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878063次
8人
11個
311個
17493人
480部
黃帝至彭祖(8世) 一世 軒轅黃帝 二世 昌意 三世 顓頊 四世 大稱 五世 卷章 六世 吳回七世 陸終 陸終娶西南鬼方氏妹一個名叫女嬇的為妻剖腹生產,一胎生出六個兒子:昆吾、參胡、彭祖、會人、曹姓、季連。這六個兒子,又各成為一個氏族的首領,擁有自己的姓和氏。昆吾氏是陸終的長子,本名叫做樊,他的氏族分離出去后,居住在昆吾,大約在今山西安邑一帶,氏族被賜姓為"己",以地名氏,叫"昆吾氏。次曰惠連,為參胡,次曰篯鏗,為彭祖,次曰來言,為會人,次曰安,為曹姓,季曰季連,為羋姓。六人者,皆有后,其各分為姓。 八世 彭祖 彭祖至宣公(84世) 1世 彭祖 彭祖,一作彭鏗,或云姓篯名鏗,傳以長壽見稱。原系先秦傳說中的仙人,后道教奉為仙真。 彭祖傳說與先秦典籍所謂老彭有關。《論語·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①老彭為何人,歷來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老彭是殷賢大夫,好述古事,有的認為,“老彭”指的正是彭祖;有的則認為,“老”指老子,“彭”是彭祖,等等。因《大戴禮記》也有所謂老彭,系商初人,馬敘倫確信“老子與《論語》之老彭是一人,與《大戴禮記》之老彭非一人”。②彭祖養生致壽之事,《莊子》記載甚多。《大宗師》在極稱“道”的永恒玄妙后,繼稱得其道者的種種玄妙,其中有云:“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③《刻意》又稱:“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④此外,《逍遙游》《齊物論》諸篇都涉及彭祖其人。《荀子·修身》也把他描寫為“治氣養生”之人。屈原《天問》曰:“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清王夫之注曰:“舊說以彭祖烹雉獻堯,堯食而美之。未詳是否。彭,彭鏗。導引服食而壽,堯饗其獻,壽八百歲。”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竹簡《養生方》,還有彭祖答王子巧(喬)問養生的描述。大概最初傳稱他以導引行氣修身致壽,后來則把服藥、房中等種種道術集于其一身。2世 潈 3世 昆泉 4世 伯壽 5世 振禧 6世 俶康 7世 養廉 8世 獻 9世 寧帆 10世 夢熊 11世 秉 12世 可愛 13世 積古 14世 新 15世 團 16世 靖忠 17世 奇瑞 18世 道琮 19世 繼崧 20世 景敷 21世 愈崗 22世 伯 23世 欽保 24世 度章 25世 爾賢 26世 榮施 27世 端肅 28世 列 29世 東候 30世 才華 31世 佐商 32世 音 33世 輝彩 34世 圭 35世 咸 36世 祖壽 37世 寶云 38世 士懷 39世 治 40世 類超 41世 為達 42世 自昭 43世 程 44世 昶 45世 觀凝 46世 丁 47世 寅 48世 能運 49世 貴山 50世 和美 51世 友熒 52世 略 53世 大郎 54世 榮 55世 忽 56世 仲爽 楚文王時繼續設置令尹(《左傳·哀公十七年》:“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為令尹。”