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50840次
0人
2個
2033個
62人
五、誠心固守三省邊境八十載“正當馬殷破飛山峒滅潘、楊之際,馬殷強兵壓境之時,便派出代表再興以其地附楚,這是楊再思為了保全腦袋的穩(wěn)妥之舉,也是楊再思最佳最可靠的選擇。”;“有人著文說“楚王馬殷素聞再思英勇善戰(zhàn),精通韜略,從不無理犯人,故不敢向楊再思挑釁。”好大的口氣!須知,那馬殷可不是膽小鬼,也非無勇無謀之輩。吳國的楊行密比楊再思也比馬殷的勢力強大多了,馬殷都敢于對抗,與之為敵,對付這楊再思還在話下嗎?馬殷在稱霸為王的過程,他在湖湘先后奪取十余州郡,除吉州、澧州、辰州、敘州降附外,其余州郡的鄧處納、蔣勛、楊師遠、唐世旻 、陳彥謙、劉存、陳知新、蔡結、李業(yè)、李饒、可璠和曾景仁等,無一不被馬殷擒斬或坑埋或自殺。這些人又有誰無理觸犯過馬殷?楊再思若不降附,難道楊再思的脖子是鐵鑄的,馬殷刀砍不下?”渠陽布衣的犀利論述,幾乎把楊再思附楚定成鐵案。楊再思手里有幾個兵啊?他拿什么和南楚較量啊?誠然如果沒有能與南楚相抗衡的軍事實力,等待楊再思的只有兩條路:滅亡或投降。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因素有三個,天時、地利、人和。楊再思和南楚的較量中卻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優(yōu)勢,不可能在戰(zhàn)爭中處于劣勢。楊再思領導的“飛山蠻”和南楚的戰(zhàn)爭經(jīng)歷和平共處、對峙、全面反攻(擴張)三個階段。在楊再思和南楚這場看似強弱懸殊的較量中,楊再思不是失敗者,他沒有歸附南楚。在與南楚長時間的對峙和較量中,楊再思(楊氏)取得了很多原來屬于南楚的土地,這些土地都不是南楚賜予的,而是楊再思通過與南楚、西南諸蠻的一次次較量中取得的。楊再思為其后裔在西南的持續(xù)發(fā)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七字楊”氏子孫在西南一些地區(qū)的統(tǒng)治延綿了數(shù)百年。 (一)固守誠州(梁開平元年(907年)至后唐明宗長興三年(932年))在唐朝末年,馬氏和楊氏都是朝廷的官員,在亂世中他們打著朝廷授權討逆的旗號各自擴張自己的領地。馬氏實力強勁很快占領了湖南絕大部分地區(qū),而地處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唐末敘州長史有漢族血統(tǒng)的“飛山蠻”族人楊再思實力單薄,擴張之路舉步維艱,領地狹小,只占領了敘州的潭陽、郎溪兩縣及其周邊的少部分地區(qū)。為保衛(wèi)自己的領地,阻止南楚繼續(xù)西擴楊再思和靖州“飛山蠻”幾個重要部落結盟,約定各自扼守有利地形共同抵抗南楚馬氏。1、避其鋒芒楊再思是據(jù)戰(zhàn)略眼光的唐末官吏,他知道馬殷遠較“飛山蠻”強大,因此他必須極力維持與南楚的和平環(huán)境。楊再思一方面提出“誠心固守”,“后梁乾化二年(912),楊再思私改敘州為誠州,以示“誠心固守”之意(楊非然)”和“飛山蠻”人民共同守護誠州城,楊再思加固誠州城,構筑防御工事,隨時準備痛擊來犯之敵;一方面嚴禁自己的部屬主動出擊南楚,減少軍事摩擦,這等于向南楚發(fā)出和平共處信號。五代十國初期“飛山蠻”由多個部落組成,部分自以為強大的部落見南楚富庶,竟趁南楚與周邊割據(jù)勢力混戰(zhàn)之機,派兵襲擾南楚,這正好給了南楚發(fā)兵討伐“飛山蠻”的借口。南楚在五代十國初期最重要的是防守楊吳的進攻,討伐“飛山蠻”的任務只能派軍閥呂師周的非嫡系的衡山兵了。呂師周駐守的地區(qū)受到“飛山蠻”的襲擾最為嚴重,因此他成為討伐“飛山蠻”的急先鋒,率重兵奇襲了“飛山蠻”,給“飛山蠻”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盡管呂師周在這場討伐戰(zhàn)中大敗“飛山蠻”各部落,也達到預期軍事打擊目的,但楊再思的領地、部隊卻沒有在這次戰(zhàn)爭中受到損失。其原因在于:古誠州(楊氏城)附近的濕地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當時誠州附近有廣袤的濕地,水面寬闊,河汊縱橫,泥沼兇險,峽谷幽深儼然是個小“毛爾蓋”(紅軍穿越“毛爾蓋”草地,最終擺脫了數(shù)十萬“國軍”圍堵的草地(濕地))。誠州(楊氏城)附近的濕地甚至比“毛爾蓋”更兇險,可以推斷在五代十國時期楊再思(楊氏)所建造的這座誠州城一開始是一座水寨,她隱秘在廣袤的濕地中央,在連天的蘆葦,兇險的泥沼,縱橫的河汊中。對翻山越嶺而來的缺乏水路作戰(zhàn)裝備的呂師周“山地部隊”來說,楊再思(楊氏)的水軍戰(zhàn)船及其隱秘在蘆葦叢的弓弩手,絕對是塊難啃的硬骨頭。令人人生畏還不止這些,軍隊進入方圓百里的泥沼,一旦陷進去,就別想出來了。呂師周是精通戰(zhàn)法的軍閥,素知兵不入險境的道理。楊氏沒有進犯武岡,無冤無仇,呂師周犯不著和楊再思(楊氏)“死磕”。軍閥呂師周需要保存實力,“殺敵三千自損八百”這樣的事他是不會干的,把自己的家底拼光了,他將無法在的割據(jù)大小軍閥中間立足。