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50835次
0人
2個
2033個
62人
在天津辦喪事是一件非常隆重的儀式,準備工作就很麻煩,人一咽氣,喪家馬上找到近親近友研究辦理。所有一切準備不外是花錢的路數.程序如下(以漢族葬禮儀式為例)在老人煙氣之前,要請大了(liao三聲)負責整套喪葬儀式的布置安排及調遣。小殮:直系親屬站立老人兩旁,開始進行小殮(為老人理發、刮臉、凈身,女性要梳好頭),穿壽衣,在穿壽衣的同時,兩旁兒女的眼淚不可以滴到壽衣上。壽衣:天津辦喪事的壽衣一般男性共穿七件:布質單褲褂一身,綢質月色上有小圓壽字的棉襖褲一身,藍色綢質壽字長袍一件,繡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上衣都沒有領子,不釘扣絆,頭上戴紅纓子官帽,腳穿朝靴,內有棉襪子,戴朝珠。女性也是七件,內穿布褲褂、棉褲襖、大棉襖、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繡花,頭戴鳳冠,披霞帔,還要蓮花墜一個、如意簪一支、九連環一個、鑲珍珠耳環一副,上述都是赤金的。其鳳冠有用點翠珠花的,九連環有用檀香木制的,這種排場也不過是顯示其闊綽,別無涵意。再就是所謂“鋪金蓋銀”。黃色綢子壽字棉褥子一件,白綢子壽字寢單一件,另備海褥海被各一件,都是紅綠綢繡花平金,上繡海水江牙(涯),分七云、九云,云越多價錢越貴。海被上邊有一圓孔,可將死人臉部露出,上再敷陀羅被一件(用黃色綢子上印佛像及往生咒花紋等),再就是頭枕、腳枕,都用黃綢子作成,立體、浮貼蓮花,并用各色綾子包鑲在蓮花瓣上。女姓壽衣則為漢裝,也有的按清宮皇后服飾扮裝。倒頭或叫入殮:穿好壽衣并待老人即將咽氣時,由床上抬到吉祥板(俗稱床板)上,腳要頂墻,墻上面要掛紗簾。在炎熱的夏季可以在杠房租賃冷藏棺來停放,避免尸體腐爛,然后由大了在亡靈口中放一枚金錢,為了是讓死者順利地渡過冥河,冥河上有舟子負責撐船,亡靈口含的錢就是付給冥河舟子的船費,另有說法是投胎的時候要給孟婆的湯錢。在其袖內放燒餅一個,在其腳下放兩捆整打的燒紙,還要在海被的四個角上放四枚錢幣,在左手放一個金元寶,右手放一個銀元寶。靈堂布置:亡靈頭前擺放供桌,上面正中央放亡靈的遺像,右邊放狹食罐子(亡靈的飯碗),在前面正中央擺放香爐,里面點3只香,快燒完時再點燃3只,兩旁為可以燒48小時的白蠟,以及貢品,最前面放一只油燈,不可以熄滅,供桌前面放一個火盆,供孝子賢孫為亡靈燒錢所用,亡靈腿兩邊擺放直系親屬敬獻的花籃,(所有花籃或花圈應該掛黑色挽聯,右邊為上款一般寫父親大人千古或母親大人千古,左邊為落款一般為晚輩xx敬挽)要按照輩分排列,還要擺放紙活童男童女,和兩捆卷好的燒紙。屋里所有鏡子、懸掛的字畫、箱柜上的銅活全用白單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擺的帶有彩花的擺設都轉向后面。所有房間的燈不可以關閉。孝服:兒女親友要穿孝服(一般是在亡靈咽氣前買的,也可以請鄰居街坊一起手工縫制)男子著孝帽子,帽子上有金錢及麻繩(男左女右)孝褲子,褲帶(系在孝褲上),腰帶(系在上衣外面),腿帶子(系在孝褲腿上)黑紗(男左女右)女婿們佩戴白紗,有的地方穿孝還要有繃鞋步,女性沒有孝帽子,要帶頭帶子,包裹在前額上,后面兩根帶子要過腰,未婚女性佩戴短頭帶,并且頭帶上有花楞,孫(女)輩分的要分別在孝帽子,黑紗或繃鞋布上的正中位置佩戴一枚紅絨球,外孫(女)輩分的要將紅絨球佩戴在偏邊,曾孫輩分的紅絨球應為兩枚。