武王時令尹斗祁,文王時令尹彭仲爽,是見于史籍記載的最早兩位楚國令尹),莫敖一職地位從此逐漸下降了,令尹則位顯權重,成為執掌楚軍政大權的百官之首(據《左傳·襄公十五年》載,楚康王時莫敖排列在令尹、司馬之后。故從楚成王以后,令尹已為百官之首,莫敖一職的性質與地位則已轉變。)。從莫敖到令尹,應是楚國官制的重要改革,因為莫敖,畢竟帶有舊氏族貴族的色彩,而初時的令尹,并非一定由貴族擔任。如楚文王時的令尹彭仲爽,就是“申俘”。約前684~681年 楚文王六至九年 文王以申俘彭仲爽為令尹,縣申、息,朝陳、蔡、疆境到達汝水之濱。申、息地處邊地,楚設置由縣公統領的“申、息之師”。 57世 建夏 58世 俊宜 59世 西林 60世 名 61世 宏載 62世 益開 63世 元果 64世 訓彝 65世 敖 66世 萬 67世 嗣慎 68世 時梁 69世 君實 70世 更 71世 金和 72世 紹更 73世 宜吾 74世 文臺 75世 令昭 76世 珅 77世 密 78世 綬華 79世 斐然 80世 佑奎 81世 世瓊 82世 維 83世 懋勛 84世 宣 淮陽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漢哀帝時官至大司馬,封長平侯。彭祖多子,但在他之后,到秦之前,彭姓傳承不大清楚,有過像彭咸、彭仲爽、彭伯等名人。到秦漢之際,有彭越崛起于行伍,因軍功封梁王,成為漢高祖的開國功臣,但被劉邦、呂后猜忌,葅醢夷族,十分慘烈。西漢末年有彭宣,學問優雅,政績卓著,位居大司空,爵封長平侯,見險而止,傳子及孫。自此以后,諸凡彭姓,遠溯彭祖,斷自漢代,或稱彭越之后,或稱彭宣之后,這兩支彭姓彭系就成了中華彭姓的大頭。 從地理上看,彭姓初封彭城,歷經夏商,到周朝已經衰落。東周末,連豕韋氏亦被無道的周赧王滅掉,從此失國。彭姓子孫流散四方。有的到了南方楚國,崛起成為非熊氏家族的楚國貴族。楚亡,一部分彭姓被西遷隴西,隴西成為彭姓一大郡望。漢時,部分彭姓南遷江南,有彭修在毗陵,有彭翼在宜春,并且開始了彭姓的宜春郡望。三國時廣漢派彭羕的后代遷入江南丹陽,以后入福建,此是另一彭姓支系。宣公到構云(徵君)公(26世)彭宣-圣-閎-修-寶-端鑒-淮-極文-仕恭-季聰-永昌-郁-隆簡-沂-希進-拒-赴-荏-樂-龍韜-君用-履真-仲德-明遠-景直-構云構云(徵君)公到師旺公唐代彭構云(715-767),一說是河間瀛州人禮部郎中彭景直之子,南遷江南宜春,隱居震山巖,唐玄宗、代宗前后三召,不應出仕,于是名聲大振,從此子孫大盛,繁衍吳楚六府十三邑,開創江右彭姓的新宗派,是中華彭姓中興的關鍵人物。客家彭姓就出在構云支系。 彭姓在唐為轉折期,五代、宋為繁盛初期,明清以來為繁榮盛期。在唐代以后,直認始祖是唐代彭構云的家族最為普遍。江西萍鄉城彭征君祠的征君譜系就極具權威性。將江西《萍南牛氏塘彭氏族譜》從彭構云到彭延年的世系和《萍城彭征君祠宗譜》三召堂“唐宜春彭氏分派萍系”對照,沒有不同。經與湖南湘潭《花園彭氏四修族譜》、湖南瀏陽《瀏南沙溪河口彭氏支譜》比較,有差別的注在括號里,簡稱“花”“瀏”,以供參考。⑩ 一世 構云公,原名云構,字構云,號徵(征)君。曾避宋高宗趙構永思陵廟諱,省作云。唐處士。居宜春縣東25里合浦。秉節韜義,自號宜春郡山人。生于唐玄宗開元三年乙卯(715)正月十五日巳時,歿于唐代宗大歷二年丁未(767)十月一日子時,年53歲。葬袁州郡東原30里上村嶺龍形,甲山庚向。刺史鄭審志墓碑。清乾隆十六年(1751),河南夏邑縣裔孫、布政使彭家屏重新修墓立碑。 配歐陽氏,唐贈廬陵郡夫人。唐玄宗開元三年乙卯(715)八月十六日子時生,德宗貞元十一年乙亥(795)五月十日午時歿,壽 81歲。