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HAO  

03-09

220139次

4人

5個

100個

1234人

117部


站長: [申請站長]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主樓] 郝姓溯源通考

郝姓溯源通考
目錄:
古代文獻中關于郝姓起源和郝字字源的論述
郝骨氏與郝姓出自復姓
郝姓始祖?郝姓遠祖初探
郝姓起源初探
郝姓起源再探
郝姓發源地
傳說中的郝國
帝乙檔案
帝乙是漢族郝姓的始祖之說不能成立
質疑帝乙封子之說的真實性一
姓氏不可考一
姓氏不可考二
郝賢是匈奴人嗎?
郝姓名人簡介
北京出版社,您好,郝氏
篡改青銅器銘文而制造的假錯冤案
山東省萊州市北陵郝氏家譜簡介
山東省萊州市郝氏始祖郝伯全

古代文獻中關于郝姓起源和郝字字源的論述
要想準確了解漢族郝姓起源問題,學習古代文獻中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的原文是非常重要的,同時還必須學習郝姓家譜的序言和地方志(陜晉省志、縣志),三者相結合,研究分析比較考證,才有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來。幾年來為了學習郝姓起源,根據姓氏學者提供古代姓氏文獻目錄,在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和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圖書館查閱古代文獻,從先秦文獻《世本》查起,但是,查到唐朝才始有郝姓起源的論述,同時還查閱了古代文獻中關于郝字的字源的論述,均予以復印和抄錄。并且寫了點筆記。為了和郝氏宗親共同學習,現將唐宋時期有關漢族郝姓起源論述的原文,按年代的順序分述如下:
一《說文解字》
1作者 東漢 許慎(公元30—124年)
2原文:郝 右扶風鄠鄉、盩厔縣。從邑,赤聲,呼各切。
3版本: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文淵閣四庫全書》223冊195頁
4館藏:國家圖書館分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講解文字形體和考究字源古代文字學專著,亦是我國第一部字典,具有權威性,對后世影響巨大。許慎之后,多人注釋,版本很多。許慎說鄠縣(今改為戶縣)、盩厔縣(今改為周至縣)郝鄉的鄉名,是郝字的字源。由于歷史的變遷,許慎稱之古代的郝鄉為今陜西省戶縣祖庵鎮郝村(見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政區大典》)。
二《急就篇》
1作者:西漢 史游撰,唐朝訓詁學家顏師古(公元581—645年)注。
2原文:西漢史游:郝利親
顏師古注:郝,京兆盩厔鄉名也,因地以命氏焉。漢有郝賢,今盩厔縣猶出郝姓。利親,言其善父母也。
3版本: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223冊6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急就篇》是我目前查到的最早論述郝姓起源的文獻,唐朝顏師古提出以盩厔郝鄉的地名命郝氏之說,也就是說盩厔郝鄉是漢族郝姓的最早發源地。盩厔郝鄉之說距今近1400年。并且得到早期郝氏家譜的佐證,我認為是可信的
三,《元和姓纂》
1作者:林寶,唐朝憲宗時朝議郎太常博士,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成書
2原文:郝,出于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帝乙時,子期封太原郝鄉,因氏焉。
3版本: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文淵閣四庫全書》890冊750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顏師古提出盩厔郝鄉之說200年后,林寶又首次提出太原郝鄉之說的,首次提出郝姓得姓遠祖、得姓始祖、得姓時間、得姓發源地等。但是其中有的說法需要商榷,需要研究的問題有:
(1) 林寶將盩厔郝鄉改為太原郝鄉的文獻根據是什么?至今查不到,請幫助查明。
(2)太原郝鄉是指太原縣郝鄉,還是太原郡郝鄉?太原縣何時建置?太原郡有幾個郝鄉?古代的太原郝鄉現在在哪?有何歷史文獻根據嗎?
(3)“帝乙時“如何解讀?
(4)子期,如何解讀?是指郝省氏的裔孫名字叫期,還是指郝省氏的裔孫叫子期。
(5)歷史上有無子期這個人?子期是被何人所殺?他的后裔姓郝嗎?
四《說文系傳》
1作者:徐鍇,五代宋初文學家,初仕南唐(公元937—975年),后歸宋,官至常侍
2原文:郝,右扶風鄠縣、盩厔縣,后邑,赤聲,吼作反。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223冊546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徐鍇研究《說文解字》,而著《說文系傳》,史稱小徐本。其兄徐鉉亦奉宋太宗之命校定《說文解字》,史稱大徐本。哥倆均為《說文解字》的研究專家。
五《大宋重修廣韻》,亦稱《宋本廣韻》
1作者:北宋 陳彭年等奉宋真宗之命重修、校訂《廣韻》,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完成。改名《大宋重修廣韻》
2原文:郝,姓也,殷帝乙時,有子期封太原郝鄉,后因氏焉。
3版本: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新校互註宋本廣韻》507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陳彭年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是根據唐朝林寶提出的太原郝鄉之說寫的。但其刪除“郝,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一段,為什么刪除這一段,沒有說明理由。另外,在子期兩字之前加了一個有字,為什么加有字也沒有說明理由。
六《新唐書》
1作者:北宋文學家、史學家、經學家歐陽修(公元1007—1072年)等
2原文:郝氏出于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封于太原之郝鄉,因以為氏。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273冊591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歐陽修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是根據唐朝林寶的太原郝鄉之說寫的。但是他把子字解讀為裔孫,因而說漢族郝氏得姓始祖是期。歐陽修的解讀,得到郝氏家譜的佐證,我認為歐陽修的解讀是正確的。
七《集韻》
1作者:北宋 丁度等,1067年成書
2原文:郝,,《說文》:右扶風鄠、盩厔鄉。亦姓。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236冊752 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集韻》北宋時期的文字學者仍然稱郝鄉在鄠、盩厔縣。
八《通志》
1作者:南宋史學家,右迪功郎鄭樵(1104—1162年)
2原文:郝氏,出于赫胥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時,有子期封太原郝鄉,因氏焉。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373冊301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鄭樵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是根據唐朝林寶太原郝鄉之說寫的,但其有兩處修改,一是將郝省氏改為赫胥氏,二是在子期兩字之前加了一個有字。但都未說明理由。您能解釋他改的對不對嗎?
九《古今姓氏辨證》
1作者:南宋 右迪功郎鄧名世撰,其子鄧椿年編
2原文:郝,出自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封于太原之鄉,因以為氏。
3版本:2006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王力平點校本599頁
4館藏:國家圖書館
5提示:鄧名世關于郝姓起源的論述也是根據唐朝林寶的太原郝鄉之說寫的,但他也有兩處改動,一是裔孫之后沒有名字,二是太原郝鄉改為太原之鄉,也未說修改的理由。
十《路史》
1作者:南宋 羅泌撰,其子羅蘋注
2原文:“帝之弟郝骨氏,為帝立制,其裔孫子期,帝乙封之太原之郝,后有郝氏、郝骨氏。”“郝,今太原有郝鄉,太昊弟郝骨氏后。一云右扶風盩厔鄉也。帝乙時,有子期因封之曰郝云。”“太昊后風姓國名記:郝、辰 、巫、武、沅。”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383冊79、255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羅泌關于郝姓的論述是采用唐朝林寶的太原郝鄉之說和顏師古的盩厔郝鄉之說兩種說法寫的,但他修改較多。一是將太昊之佐改為太昊之弟和伏羲氏之弟,太昊和伏羲是一個人嗎?二是將郝省氏改為郝骨氏;三是說郝骨氏之后有郝氏和郝骨氏,即有郝骨復姓,但是從目前所能查到的歷史文獻和家譜中,還未發現有郝骨復姓者,您知道有姓郝骨的嗎?四是羅泌首次提出太昊之后有風姓郝國之說,您知道郝國嗎?何時滅亡的?
十一,《名賢氏族言行類稿》
1作者:南宋 章定,1209年成書
2原文:郝,《姓纂》:出于赫咠氏,太昊氏之佐也。殷帝乙時,王子期封太原郝鄉,因氏焉。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933冊738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章定說他是根據唐朝林寶撰《元和姓纂》而寫郝姓起源的,但是對照可知,章定沒有看過《元和姓纂》的原文,他實際抄的南宋鄭樵撰《通志》關于郝姓起源的說法,但是還抄錯了兩處。一是將赫胥氏改為赫咠氏,二是將有字改成王字,是完全沒有歷史文獻根據的。是他杜撰了王子期之說,是赫咠氏的王子?還是誰的王子?他讓你猜嗎?他的杜撰制造了郝氏起源的混亂之說。
十二《姓氏急就篇》
1作者:南宋學者王應麟(公元1223—1296年)
2原文:“郝氏,《廣韻》:殷帝乙時,子期封太原郝鄉,因以氏。”“《唐表》云:出自郝省氏,太昊氏之佐也。裔孫期封郝鄉。”
3版本:臺灣《文淵閣四庫全書》948冊671頁。
4館藏: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
5提示:王應麟說郝姓起源他是抄自《廣韻》和《新唐書》,對照原文可知,他的引文不甚準確,或者說他抄的不是原文。
結束語
以上摘錄了唐宋時期姓氏、文字學者關于郝姓起源和郝字的論述的原文。前后對照可以看出,唐宋時期的姓氏學者存在引文不說出處,修改前人的論述不講理由的問題,這就為后人的閱讀制造了困難和麻煩,因為你無法知道他改的對不對。歷史上好像后人總想修改前人的論述,已成為姓氏學者的習慣。這應該說是一個不好的習慣。這是造成“姓氏不可考”的根本原因。為了對照研究比較分析,下面擬按著構成姓氏起源的要素進行分類統計:
1郝姓得姓時間:殷帝乙時,即公元前11世紀。
2郝姓得姓發源地有兩種說法:鄠縣、盩厔縣郝鄉,太原郝鄉
3郝姓得姓遠祖有四種說法:郝省氏、赫胥氏、赫咠氏、郝骨氏
4郝姓得姓始祖有四種說法:期、子期、王子期、無名字
5郝字字源的說法是比較統一的,古代的鄠縣、盩厔縣的郝鄉是鄉名是郝字的字源
以上多種說法中,請您研究一下那一說法是正確的,根據是什么?希望郝氏宗親參加這一討論,通過認真的討論,我相信會得出正確的結論來。并請幫助審核上述引文有無錯誤,有錯誤請告知,“提示”為我所寫,不對之處請指正。發WX9988@HOTIL.COM 謝謝
北京 郝火河 2010年7月1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郝運江   回復:0   發表時間:2014-02-05 18:06:17

