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18431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刁文友自己炮制中藥,免費給患者使用http://www.langya.cn/lyxw/rwbd/201210/W020121013297579635026.jpg刁文友為患者號脈。為了緩解農村缺醫少藥的情況,蘭山街道硯臺嶺村鄉醫刁文友自己到山上去采藥,并在10畝地上種植了一些常用的中藥。經過炮制后,他配制的這些中藥全部免費給鄉親們使用。即使衛生室實行自收自支后,刁文友在藥品上幾乎不加錢。刁文友說,做醫生要憑良心,不能以掙錢為目的。 自采自種中藥 免費為鄉親們治病 1969年,18歲的刁文友初中畢業。看到刁文友年輕、能干,蘭山街道硯臺嶺村村委有意讓刁文友學醫,為鄰里鄉親們服務。 “當時硯臺嶺村共有2600人,只有一名年齡較大的鄉村醫生。”回憶起當時村里的醫療情況,刁文友仍記憶猶新。“一個大夫白天忙完了,夜里還有人排著隊找他看病,大夫累壞了但仍有一些患者得不到及時醫治。”刁文友說,除村衛生室外,距離他們村最近的鄉鎮醫院有4公里的路程,由于交通不發達,村民看病都要坐馬車、驢車,有的要步行,老百姓看病十分不方便。 看到農村缺醫少藥,老百姓求醫看病難,刁文友立志學好本領,努力解決鄉親們看病難問題。 在兩年的時間里,刁文友先后在臨沂衛校和大嶺鎮醫院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培訓,系統學習了中醫、西醫。1971年,刁文友正式來到村衛生室工作,和另一名鄉醫一起承擔起村民“健康守護神”的責任。 “當時所有藥品是從鄉鎮醫院分下來的,每隔半個月要到鄉鎮衛生院去領,但缺藥現象嚴重,一些常用藥根本不夠用。”刁文友說,比如說青霉素,一次只能領18支。如果正常使用的話,一兩天就用完了。 在抗生素比較緊缺的情況下,如果其他的患者需要治療怎么辦?西藥不夠中藥補,刁文友想起了中醫。當時中藥也比較缺,刁文友想到向大自然要,靠自力更生。工作之余,刁文友背起了筐,拿起了鋤頭,來到附近的山嶺和田地里尋找中藥。蒲公英、地丁、白頭翁、紫蘇……這些臨床的常用藥刁文友經常去采一些。 僅靠到山上地里采藥是明顯不夠的。刁文友向村里要了10畝地,他從八里屯集市上買來10多種中藥的種子,自己播種。到了秋天收獲的季節,菊花、大青葉、牡丹皮、白芍、杜仲長勢良好,讓刁文友十分高興。白天他采摘下來,晚上就在衛生室里自己粉碎、炮制,制作成相應的劑型。 有了這些常用中藥的支持,臨床用藥緊張的局面得到緩解。對一些需要抗生素的病癥,刁文友采用中藥內服、外敷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過長時間的學習、試驗,刁文友總結了一些中醫治療經驗。他用自己采集、種植的中藥為很多鄉親治好了一些常見病、多發病。但幾十年來刁文友始終秉承一個原則,就是只要是用自己采集、種植的中藥給他人治病,他一律不收錢。 在刁文友的家里,記者看到了一個用于盛放中藥的中藥櫥,這是當時刁文友找人制作的。現在醫院里早已不用,他將中藥櫥搬回了家。工作之余,他仍然做一些藥丸,為村民治病,同樣是不收錢的。 提著暖瓶去田間 監督村民服藥 除了給鄉親們看病外,刁文友還擔負著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做好農村傳染病的預防、控制,防止傳染病爆發流行。 刁文友告訴記者,70年代農村患瘧疾、血絲蟲病的比較多。“尤其是發瘧疾的比較多,我們村四分之一的村民都發病。”刁文友說,加上外村來找他們看的,一天的時間能接診20個瘧疾患者。 受迷信思想影響,有一些村民得了瘧疾要“躲”,也就是到谷地里、草地上捂一捂,等出了汗就會“好”的。對于這種情況,刁文友多次到田間地頭找村民,向他們介紹瘧疾發病的原理,告訴他們得了瘧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進行科學的治療。 刁文友說,當時國家發了一些治療和預防瘧疾的藥物,都是免費的。對于沒有得病的村民,需要提前服藥。刁文友經常提著暖瓶,背著藥箱來到田間地頭,現場看著村民將預防藥物服下。“因為沒發病有些村民不愿意吃,但不想吃也要吃,因為這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關系到全體村民的健康,我的工作就是必須切斷傳染源。”