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宇文

拼音:  

03-06

18358次

1人

1個

6個

24人

1部


站長: [申請站長]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主樓] 宇文姓

宇文姓源流純正,起源主要有一:源于遼東,為南單于之后。魏晉時,北方鮮卑族宇文氏部落,自稱宇文姓炎帝神農(nóng)氏后裔,東晉時,宇文氏進據(jù)中原,稱宇文國,以宇文為姓,稱宇文氏。宇文姓早期活動在西北地區(qū),南北朝時期逐步南下內(nèi)遷,除在遼寧、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等地分布外,在河南洛陽等地形成宇文氏皇族聚集地。唐代時,他們?nèi)氲貫榧榧爸性鞯亍K魏笥钗氖弦巡怀R姟H缃裨诒本⒑幽稀㈥兾鳌⒄憬⑺拇ā⑴_灣等地有少量分布。目前宇文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基本介紹
宇文[宇文,讀音作yǔ wén(ㄩˇ ㄨㄣˊ)]
姓氏起源簡介
宇文(yǔ wén)姓源流有:
源流一
源于匈奴族,出自魏、晉時期遼東匈奴南單于之后,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魏、晉兩朝時期,北方鮮卑民族中有一宇文氏部落,原來是漢朝時期南匈奴的一個分支,在東漢晚期至三國初期形成一個部落群體,族人自稱是炎帝神農(nóng)氏的后裔。歷史上記載宇文部最早起源的是史籍《周書》,其中稱宇文部源自神農(nóng)氏,因此應(yīng)當(dāng)源于姜姓。
中國的史學(xué)界一般認為,宇文部是公元一世紀(jì)時北匈奴被東漢擊走西遷后,留在故地漠北的部眾東遷與鮮卑族人混居以后被同化的族群,在這段期間該部并曾參加鮮卑首領(lǐng)檀石槐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成為鮮卑的東部大人。因此,宇文部是源自匈奴而后揉合了鮮卑血統(tǒng)的部族。據(jù)史籍《后漢書》的記載,東漢和帝年間,當(dāng)時的大將軍竇憲派右校尉耿夔擊破北匈奴,“鮮卑因此轉(zhuǎn)徙據(jù)其地。匈奴余種留者尚有十余萬落,皆自號鮮卑。”在史籍《魏書》中也認為宇文部是“匈奴種,出于遼東塞外,其先南單于遠屬也,世為東部大人。其語與鮮卑頗異。”按史書的記載:宇文氏部落首領(lǐng)的祖先叫葛烏菟,其先出自炎帝神農(nóng)氏,為黃帝所滅,子孫遁居朔野為匈奴苗裔,實際上就是南匈奴某個單于的庶支后裔。葛烏菟是公元一世紀(jì)人,原居陰山,是鮮卑宇文部的始祖,東漢后期起其后裔子孫世襲為鮮卑東部大人。在史籍《周書·文帝紀(jì)》中記載:“葛烏菟雄武多算略,鮮卑慕之,奉以為主,遂為十二部落,世為大人。”葛烏菟之后曰普回,普回有子宇文莫那,約在公元一世紀(jì)北匈奴西遷時,宇文莫那則自陰山率領(lǐng)下屬十二部南下遷至遼西地區(qū),之后宇文莫那從附屬匈奴的關(guān)系中脫離獨立,號稱“鮮卑俟汾氏”。“俟汾”是鮮卑族語“天王”之意。俟汾部日漸強盛后,宇文莫那的慕僚建議改“天王”為姓,但為忌諱晉室,換“天王”為“宇文”,當(dāng)時的宇文十二部落中已經(jīng)蘊涵了后來的庫莫奚部落和契丹部落。宇文莫那則被后來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政權(quán)尊為獻侯,并奉為北周皇室的始祖。
按史籍《周書》的記載:葛烏菟的后代普回襲任大人之職后,他在打獵時于河邊拾到一顆玉璽,上刻“皇帝璽”三字,大喜之下自以為是天授神權(quán),當(dāng)?shù)厝撕籼鞛椤坝睢保艟秊椤拔摹保坝钗摹币饧础疤熳印保谑牵@位普回大人便自己號稱宇文氏,而自己的部落就叫作宇文部。當(dāng)然,后世史學(xué)家認為這純粹是牽強附會之說。到了東晉時期,宇文部進據(jù)中原,號稱宇文國。宇文莫那之后有數(shù)代首領(lǐng)在史書中沒有任何記載,一直到西晉時期以后才有記事。在史籍《魏書》中,記載了當(dāng)時的習(xí)俗“人皆剪發(fā)而留其頂上,以為首飾,長過數(shù)寸則截短之。婦女披長襦及足,而無裳焉。”該部族人有髡發(fā)習(xí)俗,婦女則是穿著連身的長襖,與漢族下身做長裙的打扮大異其趣。