族譜錄紀念網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氏統譜
目錄
掖縣郝氏五修族譜
(一) 開盤告祖文
(二) 郝譜成告祖文

丹陽郝氏源流總序 南朝梁 郝迴
襄陽?舂陵郝氏世譜序 北宋 郝拯
襄陽府雙溝郝氏家乘 元 郝伯全
郝氏族譜序 明嘉靖四十三年 郝錦甫
掖縣邑北陵郝氏族譜序 明萬曆二十二年 郝從德
棲霞縣郝宅郝氏族譜序 明崇禎十年 趙胤昌、畢拱辰
掖縣平里店郝氏譜序 清康熙二十三年 王烈
棲霞縣北埠郝氏世系考 清道光四年 郝懿行
北埠誌?郝氏世譜序 清道光二十六年 郝某某
掖縣平里店柳行郝氏世系譜牒序 清同治三年 郝吉午
棲霞縣郝氏曬書堂支譜?敘文 清光緒十年 郝聯蓀、郝聯薇
招遠縣南院莊郝氏家譜敘 清光緒三十三年 李卓吾
行述總敘 民國元年 郝士忠
掖縣柳行邨郝氏通譜序 民國二年 郝學隆
玉、真二公裔民國庚辰郝氏族譜序 民國廿九年 郝觀政
敬宗收族導語 公元一九七零年 郝延奎
歷代譜牒序言文集錦

作者:郝運江   發表時間:2014-02-09 14:23:04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掖縣郝氏五修族譜
郝士忠、郝士和、郝學隆、郝有倫、郝延奎、郝鴻治、郝壽山、郝桂山、郝運田、郝福堂、郝殿恩、郝寶鼎、郝長鴻、郝聚釗、郝同昌、郝蘭芳、郝日昇。

本屆修譜告祖文 中華民國二十九年庚辰歲仲春

(一) 開盤告祖文
猗歟我祖,由棗遷掖。鴻圖大啟,明德惟馨。自元迄今,歷年七百。子繼孫繩,丕承前烈。吾族有族,創自明代。卅年一修,已歷四屆。通譜合編,實自今始。宗族擴大,緝熙敬止。從此公姓,日益蕃昌。精誠團結,祖德彌光。茲值開盤,刊印世系。宗房支派,連成一氣。爰陳不腆,昭告惟誠。仰祈默佑,順利進行。祖靈不遠,如在其上。鑒此葵忱,歆茲秬鬯。

(二) 譜成告祖文
皇皇我祖,克明峻德。卵翼子孫,蕃椒衍瓞。卓哉先達,誼篤親親。迭修家乘,紀載人文。本屆修譜,為便利計。圖錄合編,稍異舊制。歷時八月,始告成功。或原或委,貫徹始終。茲當蕆事,敬告先人。具陳牲醴,略表微忱。伏冀在天,陟降庭止。聿觀厥成,佑我后起。


掖縣郝氏歷屆次修譜人名錄
第一屆掖縣北陵郝氏族譜: 明萬歷二十二年歲次甲午(公元一五九四年)端月
九世:郝從德、郝丞業、郝璽、郝昂、郝守栻(棲霞縣人)
十世:郝黨、郝有才、郝東齊、郝連第(棲霞縣人)、郝良任(招遠縣南院莊人)、郝寧(招遠縣張星小郝家人)、郝大業(招遠縣張星大郝家 )、郝香榮(大郝家人)。
十一世:郝世虎(招遠縣張星大郝家人)、郝易林(招遠縣南院莊人)。
修譜事宜。

第二屆掖縣北陵郝氏族譜(后來改為《平里店郝氏譜》): 清康熙廿三年歲次甲子(公元一六八四年)端月
十一世:郝秉純、郝浩令、郝繼業(招遠縣鴻障人)。
十二世:郝永高、郝輔鳳、郝瑞、郝明、郝進顯、郝士圣(招遠縣鴻障人)、郝奉現(招遠縣鴻障人)、郝瓚(棲霞縣城里人)、郝芳叡(招遠縣大郝家人)、郝潘(招遠縣南院莊人)、郝守祖(招遠縣小郝家人)。
十三世:郝繼先、郝德菲、郝士逈(棲霞縣人)、郝景春(招遠縣南院莊人)、郝尚學(招遠縣小郝家人)。
修譜事宜。

