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ZHANG  

03-06

243698次

3人

7個

139個

5892人

146部


站長: [申請站長]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主樓] 家有鄒魯風 ——宣州章氏

章氏世系簡述
自北宋初年起,居住在南漪湖之北的宣城南姥章氏,一千多年來,家族文化源遠流長,重農興學,為宣北望族。
章氏系出姜姓,始祖穆公虎為周代開國名臣姜尚之孫,被封于鄣國(今山東章丘縣),戰國時,鄣國被齊國所滅,國主胡祥降,其弟顯逃亡,恥于同室操戈,將姓去邑而改為章,時在公元前664年。晉代,有章巖任兵部尚書,攻大散關有功,被封為河間侯。后中原大亂,他于永嘉年間遷至福建泉州南安縣居住,為章氏南遷始祖。至唐太和年間(827-836),章巖十一世孫章及任康州刺史,舉家自南安遷浦城,為浦城始祖。章及生三子:侑、杰、修。修長子仔鈞(868-941)于南唐天佑年間(904-907)授高州刺史、檢校太傅,后因功高于同光三年(925)晉封為光祿大夫、武寧郡開國伯,夫人練氏因救建州全城而被封為渤海郡君、賜之誥命。章仔鈞有十五子、六十八孫,散布江南各省,有“天下無二章,祖根在浦城”之說,福建浦城被公認為章氏桑梓之地。
據《宣城章豕宗譜》載,宋太祖乾德年間(963-968年)太傅仔鈞第六子仁郁之長子文瑱(929-988),字士正,號上川,以太常侍奉禮郎出任嚴州淳安縣令,后調知宣州,“懲閩亂不復去,挈家老北關上,為遷宣城所自始”。卒于官舍,葬宣城北雙塔寺西。文瑱生三子,長子孝行徙會稽,三字孝思仍回居浦城,次子孝直(958-1036)字誠甫,號怡川,以孝廉任池州貴池縣令,復升河南汝州判,在任二年,因省親告歸,始定居宣城北關。孝直鐘情宣城北鄉的湖光山色,遂舉家遷居南姥,“為卜居南姥所自始”。時在北宋太宗年間(976-997)。
孝直為浦城章及六世孫,宣城南姥章氏以其為一世祖。章氏自定居南姥以來,二百余年間科第鼎盛,人才輩出,成為宣北望族。南姥章氏自十一世起,四宗分衍,成四大房,分居貍橋地區的橫路、隍嘉莊、章村、南姥四地。
經元明清三朝,宣城南姥章氏四大房又分衍為八分支,人丁興旺,其子孫分遷本區水陽、新河莊及高淳、黃池、花橋(今屬蕪湖縣)等地,至清咸豐年間,人丁近達萬人。
宋代十世三進士
自北宋初章氏在宣城南姥定居,至南宋末,十代二百余年間,始終秉承先祖家訓,文人理學,簪纓弗替,燕翼相承,箕裘不墜。其最為杰出者為五世孫章元任,于宋紹圣元年(1094)中進士,時年25歲。奈因文章觀點而卷入了朝廷的革新派與守舊派的爭斗中,屢遭貶,未得重用。至宣和末(1125年左右),由工部侍郎楊時上表稱其賢,方得追封,長子章燾得蔭補。
章元任之子章燾以貢生蔭補后,官至大理寺少卿,刑部侍郎加集英殿修撰。宣城名臣、學士吳淵在“刑部侍郎彥溥公傳”中稱其“每議獄,參以經術時論,推其平允,孝宗亦每嘉嘆,以為無所觀望云”。
章燾有十子,他“教子無倦,自作家訓,繩以禮法,迪以文詞”。燾長子綱,字伯常、號繼陵,尤能文,宋乾道八年(1172)進士,授行人司。元代宣城名臣貢師泰曾為之撰寫了“行人繼陵公傳”一文,其中寫道:“公登進士,授行人司,抗疏坐貶,屢征用不起,或勸之,公日,言已不行矣,何軒冕桎梏為?遂潛心理學,下帷三年未得其旨歸。方晦庵朱子講學鹿洞,隨同弟純受業于門,恍然悟日,道在是矣。時力攻道學,公毅然自信,始終不懈。”章綱妻王氏為故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王鐵之女,年十七嫁給章綱,夫妻感情甚篤,王氏24歲病故,章綱為其藏于宣城市博物館。
