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53748次
0人
2個
2036個
62人
這個故事最早出自西漢劉向的《說苑》,經西晉干寶《搜神記》的演義,這一孝婦故事遂成為流傳千古的一大悲劇。元代著名雜劇作家關漢卿的《竇娥冤》問世以后,竇娥的故事流傳更廣,幾乎家喻戶曉。近人王國維以為《竇娥冤》即使列之于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在這個故事中,竇娥之孝固然值得贊揚,但那些所謂的“父母官”不問青紅皂白,草菅人命,也令人十分憤慨。竇娥,西漢東海(治今山東郯城)人。 嫁到夫家不久,丈夫就死了。竇娥矢志守節,不再另嫁。每次哭祭死去的丈大。都非常悲痛,悲傷之情感動鄰里。只有婆婆見竇娥年紀輕輕,擔心她難以守節,想再為她找個婆家。但是,竇娥平時就賢淑孝順,不幸死了丈夫,服侍婆婆比往日更加周到。婆媳二人相依為命,婆婆也不忍心片刻離開竇娥,所以雖然有這種意思,卻是始終不忍心說出口。一天,婆婆偶然患病,一連多天都沒有好。竇娥早晚侍候,吃不香,睡不安。婆婆哽咽著對她說:“你不幸嫁到我家,年紀輕輕就守了寡,我又老病不死,累得你每天辛苦伺候。像這個樣子,什么時候是個結局?以我的意思,你不如改嫁為好。”竇娥哭著說:“媳婦好比是女兒,丈夫好比是天,我決不會背棄母親和丈夫!”婆婆知道竇娥不會在她活著時改嫁,就自縊而死。其女控告嫂嫂殺母。太守審理此案,嚴刑拷打。竇娥受不了酷刑折磨,含冤認罪。當時東海郡有一小吏于公,極力辯稱竇娥冤枉。太守不聽,竟把竇娥處以極刑。竇娥死后,東海大旱三年。前任太守因事離職,新太守就任。于公借機向他陳述東海大旱的緣由,并且說明竇娥的冤情,勸新任太守祭祀竇娥墓。太守剛剛焚香下拜,天就下起了大雨。于公能夠為孝婦竇娥申明冤獄,也得到了豐厚的報償。原文:竇娥,漢時東海人也。嫁夫不久,即喪所夫。娥矢志柏舟,心存不二。每哭祭亡夫時,凄愴悲痛,哀感鄰里。惟其婆母見娥苕齒華齡,深慮守節不易,欲與別覓一托身之所。然娥賢孝有素,不幸夫亡,善事婆母,過于往日。姑媳二人相依為命,姑亦不忍頃刻離娥,所以雖有此意,終猶遲回不忍發于語言也。一日,姑偶患病,數日不愈。娥朝夕伺候,寢食不安。姑哽咽語之曰:“汝不幸歸我家,年少孀居,又以我之老病不死,累汝每日勤苦侍奉。似此情形,如何結局?以我之意,不如改嫁為愈。”娥泣而答曰:“媳猶女也,夫猶天也,義不棄母背夫!”姑知其志堅,竟自縊死。姑女控嫂弒其母。太守按治,嚴刑拷執。娥不勝酷刑,乃誣服。時小吏于公者,力辯其枉。太守不聽,處以極刑。娥死后,東海苦旱三年。前太守因事去職,新太守蒞任。于公乘間極陳旱之由來,且白娥冤,勸新太守祭娥墓。方焚香下拜間,甘霖立至。于公能明孝婦冤獄。亦得厚報。悲斷釵突起赤口災伸覆盆立降青天雨
作者:紀念論壇小編 回復:0 發表時間:2013-09-22 20:55:52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