第三屆掖縣平里鄉麻渠社柳行村郝氏世系譜牒:清同治三年歲次甲子(公元一八六四年)端月
十六世:郝吉午(字庚選)、郝中倫、郝玉瓚(后改名如瓚,字瑟亭)。
十七世:郝化南(字吉雲)、郝撝謙、郝西銘(士侹,字西銘)。
十九世:郝毓慶(蓬萊縣灣子口村人)。

第四屆掖縣臨郭區麻渠社柳行村郝氏通譜: 民國二年歲次癸丑(公元一九一三年)
十七世:郝松齡、郝士忠、郝士德、郝士興、郝士純、郝丕俊、郝士禮、郝士勤、郝士發。
十八世:郝學隆、郝學周、郝省山、郝有序、郝有儀、郝元壽、郝元德、郝元昌、郝延壽、郝成信、郝永德、郝元貞。
十九世:郝敬先、郝觀政、郝升庭、郝鴻業、郝慶林。
二十世:郝日昇、郝長興、郝長清。

第五屆掖縣第六區西障區柳行村郝氏通譜:民國二十九年歲次庚辰(公元一九四〇年)端月
十七世:郝士忠(字藎卿)、郝士和。
十八世:郝學隆、郝有倫、郝延奎。
十九世:郝鴻治、郝壽山、郝桂山、郝運田、郝福堂、郝殿恩、郝寶鼎。
二十世:郝長鴻、郝聚釗、郝同昌、郝蘭芳、郝日昇。

第六屆掖縣平里店公社柳行村郝氏世系譜牒、家乘:公元一九七零年歲次庚戌
十八世:郝延奎(字星五)、郝元烈(字光遠)。
十九世:郝鴻治(字進臣)。
修譜事宜。
丹陽郝氏源流總序
郝氏出於赫胥氏,為太昊佐臣,曰郝省,是以火司化也,聽豫州之鳴鳥以作樂歌,以龍作官職也,生都於陳,終塟周南山之陰。郝省為太昊后土,能平九州,辨土地為宜,以教后土,兆民祀之,以配社。
本風姓,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初封太原於郝,為邦國,後因以為氏,凡郝皆其後也。至春秋時,郝為小國,迨隸盩厔之終南,徙并州之太原,周末自終南徙巴蜀漢中。秦昭王時,郝晏受封食邑,治理太白山終南大原,鄉人感其義,於盩厔城東故居建祠焉。晏公之孫瑗,事漢高祖,為治粟內史,奉命守太原郡,因郡人郭琚獻地,遂與太原侯嬰筑城,環十里許,辟六門,告成,遂家焉。是太原自郝始矣,孝文間,迴十八世祖廉公,為漢鞠躬盡力,死而後已。漢本始間,太原國相劉公瑾,邑令伏侯昇,特請恩表其節於門,‘門下孝子’。夫廉公之高祖以前,世家周南山盩厔,遞至晏祖,手植松柏,遂曰;柏林郝氏也,是故抗節不屈而死秦之難,則君臣之道立,自誓不嫁而投渭以死,則夫婦之義正。因父名子康,而植子康枝,則父子之情尉,觀哀忠之臺,其為孝孫可知也,觀退居之樓,其為高士可知也,拜市議之祠,其好施之報可知也,拜秀峰之祠,其御災讓地之德可知也;他如周南山柏林觀,太原之總祠太尉祠,南陽岱王祠,其廟祀者多矣。
望望煙之樓,可以見周急之仁,謁崇節之堂,可以見慕義之正,或舉仕至刺史,或仕至太府、郡守也。皆實錄以誌吾氏族,慾我子孫知先德之不忘也。雖王、賈等贈詩之類必錄者,慾後嗣交遊以善從也,雖哀思自誓之祠必敘者,慾後嗣深思之下,得性情之正也。
永平六年五月,匈奴郝散弟度元,帥左馮翊,北地馬蘭羌、盧水胡反,攻北地。又天興元年四月,鄜城屠各董羌,杏城盧水胡郝奴各率其種內附。又太平真君六年,酒泉公郝溫反于杏城。西衢國有郝子魚,字有得,西將胡人,一余向東,往太原治,經一十又五年衰弱,為魏所編,遂授扁城郡守,領民酋長,因官食封。
晉太安間,夫散、度元二公嗣,帝令遷職於潤州丹陽。吾祖隆公委于桓溫部將是為參軍,嗣后亦遷職于丹陽也。齊中興間,至迴身時,帝又令遷職於江夏郡太守,故由丹陽遷至安陸,遂家焉。以吾祖家丹陽,抵迴身二百餘年,若夫秦、雍、梁、益、并、冀、豫、荊、司等州,皆其支裔。蓋將以聯一本之懿,合其離而萃其渙,明統系以繼先之志也,不亦難乎,幸文獻足徵,故備錄先德,貽我後人,以俟仁人孝子賢智之輩,知所考證焉。 南朝梁 郝 迴

襄陽、舂陵郝氏世譜

拯聞之先君子大理寺判寺事府君曰;吾祖家先世居潤州丹陽姑孰城。相傳望出太原郡,秋祭率用魚菜時食。齊中興間,蕭衍為鎮夏口、江陵,初尅江夏,廼命吾祖領兵四千戌之,是為制置安陸。府君卒塟泭水,子孫因家焉。生二子;仕梁補兵曹從事;又仕隋補左屯衛將軍之號,其後多有散居他鄉者。
拯謹按;今洑水別有郝氏,舊不通譜,近年及有自言為安陸昆季之後,猶有梁隋譜牒,亦當鎮守左屯衛將軍也,蓋其是非不可考矣。大理寺判寺事於安陸為十世孫。端拱中始官荊巴之,太平興國而塟,承事府君於其邑遂為荊楚人。於今六十年矣。而拯抱孫焉。則居荊巴八世矣。明道壬申,拯還故里,將展洑水、甘露之墓,則柴夫人、九公、李夫人之墓皆已失之,因亟詢訪得洑水、甘露兆域所在,廼率族人言於有司而復得之,其文獻藏於家,副在族兄甫,而易三墓者則遂不復可見。慶暦戊子五月,因閱舊譜,感世次之易遠,骨肉之疏,而墳墓之不易保也,廼更為敘次,定為【襄陽、舂陵郝氏世譜】而竝書其後,如此仍別錄一通,以示族人十一世以下來者未艾。襄陽、舂陵二族,自今每歲當以新收名數,更相告語而附益之,庶千里之外而書如一。傳之永遠,有以不忘宗族之誼。至於閏父府君其墓益遠,居故里者尤當以時相率展省,使力求訪三墓所在而表識之,以塞子孫之責,而拯之曾大父暎魁府君無他子,其墓在故里,恃有薄田於其下得以奉守不廢,當質諸有司,以為祭田,使後之子孫,雖貧無得鬻云。
宋慶暦八年戊子五月 十一世孫 拯謹序