呂師周不想打草驚蛇,他的主要軍事目標是對“飛山洞酋”潘金盛實行“斬首”行動。呂師周指揮部隊只是悄然從楊再思(楊氏)領地的邊緣通過,雙方部隊根本沒有“交火”。呂師周成功奇襲“飛山峒”后,急于找另一個“仇家”宋鄴算賬,自然也不會去進攻楊再思(楊氏)徒增兵力消耗。呂師周與宋鄴的一場苦戰(zhàn)后,雙方部隊都消耗很大,呂師周更沒有能力對付楊氏了,只好將部隊撤出“飛山蠻”地區(qū)。可見在呂師周攻打潘金盛時楊氏根本沒有與呂師周的部隊交戰(zhàn)。沒有交戰(zhàn)就意味楊再思(楊氏)沒有戰(zhàn)敗,他沒有必要以戰(zhàn)敗者的姿態(tài),主動向南楚提出“以其地附楚”的屈辱請求。 (二)和平共處“馬楚以“善事中國”為主,其核心就是減少戰(zhàn)爭,與民休息,和平發(fā)展。”南楚王馬殷是個精明的戰(zhàn)略家,他不是窮兵黷武的匹夫。在五代十國年代他主要兵力要派駐到東部、北部地區(qū)防御楊吳等強大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暫時他還顧不上徹底剿滅西南蠻夷,再說西南邊蠻夷這么多他也不可能剿滅得完。在馬楚眼里楊再思的領地只是個安靜的“方外小國”,馬楚不想攻擊楊再思,他甚至希望楊再思繼續(xù)以“方外之國”的方式存在下去:(1)楊再思有漢族血統(tǒng),懂禮節(jié),知進退,不會主動襲擾強大的南楚,讓馬殷放心;(2)楊再思的哲學思想和馬殷一樣,是中原地區(qū)的儒家思想,馬殷覺得他不是“異教徒”;(3)馬殷地處西南,與西南諸蠻接壤,西南諸蠻的襲擾讓馬殷煩心。而楊再思為了“飛山蠻”的生存,他一定會阻止西南諸蠻對自己領地的襲擾。無形中楊再思就是拱衛(wèi)南楚西南疆土一塊不花錢的堅實盾牌。馬殷要不戰(zhàn)屈人之兵,他絕對不會做把楊再思滅了,然后讓自己的珍貴的精銳部隊沖上去頂住西南諸蠻襲擾的這種蠢事。馬殷不僅沒有滅楊再思的意圖,甚至連招安楊再思的心思都沒有動過,因為招安以后,楊再思成為自己的臣子,一定會伸手要抵御西南諸蠻的軍費、物質,打不過西南諸蠻馬殷還要派兵幫忙,這樣太不合算了,還不如讓楊再思和西南諸蠻直接血拼,自生自滅好了。馬殷將自己的女兒下嫁楊再思,以和親的方式換來南楚西南疆土數(shù)十年的和平這一招是高明的。(三)戰(zhàn)后重建楊再思偏安誠州,不爭霸業(yè),主要是為日后“飛山蠻”的發(fā)展打好基礎考慮。(1) 醫(yī)治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呂師周的部隊輕裝深入“飛山蠻”地區(qū),除了裝備外并沒有帶備多少糧草。古代戰(zhàn)爭最殘酷之處是“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的掠奪,呂師周為獲取部隊所需給養(yǎng),瘋狂地向掠奪“飛山蠻”峒寨,由于不少峒寨山高林密,地勢險峻,給南楚軍的進攻、掠奪造成困難,呂師周干脆命令士兵燒山,以驅趕“飛山蠻”族人,掃蕩“飛山蠻”峒寨。濃煙遮天蔽日連綿百里。呂師周的部隊在“飛山”燃起的烽火,燃遍了“飛山蠻”的峒寨,大火持續(xù)燒了兩三個月,北風在不斷催促著山火的蔓延,潮濕的樹木不完全燃燒時散發(fā)的黑色有毒濃煙壓抑著的“飛山”地區(qū),燒焦的“飛山蠻”族人的尸體雜亂散落在漫山遍野中,往日風光秀美的“飛山”已經(jīng)變成一座人間煉獄。“飛山蠻”族人在呂師周的部隊屠殺,在被熊熊的山火驅趕下,已經(jīng)幾乎無路可逃,他們順著河谷逃到楊再思的“誠州城”附近的沼澤地隱秘起來。為最大限度的拯救“飛山族”人,挽救局面,楊再思在沼澤地附近的河谷設置了很多個哨所,一來固守關隘,二來接應那些進入沼澤的“飛山蠻”族人,誠州城成為了“飛山蠻”族人的安全區(qū),為撲滅山火,恢復家園。楊再思將組織起10多個救援小分隊,分赴各“飛山蠻”的峒寨,撲滅山火,搶救幸存族人及其財產(chǎn)、生產(chǎn)資料,楊再思的部隊和當?shù)匦掖娴淖迦艘黄鹕a(chǎn)自救,重建家園。經(jīng)過楊再思及其部隊的撲救,山火終于被撲滅了,在春雨的洗刷下天空又重新變得澄清明凈。楊再思救助了大量“飛山蠻”族人,為重建“飛山蠻”打下了基礎。楊再思撲滅戰(zhàn)爭烽火的故事廣為流傳,楊再思成為“飛山蠻”族人的救世主,被人們奉為飛山太公、飛山之神。宋朝著名詩人陸游提聯(lián):“澄清烽火煙”,南宋靖州太守孫傳國提聯(lián):“掃盡五溪煙”這些都是贊美楊再思撲滅戰(zhàn)火烽煙,醫(yī)治“飛山蠻”族人戰(zhàn)爭創(chuàng)傷豐功偉績的不朽詩句。南楚軍隊在歷次征剿“飛山蠻”的戰(zhàn)爭中日漸削弱,而戰(zhàn)爭卻使 “飛山蠻”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到了后唐初年,楊再思統(tǒng)一了誠徽州全境。“楊再思在安葬楊承磊等死難兄弟之后,著手重建飛山峒,“結營飛山”,以飛山為“寨”(古代軍事行政單位)。“飛山寨”從此得名。”,“并捐銀安撫三千死難者遺屬”,“ 后梁龍德元年(921),昌師益的子孫和辰州蠻復叛侵楚失敗后,與楊再思轄地相連較近的峒蠻也投靠了楊再思。