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64174次
1人
1個
9個
94人
10部
家譜在我國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內涵,涵蓋了同一宗族的起源與發展的歷史,尤其是浸潤著民族情愫的譜牒文化,對民族的心理素質、價值取向、行為模式都發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中國不能不知曉自己根源來自何處,認清自己的姓氏源流,這樣才能世世代代繼承,也才能將族系根緣流傳下去。由于中國人歷來宗族觀念都比較強,所以同一個姓、有著同樣血緣關系的人往往會聚居在一起。她反映了中國社會幾千年進化的痕跡與傳遞的過程。這種一脈相傳的文明,是最為符合遺傳學規律的,對姓氏的研究在人類學、遺傳學、醫學等方面應用前景廣闊,可以利用姓氏分布的圖譜,進行常見疾病的研究等。 “於”曾與1956年2月1日作為《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異體字被淘汰掉,于1988年3月25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關于發布〈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的聯合通知》,才恢復使用的15個字之一(15個字是:“翦、邱、於、澹、骼、彷、菰、溷、徼、薰、黏、桉、愣、暉、凋”)。這樣以來使很多於姓群居地在制作地圖與書寫時被改為于、余、俞或淤等,同時入戶口錄入電腦信息時,也無緣無故被改為于、余、郁、淤、虞等,使本就不多的於姓在總數中數值又再一次的變小,在相互聯絡上也增加了困難。而據《湖北金湖於姓燕冀堂家譜》記載:“於姓在歷史上是一大望族,河南是吾氏之發源地,現在於氏后人遍布江夏、黃岡、巴河、沂州、通山、黃梅、廣濟、江西、泰和、江蘇、浙江,安徽及陜西唯我茀唐公原藉江右南邑洪都人也,元末避亂經武昌黃邑來冶定居,至今數百年,枝繁葉茂、人丁旺盛,乃冶邑金湖於姓之始祖。”如今,互聯網、電話、手機迅猛發展的今天,利用快捷的通道,方便的通信方式,進行聯絡與溝通,更容易拉近家族成員之間的感情。為延續於姓這一脈相傳的文明,為圖於姓子孫出門辦事方便、快捷,你、我於氏子孫攜起手來,共同努力,為早日完成統一的家譜而奮斗!!!於姓起源于今河南中部,是黃帝的后裔,主要出自于姬姓、古代的復姓和他姓改姓[解釋:1、姬姓是遠古時母系社會中赫赫有名的部落,后來的熊氏軒轅就是來自姬部落,黃帝是熊氏軒轅的杰出代表,中外華人皆尊之為中華民族始祖;2、古代的復姓,一個是於陵氏省文簡化為於氏,另一個是於丘(或於邱)氏族人后省文簡化為單姓於氏、丘氏(或邱氏)而來。由于史籍少有記載,故此在歷史的長河中基本淹沒在姬姓於氏當中;3、他姓改姓,(是很少的一部分,按計算應該在千人左右,)①、明朝於仲寬救了一個邱姓家族,后來這戶邱姓人家都改姓“於”;②、明朝方孝儒次子為了逃生,改姓“於”,意思是方人二;③、少數民族改姓]。於姓活動地區,早期主要活動于河南、山東、陜西等北方地區。后來隨著戰爭、仕宦等原因,逐步向周邊地區擴散,并在京兆郡(治所今陜西長安) 、廣陵郡(治所今江蘇江都)、黎陽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浚縣東北一帶)等地形成郡望。當代,於氏族人在中國分布較廣,目前已知於姓的群居地約320個村居,人口約30萬,在浙江、江蘇、安徽、湖北、山東分布相對集中一點,其次分布于全國各地,如河南、四川、陜西、廣西、遼寧、貴州等,港臺也有於姓,大陸與臺灣沒有進入前300位,但在宋序《宋代百家姓》中排203位。目前,國家與地方圖書館收藏的於姓族譜有3部。於姓的始祖,據《湖北金湖於姓燕冀堂家譜》記載:“樹有根,水有源,人有祖,溯我祖授姓之始系出軒轅熊氏之裔,封于黎陽郡。