章燾次子純,字懿父、號思陵,宋乾道乙酉(1165)進士,為信州司戶參軍,朱子弟子,與朱子門人李燔等維持道學,初置田數百畝于寧邑,以資講學之費。
明清兩代戶誦家弦
明清兩代五百余年,南姥章氏各支房枝繁葉茂,始終以耕讀并重為家訓,族中雖無多顯者,然各房支文人賢士代代相承,名揚宣邑北鄉。
南姥章氏魁三公房居地螺川,即今蕪湖縣花橋章村一帶,自明代起,興學之風就聞名宣邑。章氏與宣城雙溪施氏有姻親之誼,施閏章祖父、理學施鴻猷曾在螺川講學,他在為螺川章榛所寫的傳記中贊揚他道“宛陵正學幾晦,其后漸以開明,謂非君家大有力焉。”“少川公等諸老延吾儕會講于宗祊中,而率其族人環聽焉,一時宛陵推鄒魯風。”
施閏章叔父譽在為螺川章氏坎八公等撰寫的傳記中寫道:“孔輔、伯輔、仲輔三公者予之舅氏也,與先君同游陳九龍先生之門,得羅近溪之傳,倡明理學,始講道于螺川”。“時宛陵正學幾晦,三公首倡義舉,建館延陳先生于家,一時從游者皆宛之名士,六邑及南都大四郡大會興起者眾,因建同仁會館于郡之西關,窮究性命之理,實踐于躬行,于耳目辭章之習不屑也。咸稱君家有鄒魯風”。他稱頌宛陵為江左文學之藪,經貢、戚、沈與郡守羅近溪先生主持志學書院,開示后學,蔚為儒宗。而“陳先生以新安之英杰得宗旨于四先生,而我舅氏廣諸先生復得四先生之薪傳于九龍,所謂淵源有自,守先待后者正無窮矣”。
施閏章在為《螺川章氏宗譜》撰寫的序言中道:“往予聞萬歷是,九龍陳先生倡學宛陵,從者輒數百人,是時螺川德操,伯輔、仲輔諸君子皆從其游,而先大父中明公與仲輔尤善,往來講學,章氏聚族瞻聽,蒸蒸然多善類,一時宛陵推螺川有鄒魯風”。
九龍先生陳履祥系祁門貢生,萬歷年間倡教宛陵,及門百余人,所至云集,弦歌不絕,嘗聚講于同仁會館。晚年愛南漪湖北云山之美,有終焉之志,門人施鴻猷為構講堂。卒后門人藏衣冠于云山,為建祠。當年貍橋地區各大族儒生均紛紛至云山寺求學,至今各大族家譜中尚可見有關記載。陳先生亦至螺川授課。他在為螺川章氏唐九公章榜撰寫的傳記中道:“余始得羅夫子之學來螺川,章子德操伯偕劉子朝靖從事門下”。在“周八公傳”中贊揚螺川章栻“余故友也,余之游北平也,間關數千里,公遣長子伯輔從之,昕夕與共,歷春夏秋,事師如之家親人”。“公以身行道,以子從學,希圣為期,直欲追道德之宗,立人倫之望。”以上可見,螺川章氏當時在宣城文化傳承中的重要地位.
南姥大章村為章氏大四房分支,又是宋代章氏先祖的擇居地,故家學淵源,讀書之風甚濃,明清兩代,文人賢士聞名鄉里,其代表人物有:
明代章彌,郡廩生,貢入南雍,授臨川訓導,著“大易通解”詩文。
章寶,少年惟知讀書一事,吟誦不輟。正德六年貢南雍,又八年授臨川府福清縣訓導。嘉靖三年(1524),皇帝下詔表彰其“明經博古,篤行好修,藝苑蜚英,未展三秋之鵬翮,黌宮秉鐸,遂開多士之龍門。”
授修職郞,妻孫氏亦享恩贈。嘉靖十二年(1533)補福清縣令,因老告歸。
章時泰,潛心六經,博覽子史,其文章有磊落奇特之姿,磅礴之志。曾“獨困棘闈者九,降帷金陵四十余年,游其門者多輟高第,公獨潦倒。”
章應期,弱冠六經子史一一講貫,嘉靖四十三年(1564)以易經應耿學臺科試,耿學臺督學江南,“寧郡吾宣得雋者四,先生膺首拔,耿奇其文。”