與構云同年生,夫婦合葬。 子五:涇,一名僑,字東里,配商氏。治,一名招,字南容,配孫氏。江,一名郝,字西華,配雷氏。海,一名犄(該字為“金傍”),字北叟,配楊氏。滋 (花:茲)。 不知什么原因,征君前四子的后代都已失考。只有幼子,即第五子滋,傳承延續構云的一線香火。彭滋的地位在構云的家族發展史上顯得特別緊要。他是傳承并昌大構云征君一線的最大功臣。 花園彭譜講,征君由瀛州遷居江右宜春,故江右總祠致祭及譜系都以征君為一世祖。它還將廬陵隱源山口分派源流世注悉為詳載。實際上,廬陵之彭不起于征君,而始于征君之孫彭倜。 二世 滋公,一名茲,字世臣,號中理。唐憲宗元和二年丁亥科(807)進士。調洪州進賢縣令,就地改任郡從事。肅宗至德元年丙申 (756)生。子三:伉、倜、儀。 三世伉公(772—?),字維嵩。唐德宗貞元七年辛未科(791)進士。歷官大理寺評事、石泉縣令、岳州錄事參軍,有政聲。配張氏 (瀏:鐘夫人。生子一:遠。花:伉配朱。伉傳至八世孫廷防(該字為“傍”),由泰和南塘徙居龍泉雩田。兄廷昭世居南塘),有遺夫寄夫詩二首收入《全唐詩》。子二:達、遠。 三世倜公(773—?)字維賢,號越卿。唐德宗貞元辛未科與兄伉同榜進士 (瀏:唐文宗朝進士)。授宜春縣令,累贈金紫光祿大夫。瀏南彭譜講:因宦官竊柄,他棄官隱居。由宜春合浦徙居廬陵縣北延福鄉嘉義里五十九都隱源山口,即古住場。周圍橫直,都以田坳為界。子三:轄辀、輔、霽。 三世儀公,字維岳,以字行。唐德宗貞元十年甲戌科(794)進士。子—:彝。 依此記載,則三兄弟都是貞元進士。瀏南彭譜講伉與儀同榜進士,則非倜。又講儀不幸早卒。 四世輔公,字國相,號宜成。唐文宗開成四年己未科(839)進士(瀏:懿宗朝進士)。任信州長史。正遇上唐末黃巢起義,他棄官歸家。累贈金紫光祿大夫。葬廬陵五十八都七里相公坪,坐北朝南。配李,累贈衛國夫人,與夫合葬。子五:玨(花:玨)、彬虛方)(花:虛亢)玕、瑊。 相公坪一名王嶺,在吉水縣北90里仁壽鄉,好像一塊大石頭,上面平服。五代時彭玕為保衛家鄉,曾在上面設置堡寨,可以容納數萬人。傳說相公坪風水極好,利于子孫發達。楊救貧有鈐說:“七里相公坪,有似戰船形。前有登舟岸,后有雙槳鳴。五子十五孫,個個坐專城。”花園彭譜記載差不多:“七里相公坪,田里系排形。前有覆船案,后有雙槳迎。五子十一孫,個個坐磚城。”這是以實際地形來做的象征。輔生了5子,第四子玕一人就有11子,玕之子彥昭生15子,成為一時豪杰。正好巧合,似乎有了應驗。 五世玕公,字叔寶,號國勛(又國材),輔第四子,江西廬陵始祖。唐僖宗乾符 (874-879)間起兵,授東面指揮使,轉吉州刺史兼江淮制置使、檢校司空、兵部尚書加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天祐五年 (908),他與淮南楊吳戰敗,歸楚。馬殷任為郴州刺史。不久,改任全州刺史。奏授檢校司徒判邵州兵馬事。乾化初改授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保、持節都督邵州諸軍事、守邵州刺史。晉爵隴西郡開國伯,食邑五百戶。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拜左龍韜上將軍、武平節度使、特進檢校太傅、開國侯、食邑一千戶。四年進司空。長興三年(932),后唐加太尉,封安定王,食邑一萬戶,實封四千五百戶。他以疾辭謝不受。唐文宗開成元年丙辰(836)七月七日生,后唐明宗長興四年癸巳(933)三月三日薨,享壽98歲。敕葬于潭州長沙縣善化鄉集賢里蓮花岡之南。后四年歸葬故鄉吉水縣折桂鄉二十九都豐口杰原(瀏:楓林口),風吹羅帶形,酉山卯向。 