《百家姓淵源》、《世本》、宋王應麟等編著的《三字經 百家姓》及我族各譜中均明確記載。據《世本》摘,黃帝時有臣子名則,發明了用麻編織的鞋子履,結束人類赤腳歷史有功(中華遠古108項偉大發明,第35項於則作鞋),因功大被封于於(今河南內鄉)。於則的子孫后代以封地為姓,稱為於氏。通常認為,於則是於姓的始祖。於姓的名人,后經堯舜禹夏商周,於氏后人多有建樹,多次封地,如京兆商於氏;廣陵王於氏;秦有鞅為相封于商於(鞅乃周室姬姓之后,康叔受封周文王之庶子,武王克商封于衛,傳十世后推至公孫氏,秦孝公舉為相,而后封于商於,而為商君子孫以封姓別于公孫世,居京兆是為京兆於氏,后乃遷徙豫章南昌而為洪都於氏);后歷漢唐宋元多個朝代更迭,於氏名人亦多見于史”。如發明家始祖於則;漢代大臣涉安侯於單;漢陽亭侯於芬;漢署中院於鏡;京兆侯於岳;唐初大將於澄;蕭山縣尹於善;南宋輔國上將軍於凱;宋代畫家於清言;明朝開國元勛英山侯於顯;都督於琥;明代畫家於竹屋;狀元郎文華殿大學士於敏中;文華殿大學士於文淵;清廉善政、佐帝立業有功的大臣於坦;為人孝義,克已奉公,對下寬仁厚德的(“於都堂”)遼東巡撫都御史於敖;兵馬指揮使於光;建安知府於理;武舉於式鶴;恩科學士於振;清代文學家於谷等等,皆為於氏歷史顯赫人物也。當代有,女作家於梨華;礦物學家於祖相;經濟學家於祖堯;地質學家於崇文;教育學家於世成;影視設計師於紹襄;金融教授於鼎丞;億萬資產於如桂;商業巨子於其國;三農教授於忠祥;農大博士於丙軍;同大博士后於永和;武大教授於可訓;哈佛法學博士於興中;南大教授於方舟;宜興畫家於中和;醫學博士於斗;油畫家於平;音樂家於闐;原中央總參二部副師長於敬元;貴州省黔南州政協副主席於根生;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原處長於品浩、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院長於榮庚等。於姓郡望堂號,據《郡望百家姓》、《百家姓考略》及於姓同胞告知,於姓的郡望有京兆、廣陵和黎陽。堂號有:燕翼堂、英山堂、敦敘堂、彜敘堂、霖澤堂、元和堂、廉慎堂、黎榮堂、耕德堂、通德堂、榆慶堂、涉安堂、惠心堂、黎陽堂、慿冶堂、救民堂、樂意堂等。於氏有祠堂的地方:1、湖北省黃岡市杜皮鄉於陽崗村;2、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東岳路街道辦事處永勝村三組季麻海莊;3、湖北省大冶市下黃村蛤蟆墩於家灣;4、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汀祖鎮岳石洪村大坳莊;5、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辛豐鎮北於村;6、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辛豐鎮南於村;7、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辛豐鎮黃墟村;8、江蘇省如東縣、9、丹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泊后灣;10、潤州區七里甸鎮、11、江蘇江陰市夏港鎮三元村於王村。與其他姓氏有關聯的: 安徽淮南、壽縣的“於平一家”、 安徽阜陽的“於朱一家”,安徽鳳陽的“於陸一家”,湖北的“於丘一家”。資助功德棒(指時間與金錢上的資助):各地在家譜修訂中,涌現出一大批卓越貢獻者,一部分家族人員放下忙碌的工作,失去了賺錢的機會,不辭勞苦,披星趕月,為續譜建立了有目共睹的功勛,以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投入到家譜修訂中去,他們是我們家族的驕傲!他們是我們家族中最值得尊敬的人!