章克允,7歲就學,目數行下皆問識大意,9歲能文,才氣超邁,17歲補博士弟子員,與湯賓尹少同研、長同社,既同年又同門。湯為之作傳,稱他“為文不屬,草性狂發,累千萬言援筆立就,若不經意而精英古健,上續風雅,下該漢魏”。萬歷二十年(1592),與湯賓尹同赴南京應試,易領老師得二人卷拍案叫絕,同薦主司,湯得第二,而克允乃以數字之故落一榜,引得同年輩誦其文者而慨嘆其數奇不偶。
到了清代,代表人物有,康熙朝的章佳鏢,幼承庭訓,勤學苦讀,“經史百家靡不淹貫”曾設館于金寶圩白沙劉氏,游其門者皆一時名士。
章佳珶,隱君子,博覽群書,下筆千言立就。
章揚,以例監生考授四川重慶府長壽縣縣丞,升保寧府同知。
章三濱,給練孫襄外甥,博覽群書,有隨筆錄散佚.
章光廷,早歲補郡庠生,與施閏章同學,盟甚契重。
章全體,少聰慧,善讀書,及長善屬文,尤工書法。年五十貢入南雍,越十年,選授訓導。生平著有“大易解閑居”詩集。
章振世,康熙乙卯科第十名舉人,曾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在宣城初建鄉賢祠.
章芝田,振世子,太學生,習易經,受皇帝勅贈修職佐郎,徐州府銅山縣訓導。
至乾隆時,芝田子章盛,歲貢生,徐州府銅山縣訓導,例贈文林郎。其學識淵博,著述甚多,現存光緒宣城章氏宗譜中的許多文章岀自其手。曾于乾隆辛末(1751)與弟重修宣城鄉賢祠,還重修家譜,建景三公墓,為當時南姥章氏中的領軍人物。
章斯盛次子章孺覺,乾隆戊申(1788)歲貢生,候選訓導,例贈文林郎,弱冠隨父銅山,受知于桂林陳公宏,敦聘入幕,書三下不應。后以鄉試不售,遂棄帖括業,益肆力于古詩文。著《道路詩集》、《余事集》、《自攜集》、《刻楮集》、《古文偶鈔》二卷、《勻園小草》二卷、《讀書雜識四卷》。清嘉慶《寧國府志》收錄其“南湖竹枝詞”詩12首。
章大儒,太學生。少讀書,承先人業,凡疑難險癥、諸醫束手者,經手輒愈,生平謹厚坦夷,邑中鄉先達勝流,往往酬和,杯酒論文,殆無虛日。著有《適意軒詩草》、《西塘詩存》。
章國慶,字譽吉、號蕙圃,邑庠生。七赴鄉闈不售,以吟詠自娛,著《蕙圃存稿》藏于家。
章所用,朝夕勤苦田畝,余閑猶事詩書,喜與大君子游,尤善聲句,常在田間吟詠自娛。其南岡詩云:“吾愛南岡好,悠然村景佳。籬邊花浥露,溪畔柳藏霞。地僻囂風遠,林深鳥語賒。兒孫多儉樸,無處不桑麻”。
地處新河鎮之東的安一公支房,清代讀書儒生甚多。經統計,自二十七世至三十二世,就有太學生12人,例貢生、邑庠生4人,恩贈登仕郎等官職者16人。其中尤為杰出者系章相一門,本人登仕郎,精醫術,名聞遐邇。子孫代代讀書從醫,至三十二世章詳齋,醫術醫德名震宣城北鄉,為全國紅十字會員,被黃興夫人徐宗漢聘為“貧兒院宣城農場”院董。章詳齋將祖傳醫案及本人臨床經驗收集整理,撰寫出“醫術與醫德”、“從醫心德”二本手稿數卷,惜毀于抗戰后期兵燹。
居水陽河東的景一公分支,明清兩代亦人才輩出。明洪武舉茂才,章麒擢為刑部主事,子鐸,歲貢生,天順五年任河北真定府訓導,遷欒城縣佐。務必詳其疑似,或同或異,不致稍有逕庭,以故手之到而病除。
寄跡廬江,抱神奇之術,求方者滿廬邑,其門幾如市。前任邑侯何贈匾“杏林獨步”,新任邑侯馬贈匾“桔林回春”,俱待之以禮,具有厚贈。經統計,該支房自十八世至三十九世,有太學生15人,貢生庠生14人,授予官品位登仕郎者8人。
南姥章氏大長房世居橫路章村,亦文人儒士迭出,明代的代表人物如:章亨,郡廩生,司禮記貢入太學,授何南汝州二尹。
