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18433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明太祖實錄?卷四(上)》對常州之戰做了如下之記載:“士誠遣其弟張九六以數萬軍來援,達曰:‘張九六狡而善,(原文如此——筆者注),間使其勝,勢不可擋,吾當以計取之。’乃去城十八里,設伏以待。仍命總管王均用率鐵騎為奇兵,達親督師與九六戰。鋒既交,均用鐵騎橫沖其陣,陣亂,九六退走,遇伏,馬蹶,為先鋒刁國寶、王虎子所獲,并擒其張、湯二將。”九六即士德。《明太祖實錄》之作者定非等閑之人。這是正確的歷史記錄。然則《隆平紀事?清?史冊》作者“考證”后將其改為:“達與士德交鋒,均用鐵騎橫沖其陣,陣亂,士德退走,遇伏大敗。擒其將張虎、湯雄,殺獲以萬計,士德遁”。士德沒有被擒,跑了。其證據為明太祖復士誠書不及士德和陳基《舟中看虞山有感》詩為證。據臨淮刁氏族譜對這一史料之記載,其結論是錯誤的。常州之戰亦稱毗(毘)陵之戰。至正十六年四月常州被改為毗陵郡。刁國寶,乃筆者之始遷一世祖。據本氏族譜文載,國寶公祖上居“山左祁州” ——今河北安國,于洪武六年遷鳳陽濠上——即今安徽臨淮。關于毗(毘)陵之戰,本族譜或曰刁國寶家史錄有所記載。譜文曰,國寶公,“生于元順帝至正二年壬午。勇而多謀,明太祖先鋒將軍,至正十六年七月戰于毘陵,與王虎子同獲張士德并擒其張、湯二將。以功授驃騎將軍。洪武六年三月十五日,鄱陽水戰殉忠。敕封金吾將軍,上護軍。娶妻關氏,誥封二品夫人。子二:省、通。”元至正二年,即公元1342年,至正十六年為公元1356年,洪武六年為1373年。從這一記錄可知,國寶公享年31歲,獲張士德并擒其張、湯二將時,年僅14歲。本氏族譜這一記錄,是對《明太祖實錄?卷四(上)》之史料的有力佐證,是鐵證。至于為何朱元璋復信未提及張士德,筆者認為另有其解,因其時張士誠處于劣勢,張不提朱何必要提?這是政治談判不宜提及;根本原因是張士德其時已死[1]。陳基詩也不能作為證據,其詩中一句“楚公曾此將樓船”,楚公系指張士誠而非指張士德[2]。我想,《隆平紀事?清?史冊》作者如果那時見到本譜這一記錄,定不會做出之“遁”結論的。文獻資料[1] 《南村輟耕錄?卷二十九》文 / 陶宗儀(網文)[2] 張家港史記--馳騁文壇顯風流. 責任編輯:田 艷 (網文)
作者:刁連璧 回復:2 發表時間:2012-09-24 12:31:16
“張家港史記--馳騁文壇顯風流”節錄:然而,僅時隔三年,(即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筆者注)張士誠即被朱元璋擊敗,不久自縊身亡,陳基對此十分慨嘆和傷感,這在他的七律[color=red]《舟中看虞山有感》中有明顯流露(《永慶寺志》在輯錄此詩時題目為《偶登鳳凰山有感》): 一望虞山一悵然,楚公曾此將樓船。 間關百戰捐軀地,慷慨孤忠罵寇年。 填海欲銜精衛石,驅狼愿假祖龍鞭。 至今父老猶垂淚,花落春江泣杜鵑。詩中“楚公”隱指張士誠。相傳張士誠占據吳地時能對文人以禮相待,對百姓輕徭薄賦,故很得民心。然而雖有仁德,卻無大志,尤其未能整肅政務、勵精圖治,致使從上而下出現腐敗頑癥,故難免敗亡結局。全詩追憶了將士捐軀疆場的“間關百戰”,贊揚了楚公填海、驅狼的雄心壯志,描述了至今父老垂淚、杜鵑泣血的懷舊情感。盡管詩人對張士誠敗亡的原因還未能深刻認識,但由于此詩寫得氣勢宏偉,感情豐富,格律整齊,語言慷慨,故清初學者錢陸燦稱贊“讀其詩有填海驅狼之感”(見《永慶寺志》序),不愧為陳基詩詞中的代表作。[color=green]一望虞山一悵然,楚公曾此將樓船。 間關百戰捐軀地,慷慨孤忠罵寇年。 填海欲銜精衛石,驅狼愿假祖龍鞭[/color]
作者:刁連璧 發表時間:2012-09-28 09:38:18
“《南村輟耕錄?卷二十九》 文 / 陶宗儀”節錄:自后長興陷,常州又陷,士德戰敗被擒,俘致集慶,俾其作書勸士誠歸附。士德以身徇之,終無降意。士誠勢窮力迫,愿就丞相招安。使者往返,訖莫成就。仁親詣江浙省堂,具陳自愿休兵息民之意。議始定,時十八年秋八月也。朝廷詔赦其罪,后授士誠太尉,開封平江,士誠以下,授爵有差。立江淮分省江浙分樞密院于平江,以設其官屬。
作者:刁連璧 發表時間:2012-09-28 10:01:56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