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1576955次
6人
10個
558個
37151人
1649部
寨子河的變遷沂南銅井街的“北河崖頭”,是一條人工開挖的大石溝。什么年間挖開的,為什么開挖,怎樣挖掘的,這些疑問現在已沒有人能回答了。但有一點不能否認的是,這條河溝,確是寨子河的一次人工改道;而寨子河改道,作為古代地方史上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工程,為什么連個碑刻也沒有呢?? 寨子河發源于魯莊西北的三山溝,大山巖巖,深溝隱隱,出溝時已是清流急湍、水漫河灘。在寨子水庫壩頭處,又匯入了從白衣庵牡丹洞泉水而來的山澗激流,漫過范家莊、魯莊等家東的大河灘,一路南下。老河道是順銅井街、萊坪村西南去的;到山旺莊遇歷山阻擋后,折而偏東,然后從新王溝村后向東流去,一直匯入沂河。這條老河道現在已改造成萬畝良田,但是,在有些低洼的地方,還能看出滿布滾圓礫石的河底。 村里老人們雖然都說不上來“北河崖頭”開挖的年代,但是,他們都知道一個叫高督堂的人,他們都說是高督堂把寨子河改了道。? 老人們說,高督堂是沂水南鄉大莊人,是皇朝“駙馬”,曾在京城里做官。高督堂的祖林墓地在銅漢莊家東,雖然風水很好,但只是缺水。高督堂稟報了皇上,以寨子河為害下游村莊為名,要求挖開銅井老龍崗,讓河改道。皇上下了圣旨,地方官馬上行動。鐵锨、镢頭、鋼釬、鏨頭,條筐、簸箕、扁擔、繩索,萬人上陣,一個冬天就斷開了全是巖石的老龍崗。洪水滾滾川流,滔滔河水繞銅井街東而下,正好在高家的祖林前經過。高家從此科舉連第,不少人做了官,家業因此大盛。? 與高家的興盛相反,銅井街的朱姓卻因這條河的改道而“破了脈氣”。銅井街姓朱的,祖林在村后,原先應有“一斗芝麻”的功名;可是因為寨子河的改道、老龍崗的截斷,而被“斷了后”,至今門族里也沒什么大的功名。——這顯然是迷信的說法。因為有這么一檔子迷信,這項重大的水利工程沒有了碑石記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即使當時立了碑石,銅井朱家門族也是不會讓其留存的,這是一種不少人都有的推測。? 銅漢莊家東高家的林地是不錯的,林地里有一幢大碑,在文革年間才砸毀,現在還有一個大墳墓和世代守墓的一戶人家,這似乎對于老人們的傳說有了直接的物證。然而,許多人不相信這種迷信,人們愿意用實用和科學的理由來解釋這次河道治理工程。不是嗎?寨子河是一條“大山河”,順老河道流淌的時候,山間洪水年年暴發,驚濤駭浪,勢不可擋。下游的幾個村莊,土地被水淹,房屋被沖垮。水勢特別大的年頭,河水都要沖進單家莊的東湖,南邊的中疃、界湖、營里等村莊也會盡成澤國。? 明朝萬歷年間沂水縣教諭傅履重《水利論略》對沂水及其支流的論述很能說明這一切:“蓋沂地多山,其水多自高而下,欲為堰則沖決之勢難支,欲為閘則散漫之流難斂,此所以田家無所資其灌溉,商賈無所資其舟楫也。”寨子河的改道,徹底根治了這條“害河”,下游的河灘造出了膏腴良田;引水灌溉,使這個山間的小平原五谷飄香。? 