襄陽府雙溝郝氏家乘

襄陽雙溝郝氏,出於安陸。安陸郝氏,隋唐為甲族,春秋江漢列國郝省之後裔也。余家譜載;宋仁宗景祐甲戌,王曾為相,士類翕集,放進士榜,得張唐卿三百餘人,而流吭一門五董,世艷其榮。余先族祖以童科賜進士出身,同年安陸郝拯仕為襄州推官,而梅氏與余家及襄城龍奉先,隨城李玉偕皆以同年,敦契誼,推官遂留家襄陽唐白水之河口下大槐樹莊鐵碓臼,是為郝氏初祖也。生三子;長濟廉,師事太傅閆公齊,公偉其才器,以女妻之,閆公世家琚灣,濟廉由是居琚灣之蔡陽,擢楊時榜進士與漢州綿竹,政和進士張浚字德遠之父張咸,字懿明舉進士、賢良兩科,邵武進士李綱字伯紀之父李夔以進士起家為名卿於皆同年矣。而李夔與推官公為同年。士論稱賞,時相臥龍龐元獻公,甚相愛重,擢給事,特敕守秘書,生三男;長潞芳,出居綿州,次潞川,宣和中舉進士,季潞陵皆居蔡陽,潞陵有學行,篤於教子,生子經邦,以詩經入太學。建炎初舉李易榜,仕至京山軍政事,蔚有時望,其沒也,文節楊公狀其行,忠簡公梁公銘其墓,世稱澗笵先生,有文稾行於世,始徙襄陽之張灣,生三子;其次福昊,字明照,以父廕,仕至從事郎,娶張氏,胡文忠公之甥女,恩封孺人,賜冠帔,生宏烈。胡文忠公薦知什邡縣,始居張灣之雙溝,至今為雙溝之始祖也,子曰;伯全,傳五子;仁邦、表正、成通、宗禮、高儀,出為族人後。
安陸府君曰;郝氏之自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封於大原之郝,子孫因以邑為氏,歷秦昭襄王晏公,迄梁武江夏太守迴公為立譜之鼻祖,相傳十餘世,中間序昭穆,別疏戚,因流溯流源,由本達枝,作譜以傳,庶幾不忘本也,郝氏子孫繼此能自振於時,則斯譜之傳愈久愈光。由一世以及千萬世,莫可量也。故余郝氏之譜遠矣。宋景祐間,四世祖六府君始續家世,嘉熙間,從伯父拙同我先君更修家牒曰世譜,而吏部尚書王公為之序。入國朝至治初,先兄再修是譜,萃為一圖,支分派別,粲然可見,余嘗序之。

作者:郝運江   發表時間:2014-02-09 14:24:40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郝氏族譜序
周南山之陰,古郝邑,郝始邑於盩厔城東,為秦所逼,徙之太原,又南徙之漢中,渭水東流,經故城東鄠縣、長安、萬年、潼關、謂之渭關,故郝邑,而東西流漫千餘里,後遂并於晉,歷秦、漢,其苗裔無傳。
唐以來,安陸郝氏獨顯,往與棗強伯全公語,道其家世,謂自湖以北諸郝氏,皆原本安陸,從族望也。予郝氏一族,故棗強郝氏,先伯全公始生,猶及郝氏盛時。予郝氏一族初祖仁邦公,有善行,資產歲入鉅萬,推與無倦,曰;吾與籯於貲,寧籯於施。後子孫稍貧,或他徙,棗強郝氏遂微。
仁邦公云孫太翁,以學行有名,慨然念其家以時盛衰,而族譜未輯,因其先人聖倫公遺本編纂之。自二世祖仁邦公以上,推溯之,得十餘世,中間或佚其名,其家世之由來無可考見,博求棗強人之同氏者,得其地曰;廣川、宅城、門莊者數十,而郝氏之族才數家,因言曰;吾郝氏之盛於昔而微於今也,流傳舊矣。
其古郝邑之遺乎?予因考酈道元︽水經註︾郝在盩厔縣終南山之陰,後徙太原,而太原縣亦有郝鄉故地。顏師古︽急就篇︾註;郝在今京兆盩厔鄉名,因地以命氏。蓋渭河之間數百里,為郝邑者二,世遠年湮,各以所聞指目之,即其地有難詳者,又古者以官命族,︽周禮?夏官︾有郝氏所稱赫胥氏始為郝是也。顏註︽史記︾渭水在郝,今盩厔也,而渭水東入河,故有渭霍山,皆秦晉之地,亦可以地為氏,郝之為族大矣。然為邑氏可徵信。蓋秦之風姓之支屬也,秦之有郝,其源固遠矣哉!
太翁之為譜,推原受姓之由,而錄其所可紀者,以為始祖先世,善言美行,勤勤著之,無濫無遺,其於譜法為能得其通,而其用心亦勤矣。予因歷徵郝之繋邑與其命官以為族者,相為引伸之,其譜義法之精,太翁言之蓋詳,無俟予張而大之也。
嘉靖四十三年甲子歲小陽春

