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212198次
1人
1個
52個
1807人
159部
一、 姓氏源流 龍(Lóng 龍)姓的來源因多涉及神話,故不可詳考,源出有七: 1、出自黃帝之臣龍行。據《姓氏錄源》及《竹書紀年》所載,黃帝臣有龍行,黃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鄭)。是為河南龍氏。 2、出自舜時納言龍之后,以官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龍氏,舜臣也,龍也納言(所謂納言,是當時一種專司出納,帝命的官職。)子孫以官職名龍為氏。因舜的活動地域在晉南地區,故此支龍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為山西龍氏。傳兩千多年至漢代,有龍勉,因仕從河北鉅鹿詔遷扶風京兆,傳四代有龍述,字伯高,龍伯高初任山都縣令,漢光武帝時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為武陵始祖.? 3、出自古代神話傳說,御龍氏之后。據《姓氏考略》所載,龍姓出自御龍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龍氏劉累(堯之后,因有馴化龍的本領,深得夏帝孔甲的賞識,被封賜為“御龍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龍為氏的。劉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師縣南,是為河南龍氏。 4、出自古代神話傳說,豢龍氏之后。據《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資料所載,相傳董父,已姓,精于飼龍,以畜養龍而被舜賜姓“豢龍氏”。其后代有以龍為氏的,是為湖北龍氏。 5、出自西漢牂牁地區有龍姓。據《華陽國志》所載,西漢時的牂牁大姓中有龍氏。牂牁郡,治今貴州省凱里縣西北。 6、出自地名,以采食地為氏。春秋時楚大夫食采于龍(今山東省泰安西南之龍鄉),其子孫有以龍為氏者。 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數民族有龍姓: ① 據《北史》所載,焉耆國(今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西南)、西域且彌(今新疆昌吉、瑪納斯二縣),其君王皆為龍氏。 ?② 小數民族中有龍姓。在我國苗、普米、哈尼、彝、侗、瑤、水等民族均有龍姓。 二、遷徙分布 傳說時代的龍姓發源地為河南、山西、湖北。由于龍姓支派較多,故而分布較廣,這一特點使得龍姓迅速地向四周地域擴展繁衍開來。約在漢代,甘肅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東間地已是龍姓繁衍的三大中心。此期,蜀中(今屬四川)有龍姓遷入者,后又南遷至貴州,形成四大姓氏(龍、傅、尹、董)之一。魏晉南北朝時,中原龍姓為避戰亂而南遷,促使了南方龍姓人口數量的增長,這次遷徙也為后來江南龍姓發展勢頭盛于北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據《北史》所載:“且彌王、焉耆國王皆龍姓。”焉耆國為西域小國,龍會當政時,曾擊敗龜茲王,一時蔥嶺以東,皆率服,其子龍熙在位時,投降后涼,遣子入侍,漸與漢族相融。唐宋時期,八番中的龍番,酋長皆龍姓,后分為大龍番、小龍番安撫司,養龍坑、谷龍、上龍長官司,安龍土千戶。宋元時期,龍姓出現了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的南遷,促使南方龍姓人口數量大大超過北方。明清時期,上述“龍番”各分支發展成為“龍家”,漸與漢、布依、水、苗各族相融。從龍姓歷史演進過程來看,這一過程,即體現著北方龍姓與南方各族相融,又體現著少數民族龍姓與漢及其他各族相融。就在這一步步的相融中,龍姓完成了遍布華夏的歷史旅程。今日龍姓尤以湖南、四川、廣東、江西等省為多,最近調查表明,四省龍姓均屬武陵郡江西龍庚支派,約占全國漢族龍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他們遷徙原因是宦游,與五胡亂華無關,龍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八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二四。 