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  

03-08

97660次

1人

1個

19個

463人

17部


站長: [申請站長]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主樓] 

敬氏少有,敬氏好。敬氏家簇翻身了。望誰弄一個敬氏QQ群,讓姓敬的聯絡。謝謝??!

作者:敬雪松   回復:1   發表時間:2012-04-15 15:29:10

族譜錄紀念網
[回復] 從茍姓看我國的稀有姓氏

茍姓在我國是一個特殊姓氏,也是一個近幾年最受關注的特殊姓氏之一。究其原因,其受關注是由一次集體改姓并由此引起連鎖效應帶來的。

據2005年8月7日《河南商報》“茍姓居民不堪姓茍之苦,改姓驚動公安局局長”一文說,在8月5日上午10時許,河南登封市唐莊鄉張村村民宋秋麗(化名)在派出所領取到了新的居民戶口簿,并為丈夫申請辦理新的居民身份證。在戶口簿里,宋秋麗丈夫的原姓“茍”則改成了現姓“敬”。對此,記者專門前去采訪,該鄉的玉臺村村民茍某向記者訴說姓“茍”給他造成的諸多尷尬和屈辱。公眾場合熟人向別人介紹自己說“這是老茍”會搞得別人以為是在開玩笑,弄得自己十分尷尬;有人還用電影里那條警犬的名字叫自己“卡爾”;最不堪忍受的是,有人見面干脆什么都不喊,只用叫狗的聲音“嗷嗷”地叫。茍某還說,孩子長大了給介紹對象,女方一聽男方姓茍,先是“撲哧”一笑,接著就是搖頭,后來就沒戲了。當年5月,公安機關“大接訪”以來,該鄉的張村、郭村、玉臺村十幾戶茍姓人來到市公安局,集體要求公安局局長給他們改姓。局長聽取了訴說后,批示該鄉派出所積極穩妥地處理好這一問題。為此,派出所還專門查閱《百家姓》,他發現“敬”、“茍”兩姓不在百家之列;又根據茍姓老人說他們的祖上是從河南滎陽遷來的線索,又專程趕赴滎陽查詢。結果了解到,這支茍姓人的祖先原本姓敬,在五代十國時期的后晉為官,因為皇帝叫石敬瑭,他的姓沖了皇帝的名諱,再加上他在朝中又得罪了皇帝的近臣,于是被改“敬”為“茍”,后來還遷到登封居住。正是在了解了上述情況和仔細查閱有關文史資料、認真考究“敬”與“茍”兩姓淵源的基礎上,民警根據局領導的批示,將“茍”姓改成“敬”姓,讓這些居民了卻了多年的夙愿。事情傳出后,社會上的一些人對這種做法不以為然,北京的一位民俗學者還說“不管姓什么,都沒有改姓的必要?!偌倚铡俏覈幕恼宫F,每一個姓氏都有自己的來歷和故事。姓氏是這一輩人對上一輩人的一種追念,同時,姓氏不分貴賤,因此姓氏是不應該改的?!保ㄒ?005年08月09日《法制晚報》)由上可見,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姓氏,給村民帶來了心理負擔,登封市公安局本想出于好意為百姓做件好事,但沒想到此舉引來引起國內其他一些地方“茍”姓居民的效仿,也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學界的廣泛關注。在上述該姓事件發生后,登封市公安局在2005年10月20日上午接到遼寧省沈陽市一茍姓家族集體發來的一封感謝信,執筆的茍福友在信中說,在沈陽和撫順居住的茍姓約有90多戶500余人,家譜記載他們祖籍濟寧州郾(音)州府嘉祥縣商村莊。他們有的從小就隨母姓,有的干脆不要姓,直呼其名,長大后參加工作調往外地的改姓為敬。其中在馬鞍山工作的就有9人姓敬。他們在報紙上看到河南登封茍姓人改姓敬的報道后,非常振奮,但沈陽市公安局戶證處的民警告訴他們,雖然登封的做法很好,可目前他們要改姓尚存難度。而《沈陽晨報》報道說,2005年9月15日,遼寧省新民市的茍旭威為茍姓所累30年不堪忍受,專程赴省公安廳要求改回祖姓敬?!斑@個姓已壓抑我30多年了,我現在都不好意思到外面去打工,只能一直在家做農活?!逼埿裢母赣H也說:“我家祖籍在山東,年輕時因為姓茍,想當教師但怕學生老拿‘茍老師’開玩笑,就沒當成,這次同意兒子改回‘祖姓’———敬。如果成功了,我還要在村里擺兩桌酒,召集鄉親們一起慶賀哩?!庇謸?005年8月24日的《東亞經貿新聞》消息說,在長春市二道區吉林街道丹陽社區有一個家庭,父親姓茍,女兒卻姓劉。原來是家里老太太做主讓孫女改隨了母姓。