刁文友說。 1976年,硯臺嶺一帶血絲蟲病流行。刁文友和附近村子的鄉醫組成防疫小組,負責本村和附近村子村民耳垂采血,以檢驗血絲蟲。因為血絲蟲的活動期是晚上9點至10點,所以在這個時間段刁文友和其他鄉醫挨個敲門,上門采血,并做成涂片標本。 1976年夏天的一個晚上,刁文友和同事一起來到紅埠寺村采集血樣。等到返回時天已降下瓢潑大雨。5公里的路,刁文友跑了半個小時。為了不讓涂片被淋濕,刁文友在其外面裹了厚厚的紗布,緊緊地抱在懷里。等回到家,所有涂片沒有受損,而平時身體很好的刁文友被雨淋得得了重感冒。 在70年代,為了做好防疫工作,刁文友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幾乎是白天晚上連軸轉。自從工作后,刁文友將家搬到了衛生室,白天看病、做防疫,晚上炮制中藥。直到1977年疫情平穩后,刁文友才搬回了家住。 用技術和醫德 換得村民信任 不僅是本村村民,很多附近村子的人都愿意找他看病,而刁文友每次都是有求必應。 1989年冬的一天晚上,已經休息的刁文友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刁大夫,我女兒病得很厲害,你幫忙過去看看吧!”敲門的是二十里鋪村的王自愛。他的女兒高燒40多度,正躺在家里。 二十里鋪距離硯臺嶺村1公里路,雖然距離不遠但當時天上下起了雨夾雪,刮著北風。聽了王自愛的話,刁文友二話沒說,裹了一個襖,背起藥箱就出發了。 據刁文友介紹,當時非常冷,雨點夾雜著雪花打在臉上,他的臉很快沒有了知覺,而北風吹得他瑟瑟發抖。 到了王自愛的家,刁文友發現他女兒得的是流感,41度的高燒已讓她昏迷。刁文友給她掛上吊瓶,并讓她口服了退燒藥。病情穩定后,刁文友又冒雪回家,到家時已是凌晨3點。第二天,王自愛女兒病就好了。 醫術高、醫德高尚、服務態度好,鄉親們對刁文友的評價是一致的。 “刁大夫對待患者很耐心,問得很詳細,他盡可能地幫患者省錢。”蘭山區義堂鎮丈埠屯村的楊思學從20年前開始至今經常找刁文友看病。和很多患者一樣,他們從普通的醫患關系變成了很好的朋友關系。 “人家找你看病是信得過你,作為醫生必須首先醫德高尚,從患者的角度為他們著想,然后用技術好好地為他們服務,為他們解除或減輕病痛。”刁文友說。 別人發財他受窮 卻不為所動 上世紀70年代,在衛生室工作的刁文友是沒有工資的。按照當時的標準,每個月他能掙8個工分。1980年,改革開放后,村衛生室改為自收自支。即使這樣,刁文友在藥品上幾乎不加錢。 “一支青霉素進價是一毛八,我加一分錢賣。”刁文友說,很多時候他就原價賣甚至是免費用。這樣有時一個月掙5元錢,很多時候還掙不回本錢來。 當初和刁文友一起學醫的以及比他從醫還晚的,很多都“發了財”。看到刁文友干了一輩子的醫生依然比較清貧,很多人都很不理解,有的直接在面上諷刺他,但刁文友不為所動。 “不管做什么尤其是做醫生要憑良心,如果多加錢我心里會不忍,寧可少掙點我也要對得起我的良心。”刁文友說,看到患者痛苦地來,經過他治療后歡喜地走,他心里感到很舒暢,那種滿足感和幸福感是難以形容的。 刁文友家里種了三畝地,由于工作太忙,地里的農活全都是妻子劉相美自己一個人干。對于丈夫忙了一輩子但沒怎么掙到錢,劉相美開始很不理解,也經常埋怨他,但是后來也慢慢理解了他。 刁文友記得,1983年以后,隨著市場搞活,每隔幾天就會來送藥品的,這些藥品一般比從鄉鎮醫院進要便宜。但是刁文友一次也沒買過,哪怕是熟人上門推銷,因此他還得罪了一些人。 “這些藥雖然便宜,但質量無法保證,所以我即使到鄉鎮醫院或藥材站進一些價格貴一點的藥也不會用他們的,因為我要對鄉親們的生命負責。”刁文友說。沒錯,從醫43年,如今在硯臺嶺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的刁文友仍然用自己的醫術為鄰里鄉親服務,一輩子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為鄉親們的生命負責”的誓言。 記者朱建豐www.langya.cn 瑯琊網 發布時間:2012-10-13 08:09:00
作者:222.184.28.* 回復:1 發表時間:2012-10-26 04:44:50
刁文友為患者號脈
作者:222.184.28.* 發表時間:2012-10-26 04:47:33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