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220139次
4人
5個
100個
1234人
117部
遷徙分布郝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二位,屬于大姓系列,人口約三百三十二萬三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21%左右。始于商末的郝姓,傳了一千多年,至漢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帶為其繁衍地區。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雖說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區,但主要還是以中原地區為其繁衍的中心地帶。至于郝姓南遷,也是比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現 了郝姓人家。這也是導致明、清兩代,郝姓仍以我國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總之,歷史上郝姓著實是我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始于商末太原郝鄉的郝姓,傳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帶為其繁衍中心。秦漢之際,郝姓人已逐漸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陜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內繁衍播遷。晉末,由于官職調遷,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潤州丹揚(今安徽當涂縣東北小丹陽),傳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陽徙至安陸(今屬湖北)。兩晉南北朝時,雖社會動蕩,但居山西之郝姓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戰亂而遷山東者,河南之郝姓有遷安徽者。隋唐之際,社會安定,郝姓在陜西京兆一帶繁衍壯大,并形成郝姓歷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并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滅亡后,郝姓有南遷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汾陽)的著名畫家郝章為避戰亂,兵火后遷居閬州(今四川閬中)并落籍當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還是以中原地區為其繁衍的中心地帶,至于郝姓南遷,較他姓要晚,規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際,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現了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時,災疫不斷,農民起義軍四起,后互相攻伐,導致中原、華東、華中人口銳減,明初洪武年間,郝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今河北、北京、山東、天津等地。明清之際,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布漸廣,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載入史冊的郝姓人物;同時在東北的遼寧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點。清代時,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隨走西口的風潮,有遷內蒙、甘肅者;而居于福建的郝姓則有渡海赴臺,進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因為戰爭,有部份族人遷徙至四川雅安名山,后有一部份人因生存而遷稈徙到漢源使得四川也有了郝姓的分支。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為其分布繁衍的中心。如今,郝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為多,這三省的郝姓約占全國漢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編輯本段郡望堂號郡望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臺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國的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為市,山西省會所在。京 兆:亦稱京兆郡、京兆尹,實際上“京兆”不是一個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區稱謂,“尹”為其太守。西漢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三國曹魏文帝黃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為京兆郡,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至華縣一帶。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禮為秦公,以京兆郡為秦國,曹魏黃初三年又改名為京兆國。魏明帝青龍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為秦王,改京兆國為秦國。曹魏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為京兆郡,今西安,下屬五縣,除周至、戶縣外,均在轄區內。西晉時仍置京兆郡于長安,轄區較三國魏時縮小。十六國至南北朝時期前趙、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繼建都長安(后秦稱常安),均在此設置京兆郡(或尹)。隋、唐兩朝均都長安,另建新城。隋朝時期稱大興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長安城,在長安城周圍的京畿地區,以雍州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稱京兆者,均指京師及其附近地區。隋、唐兩朝均設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為郡級建制以統長安、大興(唐改為萬年)等二十余縣。唐朝以后,長安城不復為都,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仍不失為一個重要的地方性都會。金、元兩朝在陜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與建都之地無關,其時轄地在今陜西秦嶺以北、西安市以東、渭河以南、華陰以西一帶地區。北洋政府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府尹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國政府成立時廢黜“京兆”之稱。堂號太原堂:以望立堂。京兆堂:以望立堂。曬書堂:晉朝時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陽下曬,以防發霉或蟲蛀。郝隆當時為桓溫南蠻參軍,有一天他脫了衣服,跑到太陽下摩著肚皮曬太陽。人家問他干什么,他說:“曬書?。 比思移婀值貑枺骸皶谀睦??”他拍拍肚子回答:“我的書都在肚子里呢?!?br>豐文堂:源出郝經,字伯常,元朝陵川人(今山西陵川)。元世祖即位前召他詢問經國安民之道,他條陳數十事,元世祖大悅,待繼位后,即任其為翰林侍讀學士。郝經曾充國使出使南宋,被留不屈,居十六年歸。在留宋期間,郝經著述甚多,其文豐蔚豪宕。故其族人以“豐文”為堂名,此即郝氏“豐文堂”之由來。
作者:220.172.163.* 回復:0 發表時間:2013-03-26 02:19:12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