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6930次
1人
1個
65個
7、十大團團首程遇壽 程遇壽(公元1880年至1924年),自幼勤奮、聰明、能干、為人正直。深受鄉人的尊敬擁護和愛戴。由于他的祖母程馬氏把所有的積蓄都用在殷家田壩開山治水大澤變良田的工程中,耗費了全部家產,致使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家境雖貧。但遇壽父親程忠先,勤檢持家,勤勞慈善,治家有法,課子有方。母親劉氏也效法先祖母林氏和婆母馬氏,苦心培育子孫,一家人克勤克儉,再苦再累都要供給遇壽上學讀書,遇壽自己也倍加奮發努力,讀完了四書、五經。遇壽逐步成年,鄉里的婚喪嫁娶、寫楹聯、字約等紅白喜事都是他應酬,而且鄉里有什么大繁小事,民事糾紛都要請他調停,由于他為人正直,成了鄉里群眾唯一擁戴的人。 當時任仁懷縣長調查走訪民情,選賢任用,根據百姓的推薦,認為遇壽是個有才能的人,便任命遇壽為十大團的團首。他在任職期間廉潔奉公、勤懇為民,懲惡揚善、處事公正。對鄉村村民中發生的矛盾糾紛時,他總是耐心說服調和。對他有不少的軼事傳聞。例如村中有個姓番的村民,娶妻后,對母親不孝,順妻棄母,甚至把母親趕出門乞討求生。村民們對他的行為很憤恨,但對他又沒有辦法,因此,有人叫他的母親去找遇壽告發他的兒子不孝。但她怕兒子因此定罪受罰,寧可自己受苦討乞求生,也不去告發兒子,不使兒子受到絲毫的傷害,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遇壽知道了此事,先把他母親暫且安排住在自己家里吃住,親自上門去找她的兒子嚴肅地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你順妻棄母,乃禽獸不如。你母親盡管被你遺棄,但她還愛護著你,怕你受到一點傷害”。 在遇壽的多次苦口婆心的耐心說服教育下,得到啟發,兒子終于聽了遇壽教誨,決定要把母親接回,而妻子執意不允,遇壽對他妻子訓導:“你已有了兒子,以后你兒娶了媳婦,同樣不要你,你感受如何?這叫一報還一報。你們快把你母親接回去,一家人團聚,和和美美多好。你不孝父母,天理難容!”程遇壽又耐心說服教育其妻,在遇壽的訓導下,妻子也終于悔悟,夫妻二人決定接回母親,他們來到遇壽家,接他們的母親回家,娘母三人都含著眼淚跪在遇壽面前,感恩頌德。遇壽家境本來就貧困,他為官清正,兩袖清風,看不慣清朝末年的朝政腐敗,貪官甚多,便辭官回家。他繼承發揚【明道家風】祖訓,勤耕苦讀,培育子孫。他為子孫制定了嚴格的傳承家風: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大學》古典教導:古之欲明,明道于天下者,欲治其國,先治其家。欲修其身,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存其意。欲誠其意者,先知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齊,家齊而后治國。治國而后治天下平。自天子以至庶明,壹是眥以修身為本。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遺敵。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入則全交。處內以睦,處外以義,檢身以正,交際以誠,行己之道至矣。不知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取下。以己資眾者心逸而事濟,以己御眾者心勞而怨聚。飽肥甘,衣輕暖,不知節者損福;廣積聚,驕宮貴,不知止者殺身。他的后代兒孫牢記和繼承發場他所制定的家規(家風)。在他的蔭佑下,他的后代兒孫,房房興旺發達。成為仁懷程氏族之名門望族。8、五世同堂,數十年·記憶程遇振治家有方 程遇振:1845—1926年,祖母潘氏。生六子:賜榮鄭氏、賜華唐氏、賜富李氏、賜貴梁氏、賜爵王氏、賜位聶氏。生女二人。男孫女孫,男女層孫等,全家六十余人沒有分家,統一生產和生活,名揚鄉里,并受到當時縣政府的褒揚。 遇振治家的主要精神支柱是忠孝傳家,耕讀為本。“繼祖先一脈真傳克勤克儉,教子孫需行正路惟讀惟耕?!彼阎T子諸孫視為一體,處理好父子、婆媳、弟兄、妯娌、姑嫂、叔侄等之間的關系,全家上下左右和睦團結。出現口角是非,解決及時,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即不偏袒任何一方,賞罰分明,倘有刁頑者,便以家法懲之。有一年兩個姑娘出嫁,喜期同一天,兩個爭著要先出大門,誰也不讓誰,遇振果斷地命大兒子一手牽妹一手牽侄女兒同時辭祖,同時出大門,同時上花轎,并封贈了幾句吉祥語,長輩轎走前,晚輩轎走后。后來兩個姑娘把娘家的家傳家風帶到婆家,孝敬父母,勤檢持家,兩個都興旺發達。成為鄉里的一段佳話。 全家人的生活來源是農業,并兼營土酒廠和飼養業,開煉硝作坊等,分工有條不紊,種地、烤酒、種菜、趕場、養豬、牛、羊、煉硝等都有專人為主負責。煮飯是由兒媳、孫媳按月輪流轉。還專門做了根長凳作為歺桌,供小孩擺飯歺用,誰不聽話,由老祖母管教。這么大家人統率在一起,勤儉過日子極為重要,遇振想在媳婦中選一人做內當家,有一年剛收完稻谷,一天吃過早飯,他把兒媳、孫媳們召集在一起宣布;“你們誰能找到今天的下午飯米,條件是不借不買,不拿家里的,自己想辦法,能辦到,我就命她當家”。媳婦們聽了都覺得難辦,時間只大半天,那里去找呢?大兒媳婦鄭氏想了想說:“我能辦到,但大家都要聽我安排。”遇振應允,于是她發動大家把剛堆好的草桿樹稻草抱來翻打,所拾得的谷粒碾米全家幾十囗人足購吃兩天有余,這樣,大媳婦就成了內當家。人口達51人,遇振年邁,交給四兒子賜貴當家,并吩咐說:我家現已五世同堂了,人口必須達八桌(每桌8人共64人)才可分家。他去逝后,這個大家維持了幾年,人口達到了八桌還余二人才分了家。像這樣的大家庭同住同吃四十余年沒分家,方園百里聞名,世間少有,當時的仁懷縣政府派員調查屬實后,譽為全縣家庭和睦團結典范之一。受到縣的褒獎。
作者:程躍華 回復:0 發表時間:2012-09-02 07:39:43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