共5配11子。元配夏侯氏,封醮國夫人。繼配郭氏,封原國夫人,梁乾化四年甲戌(914)五月歿,葬永豐縣沙溪橫笛形,子山午向,生子五,彥昭為第三子。 六世彥昭公,字仲穆。仕至金紫光祿大夫、刑部尚書、步軍指揮使。遷鎮南軍節度使行軍司馬、武安軍衙前兵馬使、靜江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兵部尚書、辰州刺史(瀏:字允明。仕后唐明宗朝,為靖江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太傅)。后唐閔帝應順二年乙未(935年),與次兄彥暉統兵十萬入江西撫州逐檢糧道。公少有智略,勇力過人,干符初(874-879年),年方廿從安定王轉戰饒,撫,袁,信州之間,所向克捷,安定王治軍行政諸大端,其籌劃之功為多。后漢干佑二年己酉(929年),逾古稀,謝政,居永豐縣明德鄉沙溪(今為鎮,在永豐城南160里)。 唐宣宗大中八年甲戌(854)生,宋太祖開寶五年壬申(972)歿,享壽119歲。葬吉水縣折桂鄉明善里三十一都小蛇原,蟠龍形,酉山卯向(瀏:小蛇形,辛戌山乙辰向)。有碑記,墓載吉安志。有11配,生15子,13女。 原配大闕氏,唐封天水郡夫人;生一子: 師庠。歿后蕖永豐縣明德鄉沙溪北岸立旗山株椆伏免形乾山巽向。次配張氏,唐封清河郡夫人;生二子: 師璉、師建。歿后塟吉水縣小蛇原蟠龍形,同處前崗。次配諸葛氏,唐封瑯琊郡夫人;生一子: 師奭。歿后附蔻吉水豐口杰原安定王墓左手山。次配小闕氏,生三子: 師遇、師旺、師孔。次配蕭氏,生一子: 師簡。次配蔡氏,生一子: 師服。次配辛氏,生一子: 師旦。次配韓氏,生一子: 師孟。又配龍氏,生一子: 師亮。次配葉氏,生一子: 師浩。次配孔氏,生二子: 師范、師俊;另有女十三人,所出未詳錄。 七世師庠公 彥昭公長子,字元序,行一。五代時歷官蔡州錄事參軍,永州推官。徙居沙溪明德鄉,為沙溪北岸祖,配張氏,封孺人,生 子: 未詳。七世師遇公 彥昭公次子,字元遠,行二。五代時任招信軍縣丞。配觧氏,封孺人,生二子: 瑧〈為黃流下派〉、邵〈為吉水鏡方派〉。七世師簡略公 彥昭公三子,字元略,行三。五代時歷宮岳州團練使,守道州刺史。配羅氏,封夫人,生 子: 末詳〈為羅城香崗派〉七世師旺公 彥昭公四子,字元明,行四。官衡州馬步軍都指揮使,持節鎮守柳州,后隨安定王入湖南。歿后塟永新縣九都平埠嶺。 配劉氏,封夫人,生二子: 德洪;天益。七世師服公 彥昭公五子,字元功,行五。仼郎州防御推官,配歐陽氏封孺人,生 子: 〈子孫為寧都派〉七世師孔公 彥昭公六子,字元道,行六。官衡陽制置使,守富州刺史,配曾氏,封夫人,生 子: 〈子孫居隴頭為吉水縣27都雙櫓派〉七世師璉公 彥昭公七子,字元器,行七。官武平軍節度指揮使,守定州刺史,配王氏,封夫人,生 子〈子孫居沙溪,為北岸中亍社園派〉七世師旦公 彥昭公八子,字元清,行八。舉進士未第,為吉水瀧江東螺派之祖。 十八世孫,教,字敷五。明英宗天順三年己卯〈一四五九年〉觧元,七年癸未〈一四六三钅〉會試第一,授翰林修撰。預修《英宗實錄》書成拜白金文綺之,賜主試南宮,時稱得人。侍講經筵,銳意輔導,其文章秀發多奇氣而典則。著有《瀧江集》。十九世孫,杰;桓。登明孝宗弘治三年庚戍〈一四九0年〉進士,杰,官布政使;桓,官參政使。配羅氏,生 子: 未錄。七世師奭公 彥昭公九子,字元召,行九。公生長京師,留心經史,善屬文,以子尚主追謚金紫光祿大夫。年二十三英年早卒。夫婦仨卒葬山口北五龍戲珠形,即今之威德靈侯正殿大石下是也。原配諸葛氏,特贈丹陽郡夫人〈先公早卒〉。