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600225次
2人
2個
187個
8749人
434部
字輩:君若維能,天必昌汝。世克允德,宗永以興。用守是道,長發(fā)其祥。善繼人志,紹衣聞言。孝友為本,弈葉攸敦。明哲作范,垂裕后昆。增進民權,致治大同。仁義禮智,合信則長。修文振武,邦家之光。 我是繼字輩
作者:林茂青 回復:1 發(fā)表時間:2013-08-01 13:45:00
陶江林氏出自殷賢比干,于五代末,傳至穆公,隨閩王王審知由河南光州固始,輾轉入閩,官封左朝奉大夫。穆公初居閩縣歸義里枕峰鄉(xiāng),其后子孫繼遷至陶江上虞(今尚干),南宋寶祐元年(1253年),穆公十三世、進士林津龍(林氏始祖)任戶部“尚書干官”,明末時子孫以其官名定鄉(xiāng)名為尚干,歷久繁衍成大族,至今在本鄉(xiāng)及周圍各村的裔孫有18000多人,分布在北京、廣西、浙江、貴州、廣東、江蘇及本省各縣市的有二十多萬人,旅居海外及港澳臺的也不少。在林氏宗祠內有一幅林森親撰的對聯,道出了陶江林的祖源:“受氏為周家,歷秦漢晉唐以迄明清,看累代稱帝稱王,廟祀幾如林縣遠;發(fā)祥由淘江,從魯齊河洛迨遷閩越,溯上世自南自北,族居傳到干官興。”陶江林自十二世林禹臣(宋紹興二年已丑科進士)、林壯行(禹臣弟,紹定五年狀元。宋代頭三名皆稱狀元,此科頭名為徐元杰)起漸成世家大族,自宋迄清,有“十八進士三拜相,三千舉子五封候”之譽。近代更是出了武探花林培基、中國民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福州紅十字會創(chuàng)辦人林雨時、“二七烈士”林祥謙、民國海軍中將林元銓、民國陸軍中將林叔向、民國陸軍少將林志棠、新加坡前總統(tǒng)王鼎昌夫人林秀梅、世界福州十邑同鄉(xiāng)總會理事會常務副會長林銘森等杰出人物。明末清初,尚干建有家祠,至清咸豐五年(1855年),改建為宗祠。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又增建“義姑祠”(又稱“報功祠”)于祠堂西側。民國21年(1932年)林森任國府主席,鄉(xiāng)人以其為國家元首,遂比照封建時代出“文武八座”大官顯赫,將宗祠改稱為“尚干林氏祠堂”。1965年宗祠被拆除,改建為文化宮,“文革”時變更為電影院,2002年,林氏后人集資700萬重建宗祠,門前有四根青石龍柱。首座正方重新掛有林森金字題匾“尚干林氏宗祠”,端莊大氣。重雕林森替祠堂寫的楹聯,將二層辟為林森事跡陳列館。鄉(xiāng)人為紀念林森題聯:“除帝制建共和任元首豐功鐫史冊,驅列強興中華育群才碩德沐家邦?!辈⒃诤筮M大廳新刻十副陶江林氏事跡石刻壁畫,其中林森處于最顯赫的地位,圖中有中共中央對林森的唁電“領導抗戰(zhàn),功在國家”以紀念林森對國家民族的貢獻。祠堂坐北朝南,前后三座相連,規(guī)模宏偉壯觀,長64米,寬22米,高18.7米。前埕兩側圍墻嵌有浮雕雙獅戲球,埕內左右豎立著雙斗大旗桿。首座正方掛有林森題匾:“尚干林氏宗祠”,檐前正中掛“國府主席”牌匾,兩側掛有“狀元及第”、“探花及第”牌匾。堂內還有歷代名人解縉、吳寬、葉向高、陳寶琛、孫中山、黃興、胡漢民、蔡元培、于右任、薩鎮(zhèn)冰等題刻文物。樓廳兩廂有簽房,上方掛滿裔孫科甲功名牌匾??逄炀M入中座大殿堂,前有大戲臺,兩邊有回廊通后座,殿內圓柱嵌滿數十幅歷代名人題刻、楹聯。再抵天井,步登后座祭祀廳,正面龕內供奉陶江林氏歷代元祖宗親神主,上方懸“圣旨匣”。中、后兩座掛滿十八進士、探花等百余位舉人功名科甲牌匾。祠堂前、中、后配有青石雕,前廳有銅龍柱一對,后天井銅麒麟,祭祀廳青石雕龍柱兩對,左右壁十對石影雕。在祠堂里有清光緒進士林履端(陶江林最后一位進士)題聯:“聚族數千家,東象岡、西虎岫、南鰲峰、北馬瀆,看山川形勝重重,都向吾鄉(xiāng)鍾福地;傳世六百載,黔陳臬,粵開藩、齊巡方、燕宿衛(wèi),溯文武科名濟濟,還期后起迪前光。”此聯不但描寫了尚干得天獨厚的山川地理形勝,也道出陶江林氏自宋以來,先后出過宋紹定御射狀元林壯行,明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林鉞,清光緒丁丑科武探花林培基等歷史上的文武名人。整座祠堂記錄了陶江林氏千百余年的發(fā)展史。
作者:林茂青 發(fā)表時間:2013-08-01 13:55:13
注意:嚴禁發(fā)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fā)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fā)表者承擔。請慎重發(fā)表!網站穩(wěn)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qū)!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