)、類(生日和父輩雷同)。六避指的是:不用國名、官名、山川名、隱疾名、牲畜名、器幣名來命名。“五則六避”成為后世取名用字遵守的制度,“六避”更是成為避諱的濫觴。 先秦直到三國時期,大多為單字名。以三國人物為例,從《三國演義》可以看到:出場的人物幾乎全為單字名,如張飛、陸遜、郭嘉等等。兩晉南北朝時期,玄學盛行,玄、道、之、法等字在名字中大量出現,特別是“之”字成為這一時期的標志。如:王羲之、王獻之、顧愷之等。唐代取名用字也出現了一種風潮,即名與字相同,比如:郭子儀字子儀,孟浩然字浩然,李白字太白。從宋代開始,雙字名大量增加。這樣命名時,選字的空間擴大了,并且因文化的高度發展,取名用字盛行引經據典,透出很強的文化感。其中,五行生克命名法頗為盛行,如秦檜的兒子名叫秦熺,孫子名叫孫堪,祖孫三代采用木生火、火生土的方式命名。另外,隨著宗族觀念的加強以及譜學的興盛,同姓同族的人大多采用字輩來命名。明清以后,以族譜派語字輩來命名成為取名的重要方式。 近代以來,取名用字的時代特點更加凸現。甲午戰爭失敗后,救圖存亡成為仁人志士的迫切要求,“強華”“覺民”等名字出現。新中國成立后,“建國”“解放”等名字,50年代的“抗美”、“援朝”、“躍進”,60年代的“文革”、“保紅”、“革命”等名字都成為時代的體現。 取名用字離不開時代環境的影響,而且姓名多由父母長輩起的,也寄托著長輩親人的祝福寄托。乳名、寄名的出現就鮮明地體現了這一點。 乳名,也叫小名、奶名,是嬰兒初生時父母長輩起得非正式的名字。如漢武帝的陳皇后乳名為“阿嬌”,慈禧太后的乳名叫“蘭兒”,表示長輩的愛憐。乳名取字方式常見的有:以排行取名,如梁元帝蕭繹排行第七,乳名就叫“七符”;取字或前或后加通行字,如曹操乳名“阿瞞”,劉禪乳名“阿斗”,石崇乳名“齊奴”,劉裕乳名“寄奴”,通行字為“阿”、“奴”;還有疊字而成,如小小、盼盼等。另外,因怕小孩子不能順利成長,乳名有著越鄙俗越好的特點。如,用畜生名這樣不合“六避”的字取名成為一種常見方式。如司馬相如乳名即為“犬子”。這種命名方式一直持續到現在,如常聽到的“狗剩”、“丑小”等。 寄名,就是父母把孩子寄托在某人、某物、某鬼神之下,祈求兒女得以健康成長,請僧道取名、讓小孩子佩戴寄名鎖即使如此,如魯迅先生的寄名為“長庚”。另外,認“干親”也是“寄名”的一種方式。 到了當下,取名用字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僅聽起來要好聽,更要與眾不同,以至于出現了“齊樂融融”、“張弛有度”等很有個性的名字。并且有的父母用雙方姓氏為孩子命名,出現了“諸葛夏侯仁之”這樣的名字。 對此,2007年公安部起草的《姓名登記條例(初稿)》做出規定:起名可以采用父母雙方的姓氏,但是不算做復姓,并且規定姓名字數,除少數民族外,不得超過6個漢字。
作者:郜貞迎 回復:0 發表時間:2011-10-03 14:17:20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