據了解,目前全國有不少茍姓居民開始恢復原來的敬姓,也有部分人隨母姓或故意念成“勾”音。一個茍姓該姓引發真么多的關注,應該說是公安部門當初沒有料到的。其實,姓氏作為一種家族血脈綿延傳承的標志符號,里面打入了太多的歷史文化烙印。經過漫長歲月的磨礪,很多姓名其實只剩下了符號意義。姓茍的人嫌“茍”與“狗”諧音聽起來不美,就要查查歷史舊賬,那么姓巫的、姓勾的、姓黃的、姓朱的,是不是都可以援引此例改個好聽的名字呢?基層派出所煞有介事地將這等事兒當成一件“民心工程”來辦,當成一樁重要信訪案件來處理,實在是沒把嚴肅的戶籍管理規定當回事兒。公安機關不向群眾做出提醒,反遷就少數人的意愿為其改姓,也屬不太負責任的行為。對此,我們不妨進一步考察。(一)關于茍姓及其來源茍姓其實是一個在我國頗有影響的姓氏,姓這一的人也非僅限于河南、遼寧等省,其分布幾乎遍及全國。如據我國最新的戶籍人口資料統計顯示,我國全國共有姓茍的人415402個,其中以四川人口最多,有205737人;其次是甘肅,有51867人;再次是陜西,有36911人;其他超過10000人的省市還有貴州31803人,重慶26689人,山東13270人,云南10370人;10000人以下、1000人以上的省區有河北6824人,新疆5380人,河南4003人,青海3886人,山西3124人,寧夏2898人,湖北2463人,吉林1553人,黑龍江1547人,內蒙古1313人,遼寧1205人,江蘇1058人;1000人以下、100人以上的省市有北京587人,天津578人,廣東571人,安徽421人,湖南417人,浙江317人,江西256人,上海184人,海南170人;只有在福建、廣西、西藏3省區沒有見到姓茍的人。加以它的全國人口超過40萬,因此,也算是一個人數不是很少的小姓。如果我們對茍姓進一步研究,還會發現,茍姓還是一個來源較為復雜的姓氏,但得姓最早的一支相傳與黃帝有關,是由黃帝子孫再分封而來的姓氏。相傳黃帝有子25人,其中有14人都得以受姓命氏,在這些姓氏中便有茍姓。另外,相傳帝舜的后代中也有人姓茍,北魏的鮮卑姓氏若干和五代時期后晉的敬姓、宋代的句姓等也都改為茍,都不同程度地使茍姓來源進一步擴大。在發展中,茍姓形成了河南、河內、西河、山西等郡望,并有戰國時人茍變、漢上覺太守茍諫、晉尚書右丞茍唏等知名于世。當代,茍姓分布以四川、山東等省最為集中,另在羌、回、畬等民族中也有所見。(二)關于敬姓來源敬姓的來源主要有兩支,其中較早的一支相傳是黃帝孫敬康的后代,另一支則與帝舜的后代有關。相傳,帝舜裔孫滿被周武王分封于陳后,數傳至陳厲公,有子名完,史稱公子完,因陳國發生內亂而出奔齊國,改姓田,史稱田完。他后來在齊國成為一位政治名人,去世后被謚為敬仲,他也因此被稱為田敬仲完。他的后代曾取代齊國統治權而成為統治者,另外也有人以他的謚號為姓,姓敬,從而成為另一支敬姓人。敬姓在歷史上,曾形成平陽等郡望,并出現了春秋時秦國宰相敬丕、五代后梁兵部尚書敬翔等著名人物,當代則主要分布在四川等省中。值得一提的是,敬姓在發展中由于與皇帝的名諱相同的緣故,曾遇到過多次改姓現象,甚至被認為是一個最倒霉的姓氏。所謂避諱,就是在我國古代時,如果一個人的姓與某個皇帝或圣賢的名字相同或相近,就要設法避開,或者再去姓別的姓氏。敬姓就是這樣。早在南朝梁時,權臣侯景曾建立一個漢朝,由于敬姓人的姓氏與他的名字同音,應該加以避諱,于是便改姓恭。侯景的政權滅亡后,他們雖然得以恢復原來的姓氏,但到五代十國時,又因為姓氏犯后晉高祖石敬塘的名諱,不得不把姓氏拆開,一分為二,成為“茍”、“文”兩個姓氏。后晉滅亡后,后漢建立,他們恢復敬姓,但不久以后后漢歸宋,他們又遇到宋太祖趙匡胤祖父趙敬的名字,又得避諱,于是又改姓文。(三)正確認識當前的改姓現象改姓作為我國姓氏發展中的一種特殊現象,無論古代還是現在其實都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但由于我國人十分重視自己的姓氏,隨意該姓也不可取。以上述茍姓該姓為例,改姓氏并沒有法律依據,變一字也不是小事。據  《遼沈晚報》記者王志東在2005年10月9日報道,當地一緱(音gou)姓男子要求改姓,同時還有一個郎姓男子也要求改姓。從遼寧省公安廳戶政部門得來的消息表明,一些緱(或茍)姓、郎姓居民紛紛要求改姓。