孝服材料為粗白布,女婿們的孝服為漂白布。其他非親屬關系的吊唁者,只佩戴一只黑紗,所有第3天準備到火化場送行的吊唁者都要在胸前佩戴白花門前布置:請杠房(棚鋪)師傅在門前搭棚,棚子內點長明燈,不可關閉,還可以擺放一些整打的燒紙,還有紙牛紙馬(死者男性要扎紙馬,女性要扎紙牛)死者年齡超過60歲還要有一抬紙轎,棚子內也可以供親友們休息。大門兩旁擺放旁系親屬和其他親朋好友敬獻的花籃和花圈,門前立挑錢紙(在白蠟木桿上頭裝白銅如意鉤,掛上刻有錢印的白紙一縷上,每串三條,角相連,下端剪成尖頭形為男性或凹形為女姓。按死者年歲而定條數。插在木座上,以男左女右放置)大門旁邊的墻上要貼門報上書“恕報不周 x宅之喪”字樣,來通知別人家中正在辦喪事,意思是請寬恕我們沒有及時通知您,事情沒有考慮周全,多擔待的意思。門前還要點長明燈,一般都是普通燈泡,也是不可關閉 。燒紙:燒紙為長方形草紙,上面用月子以橫7豎5的排列方式刻上錢印,錢印輪廓要清晰可見,橫著將每張燒紙卷起時,錢印要鼓起。(在陰間每個錢印面值為35銀錢,每張燒紙的面值為1225銀錢7x5=35,35x35=1225)老人咽氣的時候由兒女在火盆內燒幾張燒紙打路,使亡靈能夠順利通過鬼門關,然后每6小時燒一次(6點和12點)并且口中要念叨爸爸(媽媽)拿錢啦,保佑全家平安之類的吉祥話。念經: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請4棚經,即僧道禪尼來念,沒有條件的可以請師傅經,一般都是杠房師傅代念,不過念的絕對是正經經文并非相聲版本。一般以《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凈土陀羅尼》《地藏菩薩本愿經》《阿彌陀經》《心經》 《金剛經》 《大悲咒》等經文來為亡靈超度。行禮:在亡靈頭前行禮,所有直系和旁系的晚輩行大禮,磕4個頭,同時杠房師傅叫號“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再叩首”直系晚輩行禮后要跪在亡靈兩旁陪禮。旁系晚輩給亡靈叩首時,亡靈兩旁的所有直系晚輩應陪叩4個頭,小輩給亡靈叩頭時候,只有直系小輩陪叩。所有朋友以及街坊鄰居行禮鞠躬禮,鞠4個躬,同時杠房師傅叫號“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再鞠躬,孝子謝禮”此時跪在亡靈兩旁的所有直系親屬應磕1個頭還禮。所有晚輩在接待自己前來吊唁的朋友時,應立即出門迎接,并且下跪磕1個頭表示感謝人家。吃飯:喪事吃飯也很有說法,不可以吃餅類,如烙餅,燒餅,煎餅,餡餅等等,也不可以吃條狀食物,如面條,粉絲等等,只可以吃饅頭或米飯,主要以饅頭為主。然后燉一鍋肉,供大家吃 但是第3天亡靈火化后,辦喪事的主家應該大排宴席款待所有吊唁者,可以請廚師來到家中料理或者到飯店宴請大家,主食依然是饅頭或米飯。送路:倒頭的轉天晚上9點或者10點進行送路儀式,儀式第一項為開光,所有親屬站在一旁觀看,由杠房師傅代理,用棉花沾酒精擦拭亡靈的眼睛耳朵和嘴,開眼光開耳光和開嘴光,接下來是開全光,開光時杠房師傅要念吉祥話,開光結束后杠房師傅會詢問親屬是否滿意,然后用一面小鏡子由亡靈頭部照到腳部,讓亡靈自己“看”一遍,最后把小鏡子摔碎。第二項就是送路,由親朋好友搭著紙牛紙馬,紙轎子,童男童女,和一部分花籃花圈,其他人都拿著一只點燃的香,同時還要念經,一起浩浩蕩蕩來到十字路口或大路上,然后點燃所有紙活和花圈,全晚輩按照輩分跪列兩個縱向,面向火堆磕4個頭,然后從另一條路回到靈堂,回靈堂的途中,所有的人不可以回頭觀看,更不可以望向火堆。