三、歷史名人 龍 子:最早見于史籍的龍姓名人,據說,這位賢人又被稱為龍叔,由于主張“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貢”而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因而青史垂名。 龍 且:秦末名將,官拜先鋒,后封大司馬。 龍 勉:生于西漢元光元年(公元前130年),祖藉河北鉅鹿,漢時官于秦,子孫定居扶風京兆。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任程邑學長。 龍 述:字伯高,扶風京兆人,生西 漢元壽(公元前1年)2月15日 ,東漢時,初任山 都長,建武(公元49年)為零陵太守,家武陵,龍氏因以武陵郡名。 龍 庚:字西仲,生唐元和(807年),開成(838年)舉人,自道州出任江西廬陵吉水丞,時芝巢義舉,道梗難歸,父子孫曾避居永新蓮塘,為永新肇基一世祖。 龍 況:字景荀,生咸通(860年),龍紀元年(889年)任大理事十五評事。卒天佑13年(916年),葬鹽堆嶺,有詩云:“富貴千百世,居分億萬家,子孫流出外,永遠有聲華”。生5子,皆顯貴。 ? 龍 琰:字太初,北宋元符(1099年)舉人,任安遠尉。宋代詩人。 曾以詩人名義拜見王安石,并作《沙詩》一首,贏得王安石贊許。? 龍禹官:字相丞,北宋元豐四年(1081年)被封為南昌節度使。又封為湖南安撫招討使,平定楚苗之亂。病故營中,追封為南平侯,謚忠武,并賜“湖湘世家”稱號。 ?龍仁夫:吉安(今屬江西省)人,元代浙江儒學副提舉,著有《周易傳》一書。?龍近天: 字飛,生于(1135年),終于(1223年),南宋孝宗淳熙四年進士,初任福建莆田知縣,后升南雄路剌史,為官清廉,為民辦實事,政績彪炳,為世所頌.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親領南雄珠璣巷九十七家居民遷徙粵中. 龍 鐲:宋代人,乾德年間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當地百姓繪《來鶴圖》頌其德。 龍 燮:清代著名戲劇家,望江(今屬安徽省)人。著有《瓊華夢》、《芙蓉城》等,頗稱于時。 ?龍汝言:字錦珊,安徽桐城人。嘉慶年間中一甲一名(狀元),歷官修撰,繼任內閣中書。著有《賜硯齋集》。 龍許保:明代貴州人,苗族,率眾起義與官軍對抗十余年之久,攻破印江、思州、石阡等城,后遭鎮壓,被俘遇害。 ? 龍文彬:清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間進士,《周易繹說》、《永懷堂詩文鈔》、《明會要》等為其所著。 ? 龍汝元:字春舫(?-1859):清直隸宛平(一作大興,今均屬北京市)人。行伍出身,曾從河南巡撫英桂鎮壓太平軍,歷任游擊、參將。咸豐八年(1858年)升大沽協副將,助僧格林沁加強天津海防。次年英法聯軍挑起第二次大沽之戰,他堅守北岸前炮臺,手燃巨炮,重創敵艦,卒中炮陣亡。 龍啟瑞:字輯五,號翰臣(1814-1858):清廣西臨桂(今桂林市)人。道光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后,在籍開辦團練。后歷任江西學政、江西布政使。著有《經德堂詩文集》、《小學高注補正》等。 ? 龍澤厚:清末廣西臨桂人,字積之,光緒優貢。以知縣引見,在廣州從康有為學,為萬木草堂學長。曾參加桂林圣學會、上海強學會、上海不纏足會、上海中國國會和自立軍起義。光緒二十九年(1903),因為參加 《蘇報》工作,被清政府勾結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曾主持舊金山《文興報》。后為上海天游學院教務長。編有《南海先生上書記》。 龍鳴劍:四川省榮縣人。早年赴日留學,參加同盟會,后組織同志軍,開展武裝斗爭,在去往敘州(今宜賓東北)的行軍途中因病去世。?? 龍 云:云南昭通人,原在軍閥唐繼堯部下任軍長,后歸附國民黨,1949年發表聲明,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新中國成立后,曾擔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二屆、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副主席等職務,為社會主義事業、民族團結、邊疆鞏固、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中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委員會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建設做出了貢獻。?