生一子: 德颙〈避諱又改為庸〉。 次配吳氏,特封延陵郡夫人,夫人來歸,未半載而夫死。前孤方歲余,夫人撫養教訓至于成立。南唐時旌表與夫合冢居右。七世師孟公 彥昭公十子,字元賢,行十官水軍都指揮使,守蒙州剌史。〈為撫州蘭源派〉配危氏,封夫人,生 子: 未錄。附通志有錄: 彭興宗金溪人,訪舊於貴溪應天山麓張氏,因登山游覽,見陵髙谷邃,林茂泉清。乃與諸張議結廬,迎陸九淵講學其上,九淵登而樂之,因山如巨象,改名象山。興宗與周元忠等數十人,俱在山中結廬從學。興宗嘗訪朱子〈熹〉於建安,朱子以詩送其歸山云: “象山聞說是君開,云木參天響隱雷。好去山頭且堅坐,等閑莫要下山來”。七世師亮公 彥昭公十一子,字元憲。舉進士未第。子孫居沙溪,后為吉水縣八都院背派。配陳氏,生 子: 未錄。七世師浩公 彥昭公十二子,字元瀚。官檢校工部尚書,守桂州刺史。配馬氏,封夫人,生一子: 機宜〈居沙溪為城南汾田韶江浱〉。七世師建公 彥昭公十三子,字元立。舉進士未第。配廖氏,生一子: 德明。七世師范公 彥昭公十四子,字元訓。官行營招討使,守富州刺史。配張氏,封夫人,生二子: 國泰、國春〈徙居折桂鄉,為清江塔前及老山南坑派〉。七世師俊公 彥昭公十五子,字元傑。官虔州司法參軍。配胡氏,封孺人,生六子: 郢、邦〈未錄〉、邠、郯、郇、鄶〈未錄〉。八世德洪公 師旺公長子,因父歿於王事,辭祿不受,乃率部麾下三百余人歸沙溪。行至安城鎮崗嶺前途阻塞,去就猶豫,時地父老邀道留肯求曰: 吾眾從玕,瑊太尉為永新置制使守東南,應從授使有功,愿明公暫居此為鄉保障,俟時平歸故里未晚也。事后,公見此山峰秀麗,江河映帶,遂居其南。與先宦居訌南,異世而同符矣。遂以姓著而為‘彭山’。 彭氏自沙溪分派而來寓此焉。配 氏,生一子: 悟;悟公字先覺,配劉氏生二子: 習;學。 列出古代彭姓始祖為彭篯,以漢代淮陽始祖彭宣為第一世,往下傳承。世系如下: 彭宣-圣-閎-修-寶-端鑒-淮-極文-仕恭-季聰-永昌-郁-隆簡-沂-希進-拒-赴-荏-樂-龍韜-君用-履真-仲德-明遠-景直-構云(徵君)-茲-倜-輔-玕-彥昭-師旺
作者:彭衍志 回復:1 發表時間:2012-05-05 14:27:50
我這一支的族譜連貫不了。我閱讀我的族譜,看到序言中提到的祖先與你所寫的一樣,咱都是構云公的后代。我的族譜寫到彭玕生彥昭,彥昭生師遇,師遇次子邵公,由永豐沙溪遷居吉水鏡方。邵的后人有萊山(彭玕十六世孫),主持修族譜;萊山之后有起予,木刻族譜,后遺失;起予從子子斐、從孫叔器,又主持修族譜;后人有應瑞、應星、應祈三兄弟,皆進士第;應瑞曾任山東山西道;瑞之子名不詳,只知宦游福建,官居平章,族譜稱平章公;平章子醫正,宋末時,到廣東的雷州半島(當時稱雷州軍)任儒學司,晚年,醫正公落居鐵杷縣崇禮鄉(即現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湖光鎮舊縣村),繁衍子孫4萬多人,湖光鎮就有1萬多人,舊縣村有彭姓人口近7000,是湖光鎮第一大自然村。醫正公后人彭日更(日更兩字合成一字)(1373~1458),字高峰,初任南安府推官,宅心仁厚,主持平反,民不稱怨,人稱彭佛,秩滿,升南京刑部員外郎,至仕歸,奉詔進升郎中(正五品官員);彭日更也曾與父志堅公主持修族譜。但由于世事多亂,族譜殘缺不全,不夠連貫。請各位兄臺幫我續上族譜。江西吉水鏡方村現在更名為什么村?如果能夠從這里入手,可能會續上。萬分感謝!我的聯系信箱:969624130@qq.com
作者:彭柏森 發表時間:2012-10-09 16:46:35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