至此,楊再思控制了大部分敘州。”(2)發(fā)展經(jīng)濟。“發(fā)展稻作為主的農業(yè)生產(chǎn),提高生產(chǎn)力。古誠州本是我國上古“楚之南”的“炎人國”主要轄地之一,農耕鼻祖炎帝神農氏就在這一帶以木制耒耜教人耕種五谷,屬稻作文化發(fā)祥地范圍,農耕生產(chǎn)條件較好。再思父子積極推廣中原漢族先進生產(chǎn)技術,普遍推行牛耕,興修水利,改良品種,精耕細作,摒棄刀耕火種,提倡輪作,獎勵種棉、紡織,并擇集鎮(zhèn)開辟市場,促進商貿,繁榮經(jīng)濟,逐步提高峒民生活水平。”,“實行輕徭薄賦,革除苛捐雜稅,抑制豪強勢力,扶助老弱貧困,減輕峒民負擔。 第五,廢除苛政,建立寬簡法制,明法慎刑,嚴正曲直、賞罰;懲惡護善,穩(wěn)定社會秩序;宣仁布義,和睦鄰里,全州峒蠻一體,人人和諧相處。 再思父子經(jīng)過幾年的勵精圖治,終使誠州軍、政、財、民各方面都顯著改觀,峒民安居樂業(yè),衣食有了保障,雖處亂世,卻安享太平,出現(xiàn)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太平盛世(即和諧社會),有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五代十國時期誠徽州(今靖州)由蠻荒之地成為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樂土,經(jīng)濟繁榮。漢人、三苗(今苗族、瑤族等民族)、百越(今侗族、壯族等民族)、巴人(今土家族、白族等民族)等西南十多個民族的人民聚集到這塊沒有戰(zhàn)火烽煙的凈土,他們安居樂業(yè),過著安定的生活。(3)增強軍隊實力。“楊再思為保所管轄的少數(shù)民族領地,組織當?shù)厝嗣癖<倚l(wèi)國,建立了割據(jù)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大峒以下有小峒,小峒以下以寨為單元,實行了全民皆兵,各寨修建嚴密的自衛(wèi)體系,晝夜守衛(wèi),遙相呼應,以十解一,一寨有事,各峒支援。”,楊再思派十個兒子分鎮(zhèn)各峒要塞,組織各峒青壯年編隊習武,定期訓練,實行全“蠻”皆兵,嚴密邊防警戒,有戰(zhàn)上陣,無戰(zhàn)生產(chǎn)。來投奔的“飛山蠻”族人越來越多,楊再思軍隊得到人員補充,加上平時訓練有素,到了后唐初年楊再思已擁有一支讓“西南諸蠻“和南楚都不敢小覷的強大的軍隊。(四)發(fā)展壯大:(后唐長興三年(932年)至后周廣順元年(951年))后唐長興三年(932年)馬希范繼位執(zhí)掌南楚政權。馬希范在位的10多年中,羈縻溪州少數(shù)民族,發(fā)展馬楚文化,功績顯赫;但馬希范奢欲無度、誅殺功臣、癡迷佛神等過失,使馬楚政權由盛而衰,馬楚逐漸變得外強中干。盡管諸蠻都依附馬希范,“溪州刺史彭士愁率錦、獎諸蠻攻澧州,希范遣劉勍、劉全明等以步卒五千擊之,士愁大敗。勍等攻溪州,士愁走獎州,遣其子師暠率諸蠻酋降于勍。溪州西接牂柯、兩林,南通桂林、象郡,希范乃立銅柱以為表,命學士李皋銘之。于是,南寧州酋長莫彥殊率其本部十八州、都云酋長尹懷昌率其昆明等十二部、牂柯張萬浚率其夷、播等七州皆附于希范。” 《新五代史》卷六六《楚世家》,楊再思領導的“飛山蠻”卻沒有和諸蠻一起依附馬希范。這時“飛山蠻”的軍事實力已經(jīng)完全可以和南楚抗衡,楊再思不會忘記,南楚剿滅“飛山蠻”的慘狀,以前沒有歸附南楚,現(xiàn)在更加不可能歸附一個外強中干的南楚。1、軍事力量進一步發(fā)展。經(jīng)過二三十年的苦心經(jīng)營,“飛山蠻”的軍事力量發(fā)展很快。本文拿楊再思后裔100多年以后楊再思后裔(楊晟臺)反宋戰(zhàn)爭與楊再思在五代十國中期的情況比較,以說明楊再思當時的軍事實力:據(jù)《宋史》載: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楊再思后裔楊晟臺舉事,反抗朝廷的鉗制,以致“三路俱驚”, 戰(zhàn)爭最后以楊晟臺勝利,朝廷讓步割地平息。 “朝廷方務省事,議廢堡砦,徹戍守,而以其地予蠻,”,“渠陽為誠州,命光僭之子供備庫使昌達、供備庫副使楊昌等同知州事,而貫保、豐山、若水等砦皆罷戍,擇授土官,間毀樓櫓,撤官舍,護領居民入砦。”。相比之下,楊再思在約在五代十國中期已經(jīng)統(tǒng)一了“飛山蠻”,在楊再思發(fā)展勢力的近三十年中,沒有任何勢力鉗制他,他的軍事實力遠應該比100多年后的子孫楊晟臺強多了,可以想象楊再思所擁有的軍事力量絕對可以讓“三路(省)俱驚”,絕對可以震懾南楚。在楊再思的強大軍事實力面前,南楚不敢對誠州輕舉妄動。唐末帝李從珂為表彰楊再思忠于唐朝,授銀青光祿大夫、誠州刺史、左仆射,食邑一萬二千戶。此時楊再思已經(jīng)成為名副其實的“萬戶侯”他與南楚的對峙形勢已經(jīng)初步形成。2、保護邊境、開疆拓土。“楊再思主張“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克人”。后晉期間(936—946),都勻、羅甸蠻酋尹懷昌、牂牁蠻酋張萬浚,見誠州富庶,先后興兵進犯誠州,都被再思父子率飛山蠻擊潰逃遁。”