據沈陽戶政部門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電話咨詢的改姓者,姓茍的比較多,他們希望恢復1000多年前的祖姓。遼寧省公安廳戶政科有關人士表示,從已經掌握的情況看,全省姓茍和姓緱的居民有幾百人,郎姓居民也有數千人。如果都要改姓,勢必會給公共資源帶來不小的負擔。在過去,改姓更是一個大的問題。凡是讀過《水滸傳》的人大概都還記得,在第26回“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里,曾提到好漢武松在殺了西門慶后被充軍發配,路過十字坡時,正趕上菜園子張青的夫人母夜叉孫二娘賣人肉包子,險些中了她的道兒。只是武松多了個心眼,才把孫二娘的把戲識破,甚至要把孫二娘治罪。正在他要殺孫二娘時,張青從外面回來,撞見此事,要武松報上名來。武松這時又顯出了英雄本色,為了表示好漢做事好漢當,便說出了他那傳誦至今的名言:“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頭武松的便是!”這里的“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其實是反映了我國很久以來就普遍存在的公眾心態,意思是說由老祖宗那里傳下來的姓氏是神圣的,它是不可以輕易改的,如果改了就是叛祖離宗,大逆不道,哪怕是處在危險之中時也是如此。但在事實上,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由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姓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還是一種常見現象。甚至有人說,我國當初只有幾個或幾十個姓氏,正是因為改姓才使姓氏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它實際上已成為我國姓氏發展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那么,改姓究竟有這樣的作用嗎?是什么原因讓人去改姓的?我國自古及今又有什么具體的改姓途徑?如此等等,筆者都進行過專門的研究,中央電視臺大型專題文化片《話說百家姓》第七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中國的百家姓》話題九等都集中反映了相關成果。綜合這些研究可知,在我國歷史上就曾有過許多不同性質的改姓,其中有因為被皇帝賜姓而改姓的,有為了避天子名諱改姓的,有為了避禍改姓的,有因為入贅而改姓的,有因為被收養而改姓的,有為求發展而改姓的,有假冒別人姓氏而改姓的,有少數民族漢化改姓的,等等,情況復雜,不一而足。但集中到一點,大抵都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由于我國向來把自己的姓氏看得很重,不是遇到萬難之事,非改變自己的姓氏以解燃眉之急,或避滅門之禍,很少有人愿意輕易改姓。而改姓也涉及到從古到今的許多方面。所以,我們今天無論是在社會生活中還是在執法的過程中,都要考慮到這些歷史因素,不能簡單地一改了事。因為這樣既不符合我國姓氏的發展規律,也有可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另外,關于改姓,在我國今天也不是一件很隨意的事情,它還還牽涉到一個姓名權的問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第99條明確涉及到公民的姓名權問題,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在這里,所謂的姓名權包含三個基本內容,即公民的自我命名權,對姓名的專有使用權以及姓名變更的權利。姓名權屬于人身權的范疇,任何人無權干涉。但盡管如此,如果要真正去改名換姓,仍然沒有想象的那樣簡單。比如,我國的戶籍管理機關基于管理的原因另外制定了一個《戶口登記條例》,其中規定16周歲以上的公民需要變更姓名時,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從程序上嚴格控制改名。