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50835次
0人
2個
2033個
62人
彝族地區:彝族由于支分繁多,分布甚廣,所處地理環境各異。因此,喪葬習俗乃至儀禮在彝區,各個支系都不盡相同。從喪葬形式到喪禮程序都明顯地表現出地方差 異和支系特色。1、火葬。以火焚尸的喪葬方式。在彝區傳襲已久,嘉靖《貴州通志》載是當地彝人“焚于野,擲散其骸骨”;《越雟廳志·夷俗志》亦載:“喪葬不用棺槨,以火焚化,用土石掩蓋也?!薄段鞑h志·夷族志》也有記載,彝族火化尸體以后,“收骨殖于甕,命忠實年老娃子數人,負甕荷鋤入深山崖洞密埋之,不令人知,防冤家盜掘也?!爆F云南省的彝區火葬時,尸須蜷曲,男 仰臥,女側臥,架起柴樓放火燒之。而后掘坑將余灰用壇裝起并包以茅草,放在坑中埋葬。有的在壘墳后,堆子周圍砌一轉石頭。宣威縣有的彝人家的祖墳場就是火葬墓群。也有的在火化之后,將骨燼放入罐中送到巖洞里。這兩種葬法皆屬復合式的二次葬,即火葬后再土葬,或火葬后再巖葬。傳統的火葬方式被保留和沿襲得較為完整的和原始的是大小涼山。2、土葬。彝族人死后一般停放兩天,由巫師頌經送魂,村里人及女方親屬來“耍獅子”、“鬧猴子”、“跑鑼鼓”等。出殯當天,全村男女要去送葬,男人在棺前,女人在棺后,列隊送往墓地,每人自帶酒菜,喪家準備飯食。女的死后必須請娘家親屬來送終,出殯時母舅要交酒還人,表示斷絕以往的婚姻關系,如沒有娘家的人來送葬是不能出殯的。3、水葬、天葬、巖葬。為古代涼山彝族的特殊葬式。水葬,即將尸體投入河中沖走。天葬,即將尸體背到附近山頭,任飛禽走獸撕食。巖葬,即將尸體從懸巖上拋下。這些特殊葬法都是經畢摩根據死者的屬肖、命宮、死日查經掐算后決定執行的,現已廢止。4、陶器葬。又稱為“直葬”、“沖天葬”。即是在人死后,用六尺高的壇罐,將死者放入站直,埋在土里,壘成墳堆。云南路南撒尼支系的彝族歷史上曾實行過這種葬法。當地人認為是祖先傳下來的,人是站著走的,也要站著死,頭頂青天,腳踏大地,活著如此,死了也如此。5、樹葬。樹葬是彝族古老的一種葬俗。羌族地區:羌族地區有火葬、土葬和水葬三種喪葬形式。火葬是自古相傳的喪葬習俗?!秴问洗呵铩ちx賞》說:"氐羌之虜也,不憂其系果,而憂其死不焚也"?!短接[》引莊子逸篇說:"羌人死,焚而揚其灰。"解放前,茂文縣以北的一些地區仍行火葬。其他地區因漢族的影響已改用土葬。惟兇死、傳染病及其非正常死亡者仍用火葬。葬法是在人死后三天進行火化。火化前須請端公誦咒,然后抬棺至本族的火葬場。那里設有一座可以移動的小木屋,內供奉本族歷代祖先的神位,葬時將小木屋移至他處,而置應葬的棺木于其地,然后四周堆放柴火連棺木火焚。這時死者親屬圍坐號哭、并唱孝歌、跳喪舞。焚化之后,將骨灰埋在地下或封在崖穴中。在茂文羌族自治縣雁門鄉一帶,一姓有一個火墳,一個村有幾個火墳。這些火墳位于村寨附近,系用木板搭成房屋形態,約五尺見方,有小門,人死后連棺材一起焚燒,燒畢取骨灰由小門投入火墳。有的地方是數姓共一個火墳。土葬是羌族的主要葬法,葬法類似于漢族。但羌族在土葬時送葬者須跳"芝舞壽"(一種喪舞)并唱喪歌。水葬一般限于一至三歲或不到一歲而夭死的小孩。新龍地區:新龍的喪葬分為塔、火、天、土、水5種方式。各種葬法有一定的等級界限,并受宗教的制約。念經是藏民喪葬儀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新龍縣不同之處是必須請僧侶數人到家中念經超度七七四十九天。除供僧侶食、宿以外,還按人計日付給酬金。酬金高低以僧人聲望高低而定。每日每人多則5至10元,少則2至3元。大喇嘛1日酬數百元。喪葬1年后,相隔3、5、8年、10年、20年各請僧人到家念經1次,以示對逝者懷念。每次人數多少視各自經濟條件而定。辦一場喪事,一般得花費3000至5000元,且多用于宗教儀式中。人逝后,用繩把遺體綁成胎兒狀,意為“胎狀來、胎狀去”,并置于小經堂一角的濕土上,頭枕石板,遮上布幕,供上靈牌,稱其為“村兄”。與此同時,先請幾位喇嘛誦念《送往生》,以示死者靈魂往生凈土,也請數名扎巴到家里,首先念《靜孟神變》經3天。