另外,宇文部族人在秋天的時候會去采收一種稱作“烏頭”的有毒植物制成毒藥,做為射獵禽獸之用。鮮卑族宇文部逐漸繁榮興盛,一直至東晉五胡十六國前期為止,特別是在西晉以后較為強盛之時,其地約在濡源(今河北灤河上游)以東、柳城(今遼寧朝陽)以西一帶的廣大地區(qū),與同期存在的慕容部鮮卑、段部鮮卑相同,皆屬東部鮮卑的一個支系。宇文部在西晉時期的幾代首領(lǐng)與拓跋部鮮卑關(guān)系較佳,兩個部族之間時有通婚。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后,宇文部曾依附于勢力強大的后趙政權(quán)。但宇文部與慕容部鮮卑之間卻是一直存在著不斷的爭斗,且連續(xù)有數(shù)位宇文部的首領(lǐng)宇文莫珪、宇文遜昵延、宇文乞得龜、宇文逸豆歸皆曾為慕容部所敗,在東晉咸和九年或東晉咸康元年(公元344/345年)的一次決定性戰(zhàn)役中,宇文部終于被慕容部所建立的前燕政權(quán)擊敗,部眾被慕容部首領(lǐng)分散遷移,宇文部滅亡。
宇文部首領(lǐng)世系為:宇文普回→宇文莫那……宇文普撥→宇文丘不勤→宇文莫珪(宇文莫廆、宇文莫圭)→宇文遜昵延(宇文悉獨官)→宇文乞得龜→宇文逸豆歸(宇文侯豆歸)。宇文部雖然消散了,但宇文氏族人并未從歷史舞臺中消失,而且更加輝煌于前。據(jù)史籍《周書》的記載,西魏太師、北周的奠基者宇文泰就是宇文·逸豆歸的五世孫,南北朝時期北周政權(quán)的皇族宇文氏世家,即系鮮卑族宇文部的后裔。除此之外,宇文部有一旁支后來在南北朝時期發(fā)展成庫莫奚族,該族于隋朝以后被稱為奚族。另外宇文部還有一旁支迭剌部,也在南北朝時發(fā)展成一個在后世頗具影響力的部族,即契丹民族,創(chuàng)建了后來使北宋王朝一直焦頭爛額的大遼國。
鮮卑宇文部的族人,以及后來北周政權(quán)的皇族貴州和一些臣子國民,皆以“宇文“為姓氏,稱宇文氏,后逐漸融入漢族,將宇文氏復(fù)姓也帶入漢族之中,后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宇氏、文氏者,亦有改單姓為尚氏、趙氏、胡氏、李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二
源于嬴姓,出自南北朝時期北周政權(quán)大臣趙文表、趙昶之后,屬于帝王賜改姓為氏。南北朝時期,有北周大都督趙文表、北周長道郡公趙昶,這二人都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親信大將。趙文表追隨許國公宇文貴鎮(zhèn)守蜀地,行昌城郡事,官至加中軍將軍,左金紫光祿大夫。趙昶居將帥之任,傾心下士。虜獲氐、羌,撫而使之,皆為趙昶盡力。后錄前后功,進爵長道郡公,征拜賓部中大夫,行吏部事。這二人皆被北周武帝宇文邕(公元561~578年在位)賜姓為宇文氏。
在趙文表、趙昶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受賜姓氏承襲者,皆稱宇文氏,世代相傳至今。[1]
編輯本段得姓始祖普回(宇文普回)、趙文表、趙昶。
編輯本段遷徙分布宇文氏復(fù)姓氏典型的北方少數(shù)民族漢化姓氏,在中國的大陸與臺省灣均未進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三十四位門閥。宇文姓早期活動在西北地區(qū),南北朝時期逐步南下內(nèi)遷,除在遼寧、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等地分布外,在河南洛陽等地形成宇文氏皇族聚集地。唐代時,他們?nèi)氲貫榧榧爸性鞯亍K魏笥钗氖弦巡怀R姟H缃裨诒本⒑幽稀㈥兾鳌⒄憬⑺拇ā⑴_灣等地有少量分布。目前宇文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今河北省的行唐縣、張家口市、石家莊市,陜西省的興平市、乾縣、咸陽市,遼寧省的大連市,山東省的煙臺市,河南省的欒川縣、洛陽市、安陽市,江蘇省的南京市,安徽省的無為縣,浙江省的杭州市,山西省的榆次市、太原市尖草坪區(qū)、長治市,廣東省,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臺灣省,北京市,天津市,重慶市,上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等地,均有宇文氏族人分布。