在銅井,像“北河崖頭”這樣說不上來頭兒的地方多著呢!銅井是以泉水和銅、金礦出名的,金波泉、玉液泉、大河泉都是從哪里來?銅井,近代產金,古代出銅,這老社會的金店銅坑又到哪里去了呢??????? 銅坑店與銅橋莊 銅井何時立村?村里的老人們說:南大廟曾經有一幢元朝時立的廟碑,碑文上說,銅井以前叫“銅坑店”。因為銅井是古代的一處銅礦,舊官府組織人來開銅窯,人來人往很多,有買賣者在此開店侍應,漸次成村,所以叫“銅坑店”。? 現在的銅井村碑文字:“據村內舊碑載,建村于南宋年間,因居民多采金為業,元代名銅坑店,后礦井日多,遂名銅井。”這種以店名村的說法是占據立村說的主流的,不過以地勢和泉流來言,銅井村莊的形成應該早于銅礦的開采。假如你有心,你可以站在歷山的峰頂上觀察一下,銅井的地勢有一種蔚然的氣勢。在銅井的北面,有著連綿的山勢。東北是蒼蒼然的靈山,靈山就是最早見之于《魏書?地形志》“東安城有靈山”是也。舊書說“山常有云氣像樓臺,以為有靈物在焉,故名。”靈山的拱衛是九頂蓮花山和峙山,靈山和峙山是銅井的左膀。西北是吉利山和虎屯頂,黃山坪和鳳凰山是它的右臂。陡然矗立的歷山雄鎮前關;龍頭汪的龍頭嶺東西橫亙宛若錦屏。從吉利山南來一條嶺脊,依托著北面的山勢向南延展,花山是龍頭。恰似巨龍在臥,頭昂于外。而銅井村位在花山之陰,處在龍頭的脖項處,山水凝結,秀外慧中,實在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古代的人是講究風水的,這一片寶地,縱使沒有銅坑和金店的依恃,也是一處“聚村而居”的首選。? 就銅井周圍的聚居村落而言,人文史跡比比皆是。東南不遠的新汪溝,以前叫做“王溝”的,村南有一處古墓群,據說全是漢墓。西北寨子河邊的魯莊村前,曾挖掘過唐朝李世用的墳墓,有唐貞觀年碑刻。就是深居山溝里的白家峪村,唐朝年間還出息過一位監察御史,只是由于“犯了上”,被皇帝予以滿門抄斬了。白家峪姓白的絕了戶,到如今也只是留下了個“白牡丹洞”和村后一片荒墳枯冢。“白衣庵”村旁汩汩的泉水,還在訴說著白家峪的白小姐與呂洞賓的故事,這就是著名的民間說唱浪漫題材《呂洞賓戲牡丹》。有名的三山溝“鳳凰刻石”就不用說了,那是西漢劉弗陵年間一個隱遁的儒生刻成的,早已經上了《古代美術史》典籍。? 具有優越地勢的銅井,處于這些漢唐史跡的中心,難道立村時間比開礦晚嗎?所以,銅井,它在“以店名村”之前,應該有它另外的名字。而這另外的村名,已經在歷史長河中湮沒了。? 銅井鎮靈山后的東安故城,是漢朝城陽國四縣之一的東安縣城遺址。自從漢宣帝天鳳五年魯孝王的兒子劉強被封為“東安侯”以后,這里還是一處小侯國。現在袁家城子、黃土崖子村邊滿地的瓦礫堆子,在證實著兩千年以前古城存在的歷史。銅井和這里一山之隔,東安侯劉強所騎的戰馬,說不定還在銅井泉里飲過水吶!? 1947年,中國左翼作家錢杏邨(筆名阿英)在魯中地區工作時,到過銅井。他是一個具有“考據癖”的人,來銅井看到有好多碑碣,因之十分留戀。他在《記“銅井”》中寫道:“弘治時建立的一座佛塔,碑額上就刻著‘銅坑店圣水塔’,碑文上也記著,這‘銅坑店’在當時是‘沂水縣樂城鄉銅橋莊’。”