另方面找僧侶打卦決定念什么經,在何地施行何種葬法,畫哪種唐卡佛像等。至于燒茶煮飯和接待客人等雜活除家人全力以赴外,左鄰右舍都主動幫忙和送錢物。送葬時,全村的人都要到死者家中為死者送行,直送到村口,再由親屬中的男子去送葬。由一親人捧著“引戶牌”前行,遺體隨之,遺體不用木棺,用牛馬馱、車運、人抬。出葬時在黎明前出發,不鳴槍和金鼓,也不能放聲哭叫,意為逝者安息。在念經的49天中,每天在僧侶念經過程中把各種食品堆放在細干柴上燒毀。待第三天舉行大型儀式1次,其后每7天1次。在第三個7天時,由親人把靈牌送至死者生前最崇拜的活佛或喇嘛處火供,并獻一筆錢財。在第四個7天時,由僧人把小塊遺骨搗碎與泥土、酥油揉合裝模鑄成4至5個小泥塔,稱為“骨塔儀軌”。親人再擇日置放到佛教圣地。在連續49天里酥油燈或清油燈晝夜通明,多則幾十盞,小則十幾盞,共耗油脂200至300斤。當地,3歲以下孩子死去稱為“窮尸”,因年幼無罪,故不需要念經。其葬法為土葬和水葬。安葬時請1至2位喇嘛到葬地念經則了事。新龍縣有的家庭對命運生肖中的牛、蛙、鵬的死者視為寶,不葬于野外,而是存放在樓閣或土葬于房內底層,以招財得福。塔葬 塔葬只限于著名活佛和喇嘛。首先將尸體盤坐,身披駕裟和玉帶,戴佛冠,臉部遮哈達,置于寺廟經堂,供信教者瞻祭。待7天至21天后,用河沙等覆蓋風干縮小,再移藏在經塔之中。也有的用火葬后,取筋骨裝于經塔里,永久存放,當地稱為墓塔。墓塔大小不一,其質金銀木器皆有,多視其名望和經濟條件而定,塔葬儀式由寺廟主持,十分隆重。轄區百姓和信仰者均前往瞻仰送禮。同時,還將其塑成半身像或畫像。每個寺廟里都存放有本寺歷代著名僧人墓塔和塑像。火葬 選擇三岔河口岸邊,備干柴千余斤,將尸體騎坐圓木上,用柴枝依次架成“井”字,齊兩腋時又用木柴固其雙臂,直到頭頂。“井字”柴塔內填滿干柴和引火物?;鹪嵩诶杳髑巴戤叀x式時有幾位僧人臨場席地施行儀軌。僧人按程序,邊念經,邊將食品、油脂等從火堆頂端倒入。送葬親人在旁邊念經,直至揀取骨灰。最后親人將僧人鑄成的數個尼塔,擇日分別存放在死者生前所信仰的佛教圣地。天葬 新龍縣普遍實行天葬,認為人生終結,離世升天,行天葬為最佳方式。天葬場多在風景好的山麓,是天葬專用場地。場內有解剖臺,為片石砌成的長方形平臺。有僧人專門施行天葬。施葬者先將尸體剝去衣物,赤身放置平臺上,僧人念俑超度經,再點燒先前備好的柏枝,濃煙飄香,佛號長鳴。盤旋在天空的的兀鷲便成群結隊俯沖而來,在解剖臺周圍跳動。施行者用刀把尸肉割成袈衣狀口子,稍許,一只兀鷲獨自上前首先啄食幾口,其余兀鷲才敢蜂擁而上爭奪啄食。施葬者便用斧碎骨,混以酥油、糌粑再讓兀鷲食之,一點不剩,認為這樣死者就升天了,天葬也便完成。天葬完后,死者家人便拿出好的酒、肉、茶、酥油、糌粑犒勞天葬施行者,并付給報酬。最后,在天葬場內的樹枝上懸掛嘛尼經幡和插上嘛尼旗,并請石匠在石板上刻佛像和“唐多”經文,存放在天葬場中。當地稱兀為“夏更”,也稱為“唐戈爾果”,認為是食肉空行母(即仙女)。倘其不食尸肉,認為死者生前作孽太多,罪惡甚重。只好請僧人為其念經懺悔,再將尸體分割成小塊拌和酥油糌粑“神鷹”才肯吞食。所以任何人是絕對不能傷害“神鷹”的。土葬 新龍縣土葬方法有二種。第一是先在墳地挖掘一處椅子形狀的洞,將尸體盤坐置于洞里,覆土成墳。第二是在墳地挖一處長方形坑,底墊石板,尸體置于石板上,四周砌片石,再覆蓋泥土壘成墳。這兩種葬法的主要特點不裝棺木,只用死者自己的衣服裹尸。因得了麻風、天花等傳染病的尸體以及被刀槍致死者的尸體,只允許土葬,這類死者水葬也有之,亦有用木棺出葬的。水葬 新龍縣水葬較為簡單。一般多屬鰥、寡、孤、獨等經濟地位十分低下者方使用此葬法。水葬時,由僧人念經后將死者運到河邊,投入河流之中,任憑漂流。無論是何種葬法,出葬那個日子是千萬不可大意的,必須準時送葬,否則會招來厄運。這是當地十分嚴肅的習俗。
作者:紀念論壇小編 回復:0 發表時間:2013-11-12 16:36:05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