;“ 西南諸番則畏再思父子為天兵神將,再也不敢覬覦誠州,紛紛修好。”楊再思的征西、平南戰(zhàn)役,不但保衛(wèi)了誠州百姓的家園和生產(chǎn),增強了全州峒民的凝聚力,而且擴大了誠州范圍,不愿忍受西南諸蠻封建領主殘酷壓迫的農奴,相繼投靠誠州,臣服楊再思的德治。”(五)后周年間的擴張五代十國后期,馬楚開運四年至南唐保大九年(947─951年),馬楚連續(xù)發(fā)生內亂,楚王馬殷的幾個兒子為爭奪王位而爆發(fā)戰(zhàn)亂,致使馬楚最終被南唐所滅,史稱:“眾駒爭槽”。馬楚滅亡后潭州(長沙)變幻大王旗,馬楚的原部將、軍閥在原南楚土地上混戰(zhàn),混亂的局面還在繼續(xù)。楊再思及其子孫們抓著這個時機,向四面八方擴展疆域,取得了南楚、西南諸蠻大片疆土。誠州除原敘州大部分地盤外,還包括東到湖南辰溪、中方、新寧一帶,南抵廣西義寧(即今臨桂、龍勝、三江)及貴州從江、榕江,西至貴州的石阡、黃平,北達重慶的秀山、酉陽。楊再思子孫們分鎮(zhèn)駐守這些領地。六、抵御外辱、納土歸宋(建隆元年(960年)至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后晉天福四年(939),吳權建立吳朝,越南開始中國版圖分離出來。很多地圖顯示但是交趾(吳朝)的控制區(qū)域北邊與南楚接壤,東面與南漢接壤。“誠徽州”的楊氏勢力正好處于南楚和南漢之間,因此誠徽州政權的西南面與交趾(吳朝)有很長的邊界線。后晉出帝開運元年(944),楊再思與西部諸峒酋長在平南一戰(zhàn),使諸峒酋長部屬威服,不敢冒犯誠州。平南一戰(zhàn)的交戰(zhàn)方可以確認包括交趾(吳朝)在內,馬楚、南漢和“誠徽州”楊氏共同往南壓迫交趾(吳朝)向北滲透的勢力。在抵御交趾(吳朝)勢力滲透這點看楊再思是抵御外辱的英雄。雖然在后周時期“誠徽州”的楊再思后裔據(jù)守三省邊境,軍事勢力雄厚,地方勢力難以與之匹敵,宋朝視其為方外之國,但“誠徽州”楊氏始終用儒家仁愛思想治理領地,始終奉中華文明為正溯。“誠徽州”楊氏希望回歸中華正統(tǒng),只是那些在五代十國期間混戰(zhàn)的割據(jù)勢力,都不能代表中華正統(tǒng),“誠徽州”楊氏只能暫時割據(jù)一方。宋朝取代后周以來,“誠徽州”楊氏關心中原戰(zhàn)事,他們在北宋平滅北漢、招降吳越后,見宋朝大定天下,已經(jīng)成為中華正統(tǒng)。“誠徽州”楊氏在太平興國四年(979年)首次來宋朝主動內附,開始了回歸中華正統(tǒng)之路。宋太祖當時并沒有在“誠徽州”設置地方政權,估計宋太宗誤以為這個方外之國只是想來尋求保護而已,翌年“誠徽州”楊氏再次向宋朝誠懇地表達渴望納土融入大宋時,宋朝才開始在“誠徽州”設立地方政權,對其實行統(tǒng)治。楊再思子孫陸續(xù)歸附宋朝,幾十位子孫獲宋朝封賜官職,僅在《宋史》中留下姓名的楊再思子孫就有十多位。楊再思為“飛山蠻”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福澤惠及后世子孫。楊再思后裔在湘黔貴渝諸省的數(shù)十個地區(qū)擔任宣慰使、安撫使、長官司、千戶,在西南一些地區(qū)的統(tǒng)治連綿數(shù)百年。楊再思及其后裔抵御外辱,“誠徽州”楊氏納土歸宋,彰顯楊再思的民族大義和楊氏的家風。
作者:楊志遠 回復:1 發(fā)表時間:2013-10-02 04:08:03
七、 修建“飛山廟”的主流思想是倡導中華民族團結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古代執(zhí)政者重修“飛山廟”有消極的一面,但其主要意圖是積極的。古代執(zhí)政者把楊再思的形象神化,渲染“飛山神”的神技,這些確實具有迷信色彩,不值得提倡。但從主流看,歷代重修“飛山廟”主要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歷朝歷代重修“飛山廟”作用是正面的,我們不能以“飛山廟”有消極作用之偏蓋其積極作用之全。通過以下是歷代修建“飛山廟”的記載和分析,我們可以推斷古代統(tǒng)治者“飛山廟”的主流思想是倡導中華民族團結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1、楊再思逝世三年后,在靖州飛山之頭寶頂峰,建起了祭祀楊再思的“飛山廟”,“飛山廟”內供供奉楊再思的塑像,這個“飛山廟”是茅棚廟,建造得較簡陋。 2、宋元豐六年(1083)修葺改建,金碧輝煌,頗具規(guī)模。分析:“宋元豐六年(1083)已經(jīng)“賜廟顯靈”,當時徽州知州是楊光倩,誠州則楊光潛曾被任命為刺史。楊氏首領奏請為“祖先”封號并立廟祭祀,以光大群體形象,順理成章。”楊氏奏請朝廷重修飛山廟,主要目的是祖先討封號并立廟祭祀,以光大楊氏群體形象,同時也帶有倡導中華民族團結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情感在內。3、現(xiàn)飛山廟是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靖州知州孫顯祖于州城西一里之作新書院左邊(現(xiàn)飛山中學),建太公大廟,又名飛山公廟。