錦甫 謹誌
掖邑北陵郝氏族譜

掖邑北陵郝氏,出於棗強,棗強郝氏,肇自原本安州安陸,從族望也。由是唐宋為甲族,或曰三皇伏羲號曰太昊,有位佐臣者郝省也,由是淮水受姓之始祖也,或曰殷商春秋渭河列國,子期之後裔也。予家譜載;予族至唐太宗貞觀間,魏征為相,予先祖處俊公舉進士,仕至唐高宗總章戊辰同東西臺三品,鹹亨辛未晉封同中書門下三品,上元甲戌加封中書令。武曌垂拱戊子有誣告太子通事舍人象賢公謀反罪,褫職誅戮之,或寸磔而亡,其祖父毀棺戮尸,其子曰肸公,字伯泉,來山東萊州郡掖邑北陵避禍,是為郝氏開山鼻祖也。第予家譜載;宋仁宗景祐甲戌,王曾為相,士類翕集,放進士榜,得張唐卿三百餘人,而流吭一門五董,世艷其榮。予先族祖拯公,以童科賜進士出身,仕至襄州推官,而梅氏與予家及襄城龍奉先,隋城李玉皆以同年,敦契誼,推官公遂留家舂陵之唐白水之河口下大槐樹莊鐵碓臼。又譜載;元世祖至元甲申,予先族祖祿昊、宏烈諸公以襄陽郡舂陵至章陵之戰禍連綿,兵荒馬亂,同年棗陽縣文庠生諱伯全公,始徙北直隸真定府棗強縣時,初設塾蒙舘,哉此師資,擢至周文公私塾。蓋在諱伯全公以滿腹四書六藝經義也,稱謂三舍八邑之師焉。周文公子與曾孫四人,均以經術文辭登科進士。數載之久,予祖諱表正公預見此地窄人稠,非子孫長久之計也,每思遷徙濟南府齊河至青州府益都、壽光、臨淄,又至萊州府掖邑數縣地耳。諱表正公者,商賈也,曾客蹟山東萊州府掖縣邑北鄉平仲故里之晏樂窩耳。平仲者,齊大夫晏嬰也,淳於、嬰里、柳行、店街、大溝崖謂晏樂窩耳,或曰晏邑平里,有碑記為證矣。予高祖皆塟地、落籍於萬歲河南岸黃家灣涯之北陵上,是為郝氏初祖也。
諱伯全公生五男;次諱表正公守唐以來先族祖肸公之裔墓廬,移居北陵,惟次宗禮居平仲故里有曰店街守家業,餘者擇木而棲,相地而居矣。
諱表正公生三男;明遠、文強、諱仕舉。長明遠公生一男;本,始居登州府棲霞縣城郝宅,次文強生四男;生、蔥、理、達,始居登州府招遠縣,且長生、次蔥二公析界河張星大呂家,次理、次達二公析居磨起山東麓南院莊。
諱仕舉公生三男;諱玉、迪、真,惟長諱玉公至今為北陵之分支始祖也。子曰;諱昉、暉。傳四子;志明、志文、志宗、志甫,再傳至朝陽、朝卿、朝恩、諱朝柱、朝弼、朝俸皆出為玉公裔族人後。然則迪、真二公至今為平仲故里之晏樂窩夫族分支始祖矣。是暉公以父廕,仕至從事郎,娶姜氏,周文忠公之甥女,例封孺人,賜冠帔,生二子;長志宗出居坎上;次志甫始居麻渠。周文忠公曾薦暉公知綿竹縣,綿州通判監州。因志甫無嗣,過繼子朝陽為嗣,子曰;汝時、郝時;汝時傳四子;長紘宇、次紘宙、次紘章、次紘光。惟紘宇,字庭堂,傳二子;添福、旺福是矣。因周文忠公為棗強縣宅城人氏焉。
趙、梁世家大溝崖上,而真公由是居晏樂窩之柳行東崖上,擢劉善之進士,與趙定基之子好勵、猶子好霖,梁淳之於皆同年,而淳與真公為同鄉黨,士論稱賞,時相平仲故里劉公善甚相愛重,擢給事特敕守秘書、功曹。生四男;暐、晛、昕、昀,皆居平仲故里柳行疃。蓋在郝暐公生子志強,傳朝宗,有學行篤於教子,生興以詩經入太學。成化間,初舉楊溥仕至招遠縣典史,蔚有時望,其沒也,文節楊公狀其行,忠簡公呂公銘其墓,始徙招遠縣張星集也。興生文高,文高傳五子長曰安、次曰泰、次曰寧、次曰禎、次曰祥是耳。而晛、昕二公始徙萊州府城南之老平頂山西麓村莊,又而昀公裔世居平仲故里老母珠河之東崖上。昀公生二男;志業、志祖。長志業生三子;朝棟、朝楷、朝輔,傳汝聖、汝瑆、汝贒、汝珵,皆為真公裔族人後矣。
迪公始居平仲故里老母珠河之西崖上,生二男;映、曉。長映生二男;志遠、志運。長志遠始徙居招遠縣張星集。次志運始居西繇萬歲河北岸古里鄧家中腰疃,而志遠生朝堯,朝堯生二男;忠、賢。因忠無嗣,故志遠以從兄志強之孫、朝宗之子興承祧矣。次曉生二男;志增、志鴻。長志增生朝達,師事縣丞劉公英,公偉其才器,以甥女妻之,劉公英世家晏嬰故里。朝達由是居晏嬰故里土圩子,生二男;清善、潔善,長清善生二子;蕓蒸、蕓起。長蕓蒸,字敬,生二子;德仕、德運,始居招遠縣鴻障,次蕓起生二子;才支、才照。才支亦隨伯敬遷鴻障也。次志鴻生二男;朝欽、朝楨。長朝欽生二男;溟善、汝善。次汝善生二子;應德、應吉。長應德生四子;伯、倫、經、孝。次經、次孝亦始居招遠縣鴻障。不久,經又徙居張邴堡是耳,次朝楨生漢善,漢善生三之;丞德、丞業、丞典。次丞典,字永盛,生宗仁,亦遷居鴻障,故鴻障者有;敬、永盛、才支諸君與經、孝是矣。此朝欽、朝楨、清善皆世居平仲故里之老母珠河西崖上。故迪公裔五子;清善、潔善、溟善、汝善、漢善傳敬、蕓起、蕓端、蕓彥、蕓師、應德、應吉、丞德、丞業、永盛諸君皆出為迪公裔族人後矣。
予少時聞先君子與汝珵父兄交遊甚熟,而平仲故里之店街、柳行疃、大溝崖之間,田、徐、趙、梁世家其地,郝氏仕第相望,累有同年之好。予嘗屢過平仲故里之晏樂窩,朝楷之孫、汝珵之子郝璽一門群從周旋,欸曲放歌,或文儒對詩皆縱酒,文節徐公圖,字汝春為西塾師,每與出其所藏名書奇跡及世續家譜,井然甚明,有若田公深夫所為序,與其所自著,皆可不朽。予每為士節興嘆,或書錄誦文,何其先世之多,賢而後嗣之尤盛,詩書忠厚之積,豈不長哉!
予今年歸自梓裡,璽遣令子持家譜示予,俾為之序。忝予之舊聞,若合符節,因文考實,悉數餘篇,而鄉袞之文章在是,郝氏之先德在是,其後賢之繼承亦在是也。予手肅末學,何能為之輕重歟?然若敬璽之尊崇先祖,率勵族人,用心亦廣矣夫。
萬曆二十二年甲午端月十五日 九世孫 從德 謹誌

作者:郝運江   發表時間:2014-02-09 14:25:41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棲霞縣南郝宅郝氏族譜

郝之先本子姓,蓋商帝乙之世子期之後,歷秦漢至晉,自太原以下為三望族,至唐又定為四望族,曰京兆、曰安陸、曰丹陽、曰襄陽,所謂荊楚郝迴者,則出自丹揚,由江夏太守以救荒活民有功也,居荊巴為最久生長子孫,遂成茂族,世傳荊巴郝氏多其遺裔,為不誣矣。
有襄州軍政事曰拯者,自安陸徙居襄陽,後七世孫諱伯全,流避宋季白水唐河之難或亂世,遷居冀之棗強,不久又遷萊州府城北平里店,其九世孫諱明遠又自萊州郡遷居登州府棲霞縣郝宅,今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晉君之初祖也。晉,純孝人也,嘗上重念本源之既遠,下慾綿慶澤於將來,喟然嘆曰;自初祖以來,迄今八世矣。其人存者無慮百十,籍雖異而里則聯,爨或分而鱗則次,凡吉兇慶弔與夫春秋礻龠祀而無不至者,怡然為一詩禮大家。然不有譜以統之,恐歷世滋遠,至有遺本忘親之失,豈不深可悲己乎?於是取家藏世系重加考訂而增修之,一依宋歐陽文忠公譜例,列圖析以來棲霞之祖為一世,至四世則分為三房,三房之下,各隨其子孫而繋之,庶俾後人知水木有本源,篤孝敬而無或忽也。
若晉者,可謂能亢厥宗,無愧為人子孫矣。譜成間,謁予為之序,因得周閱是譜,其間負儒名,敦隱操者代雖有人,而擢可躋仕者,則見以萬曆癸酉科舉人,丁醜進士,知蒙城縣又知海寧州。至晉,從師縣庠,業春秋王氏學,中天啟辛酉科解元,崇禎戊辰以進士起家釋謁,今官有聲中朝。族子珀又領庚午科鄉薦赴禮闈登乙榜 ,擢綿州府教授。豈非積之久而後發,嗇於昔而豐於今歟?物理固如是也。
郝氏之族由唐宋,歷元至今數百年,慶澤之流綿綿而不艾,亦惟祖宗儲休累洽之厚以致之,為後人者,誠能修德以培善基,積學而崇宦業則祖澤愈遠而盛,是譜之傳,尚亦有輝哉!昔徙以世望自高而不克勉,是有玷於祖,又豈得為孝乎?予與晉有邑鄉邦契愛之好,因書此為之規云。
崇禎十年丁醜肇秋 掖邑縣學萬曆丙辰進士趙胤昌、畢拱辰 謹誌