送路的時候天上最好有星光和月光,那么亡靈可以順利的通過望鄉臺。辭靈和出殯:送路的轉天早上就要出殯了,如果送路之前沒有進行開光儀式,那么出殯之前進行也可以,所有準備參加出殯的人員每人拿一個小饅頭和一枚硬幣,亡靈的長子(女)扛著寫有“西方接引”的陰魂幡,兒媳(或女婿)雙手托著骨灰盒,長孫(女)雙手拖著亡靈的遺像,亡靈的次子(女)手持“哭喪棒”所有準備參加出殯的晚輩在跟在后面走出門外,在出門之后有親朋好友在靈堂燃放鞭炮,其他留守在門前按照輩分面對面跪為兩個縱向,男女各一個縱向,長子面前放一個用紅紙包裹的磚頭,手里拿一個泥碗或普通飯碗,當杠房師傅們將亡靈抬出大門時候,長子將泥碗摔碎在磚頭上,口念“爸爸(媽媽)留財”,然后全體晚輩磕4個頭,直系親屬跟隨著棺材一起上靈車。其他親朋好友上其他車輛,一同開往殯儀館,途中過地道,過路口,上橋下橋的時候坐在靈車里面的親屬要撒買路錢(白紙錢和花瓣)。到了殯儀館首先亡靈的長子持《居民死亡殯葬證》辦理火化手續,然后所有親屬來到悼念大廳進行悼念儀式,奏響哀樂全體人員默哀,默哀完畢后緩緩圍繞亡靈一圈告別。最后所有人員來到殯儀館的焚化園焚化剩下的花圈花籃,同時所有晚輩下跪磕4個頭,全體人員將手中的小饅頭和硬幣以及胸前的白花擲向焚化園,所有不參加圓墳的人員斯扯自己身上的孝服也投向焚化園。所有人回到家后,有人在門前點起火盆,所有人邁過火盆,然后拿一個小的糖饅頭和一塊冰糖吃掉。圓墳:火化的第3天,參加園墳的親友依然著孝服去殯儀館取骨灰,殯儀館一般都有圓墳的場地,也有專業人員或非專業人員指點,一般家屬都會給這些人員一些錢和香煙,親友們把骨灰盒放好,要點燃整股的香,還要燒紙錢、上供品,所有晚輩按照備份磕4個頭(或鞠躬),然后燒掉死者的遺物,并由死者未婚的孫子和孫女繞墳正轉3圈,反轉3圈進行“開門”人們認為開門后便可以和死者交流感情、敘述衷腸,死者也可接到晚輩們的祭奠和送去的金錢、食物等,在陰間生活富足,不愁錢花,最后燃放鞭炮。圓墳后,將骨灰暫存在殯儀館的骨灰存放處,至此葬禮基本結束。燒期(七)紙:死者的直系和旁系親屬每隔7天的晚上燒一次紙,共燒7次 地點在十字路口或大路上,最好還是有星光和月光。天津喪葬風俗之殯葬四步驟:第一步:“倒頭”當病人尚未咽氣之前,就從原來住的炕上換到另外準備床板(叫太平床或吉祥床)上,說是不能叫死人背著炕走,否則不吉利。趁病人還沒咽氣,將壽衣給他穿好。第二步:小殮咽氣后,如果死者上邊沒有長輩就將尸體停放在堂屋正中,否則只能停放在偏房,叫"小殮"。第三步:報喪,喪家給至親好友送信,請來"探喪",瞻謁遺容。第四步:請"陰陽先生"來驗視死者,開具"殃榜",說明擇何是入殮等,親屬人等穿孝、戴孝,置辦棺材,搭喪棚、設靈堂、停靈等。殮期指的是人死后至入棺這個階段。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視為德之本??鬃釉缭诙Ф嗄昵熬蛯σ孕⒅Q的門徒曾子說過:“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钡怨乓詠?,衡量“孝”的普遍標準,主要是看其對父母“生養死葬”的態度,因此喪葬儀禮一開始,其孝親的特色就十分顯著。泉俗凡己50歲或做“公(爺爺)媽(奶奶)輩”者,在病危臨終之際,均要“上廳邊”,即讓其臥于本家或祖厝廳堂邊由四塊床板臨時搭成的簡易床鋪上,兒孫,媳婦都守候在旁送終。死者即將斷氣時,親眷要邊哭邊為其更換壽衣,穿上鞋襪,動作要快,如遲至斷氣后,有“死者得不到”之嫌。