分析:淳熙是宋孝宗趙昚的年號,宋孝宗是南宋較有為的皇帝,立志光復中原,收復河山,他給岳飛平反,追封岳飛為鄂國公,肅清秦檜余黨。淳熙年間南宋朝廷修建“飛山廟”意圖很明顯,就是通過表彰楊再思宣揚民族大義,抗擊外辱,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精神,來激勵南宋軍民抗擊金軍的士氣,宣誓朝廷收復山河的決心。4、明正統(tǒng)十年(1445年),知州蘇忞重建。廟共三進,四圍砌墻護之,雕梁畫棟,翹角屋檐,肅穆莊嚴。分析:明英宗朱祁鎮(zhèn),堅持抗擊瓦刺,在明正統(tǒng)十四年,明英宗御駕親征瓦刺,不行在土木堡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當時給楊再思修廟是為了號召明朝軍民支持抗擊瓦刺的戰(zhàn)爭。5、明正德三年(1508),參將黃燾于飛山廟前100米處立石坊一座,上嵌“惠此南國”、“威鎮(zhèn)渠陽”石刻巨匾,使飛山公廟尤為雄偉壯觀。分析:正德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年號,明武宗行事乖張卻崇尚武力,他曾親征應州大敗小王子。當時朝廷為楊再思立石碑是通過表彰楊再思的文治武功,宣示朝廷抗擊外辱的決心。5、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十一年(1692)屢次重修。分析:康熙皇帝執(zhí)政期間,平滅三藩勢、統(tǒng)一臺灣、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抵抗沙俄對我國東北地區(qū)的侵略,武功卓著。康熙皇帝推崇楊再思的愛國思想,多次修廟。6、清乾隆皇帝弘歷給“ 飛山廟”賜“宣威助順” 匾額。分析:乾隆皇自詡“十全老人”,成就十全武功,但他在緬甸、安南等西南戰(zhàn)役的損失很大,為鼓舞軍民士氣,他給“飛山廟”賜匾。7、清同治七年“奉旨列入祀典”分析:清朝末年英法兩國勢力深入西南地區(qū),清同治年間飛山廟“奉旨列入祀典”,清政府此時把飛山廟“奉旨列入祀典”,主要是想通過對楊再思的祀典活動,發(fā)動西南人民抗擊英、法殖民者。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zhàn)爭,統(tǒng)領楊昌魁(楊再思子孫)身先士卒,率兵六營擊退法軍,取得鎮(zhèn)南關大捷。楊昌魁所率六個營的士兵都是湘黔桂三省邊界人民的子弟兵。可證實:清政府出于激發(fā)西南人民抵抗英、法殖民者考慮,把飛山廟“奉旨列入祀典”。盡管中法戰(zhàn)爭后期馮子材、楊昌魁統(tǒng)率各部于鎮(zhèn)南關之役痛擊法國陸軍,臺灣及杭州灣防衛(wèi)成功,導致法國費里政權垮臺。清朝還是與法國簽訂了不平等的《中法新約》,不僅承認法國對安南的宗主國地位還向法國打開了西南門戶。《中法新約》的簽訂是全國人民所反對的(尤其被西南地區(qū)人民所反對)。朝廷意識到如果繼續(xù)鼓勵人民在“飛山廟”祭典曾經(jīng)抗擊交趾(吳朝),倡導國家統(tǒng)一的楊再思,會給晚清朝廷在西南的妥協(xié)政策帶來麻煩。晚清朝廷為壓制西南人民抵抗英法帝國主意的情緒,決定淡化“飛山廟”影響,再也沒有官修“飛山廟”。從歷朝歷代修建“飛山廟”的情況看,確實存在有古代封建執(zhí)政者神化楊再思,利用楊再思對人民進行統(tǒng)治的消極一面,但歷代統(tǒng)治者通過“飛山廟”倡導中華民族團結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主流,這是積極的應該予以肯定。今天地方政府修建“飛山廟”的目的就是倡導中華民族團結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這符合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八、讀史辨真?zhèn)?br>梁啟超先生在《中國之舊史》一文中指出:“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譜而已。”。不是所有官修史書的內容隨便拿來都可以用的,在引用一些史料前需要推敲,有問題的要考異。楊再思及其后裔事跡的史料(包括史書和家譜、碑記等)、評述(包括古代的、現(xiàn)代的文學作品、學術論文和網(wǎng)文等)有客觀的公正的,有不夠客觀的公正的;有據(jù)實而言的,有臆斷的;有真的,有偽的,還有目前暫時無法證實的。筆者嘗試對一些史料、評述的真?zhèn)芜M行分析和判定,具體闡述如下:1、對楊再思民族的判定真:楊再思是“飛山蠻”族人。分析:我們不能用現(xiàn)在的民族劃分標準來劃分生活在唐末、五代十國時期的楊再思的民族。“只要符合該民族的鑒別條件,不一定堅持血統(tǒng)論。但關鍵問題是當時沒有誰劃分苗族、侗族、壯族、瑤族等單一的民族,我們不能違背歷史,用現(xiàn)代的民族稱呼去套改古代的稱呼。⑻”暫時無法證實:用現(xiàn)代民族標準來劃分的楊再思的民族。