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658028次
3人
3個
344個
13084人
602部
宋仁宗年間,朱壽昌棄官尋母,多次奔波,終于在50年后母子相聚,成為中國感人的歷史故事。 朱壽昌,字康叔,宋天長同仁鄉秦欄人,朱壽昌的父親朱巽是宋仁宗年間的工部侍郎,壽昌的母親劉氏是朱巽之妾。朱壽昌幼時,劉氏被朱巽遺棄,從此,母子分離。朱壽昌長大成人之后,蔭襲父親的功名,出而為官,幾十年的仕途頗為順利,先后做過陜州荊、南通荊,岳州知州,閬州知州等,然而他一直未得與生母團聚,時時思念自己的母親,以至于“飲食罕御酒肉,言輒流涕”,母子分離后的五十年間,他四方打聽生母下落,均杳無音訊,為此他還燒香拜佛,并依照佛法,灼背燒頂,以示虔誠。 宋熙寧初年,聽說母親流落陜西一帶嫁為民妻后,他又刺血書寫《金剛經》,并辭去官職,與家人遠別,千里迢迢,往陜西一帶尋母,并與家人道:“不見母,吾不返矣”,精誠所致,朱壽昌終于在同州找到了自己的生身母親,當年母子分離時,壽昌尚年幼,五十年后重逢,老母已七十有余,壽昌也年過半百了。壽昌的母親劉氏離開朱家以后,改嫁黨氏,又生有子女數人,壽昌把他們都看作自己的親弟妹,全部接回家中供養,有人將朱壽昌棄官尋母之事上奏宋神宗趙頊,宋神宗知道此事后,責令官復原職。名公巨卿如蘇軾、王安石等爭文詩為贊美其事。蘇軾曾有詩云:“嗟君七歲知念母,憐君壯大心愈若,不受白日升青天,愛君五十長新服,兒啼卻得償當年……感君離合我酸辛,此事今無古或聞……”。 朱壽昌官至司農少卿、朝議大夫,中散大夫,年七十而卒。朱昌壽棄官尋母一事,歷代廣為流傳。天長秦欄舊有朱孝子墓,明弘治年間,曾立碑于墓側,嘉靖年間,建孝子祠。
作者:朱偉平 回復:0 發表時間:2013-11-21 19:36:32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