? 弘治是明朝孝宗皇帝朱佑樘的年號,距今五百年余。銅橋莊、銅坑店的名稱并列于同一塊碑中,看來當時這是兩個居住村落。銅橋莊是官名,相當于現在的行政村名,而銅坑店顯然是其中的一小塊自然村落。這種一村兩名的叫法到清朝康熙年間還是存在的,不過這時候的“銅坑店”,已經改成了“銅井”;而銅井的官名還是叫“銅橋”,同樣屬于“沂水縣樂城鄉”,是樂城鄉二十七個“社”之一。道光年間,銅井仍是一處“社”治,它屬于沂水縣三柜(西南鄉)“銅橋社”。? 銅井的老廟,原有四處。閣子廟是在玉液泉的南側的,現在閣臺樓基還在。閣子廟是一處“高閣”,閣下有石臺,臺高盈丈,旁有石階可攀。一間房子大小的閣樓是一處廟堂,里面供的是十八只手的菩薩。西墻上描金涂彩,畫的是姜子牙火燒琵琶精。神像兩側,有彩繪的工筆山水、簾帷人物。閣子廟是“三趟一合”的黑瓦覆頂,廟頭上有仙人騎鳳、怪獸鴟梟。? 財神廟在吳家巷子后邊,供奉的自然是關公關老爺。姑子廟是在“塔子園”西南坡上的,曾有“姑姑子”在其中,白天祭拜灑掃,夜晚青燈古卷。“塔子園”在金波泉南去不遠的土坡前,現在是一處菜園地。? 最大的一處廟宇,街上人叫“大廟”,位置在現在供銷社辦公大院的地方。這所廟宇叫過“迎仙觀”,也叫過“三官廟”。大廟和其他三處廟宇,歷史上都有過很多的碑刻,而尤以迎仙觀碑多。可惜的是,這所有的碑刻,都在“文革”期間砸毀了。殘石所存,現在只有“塔子園”兩個塔子上的兩個蓮花墩臺、兩個石鼓墩子和一塊八角石。蓮花墩子、八角石和一面石鼓仍然在菜園里,而另一個石鼓,則不知讓何人弄到了大河泉南路一側,就在吳家祖林的東邊。? 1954年“十八區”銅井拆除破廟,原地建設供銷社大院,廟房石材都用到新房子上去了。大廟里有幾塊精美的石刻,兩個石鼓和兩個祭石瓶,好像就是阿英所記“銅坑店圣水塔”這座佛塔的遺物。一直丟棄在供銷社大院里,今年秋天才被文物販子買走了。隨著這些石制物件的丟失,“迎仙觀”大廟從此也就只有留在人們的記憶里了,銅井街的群眾聞知無不嘆惜。? 阿英的游記,說《創建三官廟碑記》有“大川繞其北”的記述,阿英不解,認為可能是一個錯誤。實際上,這里所說的“大川”,就是銅井的“北河崖頭”。阿英來銅井,只是看到了銅井的廟宇碑刻,以及遠山近泉,他是沒有到過銅井的村北的。那條人工開鑿的石溝,不到近前是看不到的。這也說明,寨子河的改道工程,時間很早。大莊高氏家族,在明朝出過很多有功名的人,比如高大化、高名衡等等;當過皇朝駙馬的人沒有,只有大莊的高炯和神墩的高大印是“衡府儀賓”,就是青州衡王府的“郡馬”。大莊高家店子《高氏族譜》對高炯記的十分清楚,高炯“號六韜,衡府儀賓,配朱氏郡主……”而“六代七王”的青州府也確實和高氏家族有著密切的關系,一些民間的傳說也在印證這一點。? 這里面,生活在明朝末年的河南巡撫高名衡,可能就是人們所說的“高督堂”。督堂是一個“官號”,“督堂大人”的稱呼也絕非一般官吏所匹配。高名衡的兄弟高名寔居住在銅井西北的竹泉村,而竹泉村的泉子旁邊,傳說有過高名衡的避暑涼亭,現在廳基還在;高名衡的姥娘家是銅井大張莊村的劉家,這個從明朝初年來自江西吉水紫溪村的“三莊劉氏”,自從明朝末年與高家姻親以后,一直把高名衡這個外親看得非常重要。