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戶口登記部門不能隨便更改公民的名字,這主要是為了便于對人口進行管理的緣故。因為,如果不對更名權進行嚴格控制,輕則使戶籍管理工作大大加重,影響民警的辦案效率和質量,重則導致社會治安的混亂。有些公民要求改的是外國名,有些人改的名字生僻怪異,甚至在電腦上無法輸入,還有些人要求改的名字粗俗低級,有違社會公德。對于這些改名要求就不能一概允許。另外,對成年公民來說,改名牽涉到的不僅是身份證項目的更改,更多是對原有社會關系的影響,比如婚姻家庭關系、人事檔案、銀行賬戶、信用證存儲信息、房屋產權等,都要隨之更改。更嚴重的是,如果有那么一些違法的人為了逃避法律制裁改變姓名,就不僅意味著從此可以逍遙法外,而且也是給公安機關的偵查工作設置障礙。同樣,在其他一些特殊時期,也可能會出現相同的情況。比如,在已經被法院立案的訴訟案件中,還沒有審理完時卻遇到了被告改名字,法庭上法官叫被告原來的名字張三,被告便可以加以否認,說自己不是張三,而是李四,甚至可以以傳票的名字與自己不符為由拒絕到庭。到這時,法院就必須重新調查取證,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因此,為了保持姓名的相對穩定性,減少某些不必要的混亂,我國有關部門對要求改名換姓的人作出適當限制,顯然也是有必要的。再者,關于改姓,它所牽涉到的姓氏其實是我國的一個非常穩定的文化現象,傳統的從父姓是種約定俗成,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它表明了血緣承繼關系,近年盡管表現為觀念淡化等現象,血緣意義下降,符號意義上升,甚至還有改姓或自造姓氏等事發生,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完全否定我們幾千年來的約定俗成,完全打破這種傳統。據一家報紙報道,南方某地有一位刁先生,因為自己姓氏的讀音比較特殊,總是容易讓人與意思不好的字眼聯系在一起,小時候就沒少受同伴笑話。為了不讓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轍,他情愿孩子不姓自己的姓。最后,夫婦倆和親友們反復商量,決定讓孩子跟外婆姓李。報到中還說有位王先生的太太生了一個男孩,男孩的外公外婆提出讓外孫跟外公姓,但男孩的爺爺奶奶卻不同意。夫妻倆沒有一辦法,最后只好給孩子起兩個名字,一個跟爸爸的姓,另一個跟媽媽的姓,登記戶口時則用跟爸爸姓的名字。另有一位研究姓名的專家說,他在前幾年寫過一本關于怎么給孩子起名字的書,后來有兩位女讀者先后打來電話,說要給孩子改姓,問他可以不可以。他當時覺得奇怪,中國人講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這兩位女士怎么想為孩子改姓?于是就問她們為什么要給孩子改姓。其中一位說是因為離婚,后來又嫁了人,不想讓孩子姓前夫的姓,孩子也不愿意用后爸的姓。另一位說她和她愛人一個姓王,一個姓李,這兩個姓怎么給孩子起名字都有重名的,所以想給孩子改一個姓。這位專家聽了,覺得兩位女士的想法十分開放,摒棄了我國的傳統姓名觀念,非常有趣,就對她們說:現在我國沒有姓名法,《憲法》規定孩子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沒規定可以改姓,也沒規定不可以改姓,給孩子改姓沒什么不可以。兩位女士聽了專家的話以后,就按各自的想法去做了。其實,對于上述這位專家的說法,盡管在理論上說說可以,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據前些天的一家報紙報道,在北京市順義區居住的一位姓劉的先生因為前妻擅自作主改了孩子的名字,感到很傷心,就一紙訴狀將前妻告上法庭,一時成為街頭巷議的爭奪孩子姓名權的糾紛案。原來,劉先生7年前與前妻離婚,女兒小琪當時僅3個月,隨前妻一起生活,原告每月給付撫養費100元。離婚后,劉先生雖然生活困難但一直堅持給付孩子撫養費。