掖縣平里店郝氏譜

康熙二十三年,歲在甲子七月初吉,予坐曬書堂適棲霞,之平里店萬歲河旁,有萊州府廩生曰郝秉純者來謁,出其譜囑予序之,且曰;吾郝氏繋太原郝之後,其族顯於安陸而支衍於江南北,飄襄陽、綿竹、棗強者,累世不絕,匪直璽、昂二君已也,今揭閱厥譜,良非虛也。又曰;吾宗人家於萬歲河南者不可指數,其初一本也,源流而未益分。於是乎有期功之屬焉,有緦麻之屬焉,有袒免無服之屬焉,世之薄者,於其疏屬視如涂人,由無譜以稽之也,使有譜焉,等而上之則出於一本,旁而推之則分為群支。雖百世之遠而祖考不忘,宗族不散,尊祖敬宗之心將油然生矣。此吾譜所以修也,君其為我序之。
予惟族譜之作,所以推其本,聯其支,而尊尊親親之道存焉,世之譜其族者往往有之,然誕者上推古昔以為博,夸者旁援他族以為榮,不及於誣其乎?今郝氏之譜,據其所可知而不失之誣,缺其不可考而不失之夸,推其祖之所自出,有尊尊之義焉,詳其族之所由分;有親親之義焉,其得古人作譜之法,而合於東晉王氏之譜矣。乎廩生如郝君,心津津乎循理而文寢寢乎躋華,則夫亢宗昭祖而興起後人蓋有日矣,昔漢名臣繋譜以賢傳,唐宰相繋表以貴傳,斯譜也安知不若昔之貴且賢者竝傳與?
萊州府掖邑縣學康熙庚戌進士 王烈 謹誌


棲霞縣北埠邨郝氏世譜
郝氏世系考
謹按《姓纂》;郝出於太昊氏之佐郝省氏,帝乙時子期封於太原郝鄉,因氏焉。︽廣韻?十九鐸︾郝姓下亦本其說,獨不言郝省氏,而︽姓氏急就篇︾既引︽廣韻︾,又引︽唐表︾云;出自郝省氏,則仍用︽姓纂︾之文,︽表︾又云;裔孫期封於太原之郝鄉。蓋以裔蒙郝省氏而言,若依︽廣韻︾不言郝省,將不知子期為何人也!︽表︾又云;裔孫晏,秦上卿,則以裔蒙期而言,晏孫瑗,太原守,生夔,漢匈奴中郎將。此皆太原之郝之著名於秦漢間者也。
懿行謹按;匈奴中郎將,當以︽姓纂︾作上谷太守,︽表︾蓋誤耳。︽急就篇︾云;漢郝賢,郝黨、郝絜,魏郝昭、吳郝普,晉郝隆,隋郝璦,唐郝處俊,郝珽玉,郝玭。宋郝質,郝仲連,晉匈奴郝度元,燕郝晷。又按;晉有兩郝隆,一字佐治,是曬腹中書者。一字弘始,同姓名者,俱見︽世說新語︾。又晉亦有郝普,字道匡,太原襄城人,仕至洛陽太守,見︽世說?賢媛篇︾註引︽郝氏譜︾,又引︽汝陽別傳?襄城郝仲將︾云云,豈仲將即道匡,或一人而有兩字?歟將同姓名者耶?︽華陽國誌?序誌篇︾有烈士郝伯都,閬中人,在後漢時,︽唐書?藝文誌?雜藝術類︾有郝沖︽投壺經︾一卷,︽別集類︾有︽郝默集︾五卷,據誌所列,按其時代,默蓋晉時人,沖後漢人或晉初人也。︽姓纂︾又云;後漢郝蘭,後梁太傅郝絜,後燕從事中郎郝畧,桓溫參軍郝隆,唐太原尉郝昕,并太原人。則知此皆太原之郝之支流餘裔也。晉宋之間,有自太原徙丹陽,又徙安陸者。據︽唐表︾云;夔裔孫,晉末因官徙潤州丹陽。七世孫迴,又徙安陸。自此,安陸之郝又為著姓。以下迄於隋唐間矣。據︽姓纂︾云;梁江夏太守郝迴,自丹陽居安陸,生破敵,後周沔州刺史(按刺史表作太守恐誤)、新吳伯,敵孫相貴,唐滁州刺史,生處俊、處杰。處俊中書令、甑山縣公,子北叟,司儀郎、南容秘書郎。處杰鄜州刺史(自迴以下︽唐表︾俱依︽姓纂︾不具錄)。︽姓纂︾又云;京兆盩厔有此姓,然則太原之郝,其後支分派衍而為丹陽、為安陸、為京兆。要皆繼別之小宗,其大宗固以居太原者為鼻祖矣。
由唐迄宋,有自太原徙潞,又徙澤自陵川者,曰祚,曰昇,曰天挺,字晉卿。︽金史?隱逸︾有傳(按;時又有郝天挺,字繼先,又字俊卿,出於朵魯別族封冀國公謚文定,元史別有傳)。曰思溫,曰經,字伯常,徙順天。當元世祖時,以風節文學顯,封薊國公,謚文忠。︽元史︾有傳。明初居青口村,今居霸州,又居定州。居定州者,亦以仕宦風節著。聞有居霸州之信安者,曰彬,字景文,仕元世祖。仁宗朝官至中書參知事,以功名顯,︽元史︾有傳。自此順天之郝,又皆為著姓矣!當明永樂年間,有自棗強徙山東之齊河之三樂口村者其后自西徂東,由濟而青而萊而至登或有齊河出家營者,曰仲良(據霸州及齊河族譜)。其後由濟而青、而萊、而登。此又順天之郝之支分派衍而皆為繼別之小宗者也。居霸州者,多顯仕。余嘗覽其族譜,首列始祖經,蓋不知以太原者為大宗。其序廼云;‘吾族本姬姓也,周初封霍叔於霍,而分封其支庶於郝,是說也。異乎所聞。余蓋疑而未敢信云。郝氏本非姬姓,與霍亦不同宗。當由土俗音訛,里巷鯫生創為異說。遂令郝霍二姓無妨謬語同宗。所謂數典忘祖,於古未聞。古讀郝音如釋也。登州之郝,至明初迄今,四百餘年來未嘗見有舊傳族譜。蓋經兵火亡逸久矣!自頃因讀霸州譜,嘆其缺畧未備,因檢姓氏諸書,博綜源流,庶幾先河後海之意。較若列眉,俾後人有以考其間文字及所引書,不避重複繁碎,唯求明晰。雖知筆墨蕪拙,不加芟潤,聊存此稾,為後世修譜繋者有所取材,其亦滄海不遺細流之義也夫。
道光四年甲申八月望日 懿行謹識 時年六十有八。

