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139007次
2人
2個
23個
299人
24部
我是《中華姓氏通鑒·和氏卷》副主編,我想編纂一下和氏之脈源,想法已經多年,苦于沒有詳細確切的參考資料,一直未能動筆。幸于網上看到全國和氏之親脈,很是溫暖高興。哪位族人若熱衷此事,誠盼將您所了解到的和氏脈絡,自己居住地和氏方方面面的情況發到我郵箱,不勝感激,共襄此事。我的郵箱是:xthxdian@sohu.com 和西典 2013·2·26
作者:和和西典 回復:4 發表時間:2013-02-26 15:48:22
你好我叫,和允濤,,安徽阜陽的,,
作者:和允濤 發表時間:2013-04-01 23:37:09
方便可以聯系我啊,電話15556868888
作者:和允濤 發表時間:2013-04-01 23:38:20
歡迎加入中華和氏宗親QQ群130490564,群里都是全國各地的和氏宗親!
作者:和付安 發表時間:2013-07-18 20:56:06
和寧,廣西來賓的,族人說祖上來自山東,求證
作者:和寧 發表時間:2014-09-05 15:50:04
和氏家譜:廣培德學守,修興乘慶方。 忠厚傳家美,富貴繼澤長。注:相傳和氏先人曾在京為官,后逃難到鄉下,先后在河南、山東等地謀生。在1994年老家與夏溝村和姓一同重新排了家譜。夏溝村現屬山東省莘縣大張家鎮管轄。我查閱了大量文獻材料,對和姓的來淵進行了考究,和姓起源古老,主要有三方面:1、以官職為姓。源自祝融氏重黎的后代。唐堯時,重黎原后人羲和為掌管天地四時的官。其后人以祖上職官為榮,即以首任此官的祖先羲和的名字命姓,遂成和氏。《通志?氏族略》載:“羲和,堯時掌時天地之字,和仲、和叔因以為氏。”也有以古時軍隊官職為姓的。2、起源于卞氏,源自春秋時期的楚國。當時有人名卞和,是一個有名的玉工,他曾以在荊山得璞玉聞名,后來,卞的支庶子孫有的以祖先的名字命姓,成為和姓的一支。3、由他姓改為和姓。《通志?氏族略》載:“后魏有素和氏,改為和氏”。也有部分由滿族、納西族、白族等更改來的。和氏名人有上古人物和仲、和叔(傳說堯有四大諸侯,分別主管東南西北四方,史書稱為四岳。東岳名叫羲仲;南岳名叫羲叔;西岳名叫和仲;北岳名叫和叔。四岳各自分管四方,又是堯的最重要的臣僚。凡是有重大決策,堯都要與四岳一起商量);三國郎中令和洽;西晉太守中書令和嶠;北魏征西將軍和其奴;西晉尚書令和郁。北魏侍中和匹、平原太守和跋、統萬將軍和歸、太守和度、大臣和其奴、和天受、和洽;儀州刺史和安;東魏官吏和安;北齊淮陽王和士開;隋朝騎大將軍和洪;唐朝和逢堯負釜自薦做御膳,封御史戶部尚書;唐都護府長史和守陽;五代詞人和凝作詞百首、仕五國;北宋太常博士和峴、太平興國年間進士光祿寺丞和嵊、終步軍都虞候和斌、畫院待詔和成忠、右武大夫和詵、兗州知州音樂家詞人和峴、將領和斌、將領和冼;明朝左都督和勇;元代畫家和禮霍;明代游擊將軍和勇、刑部侍郎和文元、舉人和承芳;清代軍機大臣文學殿大學士和珅、乾隆進士和映、內閣侍讀學士和素、兵部侍郎和琳、提督和春、內閣侍讀學士和素、名將和映、和耀普、和隆、和世、和隆武;現代省長和志強、作家和谷巖、將軍和志光、納西古樂專家和承勇、著名主持人和晶、浙大教授和丕禪、昆明醫學院教授和毓天、麗江民族師范校長和克純等。由于各種變故,為求生存現流落各方,屬族各異,但皆出一脈同祖同宗。有漢、滿、納西、白、藏等族。散居在河南省汝南、商丘、浚縣、范縣、南樂,山東省陽谷、新泰,云南省麗江、大理、中甸、維、寧蒗,吉林省永吉,四川省昌都,遼寧省沈陽、撫順,湖北省洪湖等地。和姓為百家姓第九十七字,音義五種,皆是吉祥和順之意。和姓在不同的地區其拼寫規則有所不同:大陸h¨,臺灣Ho,香港Wo,澳門Vo。和字常用來組詞及地名,如和平、和睦、和諧、和好、和為貴、和氣等。地名如:和田縣、和碩縣、和平縣、和林縣、和政縣、和順縣等。
作者:和繼鄉 發表時間:2014-11-16 21:27:21
您好,我是和瓊娜,現居海南,籍貫廣東信宜,族人說祖上是廣西南寧的,求證
作者:和瓊娜 發表時間:2015-03-02 14:46:02
和家人 家人們好
作者:和望 發表時間:2021-07-21 21:15:52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