至清代,世代為書香門弟的章綬一門名揚宣城北鄉,綬高祖麟書為國學生,曾祖父菊十七首撥補郡博士弟子員,其文章八百余字一時傳誦士林,時稱卓犖士,有少年翰林之稱。其于書史無不遍覽。手不擇卷,有手抄五經四書、古文析義、笠翁詩韻等書。所作時文繕寫成冊者四千余篇,書法尤精,手抄小楷邑名宿先輩等引為畏友。祖父美,國學生。父浩,嘉慶丙子、丁丑間府縣試屢冠全軍,浩尤善作詩。不得志時常坐于松間石上,足下云涌萬象,得以優游林泉,賦詩遣興。
章綬為晚清宣城北鄉著名文人,自幼受其父學風熏陶,為咸豐辛酉科撥貢。曾卒排萬難,幾易寒暑,撰修《宣城縣志》,并修繕宣城文廟,建崇正書院。還重修了《宣城章氏宗譜》和章氏總祠,為貍橋幾個家族修譜奔忙,在傳承家庭文化、地方史的收集整理上作出了很大有貢獻。章綬平生好讀書、喜切究,曾著聲韻學一書藏于家,可惜未能付梓,袁一清稱,若能問世,可與朱子“說文解字”相比美。后遺稿散失,士林深為惋惜。
誠如清嘉慶時侍讀張燾在為《宣城章氏宗譜》撰寫的序文中所稱,“數百年來,科名文學、孝子賢孫列于郡邑者不一而足,遂成吾宣名族”。據宗譜記載統計,明清兩代,南姥章氏讀書人有697人,其中太學生37人,國學生59人,郡庠生19人,邑庠生77人,貢生、例生,增生、廩生32人,為官為吏者28人,受皇帝誥勅嘉獎的7人,授予官品、登仕郎、修職郎、文林郎者53人,授六品軍功銜6人,恩賜五帛、冠帶、頂帶榮身者154人。
章氏名人
北宋貍橋的第一位進士章元任
章元任(1069—1149),字莘民,號敬峰,南姥章氏五世孫,為貍橋開科取士以來第一位進士。
章元任于宋紹圣元年(1094年)中進士。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為參知政事,次年為宰相,實行改革,是為歷史上有名的“王安石變法”。變法遭到韓琦、司馬光、文彥博等大臣的強烈反對,當時圍繞變化,兩派斗爭激勵。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逝世,哲宗年幼繼位,由反對新法的宣仁太后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為相,新法被廢。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親政后又主張恢復新法,起用章惇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宰相)。
元任中進士后時值哲宗親政,以“紹述”為國是。所謂“紹述”,即是指哲宗親政后改年號為“紹圣”,表示“紹述”繼承神宗新法,起用章惇、曾布等執政,貶斥舊黨呂大防、劉摯等,追奪司馬光、呂公著贈謚,盡廢元佑法度,恢復青苗、免役等法,加強西北戰略,擊退西夏的進攻,只稱“昭圣昭述”.
章元任政見上與司馬光、蘇軾等一邦守舊派相同,他上書哲宗痛陳熙寧、元豐變法之策不可復,元祐之政不可改,詞甚激烈,元所顧忌,竟將功名付之度外,為此即遭貶,出任蘄州(今湖北蘄春縣)黃梅薄,數年后才升降溧陽縣令。時遇大水,死者相望于路,元任組織救災,并動員富戶捐款巖糧,百姓交口稱頌,御史周武仲經察訪將實情上奏朝廷,而掌權的章惇雖為浦城一族,卻將其左遷為南城令,后以例晉爵九江判官,再升潼州知州。宣和(1119—1125)末,楊時為工部侍郎,上表稱其賢。直至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敕追崇為朝奉大夫,知潼州事。妻贈為淑人,子承父蔭。