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武陵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義陵(今湖南省溆浦南)。相當于今湖北長陽、五峰、鶴峰、來鳳等縣,湖南省沅江流域以西,貴州東部及廣西三江、龍勝等地。東漢移治臨元(今湖南省常德市西)。 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省通渭西北),西晉時移窒上邽(今天水市),北魏時相當于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縣地。 武陽郡:隋代將魏州改為武陽郡,治所在貴鄉(今河北省大名東北),唐代又改為魏州。相當今河北大名、磁縣、涉縣、武安、臨漳、肥鄉、魏縣、丘縣、成安、廣平、館陶、河南滑縣、浚縣、內黃及山東冠縣一帶等縣地。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太原市西南),北魏時相當于今陽曲、交城、平遙、和順間的晉中地區。 武昌郡:公元221年孫權分江夏、豫章、廬陵三郡置郡,治所在武昌。西晉時有今湖北省長江以南,嘉魚、咸寧、通山等縣以東和江西九江、瑞縣等市縣地。 南陽郡:戰國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治所在今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漢轄境相當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間地。其后漸小,隋初廢。龍述為山都長,山都是南陽郡的一個縣。 2、堂號 世師堂、八德堂、敦厚堂:三堂號皆源自后漢龍述,字伯高,為山都長官。馬援給他侄子一封信,勸他侄子學習龍述的兩句話:“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謹約節儉,廉公有威。”馬援稱這是龍述的“八德”。皇帝知道了,提拔龍述為太守,說他“堪為世人師”。 經德堂:清朝龍起端著《經德堂文集》,他的書房叫“經德堂”。? 遺安堂: 廣東粵中地區支派,包括廣州地區,佛山地區,肇慶地區,清遠地區等,最新調查,村莊二百多條,人口10萬余,旅居海外的占二成多,始祖龍近天, 遺安堂來由;劉表向龐公曰;不享官祿,無以遺子孫,公曰;世人遺之以危,我獨遺之以安,未嘗無所遺也.故曰遺安.遺安堂字派;(見粵中龍氏族譜) 此外,龍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武陵堂”、“天水堂”、“納言堂”、“敦本堂”、“忠勤堂”等。 五、家乘譜牒 全國:福建泉州龍氏族譜不分卷 ?? 廣東:;粵中龍氏族譜二卷,?順德大良龍氏族譜十七卷,?花縣大坳龍氏族譜不分卷, 花縣南溪龍氏族譜,? 東莞龍屋基龍氏族,? 德慶大寧龍氏族譜,?高要金山龍氏族譜,?廣州白云區大田廟邊龍氏族譜, 浙江:蘭溪龍舒宗譜六卷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1782,卷數不清)、萬載江塘龍氏族譜(卷數不清)、萬載龍氏族譜(1812,卷數不清)、萬載龍氏族譜不分卷(1839)、萬載龍氏族譜不分卷(1876)、萬載康樂坊龍氏族譜、萬載龍氏族譜三十九卷首二卷末四卷、萬載龍氏族譜二十卷、萬載龍氏族譜十二卷首二卷末四卷、萬載義井龍氏族譜 湖南:配西高橋龍氏五修族譜三十七卷、長沙龍氏族譜十六卷、茶陵云楊龍氏族譜不分卷、湘鄉上湘城南龍氏續修族譜十八卷、湘鄉城南龍氏族譜八卷首一卷、湘鄉龍氏族譜四卷首一卷、湘鄉城南龍氏四修族譜五十二卷首四卷?< 重慶:大足縣<龍氏宗譜>不分卷(2002) 。大足縣高升鎮<龍氏家譜>全一冊(1980)。 < 六、宗族特征 1、龍是中國人推崇倍至的神物,以龍為姓氏,亦是這一心理底蘊的表現。 2、在龍姓的發展史中,更多地體現著民族相融的歷史大趨勢。 3、龍姓字行輩份井然有序。 貴州省麻江縣龍氏族譜:再正通勝秀繼祖永春光召世承忠德明生重大幫? 貴州沿河縣中介龍氏族譜 20輩:再正通順秀 ,繼祖永光昌,召世承忠德,明進世大幫。。。。? 另一說(就在我們這一帶),共7個:再正通光昌順秀。。。此地還有個“龍石二姓”,是說我們和姓石 的是兄弟,傳說是這樣的:我們的老祖婆在老祖公死了后,改嫁到了姓石的那兒,此后,龍石就是同一個老祖婆了,故成兄弟。
作者:59.41.93.* 回復:0 發表時間:2009-04-07 16:05:16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