有了這一些考證,是不是能說明就是高名衡讓寨子河改了道呢?“泉四出西嶺下” 阿英所記碑刻,應該是“迎仙觀”“三觀廟”大廟里的老碑。按照他文章中的敘述,當時的石碑有:《重修迎仙觀三教堂之碑記》、《創建三官廟碑記》、弘治五年《重修迎仙觀記》等等。按照這些古碑的記載,銅井的泉水原是不叫“金波”、“玉液”的。《創建三官廟碑記》把金波泉(或大河泉)叫做“圣水泉”,《重修迎仙觀三教堂之碑記》把它叫做“龍潭”,玉液泉則被叫做“跆□泉”。? 清朝康熙年間,這里的泉水通稱作“銅井泉”的。清康熙十一年(1672)《沂水縣志》載:“銅井泉,縣西南六十里,其泉四出西嶺下,有土為壤地而伏流滾滾,聞聲于外者匯為一水,下流五里入于沂(泉下有平地數十頃,沂水地可以與水利者唯有此泉)。”?“泉四出西嶺下”——既然叫西嶺,那說明銅井的民居當時在嶺的東坡。玉液泉在西北,大河泉在西南,金波泉在東南,油坊泉處東北,“泉水四出”的說法,比較準確。這些泉口,玉液泉處于嶺端地坑的石壁下,一定是后人發掘才被發現的。況且,玉液泉的泉水,流出后又入了地下,好比是一處泉源的橫截面。其他三泉,都在嶺坡一側,當是古來就有,流淌了千萬年。那個也曾激流滾滾的油坊泉,就在沂南金礦浮選廠的下面,在早是在一處老油坊旁邊,現在已經被銅礦尾沙埋沒了。? 這銅井諸泉,是否和不遠的竹泉、輝泉、兩泉坡泉等同屬一源吶?不見得!人們都說大河泉通著大汶河,而金波、玉液卻似乎和寨子河的水漲水落有聯系,寨子河水大,銅井泉水就涌得歡。那些散見的泉水肯定不是通著寨子河的,因為它們的地勢,都比寨子河底要高。? 有個很有意思的泉子叫“大毛瘋(麻風)流子”,在金波泉“月牙池”的西南角坡地。為什么有這么一個古怪的名字呢?老人們說,老時候銅井大集,趕集的乞丐、麻風病人,不能在大泉子里喝水,于是他們就聚在大毛瘋泉子旁喝水吃東西。久而久之,也就叫成了“大毛瘋流子”。 這個不大的泉口現在還有水流出,經過一小段“水流子”,匯入到嘩嘩的大泉水溝里。近幾年,有不少的專家,取了銅井各個泉子里的水,進行化驗。讓人生奇的是,銅井泉水,水質唯“大毛瘋流子”最好,這原來是一處優質的礦泉。? 有銅井街的老人們還記得,日本鬼子在銅井安據點的時候,鬼子的小隊長喝水最挑剔,“他前泉、后泉的水都不喝,就是叫士兵給他取大毛瘋流子的泉水,用洋油鐵桶來提。”這些戰爭魔鬼,對中國的取掠可見細致。?“金波泉”、“玉液泉”、“大河泉”是現在依然滾涌的大泉眼。這些泉水的名字,可能來自于清代最后一次重修。? 玉液泉的重修刻石,在兩個石窗欞子的中間,“玉液泉”三個大字有著典型的清代筆勢。有“咸豐六年五月榖旦”、“長山李大中重修”的旁注。長山李大中是誰?老人們都說不上來。估計可能是咸豐年沂水縣衙里的一位縣官,因為民國年間所修《沂水縣志》毀于戰亂,而道光年間的縣志又太早,這個名字已經很難對證了。? 金波泉于大清光緒八年桂月修建立石,由“董事人、鄭芳蘭、劉廷楨、閆復江、趙涓、吳世智、趙榮嶺、王建山、吳世勛、閆復生”等十人建修,其石立于泉眼之上,字據說是吳家巷子吳世智老先生書寫的,吳老先生于光緒十一年病故。