死者壽終正寢后,當即用其被單復蓋軀體與面部,親眷圍尸慟哭,治喪即告開始。孝男出門,自池旁、埂邊或大路口取回泥土一塊,用瓦片取回,土上插香,置于尸體腳端處的地上,以示“人死入土為安”,并置米飯一碗,上插竹筷一雙,稱“腳尾飯”,或叫“辭生飯”。親眷要不斷地續香,焚燒冥紙(說是陰間使用的紙幣),為死者前往陰間準備足夠的“盤纏”。為讓死者在冥冥之中走向光明,尚須點白燭一支或油燈一盞,要注意不使熄滅,稱“點腳尾燭”。如再加上早在死者生前為備“百年”之后啟用所“豎”之“生壽”(俗稱“起大厝”),以及壽終之后“做功德”時所焚燒的紙糊大厝(內有紙糊的各種日常生活用品,甚至有傭人、汽車等),可謂是對死者的衣、食、住、行諸方面都考慮到了,而且類似的做法,在整個喪葬儀禮過程中,還會不斷地出現。治喪之家要在大門上掛上一塊白布,或于原貼紅聯處覆蓋白紙,讓周圍的人們都知道,并向堂親姻戚報喪,給在外地或海外親人發訊,子女聞訊奔喪。其中向姻戚報喪,尤要慎重。我國古代多流行族外婚,同姓不婚,因此聯婚就成為加強部落、氏族、家族、各姓氏之間關系的極其重要的感情紐帶。故《禮記.昏義》在記述婚姻的功能時,首先強調的就是“合二姓之好”。但聯婚的成果,常因一方的不幸去世而產生波折。在泉州,有的外家因懷疑女兒在夫家受虐待而死于非命(有的也確為事實),就糾集人馬前往親家“吃人命”的事時有所聞。因此民間在為女性長輩舉辦喪事時,十分注意姻親關系,并形成了一些相應的習俗,這在新編的《安溪縣志. 風俗志》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載。收殮前,孝男年長者要手提小桶,領全家孝眷到附近公用井乞水,回到家門口,取水一碗進屋洗尸,余水傾倒門外,然后為死者舉行“辭生祭”,即可入殮。入殮時,凡生肖五行與死者相克者,均應回避,以免犯“沖煞”,收殮后,孝男孝女需將死者生前所用過的日常生活用品,送至郊外或村外焚化,俗稱“送草”,或叫“送腳尾”。事畢,再由道士在室內外進行一些祓兇驅邪的儀式,俗稱“收烏”(或于守靈結束進行)。一個人死后 ,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稱“服三”,滿一周年燒紙祭奠,叫“周年”或“ 燒周年”,古代稱為“ 小祥”。第二個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墳地致祭。滿三周年燒紙祭奠,死者的親友畢至,各帶供品、紙扎。三周年過后,死者的子女即可脫去孝服,改換平常衣著。所以三周年又叫“脫服”或“除孝”,古代稱為“衤覃”(tan坦)服。按照傳統的說法,喪葬禮儀至此才算正式結束。值得一提的是,死者亡故次年的“清明”節當日或前一日,天津還有一種“燒心”的習俗。這一天,家人、親友,特別是出嫁的女兒須親至墳地供奠。祭品除衣帽鞋襪各式紙扎外,還要蒸空心的面供和( huo活)“面心”?!盁摹庇址Q“安心”,其意在于告慰亡靈,從今以后勿須惦念陽世親人,盡可以安心陰間了。“服三”之后,對死者的祭奠轉入普通的上墳,不再有特殊的忌日。上墳一年大致三次:即清明,舉新火;七月十五,嘗新谷;十月初一,送寒衣。也有一年五祭的,即除了以上三個節令外,再加上元旦和冬至。藉此,家人在悠長的歲月中繼續保持著同死者的“聯系”,并寄托自己綿長無盡的哀思。
作者:紀念論壇小編 回復:0 發表時間:2013-11-25 14:16:20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