他們是我們家族中最可愛的人!他們的精神可佳可敬,他們的行為可歌可泣,他們的業績名垂青史,我代表整個家族謝謝他們!請牢記他們的姓名:江蘇江陰於清河、江陰於正成捐資100000元、江陰於惠祖捐資98000元、江陰於守強捐資50000元、江陰於全華捐資20000元、江陰於成倫捐資20000元、江陰於洪建捐資10000元、江陰於洪平捐資10000元、江陰於華仁捐資5000元、江陰於宗發捐資5000元、江陰於守賢捐資5000元、江陰於漢云捐資5000元、江陰於成惠捐資5000元、江陰於志君捐資5000元、江陰於宗清捐資5000元、江陰於宗鑒捐資5000元、江陰於洪軍捐資5000元、江陰於宗堂捐資5000元、江陰於宗樞捐資5000元、於雪兵捐資10000元、於海鵬捐資10000元、金湖於江東捐資5000元、淮安於海明、南京於如桂捐資20000元;湖北黃岡黃梅於滄田、黃梅於松洋、黃梅於登智、黃梅於祥本、黃梅於敬武;黃石大冶於亞軍;安徽蚌埠於軍成;山東濟寧微山於文利;浙江蕭山於森梁、蕭山於偉利捐資90000元;臺灣桃園於方文等。家譜的研究:1、根據湖北鄂、冶、團風、羅田、黃梅、蘄春六縣市統一的家譜中,源流世襲圖中蘄春信戶與黃梅東戶記錄的同樣都有缺漏,我認為可能那時時間久遠沒有續修家譜,憑老人們的記憶或印象編寫的,從琥公至省三公之間缺乏真實性,而黃梅西戶的就相對完整,我把省三公以后的內容進行綜合,有不對的地方還請各位家族人員給予更正。2、根據湖北黃梅於滄田提供的《於氏宗譜》考證和於忠林提供的江西《上廣於氏家譜》,於氏衍綿至今已是2600余年,而於氏歷史上下逾越五千年,一個遠古姓氏,發展了幾千年,為何才發展幾十萬人?歷史上YU讀音的姓氏有19個(於姓、于姓、余姓、魚姓、俞姓、虞姓、宇姓、禹姓、庾姓、郁姓、遇姓、喻姓、裕姓、毓姓、萸姓、愈姓、鬻姓、豫姓、玉姓),而目前YU讀音的姓氏只剩下15個(於姓、于姓、余姓、魚姓、俞姓、虞姓、宇姓、禹姓、庾姓、郁姓、遇姓、喻姓、裕姓、毓姓、玉姓),以YU讀音開頭的復姓6個(尉遲、宇文、於陵、於丘、虞丘、盂丘),而如今只剩2個(尉遲、宇文),以YU讀音結尾的復姓10個(鮮虞、鮮于、修魚、長魚、傅余、宣于、紇于、斗于、淳于、單于),而如今只剩1個(鮮于),與於偏旁有關的1個(閼氏),已經不存在了,在百家姓里提及到12個以YU讀音的姓氏(荀羊於惠、樂于時傅、伍余元卜、宦艾魚容、俞任袁柳、虞萬支柯、祁毛禹狄、戈廖庾終、郁單杭洪、戚謝鄒喻、尉遲公羊、徐離宇文)。這其中存在和消失的姓氏,是否與於姓有關呢?我們通過家譜記載和老人們告知,我認為平姓、陸姓、朱姓、余姓、邱姓、于姓、陳姓、於陵姓、於丘姓、虞丘、盂丘、閼姓、馀姓都與於姓有關,或是因為戰爭、或是因為家族遇難、或是因為1956年異體字被淘汰、或是因為字體簡繁寫等,其他的我們暫時不的而知,現在知道的家譜也沒有記載。當務之急是要各地熱心家譜研究的家族人員或於氏族人盡快提供各種地域的家譜資料,然后經過交流、系統綜合研究,將中華於氏家譜完整地復原在世人面前,為中華姓氏族譜獻上一份寶貴的禮物。同時由于時間倉促、本人的文化水平和精力有限,不對的地方還請家族人員批評指正,漏錄的和沒有錄入的還請家族人員原諒與告知,將在下一版里更正和增加。網絡家譜修訂的4年,所有參與者都無償義務的頂力支持。在此,尤其感謝江蘇江陰於清河、金湖於江東、淮安於海明;上海於金魁、江西廣豐於忠林、湖北黃梅於滄田、黃梅於松洋、湖北大冶於亞軍;山東微山於文利、浙江杭州於箐、蕭山於森梁、岱山於文寬、蒲陽於偉利;臺灣桃園於方文等家族人員在家譜修訂中給予的支持。最后,我代表家譜修訂全體人員感謝各位熱心家譜及關心家族事業的同胞們在以往家譜修訂中給予的幫助,希望你們一如既往的給予支持,為完善中華於氏家譜而再接再厲!!! 於祥玉2013-1-10
作者:於祥玉 回復:0 發表時間:2013-01-21 14:51:02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