其墓碑上的側聯可以說是銅井的風物志詩:“水取有本玉液金波環左右,山不在高龍藏鳳棲列西南”。?1957年“重修金波泉”以及2001年的重修,均有石刻記其事,而且記載詳細,不必多言。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一次次的人工修建和周圍住戶的增多,風景卓異的銅井泉流,沒有了昔日的自然風光。早先的銅井街是一個青石嶺的,嶺上怪石嶙峋、草木扶疏,奔突的泉水在林間石隙流動,夏天泉聲清韻、涼風習習,冬天暖流沁潤、霧氣騰騰。“明月泉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一種何等美妙的景致!? 還是讓我們讀一下阿英的游記吧:圣水泉“泉水激然,散土峰下,深盡盈尺。不數武間,澎湃有聲,波迅流而成渠,雖盛夏不涸,若其可鑒眉發。而白石參錯臥泥沙間者歷歷可數。“兩泉互有軒輊,‘金波’以‘波’見稱,‘玉液’則以‘地形’見勝。‘玉液泉’在園里的西北部,東南西三面都是巉崖,巖層起疊,高逾一丈,南面的較低。西巖上有三人才能合抱的古槐樹一,老態橫斜,臨池而立。泉水就注入池內,和池石相擊,激作聲。池方長兩丈許,距西巖數尺,砌一石欄,碑額外,有兩水閘。水即入池,觸一巨石,抱石下逝,迂回越閘。至東北角,石突陡狹,如同山澗,聲復豗喧。這西巖上的古槐樹,是從石縫里長出的,不知何年所植。老人們說,老槐樹的樹洞里能藏開兩個大人,朽空的樹根里也能鉆進一個人去。過去銅井大集時,大槐樹下是說書唱戲的所在,泉聲書韻,樂鼓飛揚,記憶尤深。1958年大煉鋼鐵的時候,煉鐵的土爐里缺一把柴禾,村里人就把老槐樹殺掉了。只是,就是燒了千年老槐,那爐鐵也沒有煉好,只把無數的鐵鏊子煉成了一堆鐵坨子。“神魚”哪兒去了每年的四月八日,是玉液泉神魚到來的時候。對于玉液泉的神魚,年紀稍大一點的人都曾見過。這是一種像暖壺膽一樣大的魚,黑黑的脊背,雪白的肚皮。神魚到來的時候,整個的泉口交結一片,大魚翻上翻下,不怕人來觀看。人們丟下吃的東西,神魚就爭著吃。神魚已經許多年不來了,不知是何原因,反正不是人惹了它。因為即使來了多少大魚,村人們是不敢捉了吃的。相反,每到神魚到來的時候,閣子廟里就會香火繚繞。人們一是在浴佛節給佛主添香,另一個也是給神秘的神魚以供奉,祈求神魚的保佑。 和玉液泉的神魚一樣廣為說道的,還有一個金波泉和小白龍的故事。??????? ? 銅井街最早的住戶姓師,曾是一個有數十頃土地的大財主,家里雇了幾個長工。其中的一個伙計,長得高高大大,白面瘦削。誰也不知他是哪里來的,也不知他叫什么名字,只是大約知道他姓白,姥娘家是西面的曹家泉。有一點奇怪的是,誰也沒看見他下地干活,但是,他所照看的莊稼卻是出奇的好,年年都有一個好收成。? 這個伙計在主家打了整整一十八年工,主家待他如同自己的孩子,讓他吃好喝好。一十八年即滿,他忽然提出要回家了,想報答一下主家的寬待之情。主家說:“山坡下的那一片土地,就怕遇著干旱,虧了你的照看,才年年多打許多的糧食。你這一走,莊稼怕是又要旱死了。”伙計說:“這個好辦,我走了地里也不會旱,您在這塊田里種稻子吧!”? 