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53750次
0人
2個
2036個
62人
食堂附近停靠一輛血站采血車,食堂里面在檢查身體,填表,許多所里的職工在獻血。有年輕人,有男有女,還有58歲老頭和兒子一起獻血。 時光回溯到44年前,上個世紀50年代,1959年,我從蘭州醫學院醫士班畢業和一個華僑同學一起被分配到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我被分到病毒室麻疹組,從事麻疹病毒分離,減毒,動物細胞培養,疫苗研制工作,并與老同事袁申朗一起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麻疹組共同協作,進行麻疹疫苗生產和人體注射不同途徑疫苗反應試驗研究。 1961年,因為3年的所謂天災其實是人禍的折騰,全國餓死數千萬人,農村已經嚴重缺乏兵源,國家無奈之下開啟了城市征兵的先例。 我隱瞞了獨子身份參軍,是大西北核基地的蘭州市100名城市新兵之一,做了一名“士兵軍醫”。核基地建設是在中國和蘇聯決裂,內外交困,形勢極端嚴峻情況之下上馬的,基地生產條件差和防護措施貧乏,核污染物排放更是因陋就簡。 我不久就得了放射病,肝、脾、甲狀腺腫大,長期腹瀉,疲乏無力,幾次住院治療,毫無效果,在部隊堅持工作7年多之后,在1968年退役,又重新回到蘭州生物制品所工作。 我的新工作就是從戰備凍干血漿生產,負責組織獻血員體檢,我的組里有負責這項任務的“骨灰級”生物制品專家王成懷,有白求恩醫療隊成員燕真所長,還有一些老醫生和新的醫學院校畢業的大學生。獻血從志愿到“賣血”的循環交替,從困境到無奈……… 大量人群體檢,觸摸肝臟是特別費力并且不容易準確觸摸的,其間,我發明了大量體檢觸摸檢查肝臟的簡易、輕松、快速、準確方法。 我提議把廢棄倒入下水道的人體最珍貴的紅血球還輸給獻血員,這樣既保證了獻血員的身體健康也合理利用了寶貴資源,當時紅血球還輸是世界性難題,還輸儀器還正在構想階段。 我正是在這項工作中和我的老伴相識,相知,相愛的,人們常說“血濃于水”,我和老伴的情誼就是血緣情,血緣誼。 我正是在這項工作中開始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的。 我正是在這項工作中,在文化大革命的逆境中,開始英語學習的。 44年來,老伴全身心地付出了畢生心血和精力,使我們的兒女健康成長,培養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而且都繼承了父母的艱苦奮斗的精神。 現在,老伴雖然離開了我和孩子,但老伴的賢妻良母精神還在,老伴的嘮叨,老伴的細心叮囑,老伴的認真工作態度猶存。
作者:劉永潤 回復:1 發表時間:2012-07-17 08:43:07
永遠的榜樣!!
作者:謝月異 發表時間:2012-07-18 11:33:55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