編輯本段歷史名人宇文肱
北朝北魏將領(lǐng)。武川(今屬內(nèi)蒙)人。鮮卑族,宇文泰父。魏明帝時,破六韓拔陵起義,肱聚兵攻殺破六韓拔陵部將衛(wèi)可孤。遷居中山。后率眾歸鮮于修禮軍,被魏軍擊敗,戰(zhàn)死。北周追尊為德皇帝。
宇文測
(489-546),北朝西魏將領(lǐng)。字澄鏡,宇文泰族子。測性沉密,少篤學(xué)。起家奉朝請、殿中侍御史、安東將軍。尚宣武帝女陽平公主,拜駙馬都尉。從孝武帝西入關(guān),進爵為公。西魏文帝大統(tǒng)四年(538),拜侍中。六年,坐事免。不久,除驃騎大將軍、大都督、行汾州事。八年,加金紫光祿大夫,轉(zhuǎn)行綏州事。十年,征拜太子少保。十二年十月,卒于位。 宇文測 宇文姓
宇文顯和
(498-554),北朝西魏將領(lǐng)。好讀書,馳馬能左右射。少襲爵,與魏孝武帝有布衣交,帝用為閣內(nèi)大都督。共議西附宇文泰,又護帝至關(guān)中。宇文泰用為帳內(nèi)大都督。后進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魏恭帝元年卒。 宇文姓插圖
宇文泰
(505-556),北朝北魏、西魏將領(lǐng)。字黑獺,代郡武川(今內(nèi)蒙古武川西)人,鮮卑族。年輕時隨父參加鮮卑族起義,后投靠北魏爾朱榮,參與鎮(zhèn)壓義軍,授武衛(wèi)將軍、征西將軍。北魏分裂后,任西魏太師、大丞相、柱國大將軍。他治軍整肅,深謀遠慮,善于用間。西魏大統(tǒng)三年(537)正月,采納直事郎中宇文深建議,以近萬銳卒,潛出小關(guān)(陜西古潼關(guān)南側(cè)),出其不意地擊敗東魏驍將竇泰軍,俘萬余人。十月,在沙苑之戰(zhàn)中,他先遣將偵察,后從容設(shè)伏,大獲全勝,俘東魏高歡軍七萬余人,除選留二萬士卒外,余均釋放。在東西魏戰(zhàn)爭中,指揮作戰(zhàn)數(shù)十次,多獲勝利,為建立北周奠定了基礎(chǔ)。他推行“均田制”,使西魏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國力逐漸強盛。在此基礎(chǔ)上,創(chuàng)立了“府兵制”,建立由柱國、大將軍、開府等逐級統(tǒng)領(lǐng)制度,擴大了兵源,加強了朝廷對軍隊的控制。這一兵制為后世沿用近二百年,在中國古代兵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周建立后,追尊為文帝。
宇文導(dǎo)
(511-554),北朝西魏將領(lǐng)。字菩薩,顥子。隨宇文泰入關(guān) 北朝西魏將領(lǐng) 宇文姓
中,西魏文帝初為領(lǐng)軍將軍,率領(lǐng)禁軍。泰與高歡作戰(zhàn)。常留守后方。大統(tǒng)四年(538),為華州刺史。泰軍於洛陽大敗,趙青雀、于伏德等乘時據(jù)長安、咸陽。導(dǎo)由華州率軍攻破咸陽,又與泰合師收回長安。后出守隴右,卒于上邽,謚孝。 
宇文深
(?-568),北朝北周臣。字奴干,測弟。起家秘書郎。好讀兵書,有謀略。宇文泰用為相府主簿。為泰籌劃擒竇泰、取弘農(nóng)及沙苑作戰(zhàn)方略。封長樂縣侯。周武帝保定初,為京兆尹,轉(zhuǎn)司會中大夫。為政嚴(yán)明,抑制豪右,受人贊譽。
宇文護
(約515-572),北朝北周權(quán)臣。武川(今內(nèi)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之侄。早年跟隨宇文泰征戰(zhàn),在與東魏的交戰(zhàn)中屢建戰(zhàn)功,又與于謹(jǐn)南征梁朝江陵。西魏恭帝三年(556)宇文泰死,諸子幼小,遺命宇文護掌管國家大政。他以宇文泰嗣子宇文覺幼弱,想乘宇文泰的權(quán)勢和影響尚存時早日奪取政權(quán),因迫使西魏恭帝禪位于周。次年,宇文覺稱周天王,建立北周。護為大司馬,封晉國公,舊日與宇文泰并肩的大將趙貴、獨孤信對宇文護不服,宇文覺也不滿他專權(quán),圖謀誅護不果,反被其先發(fā)制人,殺趙貴,令獨孤信自殺。宇文覺被廢黜而死。宇文護遷大冢宰(當(dāng)時的宰相),并擁立宇文泰另一個兒子宇文毓(周明帝)。明帝好學(xué)有識,為宇文護所畏,武成二年(560)又被他毒死,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周武帝),實際大權(quán)仍由宇文護掌握。護雖性寬和而不識大體,委任非人而久專權(quán)柄,又素?zé)o戎略,兩次伐齊都大敗而歸。諸子貪殘,僚屬恣縱,蠹政害民。宇文邕與弟衛(wèi)王宇文直策劃,于建德元年(572)殺死宇文護。