晚上的時候,主家正在睡覺,忽然一聲巨響,接著就聽見嘩嘩的流水聲。清早起來看,一處清泉從屋前的石壁下涌出,清清的泉水順著崖坡均勻地流到了那片地里,那片地就成了一片水汪汪的稻田。? 主家知道遇到神仙了,忙去伙計的屋里看。伙計正在睡覺吶,只是額頭上沾滿了青石面子。?伙計醒來后就說要走了,并且交待說,明天太陽正午的時候,您家的房子頂上,會有一黑一白兩個鴿子在咬仗。這個時候,您只管喊“白鴿子贏了,黑鴿子敗了”,連喊三遍就行了。? 第二天,天正午,果然有一黑一白兩只鴿子在屋脊上打仗,不分勝負。主家趕忙喊“白鴿子敗了!黑鴿子贏了!”連喊了三遍。喊完了,才發現喊反了。結果,白鴿子一下子從屋頂上掉了下來,落地后,一道白煙飛走了。? 后來,主家才知道。這個伙計,是天上小白龍的“凡身”。小白龍受了小黑龍的讒言,被玉皇大帝貶到了人間,期限就是十八年。? 小白龍一溜煙跑到了東北省,無有著落,整天在小河溝里棲身。忽然有一天晚上,在東北三省的山東人,共同做了一個夢。夢里有一個山東口音的人告訴他們:七月七日黑龍江大潮的時候,從上游下來一道白水,下游過來一股黑水,兩股水會相撞的。這個時候,所有的山東人,只管把硫磺、火堿、牛糞、狗血等骯臟之物,倒在黑水里就行了。? 山東人就是講義氣,七月七日這一天,所有的山東人不約而同地聚到黑龍江邊上。不多時辰,果然見上游卷起了滔天的白浪,下游黑水濁空,兩水相交,驚天動地。山東人便一齊把帶來的骯臟之物,一古腦兒地倒在了那股黑水里。不多一會就見黑水泛紅,沒了生氣,成了一團死水。忽然從黑水里,冒起一道黑煙,倏忽就不見了蹤影。? 原來,這是小白龍和小黑龍在爭黑龍江吶!由于山東老鄉的幫忙,小白龍大獲全勝,成了黑龍江的主人。小白龍自然是對山東老鄉懷有深情,這也就是黑龍江里行船那個必須有的問答的來歷。 至今,在黑龍江里行船,開船前,船老大都要問一聲:“有山東人嗎?”“有!”人們爭相回答。有了山東人,黑龍江行船就安全。? 小白龍在銅井時被主家說敗了,記了仇。雖然小白龍給留下的金波泉依然流淌,南湖里的那片土地依然稻花生香。但銅井師家一族,從此人丁不旺。這又是迷信的說法,不必相信。? 銅井街的師姓住戶,現在還有,人口不多是事實。在抗戰年代,銅井街師家出了一個戰斗英雄,他叫師猛。師猛早年下關東,在東北抗聯打過鬼子。生得高大勇猛,有著超人的力量。在馬鞍山的一次戰斗中,他一個人、一桿槍和五個鬼子拚刺刀,結果,鬼子死了兩對半,他自己卻是油皮不破、毫發未損。師老先生退伍后曾長期住在銅井街老家,現在已經去世,但不少人都認識他。
作者:劉春沂 回復:2 發表時間:2009-03-11 19:40:20
土匪橫行的歲月“銅井的街道、歷山的高廟、界湖街的蓮花大橋”,這是一句流傳很廣的順口溜子,也是一句帶有嘲弄味道的說辭。“歷山的高廟”,原來以為夸贊歷山上的廟堂如何高大,卻原來是小廟建在高山頂上。高,確實高!高的是山卻不是廟。“界湖街的蓮花大橋”,原以為蓮花大橋很大,“能跑開九篷九帷的官船”,這蓮花大橋卻是舊社會“蓮花巷”里的一個石條子搭成的“陽溝道”。大,確實大!兩個人走不開,一個人“著寬快”!?“銅井的街道”,原話是“銅井的‘金’道”。