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23060次
2人
2個
12個
21人
0部
單一淵源:源于地名,出自古巴國鐔地,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 在史籍《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中記載:“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鐔氏、相氏、鄭氏。皆出于武落鐘離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長,具事鬼神,乃共擲劍于石穴,約能中者,奉以為君。巴氏子務相乃獨中之,眾皆嘆。又令各乘土船,約能浮者,當以為君。余性悉沉,惟務相獨浮。因共立之,是為廩君。乃乘土船,從夷水至鹽陽。鹽水有神女,謂廩君曰:‘此地廣大,魚鹽所出,愿留共居。’廩君不許。鹽神暮則來取宿,旦化為蟲,與諸蟲群飛,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積十余日,廩君伺其便,因射殺之,天乃開明。廩君于是乎君夷城,四姓皆臣之。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后漢書》記載的這段與巴人起源有關的歷史傳說,實際上出自戰國時期成書的史書《世本》。而在《世本》中記載的先秦時期各地貴族的譜系,則又有更早的歷史文獻和口碑淵源。 據此,鐔氏一族起源于古巴國鐔地(鐔封縣,今云南文山州,一說今重慶嘉陵江鐔家壩)。鐔氏分有三支:一支讀音為chán,為古巴人原讀音;一支讀音為tán,一支讀音為shàn,為蜀漢丞相諸葛亮所定讀音;其實都是一族人,均分布在今山東、山西、云南、四川、重慶一帶。
作者:鐔仁龍 回復:0 發表時間:2012-09-07 14:44:43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