北埠誌?郝氏世譜序
水同源而殊派,木千枝而一本。我始祖明遠自青郡來處於棲,迄於今已十餘世矣。子姓繁衍,余懼數傳而後親疏遠邇,將淆亂而無別甚,且有忘其所自出者矣。久慾編成世譜以貽子孫,然族繁而折居卒,卒未易詳核,姑即本支世祖而下,列而序之,以示於後,若旁支所出皆缺而未錄,蓋將以此楷式俾我同族之人,各取其本宗效此序,定然彙成一譜,庶幾後世子孫一展卷焉,而世系之相次者,斑斑可考。且以見今之分支而殊派者,上溯厥初者,皆一人之身所為屬,毛而離里者也,亦未必非睦族之一耶云爾。
道光二十六年嵗次丙午孟冬吉日

作者:郝運江   發表時間:2014-02-09 14:26:48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掖縣柳行村郝氏世系譜牒

考之禮,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
每讀書至此,未嘗不慨慕流連也。第無以誌之,則敬無所施。無以序之,則收或有忘也。余郝氏一族由明洪武以來,歷年久矣!
至世系譜牒前此,或有或無,皆不可考。以前而論,不知何時分為三、四、七甲,外遷者,亦不知何時有遷居招遠縣鴻障者,有遷居蓬萊縣灣子口者,有遷居棲霞縣城內者,且長幼莫辨,次序難明,余雖有誌譜牒,動輒蒿目長嘆也!
無奈於甲子孟春,同業儒弟中倫、玉瓚,同侄化南、撝謙、西銘,曾孫毓慶。於前之可考者,備為載之;於後之有實據者,歷為序之,而已世系分三支序。
同治三年端月十五日 吉午 謹誌

棲霞縣郝氏曬書堂支譜
敘文
吾族自明遠公徙居棲霞,迄今五百餘歲,未見印本族譜,蓋經兵火逸亡久矣。
梅葊公曾手輯一卷,亦未終篇。聯蓀蓄志續修,自愧才短,族人能任斯事者,又皆犇走、衣食,因遍囑四鄉族人各錄支譜,聯蓀董其成擬集稾本,異口者有修譜者可為憑藉,而數年之久,應者無人。因思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廼仿桐城方氏支譜式,謹修曬書堂支譜一卷,并將蘭皋公所存︽郝氏世系考︾敬刊完篇,冠諸卷首,俾子弟翻閱,庶免數典忘祖之誚云。
光緒十年歲次甲申嘉平之吉,十七世孫聯蓀時年六十有二,謹誌識於順天東路廳署之若鏡軒。

招遠縣南院莊郝氏家譜

嵗在丙午,余訓蒙於此邨,時年已八十矣。
前曾在此二次,初時弟子物故幾盡。次後皆已年長,今所訓者,悉其子孫,而郝姓尤多,以余之一身,前後訓其三世,亦舌耕之罕事也。課讀之暇,重修余家族譜,諸東皆見而慕之。至丁未仲夏,余家族譜書,重修已成。而郝姓諸東,久慾修輯家譜,殊難其人,因見余家譜書完備,咸請代任其事,余謂此皆本宗之責,非他姓之所能預,眾咸以早有雲亭公所列舊譜,明晰可考。余取而閱之,因知其三世自景冬始居此村,其來自何年?遷自何處?雖無可查,而四世以下,子孫蕃衍,支分派別,井然不亂,詢及族人所言,與譜皆同,使非雲亭公早定舊譜,安能至今,如斯之不爽哉!惜其不幸早世,未及竟斯役耳。
余因眾堅請謬膺斯命,遂集其父老子弟,細為延訪,不數日而編次以竣。余今已年就衰頹,語無倫次,僅贅數言,以弁諸首云爾。
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嵗荷月下浣 同邑後學星垣 李卓吾 謹誌
九世孫文藻、殿松,十世孫貴勛、崔、貴仕 同校。

行述總敘
竊思木猶有本,本固而葉始蕃,水尚有源,源深而流斯遠,是故有子以務本為先,曾子以追遠為重,忘所自由則高曾而上等諸路人,昧所分支,則曾玄而視同秦越,此仁孝所以日落,風俗所以日偷也,顧本愈遠則愈漓,支愈分則愈渙。慾合其漓,而萃其渙,莫善於譜矣。
蓋譜者,由已身上溯之,而父、祖、曾、高又有厥初,生民皆各所自出也,則報本追遠忘已生,由已身下衍之,而子、孫、曾、玄又有來、罤、仍、耳至云孫也。皆我身所推衍也,則貽謀燕冀之念以篤,更由已身旁推之,而叔伯、兄弟、初從、再從、三從又有無服之親,以至於不可紀極者,無非我祖父所遺留也,則休戚相關之情,以縶相承,脈絡分明。若網在綱,有條不紊,如絲受治,其緒不棼,為後裔者年久湮,而文獻不足,世系紊而名位不分,揆厥由來曷為以故,無他由族譜不修故也。
吾族原籍襄陽府唐白水河口下大槐樹莊鐵碓臼,世居大族。賜姓曰郝,郝省裔孫期封郝,以邑為氏,先秦武王時御史大夫上卿晏公初為惠文王典屬國啟之。漢時瑗公又啟之,生夔五世昌。三國魏時郝昭又啟之,由郝而秦而晉至荊楚又而巴蜀皆其流派矣。厥後分居別處,委贄從郝公,呼代有文遐哉,莫可闡述。
惟始祖諱伯全公,自皇元至元年間,由掖邑籍至今二十世又餘矣。而祖功宗德,事業昭然,奈何子孫茫然罔識聞嘗訪問故老尚諭先公覺。當年學者棲霞縣城郝懿行考其世系,賢書驗來於明初時,有自棗強徙齊河之三樂口村者,其後自西徂東由濟而青而萊而至登,此言由北直隸省棗強縣,又徙居濟南府齊河縣晏城三樂口村,又徙居青州府益都縣、壽光縣與臨淄縣,定居萊州府城北平里店,又見明洪武初,始徙棲霞縣。然此非空傳而無據也。是值嘉慶十一年,七甲裔族郝振清與棲霞裔族郝懿行賓主聚處相歡。敘先世遠離情由,并不曾見面寒溫,擇日祭祀,祭拜祖墓,合族皆陪,同到北陵祖塋,周視墓原,細閱墓表,敘支派源流之語。
始祖諱伯全公於宋季時避亂世由襄陽府雙溝,遷至棗強縣落籍定居,元季徙山東濟南府齊河縣三樂口村,曾徙青州府臨淄縣、益都縣等後,又徙至萊州府城北鄉平里店,娶妣徐氏生五子。至正十八年戊戌歿,安塟平里店之北陵疃唐時郝肸公裔墓坡下郝氏先塋。
三世祖諱仕舉公之子有三;其長次子諱玉、迪、真,猶在平里店。長子諱玉與父諱仕舉府君移居北陵疃,以守護唐時先祖郝肸公裔墳墓也,故郝氏之籍貫掖邑之版圖,自四世祖玉、迪、真三公肇基始祖矣。就吾郝氏世居平仲故里一地 ,子孫蕃衍,近達數百,大開北陵一族。
明永樂之後,諱仕舉公裔卜居掖縣三十六都,今之二十一都三、四、七、八甲家焉,開種嬰里、柳行、臨郭、諸流、麻渠等地共田數千畝焉。明萬曆年間七甲裔族適居平仲故里,北陵四甲裔族郝公諱從德府君因茲掖縣城東萊呂先生祠書院任職山長,蒞任幾年,從德公啟閱歷幾載,而恩澤下逮德政上聞,其教化,總由從德公其圖謀,亦自七甲裔族郝昂、郝璽也,同心同德,惟一總非君臣始有焉,總理平里店之誼屬同鄉若同氣,從德公與郝昂、郝璽之同居此村耳。論語云;德不孤心有鄰此其類是然。故從德公與郝昂、郝璽皆稱兄弟輩分支之肇始矣。
明季時,因孔有德、李九成叛亂騷擾登州、萊州兩府城,四甲裔族郝公有才、有粟、郝垚字有材、郝森字有謖、郝鑫字有元僑居避難於晏嬰故里土圩子,迨平息騷亂後有移居柳行疃西崖有移居後麻渠田家溝,稍晚者有四甲裔族郝公思元、進顯父子倆,又有郝公永陽字丹鳳、永孝字占鳳兄弟倆也。
但當時值明末清初,擾亂未平,國課繁重,有糧無妻,鄰里鄉黨,遠近親疏。迨至平靖之後,清順治初,四甲裔族大宗宗子郝聯、郝黨之子有六,故浩元公班次居三,而浩文、浩宇、浩光、浩享、浩令諸公次第相繼名位分明,亦偕同移居柳行疃東崖。因疃有條老母珠河崖上,柳樹成行一片林,故謂曰柳行是也。
迨至平靖之後,著土歌以鄉人,一時之迷者均分麥種播,種一方之圖者豐,而行人嗟其病涉,爰為之修石橋補道路,貧乏苦於自贍,為之廣賑貸,故有賴公者以婚姻配者,不知幾何,人賴公以舉火不識幾何,迄於今數百餘載,宗支蔓延,皆諱從德、有材、浩元、浩光、連榮、進顯諸祖遷地之良也,然若回憶當時不知幾經拮據,創造土田及移居之後,期勤敏節儉及復如故而積置增加,諱從德公與諸同族子弟,每公田貳拾畝,其親親為何以也,其餘他處不及備載。
由一世以至今,溯其委而窮其源,螽斯振振,瓜瓞綿綿,如木之萬葉,千枝歸於一本,若水之支分派別於一源,尺幅中合族之宗支庶備。
自古無無人之祖,亦無無祖之人,則木本水源,誰不深念!故得諸父老之傳聞,征諸祖墳之碑,記於清同治三年曾與同族其聲纂修世系而未獲精詳,竅願孝子慈孫繼誌敘事,或三十年繼此而續修之,修飾而潤色之,則祖公之幸甚,而後子孫之幸亦甚矣。
時中華民國元年壬子仲夏月 十七世孫士忠僅依伯輩賡選公修世系之族譜而承攆之