理由:目前一些知名專家用現(xiàn)代民族標準來判斷楊再思的民族,其判斷理據(jù)不充分。2、對楊再思及其先輩來敘州使命的判定真:楊再思及其先輩來敘州的主要目的是傳播者是儒家思想,教化“飛山蠻”(“敘州蠻”)人民。根據(jù):陸游提聯(lián):開辟王化宣仁布義壯河山;“誠州楊氏應該是以儒家文化為核心、吸收當?shù)囟弊濉⒚缱濉幾濉⑼良易宓让褡宓奈幕煞侄纬傻模嵌嗝褡逦幕嘟Y合的產(chǎn)物。”⑹。偽:楊再思及其先輩來敘州的主要目的是討逆和征蠻。分析:《楊氏家譜》。“與李克用同受絹詔征兵”的史實可能不存在。(李氏政權搖搖將墜, 在自顧不暇的時會, 即使馬殷此時已有西向擴地野心, (李氏政權)也沒有力量(也無必要)派兵去進行防堵⑴),楊再思在保衛(wèi)“飛山蠻”領地時或許曾經(jīng)打出“受絹詔”的旗號抵御“馬楚”。在軍閥混戰(zhàn)的年代,軍閥、地方官員們幾乎都打著“代天巡狩”的旗號相互征討,這是常事。楊芳官至“果勇侯”“湖南提督”何嘗不知道朝廷根本不可能直接下“絹詔”給一名“州長史”,讓他負責討逆的道理。楊芳把“與李克用同受絹詔征兵”的事件記載保留在《楊氏家譜》里,足見他對原《楊氏家譜》及其歷史素材的尊重。楊芳是修《楊氏家譜》不是編家譜,楊芳忠于國家,也忠于家族,他絕不會無憑無據(jù)地編家譜,也不會肆意刪改家譜。3、“平蠻征苗”,“殘酷剝削苗民”的判定。楊再思從來沒有平滅“飛山蠻”,沒有殘酷剝削苗民。分析:楊再思不可能發(fā)動針對“飛山蠻”的“平蠻征苗”戰(zhàn)爭,他不是血債累累的征苗戰(zhàn)將。楊再思是“飛山蠻”人,“飛山蠻”族人是楊再思的父老鄉(xiāng)親。他和“飛山蠻”族人一道,成就共同的事業(yè),他絕不會殘酷剝削甚至殺害“飛山蠻”族人。楊再思與當時社會現(xiàn)實相比較而言較開明的、主張施“仁政”的封建領主,楊再思的領地擴張后,他對新領地同樣實行較開明的封建統(tǒng)治,同樣不會殘酷剝削西南各族人民。“平蠻征苗”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強加給已經(jīng)去世多年的楊再思的“武功”。部分楊氏子孫為拓展基業(yè),或許有打過楊再思“平蠻征苗”的旗號,但楊再思本身從來沒有殘酷剝削苗民。3、楊再思附楚的問題的判定真:楊再思從未附楚。分析:略(請參看本文有關闡述)假:“楊承磊其族人再興以其地附楚 ”,“楊承磊其族人楊再思以其地附楚 ”。分析:略(請參看本文有關闡述)4、對楊再思是是歷史人物的判定。真:楊再思是是歷史人物。 “七字楊”《族譜》都認為楊再思是是其先祖;楊再思創(chuàng)造了“再正通光昌盛秀”字輩譜,創(chuàng)建了誠州;著名詩人提聯(lián)描述的楊再思畢生功績歷歷在目;楊再思的事跡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影響,楊再思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鐵證如山。假:楊再思是虛構的人物。分析:楊再思的子孫分布很廣,在歷代戰(zhàn)亂時期,背井離鄉(xiāng)拓展事業(yè)的楊氏先民對其先祖楊再思的記憶,相互間有偏差很正常。由此造成不同版本的《楊氏家譜(族譜)》所記載楊再思的生卒時間、地點矛盾和錯亂很正常,不能據(jù)此認為楊再思是虛構的人物。就像今天很多人能夠說出自己太爺爺、太奶奶、太外公、太外婆的名字,晚輩們大多能記得起先祖是從事什么工作的,晚輩們甚至能大體記的先祖曾經(jīng)擔任過的職務,因為這是家族的榮耀晚輩們是不會忘記的,盡管有時會夸大,但大多出入都不會太大。如果把“不能記住時間,時間有出入就是虛構”這個邏輯套用到某些重要歷史事件,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說法完全是個悖論(可用來論證的歷史事件很多,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在此略去)。“七字楊”在各地的族群很多,幾乎所有族群認為的楊再思為共祖,毋庸置疑楊再思在歷史上的真實存在。在楊再思對后世所產(chǎn)生的實實在在的影響、在楊氏族譜一致記載楊再思是“七字楊”先祖的鐵證面前,試圖用楊再思生卒時間、埋葬地點的矛盾,用史書無記載等等這些細枝末節(jié)的所謂論據(jù),根本無法推翻楊再思是真實歷史人物事實。5、對楊再思曾擔任“十峒首領”或“誠州刺史”的判定真:楊再思曾號稱“十峒首領”,自署“誠州刺史”,為“五溪長”。分析:這些職務不管是自稱的,還是被推舉的,可以肯定一點的是這些都不是五代十國任何一“代”,任何一“朝”授予的。楊再思(楊氏)擔任過唐朝的“敘州長史”和后唐“銀青光祿大夫”的官職,但從來沒有接受過馬楚的官職。(《靖州直隸州志》,記,“楊再思、州人,五代末、為五溪長”。 《宋史》卷四九四《蠻夷二》:“誠、徽州,唐溪峒州。宋初,楊氏居之,號十峒首領)假:楊再思曾擔任“誠州刺史”分析:史料都沒有記載五代十國時期楊再思(楊氏)擔任過任何割據(jù)勢力的“誠州刺史”,尤其是馬楚的“誠州刺史”。6、對附楚取得合法政治地位的判定真:楊再思從未附楚,從來沒有獲得楚國任何官職。