都說銅井遍地黃金,在街道上俯拾即是。可走到銅井才知道,這古代銅井的街旁,卻是草房茅舍,一片荒涼。不錯,作為風致,銅井有山有水、有金有銀。可是對于農耕經濟,銅井的土地實在既少又瘠。? 老社會銅井街沒有很大的財主,工商業還是比較發達的。這里的“吳家巷子”、“戴家巷子”、“鄭家巷子”等,都是來銅井做買賣的外鄉人建立的。吳家在清朝道光年間出了個“邑庠生”叫吳希圣,學名雖然不高,但大門口曾經旗桿石里插旗幡,或許有過什么功名。現在旗桿石還存在,就在吳家巷子里。? 民國年間,銅井最有錢的是“天成號”劉西慶家,劉家不但有兩頃好地,而且開著銀號。民國一十六年,“西南馬子”劉黑七到銅井街搶劫,因為街上的人聞風四逃了,土匪所得不多,便順西風放起一把火來。這把火越燒越旺,從家西一直燒到了家東老油坊。這把火,不但把所有的房頂都卷吞了,還把幾個大戶的石門樓子燒塌了。那石灰石的門樓原來也是不經烈火的,大火之中,只聽見砰、砰的斷裂聲,高大的門樓就不見了。這燒毀的門樓子舊跡,如果你想看,你可以到戴家巷子望一望。? 土匪臨走,捉去了劉家的一個小奶奶。小奶奶人長得十分漂亮,可惡的土匪,最終也沒有放她回家來。? 經受過土匪磨難的,銅井附近數著魯莊街的范氏一族了。魯莊的村下一米就能打出水井,而且水源旺盛,你就是怎么用水,井里的水位就是不見落。人們說,魯莊地下的水和銅井的泉水相連。? 魯莊范氏,自從范鴻策在乾隆年間高中舉人以后,家里的“接官廳”就經常有官人到訪。隨著門族的顯要,范家人丁興旺、財源廣進,一下子有了幾十頃土地。范老先生建造了高堂大院,幾個兒子也各成家業,建造了高高的門樓。到民國年間的時候,魯莊就有了“前大街”、“后大街”寬闊的街道。街道兩邊,都是范家的青堂瓦舍、深宅大院。? 舉人的爺爺范涓老先生曾是一個大善人,范姓發家,也和他積德行善有關系。光緒四年,劉家店子出身的丙子進士、翰林院編修,曾任過監察御史的劉中策為范涓墓碑題銘,其銘曰:“公性情慷慨,好善樂施,鄉里推為碩德。嘗因事至膠西,遇歲祲流,離者甚眾。公惻然憫之,攜幼童八人以歸,撫養周至,歲豐乃善遣之。有□姓者,不忍遽歸,公撫之成人為娶妻生子,遂為公家世仆。即此一事,亦足見公之德之及人者遠矣……”? 劉黑七的匪兵,到魯莊大肆劫掠一番,臨走綁去了范家六口男女,然后就通過中間人捎信,索要大洋三千六百塊。三千六百大洋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當時50個小洋板是一吊錢,八吊錢才換一個大洋板;作為一般的平民百姓,連一個大洋板也不趁。范家累世豪門,親戚也都是遠近望族。自己賣田賣物刷骨的錢款不夠,借錢借到了劉家店子、埠前莊。還沒湊夠,又到莒南大店莊家取借。錢款湊齊了,讓伙計用木輪車子推了去贖人。人是贖回來了,可已經有兩個親人沒了耳朵。范家家業從此一敗不起,至今,魯莊大街上那幾處殘存的精雕細刻的大門樓子,還在訴說著這段不堪的往事。魏忠賢來過銅井嗎在金波泉東南住戶的下端,現在還能見到一些古代煉銅煉金的爐渣。爐渣一般是一個巨大的球體,直徑約有半米,表面粗糙,依稀可以看出里面摻雜的木炭和融化后凝結的礦石。