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50835次
0人
2個
2033個
62人
景崗山地區:喪葬風俗在本地土籍人中有著較長的歷史。山區群眾一律以土葬形式,主要是這里森林資源豐富,山中土地資源豐富。在喪葬中,大致分為:奔喪、入殮、守靈、安葬等四個程序。奔喪:俗叫“報喪”。老人死后,孝子身穿素服,頭腳(鞋、帽)用白布掛號,表示有喪事,先報家庭(本村)來看守尸體(守夜);再到主要親戚各家報喪。由主要親戚和家庭長者商定封棺(入殮)、做“倒地飯”等有關事宜。入殮:俗叫“封棺”。入殮前應備好棺、槨,棺是外甑,槨是內甑(俗叫逍遙床),槨是很少人準備的,棺木是不可少的。如果是女的,必須經過外婆家檢查棺木和衣著等才能入殮。入殮前的衣著,一般稱男單女雙。在做“倒地飯”時,商定安葬時間等一切有關事宜。經濟十分困難的家庭,則不做“倒地飯”。守喪:也叫守靈。封棺后家族回去,孝子親自守靈,寢苫枕塊(儀禮、喪服),不能離開靈堂,有人來吊唁,隨時跪拜答謝。安葬:一般擇期安葬。有些特殊情況,不擇吉期,三日內安葬,叫做“三日無忌”。舊社會安葬,一般都要做道場。做道場時,道場程序、道法由道士自作主張,很少人知情。孝家只備靈屋、庫箱等物燒給亡人。祭禮有大祭、小祭之分,大祭要三講三讀,請有知識的人士若干,俗稱“禮生”。如果“點主”、“告東方”更須請有資望、有政治地位的人來主持,在本地有聲望的族長公等才能舉行。小祭只請二、三人即可,這種形式為普通人家所采納,舊社會安葬后,孝子需守孝三年,謂之守喪,筑墓室而蝸居。南昌地區:送終:病人在斷氣前,在家和在外的子女,必須趕到病人床前,聽取臨終囑咐,送別死者,叫“送終”。死者“斷氣”后,抬放到廳堂中間的板榻上,安放時頭必須朝下,腳朝上,將臉蓋上,親屬跪著不停地燒紙,這叫“下路”。然后四處通知親戚,叫“報喪”。同時將全家人的“年庚八字”送請“地仙”選擇人殮、埋葬日期,這叫“開書”。入殮:俗稱“上材”。人殮前,死者由其兒女或親屬揩其全身,再由“八仙”(即抬棺的八個人)給死者換穿“壽衣”。死者穿的衣服,先讓長子穿著繞著村莊走一圈,然后脫下交給“八仙”給死者穿上,再將其抬進棺材。戴孝:父母死亡,兒子穿白長衫,披麻,腰系草繩,鞋蒙上白布或穿草鞋。夫亡,妻全身穿白,披麻,穿白鞋;妻亡,夫不戴孝。其親戚和小輩只在鞋頭蒙白布,頭扎白方巾。兒女死亡,長輩不給晚輩戴-孝;凡是給死者送葬的,每人發給一塊一尺見方的白布扎頭上,叫戴“紅帽子”。喪家當年過年的對聯,改用藍紙或白紙書寫,一般是寫“守孝三年易滿,思親百日難忘”或書“天下皆春色,吾門獨素風”等。倒頭禮:倒頭禮給喪家送禮叫“倒頭禮”。至親送“三牲”(即熟雞、魚、肉),一般村鄰送一對白蠟燭,一疊“錢紙”。鬧喪:人死的第二天,請吹打手吹奏哀歌,家里的婦女和著哀歌一齊號哭,這叫“鬧喪”。做七:人死后每七天為“一七”,自頭七到七七,每逢七要請道士或和尚念經,超度亡靈,叫“做七”,其中“五七”最隆重,其它“七期”只供齋飯祭祀。七期內,兒子不能理發。出殯:又叫“出喪”,由“八仙”將棺材抬到屋外門前,用兩條長凳架放,棺前置一桌案,擺“三牲”祭品,點白蠟燭,送殯的親戚、村鄰依輩序輪次對棺叩頭,死者的子女在旁回禮。祭畢,“八仙”抬起棺材上路,一人舉幡在前散“錢紙”,長子雙手捧持靈牌。棺材在抬往墳山的路上,不時地停放,叫做“擺路祭”;擺一次路祭,送殯的親戚分別跪拜一次,并送給“八仙”、“道士”、吹打人員等人各一個紅包。埋葬:過去均為棺槨土埋,但窮富較為懸殊,窮戶買不起棺木就用草席或門板代棺,散土掩埋;富戶則很考究,用磚砌廓,置棺木于內,上面覆蓋泥土,壘成墳墓;有的富戶講求迷信,認為此時不宜人地埋葬,而用磚砌廓于地面,將棺置入其中,叫“停棺”。數年后擇日再將棺材埋人土中。安靈:死者埋葬后,其嫁出去的女兒要送“靈屋”?!办`屋”仿較好的房屋模樣,用竹篾糊紙扎成,內置靈牌,兩旁立紙制的“金童玉女”,均安放在堂前桌上,這叫“安靈”。每日早晚由死者家屬把飯菜放于靈前供奉和跪拜,待“滿七”之后將“靈屋”火化。建國前的南昌農村很興這種喪葬之禮。建國后,喪葬習俗不斷改變,時下已很少人會為死者這樣安靈的了。南康、上饒地區:南康、上饒地區是畬族的聚居地。在民間收藏的《圖騰畫卷》中對其遠祖盤瓠死后的殯葬,形象地記述了畬族傳統喪俗。畬族相信人死后有靈魂。要給死者念經超度,孝子孝女披麻帶孝守靈,給死者棺木盛殮,土葬,葬后修墳,使死者的靈魂歸土安息,護佑裔孫。這一喪俗沿續至今。老人正常病故,喪事有報喪吊唁、浴尸入殮、做齋超度、出殯送葬、做七謝靈等程序,盛行土葬、建立墳墓。少數實行“二次葬”。
作者:紀念論壇小編 回復:0 發表時間:2013-10-22 14:41:23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