分析:略(請參看本文有關闡述)假:迫于形勢,楊再思率領"飛山蠻"余部,附于楚,被封為誠州刺史,屯不僅挽救了處于滅亡邊緣的"飛山蠻",而且使其取得合法地位。楊再思(楊氏)附楚的記載在清朝光緒以后才有的。馬楚在平溪州抓住彭師暠都在溪州立了一個銅柱記載,馬楚的學士真是好員工,沒有白拿馬希范工資,將平定區(qū)區(qū)場平滅溪州的戰(zhàn)果渲染成“南寧州酋長莫彥殊率其本部十八州、都云酋長尹懷昌率其昆明等十二部、牂柯張萬浚率其夷、播等七州皆附于希范。”。如果真有馬楚迫使赫赫有名的割據(jù)“湘黔桂渝”數(shù)省邊境的楊氏附楚這么重大的事件,擅長謳歌的馬楚的學士們,為什么不把楊氏附楚的豐功偉績濃墨重彩地大書特書一番?因為根本就沒有南楚迫使楊氏歸附的事件發(fā)生過,馬楚的學士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連南楚小軍閥呂師周擒潘金盛,降宋鄴、昌師益都依靠《資治通鑒》補記,我們不去推測呂師周征“敘州蠻”、“辰州蠻”一役可能打得多么窩囊,至少沒有獲得全勝,沒有降服楊氏是肯定的。我們在楊氏和馬楚的交戰(zhàn)的問題上為什么就不能相信楊芳《楊氏家譜》的記載呢。馬楚滅亡后,楊氏誠徽州還繼續(xù)割據(jù)一方30年,軍事實力孰強孰弱,不言而喻。強者反向弱者歸附,獻出土地哀求其給予“合法地位”,這種荒天下之大謬的說法竟然能大行于世,實在不可理解。筆者忍不住再說一次:專業(yè)的研究學者們缺乏研究精神,足見一斑。楊再思及其后裔對取得“合法地位”的要求是迫切的。楊氏要找繼承天下大統(tǒng)的統(tǒng)治者討要“合法地位”,而非割據(jù)勢力。從唐末到宋朝初年,“誠徽州”楊氏在割據(jù)80年后,終于等來天下大定,楊氏才向主動宋朝內附,一次一次地找宋朝要了幾十個“合法地位”。九、修正目前對楊再思歷史的誤判和不實之詞筆者是一介寒士,在這里懇請專家們,楊氏長老們,愛護楊再思的宗親及各界朋友們:“修正目前對楊再思歷史的誤判和不實之詞!”,系統(tǒng)研究楊再思歷史(一)修改對誠州的描述:原描述:“唐代中期由侗族大姓楊氏首領自封的政區(qū)”建議修改為:“唐代末年由占據(jù)湘黔桂邊界的“飛山蠻”楊氏首領自封的政區(qū)。”理據(jù):目前百度詞條及包括邵陽市政府地方志辦公室網(wǎng)站在內的多家邵陽地區(qū)官網(wǎng)均用“唐代中期由侗族大姓楊氏首領自封的政區(qū)”描述“誠州”。“(誠州是)唐代中期由侗族大姓楊氏首領自封的政區(qū)”在時間上、楊氏族別劃定上明顯存在誤差和爭議。“誠州”建立在唐代末年還比較接近事實,楊再思不專屬于現(xiàn)代某一民族。對“(誠州是)唐代中期由侗族大姓楊氏首領自封的政區(qū)”這一描述,估計苗族、瑤族、土家族和漢族關心楊再思的人們都不見得認同,這樣描寫只會增加爭論,不利于個民族團結。懇請邵陽市政府地方志辦公室網(wǎng)站及百度網(wǎng)站及時予以修改。(二)刪除楊再思附楚的不實描述,刪除楊再思附楚后取得合法地位的描述。原描述:“迫于形勢,楊再思率領"飛山蠻"余部,附于楚,被封為誠州刺史,不僅挽救了處于滅亡邊緣的"飛山蠻",而且使其取得合法地位。”建議整句刪除。理據(jù):“迫于形勢,楊再思率領"飛山蠻"余部,附于楚,被封為誠州刺史,不僅挽救了處于滅亡邊緣的"飛山蠻",而且使其取得合法地位。”嚴重不符合事實,本文已經(jīng)闡述了觀點,不再展開闡述。為挽救了處于滅亡邊緣的“飛山蠻”,做出附楚行為無損楊再思大節(jié)。但根本在于楊再思(楊氏)從來沒有附楚,楊再思(楊氏)從來沒有取得馬楚給予的“合法地位”, “迫于形勢,楊再思率領"飛山蠻"余部,附于楚,被封為誠州刺史,不僅挽救了處于滅亡邊緣的"飛山蠻",而且使其取得合法地位。”整句話明顯與事實不相符。目前這句話已經(jīng)被廣泛引用,不盡快把這句話整句刪除,長此下去,人們再也無法正確了解楊再思在歷史上的真實事跡,后果相當嚴重啊。(三)建議史學家們系統(tǒng)地研究楊再思歷史讀者渴望史學家們系統(tǒng)地研究楊再思歷史。目前很多專家熱衷討論楊再思族別,楊再思是否虛構這些問題。首先,楊再思真實存在鐵證如山;其次,在目前條件下判斷楊再思族別的理據(jù)尚不充分,除非考古有重大發(fā)現(xiàn),目前討論楊再思族別只能是臆斷,也傷害民族感情,與其浪費時間研究目前不可能得出成果的課題,不如系統(tǒng)地研究楊再思。讀者極其想看到史學家們對楊再思系統(tǒng)研究的成果。楊再思首先是少數(shù)民族的酋長,盡管他有漢族血統(tǒng),他推崇儒家思想,但楊再思領地不在傳統(tǒng)的五代十國范圍內,史書不記載很正常。筆者認為研究對少數(shù)民族歷史的研究應該主要立足于少數(shù)民族自己形成的史料(包括文化、風俗、建筑、甚至家譜在內),其次才是參考漢族編撰的史書、文學作品、建筑、碑記等文史資料。有這么多騷客文人為楊再思題詩、提聯(lián),楊再思后裔的事跡也多見于史書,有楊芳編修《楊氏家譜》,有現(xiàn)代楊氏長老編寫的《楊再思通志》可做參考,其實楊再思的歷史形象的梗概是很豐滿的。筆者認為楊芳以修史書之嚴謹態(tài)度來修《楊氏家譜》,其真實性遠勝于晚清的所謂《通史》,《楊氏家譜》為什么不能參考呢。