章元任逝世后葬敬亭山雙塔寺,夫人謝氏同葬。宋名臣趙鼎為之作像贊,通判林宗放撰寫了“贈朝奉大夫敬峰公傳”文,稱其“毅然以元祐熙豐之黑白辨析于奸臣簧鼓之日其中也,斷不肯稍稍依阿權貴,亡思精進。其終也乃汲汲于簿書,不以卑賤自恥,所居必盡其材,所至必稱其職。返躬自問,可對天地”。理學家蔡元定撰寫了墓志銘,文中寫道:“元任至性過人,博書史、多干略、學有宗主,不為浮議動。”文后贊六句“幽宮兆跡兮敬亭之巔,氣體美秀兮形勢蜿蜒,哲人考終兮發膚齊全,魄瘞泉壤兮惟靈其衍,默啟乃后兮蘭桂征賢,我銘公藏兮珉永堅”。
元任有兩子“燾、勛,其長子燾蔭補為官,官至刑部侍郎加集英殿修撰。
尤工于詩的宋刑部侍郎章燾
章燾(1100—1182),安彥溥,元任長子,南姥章氏六世孫。
章燾自幼好學不倦,其父任南城令,兄弟二人隨父登平遠堂、盱江亭,曠覽詠歌。后又同父至九江,縱觀匡廬之勝,彭蟸之浩渺。歷年,復隨父由九江至潼川,蜀地山高路遠,山從人面,云傍馬頭,崎嶇險隘,靡不悉歷。父子兄弟各賦詩道上。父元任本不屑于寵利,胸次灑落,燾與其弟均克承父歡,融融乎極天倫之樂事。
未幾年,章燾以父蔭補廬州曹,居官有家法以政最,升刑部員外郎,旋至大理寺少卿。不久受族人犯事牽連,經議罷退居。逾年起知復州,又忽被召還免官。隨后起知蘄州。
章燾在任上能秉公辦事,體恤百姓,深得朝中人士贊賞。為此,大臣楊萬里薦之于朝,乾道初年,除大理寺少卿又拜刑部侍郎。“每議獄,參以經術時論,推其平允,孝宗亦每嘉嘆以為無所觀望云。然公固恬退。性成者也,隨以疾奉祠”,淳熙元年(1174年),孝宗下旨表彰章燾“練習條章,佐以經術,初點湖南,民無冤獄,通議大夫加集英殿修撰錫之”。章燾退歸后治圃南山下,道遙杖履,酒酣賦詩,屬其子弟賓客和之,隨者爭相慰勉,優游俯仰,一以是終。
章燾善作詩,與詩人楊萬里、周紫芝來往甚密。楊萬里曾為章燾作墓志銘,其中寫道:“宣城章公,儒者也,高皇帝選于眾,乃自刑部副郎擢為大理少卿”。“彥溥世居宣城,宣和間以周官經學名震場屋,自鄉校貢辟雍升太學”。又寫道:“公于文既工,尤工于詩,與里中詩人周紫芝賡酬往還,詩筒牛腰,斧藻江山,追逐風月,佳句絕唱,麗雅奇崛,芻豢眾口,聳動群聽,至今言宣城詩人者,前有梅謝,后有章云云”。章燾晚年晚晚年退歸故里南姥,“理一小園于南山之陽,命曰南坡,杖履于斯,觴詠于斯,臥興于斯,酒酣賦詩,殆無虛日,終無一言及于聲利。夜坐一燈,讀書自誤,或覓紙作字,得唐人楷法,年逾八十筆力興逎目力益強,今世未有也”。
福建浦城《章氏會譜》曾從《太他稊米集》中收錄了三首周紫芝贈章燾詩,其中一首“ 送章使君守竟陵”中寫道:“長江盡處是吾州,君去長江更盡頭”,即為周送別燾赴湖北天門縣,他期待:“試問尺書何時到,會須紅蓼白萍州”。另一首“送章復州”詩中寫道:“春來未得復州書,流落他鄉我獨居,今日離群天際雁,昔年同隊水中魚。遙知賣劍方成俗,想得追峰便賜車。擬約琵琶亭下月,伴君一醉復何如”.
由此可見二位詩人的心心相通,惜章燾的詩作及書法手跡迄今未存于清光緒《宣城章氏宗譜》中,而光緒前的十次修撰之家譜已不存,使我們失去了可貴的歷史資料。
撰修清光緒《宣城縣志》的章綬
章綬(1827—1896),宗名顯揚,字淮州,號蓬樵、行拱十,宣州區貍橋鎮橫路章村人,系宣城南姥章氏三十一世孫。
章綬出身于書香門第,其高祖麟書,國學生。曾祖父菊,十七補郡庠生,時稱卓犖士,有少年翰林之稱。