老人們說,這一帶以前有個“爐渣嶺”,現在大多已被沂南金礦埋沒了。? 銅井采金挖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隋朝時期。公元590年,隋朝登州府府尹辛義是第一個來瑯琊大地采金的,元朝開始采銅。到明朝時候,嘉靖皇帝于1549(嘉靖28年)年起屢派太監陳增同、曾守約等人來沂州開金礦。不巧的是,這一時期皇朝多難。有卜算道士進言皇上,說皇朝和國家的災難,都是和山東沂州“動土”有關。公元1573年(萬歷元年)嘉靖皇帝駕崩,臨死前留下遺詔,下令停止銅井開采。神宗皇帝登鑾后,馬上遵詔行事,此后在山東沂州的官辦采金業停止。? 銅井的開礦史,一直流傳著一個與大太監魏忠賢有關的故事。說魏忠賢偽稱皇后的眼病和銅井的泉眼有關,向皇帝請撥了修泉的款子,偷著來銅井采金自肥。后來因為有人告發,被斬于“留頭汪”,就是現在的“龍頭汪”。和魏忠賢勾結的冶官,也被殺掉,埋在了金場村的“冶官墓”。? 魏忠賢是明朝后期的奸官,萬歷年間才凈身入宮當太監,熹宗皇帝時得寵發跡。他是被崇禎皇帝廢掉,“本當寸磔,念梓宮在殯,姑置鳳陽”,在去鳳陽祖陵守陵的路上自殺的。這銅井關于魏忠賢的傳說,與萬歷年間禁止沂州采金以及魏太監的真實身歷不符。說不定是發生在另一個太監身上的,因為魏忠賢名氣大,被人們“移花接木”了。? 銅井村東南的南湖旁邊,有一個矮矮的石嶺,嶺上還有古代開挖的銅井遺坑。銅井西面的銀山莊,還有一條十余華里的舊巷道。這些遺留,在證實著銅井這個淌金流油的地方曾經輝煌的過去。清朝至民國時期,因為銅井的礦石品位高,而且埋藏淺,多方異人爭相來這里淘金,甚至連法國商人也來插手,銅井的開采規模很大。一直到抗戰年代,我們的民主政府冒著敵人的炮火也堅持在這里開采。? 古代采金挖銅的設備是簡陋的,他們既用秫秸葦箔、線毯鋪流、搖缽子等淘選沙金,又用焚燒、火藥、鎬刨、锨挖開采礦石。挖出的礦石是就地冶煉的,一般使用木柴作為燃料,這在留存的球形爐渣子上可以看出來。據說,金波泉東南部居民所住的地方以前就是一處大型的冶煉廠;靠近泉水河流的地方,一溜都是“水碓”。人們還利用泉流的水力,制造了很多水車,帶動石碾子磨金砂。? 也就是在這處古代冶煉的場所,多年前人們在這里修水電站,在土下挖出了一個兩米見圓的“鐵牛石”。鐵牛石就是一個有頭有臉的“老黑牛”,臥在原地好幾年,誰也拿不動它。大煉鋼鐵的年代,村里人把它用吊車吊起,用汽車拉到臨沂城“請功”。臨沂城留下后,城里的技術專家們拿儀器來測量,馬上探出里面有金子。據說,這是古代人躲避戰亂,把鐵融化包住了巨大的金塊,然后埋在地下藏起來的。? “這金牛的價值能建一個沂南縣城呢!”村里的人們都這樣說。可是,這畢竟是傳說。挖出了鐵牛是事實,許多人都見過。但是拉到臨沂以后是不是弄出了金子,這誰也沒有見過。反正,銅井街鐵牛的主人們,不但沒換來一分錢,還白白搭上了好多勞力和柴油。
作者:劉春沂 發表時間:2009-03-11 19:44:09
作者:劉春沂 發表時間:2009-03-11 19:47:37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