宇文神舉
(531-578),北朝北周將領(lǐng)。代郡武川(今屬內(nèi)蒙古)人。鮮卑族。周文帝宇文泰族子。父顯和,仕魏,為孝武帝進入關(guān)之計。后隨從入關(guān)。神舉以周明帝初,起家中侍上士。明帝留意文學(xué)而神舉雅好篇什,常得侍從。周武帝保定間,歷任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諸職。建德元年為京兆尹,三年,出為熊州刺史。從周武帝伐齊,齊平,為并州刺史。宣政元年(578),周武帝卒,幽州人盧昌期、祖英伯等舉兵反周,盧思道亦預(yù)其事。神舉率兵平亂,見思道,令作露布,乃釋其罪。又從越王宇文盛平稽胡,敗突厥。師還,以武帝時嘗與王軌、宇文孝伯言宣帝之短于武帝,兼以功高,宣帝使人鴆之,卒于馬邑。史稱宇文神舉“博涉經(jīng)史,性愛篇章”。
宇文毓
(534-560),北朝北周皇帝。小字統(tǒng)萬突。鮮卑族。宇文泰庶長子。西魏大統(tǒng)十四年(548),封寧都郡公。北周建國后任柱國,岐州刺史。557年被宇文護立為天王,宇文護輔政專權(quán)。559年宇文護歸政,始親政,稱皇帝,改元武成。仍受制于宇文護。武成二年(560)四月,被宇文護毒死。葬昭陵。謚明皇帝,廟號世宗。年號武成。
宇文覺
(542-557),北朝北周創(chuàng)建者。字陁羅尼。鮮卑族。代郡武川(今屬內(nèi)蒙古)人,西魏權(quán)臣宇文泰第三子。初封略陽郡公。西魏恭帝三年(556)三月,命為安定公世子。十月,宇文泰死,宇文覺繼承其官爵,任太師、大冢宰,封周公。次年正月,在堂兄宇文護的扶持下代西魏稱天王,建國號為周,定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史稱北周。即位后,不滿宇文護專權(quán),與司空李植等密謀誅之,事泄,557年十月被宇文護廢為略陽公,月余被殺。葬靜陵。周武帝時,追謚為孝閔皇帝。
宇文虬
北朝北周將領(lǐng)。字樂仁,武川(今屬內(nèi)蒙古)人。驍悍有膽略。少從征討,累有戰(zhàn)功,封南安侯。后為獨孤信帳內(nèi)都督,隨信奔梁。復(fù)回歸,進爵為公。從復(fù)弘農(nóng),破沙苑,戰(zhàn)河橋,皆有功,累遷南秦州刺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虬每經(jīng)戰(zhàn)陣,必身先士卒,故上下同心,戰(zhàn)無不克。后拜金州刺史、大將軍卒。
宇文邕
(543-578),北朝北周皇帝。小字禰羅突。鮮卑族。武川(今內(nèi)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武成二年(560),權(quán)臣宇文護毒死明帝宇文毓,護立時為大司空、魯國公的宇文邕為帝。仍掌朝政。建德元年(572),宇文邕誅殺宇文護,始親自處理國務(wù)。宇文邕生活儉樸,諸事希求超越古人,對宇文護及北齊所修過于華麗的宮殿一律焚毀,對下嚴(yán)酷少恩,但果斷明決,耐勞苦,征伐時躬親行陣,得士卒死力。四年,他獨與齊王宇文憲等少數(shù)人策劃,力排眾議,決定伐齊并親自統(tǒng)軍圍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陽),因病還師。次年又率大軍伐齊,幾路并進,攻克平陽(今山西臨汾)。圍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時軍事失利,自己僅得免。其后聽從宇文忻“死中求生,敗中取勝”的建議,終于攻克晉陽。六年,入鄴,滅北齊。齊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為廝役的雜戶,周境有從東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虜?shù)牧既藳]為奴婢,他都豁免為良人。建德二年,宇文邕確決三教先后,以儒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門、道士并令還俗,為歷史上三武廢佛之一。突厥強盛,目北齊、北周為在南兩兒。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為后,滅齊之后,宣政元年(578)率軍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謚武帝。