祖父美國學生。咸豐辛酉科撥貢、四品封典、候選直隸州州判,同治元年補行,是晚清宣城北鄉的著名人物。其逝世后,宣城大儒之一的袁一清為之撰寫了《淮州先生家傳》一文。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宣城知事李應泰重修《宣城縣志》,章綬為撰修。時因歷經戰亂,財力拮據,人才匱乏,他竭誠吁請邑之名流碩士察與情、采眾議,殫精竭慮,幾易寒暑,“卒排萬難,成一邑之完書”,這宣城歷代縣志之最。此前的光緒三年(1877年),章綬還主修了《宣城章氏宗譜》。他遍閱祖牒,格理線譜,切究派系,不辭辛勞,艱苦跋涉,上下說合,終于正本清源,又修茸章氏總祠,搜集搶救文史資料,同時還為貍橋地區的徐、許、昝等大姓家族修譜出謀劃策,撰寫序文,傳承家族文化,做了許多別人無法替代的工作,在族人乃至宣城北鄉享有很高的聲望。
章綬不僅在地方史和譜牒家族文化中做了許多千年載譽的大事,還在宣城任職期間,對當時辦學的規營擴建,經濟核算尤為獨一精當。時宣城經兵燹之亂后,文廟僅存大殿一角,章綬四方奔走,措資重修,全力舁材鳩工、繡達雕甍,依舊制修茸一新。繼之建崇正書院,捐資辦學,貢獻甚大。“所任皆全邑大工役,工帑支出,動以千計”“至蕆事算榷,錙銖不爽,一時與情,尤翕然稱服”。足見其率性阿正不私,作風公干廉潔。
章綬平生好讀書、喜切究,曾設館二十余年,未遑懈怠,尤其對聲韻學的假借轉注頗有造詣之處,故筆之于書,宏篇諸論,深藏肆讀。“惜公逝世,后嗣未能承公之學,致先生遺稿散失殆盡,士林深為惋惜。
名醫章祥齋
章祥齋(1883—1943),宗名先啟,號伯綬,宣城南姥章氏三十四世孫,新河莊人,生于中醫世家。幼年喪父,母刁氏對祥齋教讀兼任,使其承祖父遺志而精醫術,遵家訓,貧者施以藥,富者不計酬,醫術醫德為鄉里所稱道,求醫者不絕于門,成為名揚一方之良醫。
辛亥革命前,章祥齋緣與湯志先(宣城國民黨大代表)有中表親誼,往來甚密。時湯頗具學識,有志革命,勸與同行,因事母至孝不忍離去,于是章母乃慷慨助湯君銀元八百枚,促其東渡日本追隨中山先生參加革命。
民國初建后,安徽首五混成旅旅長夏某(段系軍閥部屬)聞章祥齋頗有醫名,欲賞經重金聘為軍醫官。章祥齋鄙其魚肉民眾之行為,婉辭未就,然畏其勢,乃掛名落為蕪湖警察廳衛生科員,并參加全國紅十字會為會員。
民國十七年(1928年)湯志先出任安徽省民政廳廳長、代省長,親至章祥齋住所新河莊鎮,委以省民政廳視察。章祥齋出巡皖北諸縣,歷時年余,目睹當時政腐民殃,痛心疾首,遂決意辭職回鄉里為醫。自此,章祥齋在家鄉新河莊鎮潛心醫業,遠道患者均免費提供膳宿、貧者不取分文,務必治愈方歸,每當緊務離家,必告家人按時而返,唯恐貽誤病人。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宣城民主人士袁仰山先生在上海以政治嫌疑被捕,后轉至南京憲兵司令部關押,章祥齋聞訊后即赴南京多方奔走,斡旋營救,并請黃興夫人徐宗漢和于佑任出面交涉,才使袁先生化險為夷,虎口還生.
章祥齋生前曾整理祖傳醫案,筆錄并本人臨床經驗,撰寫出《醫術與醫德》和《從醫心德》二書手稿卷,惜于抗戰后期毀于兵燹。
(此文選自宣城市政協主編的《宣城文化世家》一書,2010年12月出版,作者章達鼎)

作者:章六三   回復:0   發表時間:2013-11-26 21:36:04

族譜錄紀念網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