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18430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人物簡介】 刁連波 海南省三亞市第五中學校長 【辦學思想】 一、做好學校的長遠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育的特點是長期性的,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教育與教育管理也必須與時俱進,面向未來。因此立足現狀,做好長遠規劃至關重要。另外有了高標準,還必須要有各項達成目標的相應措施:例如制定相應的教學管理制度,獎罰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各科組和年級管理制度,政教、工會、團委等各個部門的管理細則,等。明確的標準加上制度的保障和落實,既有長遠的規劃,又有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步驟,后發優勢才能逐步顯現。 二、走科研興教之路,深化教育改革 要堅定不移地進行教育深化改革,走科研興教之路,是改變當前教育現狀的不二選擇。而這改革的重中之重,當數認清和掌握當前教育最先進的理念,并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為此,我校從師資力量的開發利用方面著手,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做法,不惜投入大量教育經費,分批派送許多教師到北京、南京等教育成果較為顯著的地區取經,學習別人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借鑒有效的經驗和可供操作實施的實踐方法;又請了許多教育經驗豐富的專家到本校傳經,作專題報告或講座,真正打開了教育的大門,實現了跨領域跨區域的教育交流,使全體教師在教育理念和教學創新等方面都得到了真正的洗禮和提升。 教育科研是體現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以科研促教學,通過教科研活動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造血”。進而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學校的人才資源,為此,我們制定了明確的獎勵制度,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國家學科課題研究,開展校本研訓,推門聽課、作業檢查,教案檢查,教學反思檢查等日常教學管理,定期進行校級公開課大賽,通過公開課大賽,提高教師的教學管理和教學能力。積極開展科組活動,讓有經驗的老師進行傳、幫、帶,創設良好的教研氛圍。經過努力,原先的一批年青教師,多年后就成了一線的骨干教師,并且通過教研為新來的教師提供借鑒經驗。“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種教研得來的教學經驗就是一泓為學校發展永遠取之不盡的“活水” 應該說,教育方面的不平衡從教育硬件投入來說將是長期存在的,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教育的硬件投入不可能做到均衡。筆者認為教育硬件的差距并非是造成教育不平衡的最重要的因素。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管理,教師的愛崗敬業精神等軟件才是學校優劣的關鍵,好的學校并不一定出現在設備一流學校,其中的道理的顯而易見的。而后發優勢對每個學校來講機會都是均等的,教學改革人人有責,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教研成為教學中的佼佼者,個體的發展將促進學校的整體發展,因此提高人的素質,使每個教師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中歷練成長,才是解決教育的不平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 人是最活躍的生產力,堅持以人為本,走可持續發展的教改之路是新形勢下促進教育均衡的必由之路。這就是學校在教育教學改革規劃和實踐中充分發揮教師作為教研主體能動作用,成為教研的主人,追求不斷進步,塑造自己,提高教學教育能力,讓每個教師明白人人能成為“名師”,鑄造師魂,加強自身的改造,積極投身到洶涌的教學改革浪潮中。 以人為本不僅是關心每個教師業務上提高,更應說關心教師物質和精神上的合理需求,建立和諧校園,使教師以當教師為榮,以學校為榮。為集體的榮譽樂于奉獻。充分發揮黨支部、團支部、工會、婦女委員會的組織領導作用,體現管理工作中的人文關懷,激發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的熱情。 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學校的領導班子必須有高瞻遠矚的眼光,從自己學校的實際出發,不斷找出差距,站在教育改革的前列審視教學的動態管理,及時調整策略,在一輪又一輪的教育改革中領導全體教職工走出困境,邁向一個又一個輝煌。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注重教師提高的同時亦不可忽略學生的主體作用,長期以來,以分數為唯一評分標準的評價讓教育走向畸形道路,提高分數的手段就是補課:假期補、放學后補,這使學生產生嚴重的厭學情緒,這種教育方法無論投入多少硬件設施,教學效果總是有限的,而如果從學生的內動力著手,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情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將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大大提高,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總之,發揮學校后發優勢,必須以人為本,激發每個人的參與熱情,忽視這一點,教育改革將步履艱難,事倍功半。 四、充分利用績效工資的調節作用 績效工資的實施,旨在建立公平的獎懲機制,績效工資能否落實得好,會關系到教師的積極性能否得到真正的發揮,而其中的關鍵就是是否公平的問題。 要體現績效工資公平、公正的分配原則,必須制定能上能下,適合本校特點的評價標準,實施量化管理,從德、績、勤、能等方面進行考評。這幾個考評內容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任何一個方面都只能作為一個考核參考,重在綜合的評價結果。 用道德來對教師進行考評顯然是不可行的,可是師德是可以從幾個方面得以體現,如教學態度、言行、對學生的教育方式等,如有些學校采取學生對老師的評教評學,教師的課堂表現怎樣,學生一清二楚,以此作為師德的評價手段。這種管理模式,經過完善,可以發揮良好的監督,考評效果。 以教學成績來考評教師,不是走回到分數至上的老路上去,教學成績分數是顯性的,還有教研態度,教研成果和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等隱性成分,和師德的評價一樣,需要的只是合理的評價手段。當前部分教師重教學不重教學管理,或教研理論較高教學能力不足,以綜合評價的方式就很容易看出老師在不同方面的高下差別。 總之,德、績、勤、能是實施績效工資量化標準的重要內容,完善其評價標準,以人為本,積極發揮調節作用,將使學校的后發優勢得以真正的體現。2012年03月12日 15:26來源:中國廣播網教育頻道
作者:60.168.0.* 回復:0 發表時間:2012-08-05 09:16:09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