宇文貴
(?-576),北朝北周將領(lǐng)。字永貴,其先昌黎(今屬河北)人,后徙居夏州(今陜西橫山縣西)。善騎射,有將帥才。魏正光末,破六韓拔陵圍夏州,刺史嬰城固守,以貴為統(tǒng)軍。后從爾朱榮,以戰(zhàn)功封革融縣侯。大統(tǒng)中,屢著戰(zhàn)功,官至大將軍。周孝閔帝即位,進位柱國,封許國公,歷官大司徒、太保。天和中出使突厥,回至張掖卒。
宇文孝伯
(543-578),北朝北周臣。字胡三,深子。少被宇文泰撫養(yǎng)。與武帝同日生,同學(xué),相知甚深。邕即位,以與其共讀為由,引置左右,方得聯(lián)絡(luò)內(nèi)外,誅殺宇文護。為左宮正,輔太子赟,數(shù)言赟過。帝出京,常令其留守。帝將卒,執(zhí)手托以后事,即令為司衛(wèi)上大夫。入京鎮(zhèn)守。宣帝初,為小冢宰,數(shù)言朝政得失,拒助帝殺齊王憲,賜死。后楊堅言:若孝伯在,己即無機遇。
宇文憲
(544-578),北朝北周宗室。字毗賀突,宇文泰第五子,周武帝宇文邕弟。性通敏,有度量。少與邕俱受《詩》、《傳》,咸綜機要,得其指歸。魏恭帝元年(554),封安城郡公。北周孝閔帝即位,拜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明帝即位,授大將軍。武成初,除益州刺史,進封齊國公。憲時年十六,善于撫綏,留心政術(shù),進位柱國。武帝保定中,征還京師,拜雍州牧。天和三年(568),以憲為大司馬,治小冢宰,雍州牧如故。七年,宇文護被殺,乃以憲為大冢宰。建德三年,晉爵為王。
宇文直
北朝北周宗室。字豆羅突,邕同母弟。周初封衛(wèi)國公,附宇文護。武帝天和中與陳軍作戰(zhàn)兵敗,免職。遂怨護,助邕殺護。求為大司馬,帝未許。建德三年(574)進爵為王。同年,帝赴云陽宮,直在長安舉兵攻宮城。事敗,逃至荊州被擒,免為庶人,囚于別宮。不久被殺。
宇文儉
(?-578),北朝北周宗室。字侯幼突,宇文泰子。明帝武成初,封譙國公。武帝天和中,拜大將軍,遷柱國,出為益州總管。建德三年(574),進爵為王。五年,東伐,攻永固城,拔之。六年,拜大冢宰。宣政元年(578)二月卒。
宇文達
(?-580),北朝北周宗室。字度斤突,宇文泰子。性果決,善騎射。明帝武成初,封代國公。武帝天和元年(566),拜大將軍。建德初,進位柱國,出為荊州刺史。三年(574),進爵為王。出為益州總管。宣帝即位,進位上柱國。靜帝大象元年(579),拜大右弼。二年,為隋文帝楊堅所殺。
宇文招
(?-580),北朝北周宗室、文人。字豆盧突。代郡武川(今屬內(nèi)蒙古)人。鮮卑族。宇文泰子。幼聰穎,博涉群書,好屬文,學(xué)庾信體,詞多輕艷。魏恭帝三年(556),封正平郡公。周明帝武成初(559),封趙國公。武帝建德元年(572)封王。歷官柱國、襄州總管、大司空、大司徒等。宣政(578)中,拜太師。靜帝立,楊堅'>;隋文帝楊堅輔政,宇文招與越王宇文盛等謀誅之,為隋文帝所殺。所著文集,《周書》本傳謂十卷,《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為八卷,今佚。

作者:宇文蔚霞   回復(fù):0   發(fā)表時間:2013-04-07 16:43:51

族譜錄紀(jì)念網(wǎng)
 
發(fā)表回復(fù):
標(biāo)題:
 
內(nèi)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yán)禁發(fā)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quán)、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nèi)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jīng)發(fā)現(xiàn)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nèi)容發(fā)表者承擔(dān)。請慎重發(fā)表!網(wǎng)站穩(wěn)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