楊氏在唐朝末年到宋朝初年,楊再思割據(jù)一方80年,目前竟沒有一張五代十國地圖正確標識“誠徽州”楊氏的領地。除楊氏族人為楊再思寫《通志》外,史學界除了對楊再思族種,生卒時間、埋葬地點的爭論;就是高呼“于史無征”,“史無其人”,“虛構”,“神化”。其實史學家們對楊再思的事跡研究得很專業(yè),很深入,只是結論往往標新立異。大家們在歷史研究上為什么總要文人相輕呢?為什么頻發(fā)“語不驚人誓不休”的頗受爭議的高論呢?當然筆者認為,依書直說也不應該不是史學家該做的工作,楊再思的事跡梗概不是不可以進行推斷,不是不可以進行還原的。(四)筆者認為,網(wǎng)上提出的關于楊再思的很多歷史課題值得深入探討,只可惜這些課題大多不是史學家提出的。如:楊再思軍事思想研究;楊再思 苗族侗族 習慣法 法制文化的研究;“飛山廟”的研究;歷代文人贊頌楊再思的文學作品的收集及研究;楊再思封建自然經(jīng)濟體系及鄉(xiāng)鎮(zhèn)貿易研究;楊再思儒家思想及其傳播的研究;楊再思戰(zhàn)略方略的研究;楊再思與湘軍傳承的研究;楊再思游擊戰(zhàn)法的研究;楊再思整體的歷史形象的研究等等。十、結論按現(xiàn)代民族的劃分標準來給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的楊再思劃定族別是不科學的,楊再思不專屬于現(xiàn)代某一民族。楊再思是五代十國的人物,他生長在靖州,是“飛山蠻”族人。楊再思制定“再正通光昌盛秀”字輩譜,所創(chuàng)建的“七字楊”是楊姓最大的支派,他是各民族“七字楊”子孫的共祖。楊再思主要歷史貢獻在于:1、傳播儒家思想,弘揚中華文明;2、以仁愛思想治理“飛山蠻”地區(qū),促進“飛山蠻”從“農奴制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進程,構建包括法制制度在內的各項“封建社會”制度;3、醫(yī)治五代十國初期割據(jù)勢力給“飛山”地區(qū)帶來的戰(zhàn)爭創(chuàng)傷,重建“飛山蠻”家園;4、維護“飛山”地區(qū)社會穩(wěn)定,促進“飛山”地區(qū)經(jīng)濟建設和各民族團結; 5、增強“飛山”軍事實力,抗擊包括交趾“吳朝”在內的割據(jù)勢力對 “飛山”地區(qū)的進犯。6、以清白家風,誠信愛國的思想教育后裔,為楊氏后裔在宋朝初年納土歸宋,維護國家統(tǒng)一做出重要鋪墊。楊再思對楊氏后裔的貢獻在于:1、制定“再正通光昌盛秀”的字輩譜,所創(chuàng)建的“七字楊”是楊氏最大支派;2、開疆拓土,積蓄力量,為楊氏后裔繁衍做出重大貢獻。不可以否認,生活在五代十國時期,生活在“農奴制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階段的楊再思,有其社會的局限性,但楊再思對國家、對“飛山蠻”人民、對中華民族做出的重要貢獻是肯定的。古代統(tǒng)治者修建“飛山廟”雖然存在神化楊再思,宣揚的封建迷信的消極一面,但倡導民族團結和弘揚愛國思想是歷代修建“飛山廟”的主要出發(fā)點,這個出發(fā)點是積極的。今天各地修建“飛山廟”倡導中華民族團結、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符合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經(jīng)濟需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設需要。參考文獻:1、《土家族源流的遺傳學初探》 作者:廖耀南2、《遺傳學報(2004年10月)》《土家族源流的遺傳學初探》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現(xiàn)代人類學研究中心3、《700年尋宗之路——湖南白族》(網(wǎng)文)4、《明史?明紀》5、《楊再思氏族通志》6、《試論楊再思其人及其信仰的形成》 作者:謝國先 7、《宋史?誠徽州傳》8、《五代亂世誠州為何不亂?》 ——試論“飛山蠻”十峒首領楊再思的歷史功績 作者:楊非然9《石門土民族源》唐明哲10、對楊再思評價之我見 作者:渠陽布衣11、《五代時期南方九國“善和鄰好”政策與史家評論》作者:胡濱12、楊再思的治峒理念與毛澤東的人民戰(zhàn)爭思想 執(zhí)筆:楊安生13、《新五代史》卷六六《楚世家》
作者:楊志遠 發(fā)表時間:2013-10-02 04:13:39
注意:嚴禁發(fā)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jīng)發(fā)現(xiàn)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fā)表者承擔。請慎重發(fā)表!網(wǎng)站穩(wěn)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qū)!
湘公網(wǎng)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