在提起訴訟以前,劉先生得知前妻私自將女兒姓名改為繼父的姓,覺得這樣嚴重傷害了他與女兒之間的父女之情,對此十分傷心,為此提起訴訟,要求前妻立即恢復女兒小琪的姓名。這篇報道沒有說明訴訟的結果如何,也沒有就此向具體辦案人員或專家咨詢,我們還不知道等待這位劉先生的究竟是什么,但僅就這件事的本身看,由于孩子畢竟是屬于夫妻雙方的,不管這種關系是否還存在都無法改變這種事實,劉先生的前妻在劉先生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作主為孩子改姓顯然是不合適的。另外,還有一件與上述類似的例子是,一位家住北京市昌平區的陳先生與妻子何女士協議離婚后,在何女士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為兒子改了姓,也被前妻告上法庭。原來,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陳先生由于出于對妻子的愛,主動提出兒子隨母姓,妻子欣然同意。隨著兒子一天天成長,二人的感情出現裂痕,在雙方都努力挽救未果后,雙方協議離婚,兒子隨父親生活,何女士每月支付兒子的撫養費和教育費360元。后來,陳先生未征得何女士同意,將兒子的姓改成了自己的姓,何女士直到帶兒子出去旅游購買機票時才發現這件事。在多次向陳先生提出異議無果的情況下,她向昌平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判決被告陳先生賠禮道歉,恢復兒子的原姓名,并保證今后不再擅自更改兒子的姓名。而法院經審理后也支持了她的合法權益,依法認定陳先生為兒子改姓的行為侵犯了何女士本來享有的子女隨其姓的權利??梢姡裆鲜鲞@兩種情況,都是由于事先沒有征得對方同意而自作主張為孩子改姓,從而也都引起了官司,說明改名換姓對有關的人來說并不是一件很隨便的事情。與上述兩個例子不同,還有一個因為要求給自己改姓而引起訴訟的事,是在一位市民和戶籍管理機關之間發生的,同樣也很典型。這位市民原來姓王,現住北京市石景山區,是一位已經退休的老先生,退休前是一位教師,對歷史名人充滿崇敬之情。為了緬懷古人,決定將自己的名字改成“奧古辜耶”。這其中,“奧”意思是深奧,“古”是古代,“辜”則意味著辜負,“耶”是一個語氣詞。為此,在1989年,他首次向戶口所在地——河北涿州的雙塔派出所提出了變更姓名申請,但被拒絕。1994年,已經回京的他第二次向戶口所在地——崇文區天壇派出所提出改名,又被答復“不能改”。1998年,王先生離婚,獨自遷到北京市石景山區,戶口也隨之轉移到該區某派出所,第三次要求改名,得到的答復還是不行。2000年、2001年,已經退休的王先生又屢次到派出所申請改名,后來又到石景山分局要求改名,仍被工作人員婉言謝絕。于是,2002年11月11日,王先生以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行政登記不依據法律為由,向石景山區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受訴法院依法裁定被告行政行為違法,并要求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為其辦理姓名變更登記手續,石景山法院受理了此案。直到這時,石景山分局才作出一個讓步,同意給他改名,并正式通知他在12月3日下午到某派出所辦理姓名變更登記手續,他也在隨后向石景山法院撤訴。可見,王先生為改一個名字,前后爭取13年,所付出的代價是何等高昂??傊帐献鳛槲覀兠總€人都有的一種標志,與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系,它在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變革之后發展到今天,希望我們都能善待它,深刻理解“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這句話的厚重內涵。

作者:58.249.20.*   發表時間:2014-08-20 21:30:40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