作者:郝運江   發表時間:2014-02-09 14:27:59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掖縣柳行村郝氏通譜

夫族有譜,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管攝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風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此,尊祖宗而聯族姓,承先裕後之謀,切莫於此。
古人之意,莫重於族,亦莫嚴於譜,譜者推其祖之所自出而合其族之所由分天。歐陽曰;譜圖之法,斷自可見之世即為高祖,下至五世玄孫而別自為世。又有蘇曰;凡嫡子而後得譜,為譜者皆存其高祖,而遷其高祖之分。
考古代社會,夙重宗族,自大儒歐陽氏、蘇氏創譜牒制後,千百年來言家乘者,遵制法古,群相倡導馴至舉國上下。無族無譜。蓋自先王制禮,以明宗為大務,是以古者有大宗、小宗之別。使其派有所統而不紊。又重之歲時臘祭之會,冠婚喪祭之禮,鄉射燕餉之儀,其目委曲而繁重若此者,所以可其揖讓長幼之節,隆其親親老老之恩,厚其睦姻慈念之義,使人人知有忠敬孝友,醇固而澆薄之風。蓋在敬發千枝歸一本。凡祖之所出,宗之所別,無所不同,其愛且敬焉。與予堂祖郝中倫曰;有美不揚,是沒祖也,無美而稱,是誣祖也;實事求是,不忘祖也。壽諸梨棗,垂久遠也。又云;以存一家之故,備後世子孫省覽,藉以推其敬宗之念,而抒其愛國之懷,其有關於世教也大矣。
盩厔,予因考許慎著︽說文︾曰;郝,右扶風鄠、盩厔鄉名。從邑,赤聲。酈道元撰︽水經︾註;郝,在盩厔其地,蓋郝徙也。顏師古撰《急就篇》曰:郝利親。郝,京兆盩厔鄉名也,因地以命氏。漢有郝賢,今盩厔縣猶出郝姓。利親,言其父母也。羅泌撰《路史》曰:帝之弟郝骨氏,為帝立制,其裔孫子期。帝乙封之太原之郝,后有郝氏、郝骨氏。又云:郝,今太原有郝鄉,太昊弟郝骨氏后。一云右扶風盩厔鄉也。帝乙時,有子期因封之曰郝云。又云:太昊后風姓國名記:郝、辰、巫、武、沅。劉於義撰《敕修陜西通志》曰:雍州,郝,盩厔;郝,商郝國,太昊弟郝骨氏后,右扶風盩厔鄉也。又云:郝,太昊弟郝骨氏后,帝乙時,有子期因封之曰郝云。王志沂輯《陜西志輯要》曰:周郝國,秦內史地,漢置盩厔縣,后漢廢入武功,晉復置縣。楊儀撰《盩厔縣志》曰:盩厔,古駱國,商郝國。《路史》太昊弟郝省氏之后,右扶風盩厔也;《說文》郝右扶風盩厔鄉名;《廣韻》商帝乙之弟期封國于郝。按《唐書?宰相世系表》郝氏出自郝省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封于太原之郝鄉,因以為氏,與《說文》異俟考。︽大明統誌︾曰;在漢盩厔時置縣制,是古郝國,屬京兆郡。︽康熙字典︾亦從︽說文︾之意。︽通誌?氏族考︾郝初盩厔,曰郝方國,後為郝鄉,始於長安城西,為秦所逼,徙之太原,又南徙川湖,故郝鄉而南或東流莫千餘里,後遂并於東周,歷秦漢,其苗裔無傳。西晉末時,中原蕩版,五胡亂華。
夫宗族自唐初以來,安陸郝氏獨顯,往與棗強縣祖伯全公語,道其家世,謂自湖以四周諸郝氏,皆原本安州安陸,從族望也,故賜進士及第,賜進士出身,賜同進士出身者十人有一,特科進士有七,鄉試、漕舉、軍功、薦辟、錄廕諸科凡一百三十有五人,科第亦云盛云,而禮學則如安陸、襄陽、章陵、鍾祥、枝江、棗強、與犯顏直諫之處俊公,講明經學之拯公,其嘉言懿行,燦然史冊,而可為淵源家法者,又豈少也哉,
予郝氏大族,豈遂無佳子弟耶?裁成輔相,端在父兄師長之賢,不得本一時式徽,遂挫其勇往進取之態,本忠厚以植其基廣教化以造其器,將見蓬勃鬱積之氣,藴於北陵,鍾於我族,則恢先緒,振家聲,以門閥光者,有屬也,能無拭目俟之?
宗支分明,派次聯屬;疏也,不以富貴而收之,親也,不以貧賤而遺之,蓋因溯家法者重本支也,若泛以某處富貴為榮,某處貧賤者為辱,棄親近疏必遺幽明之憤恨矣。茍僅以攀援附會,固不能嚴宗派,別親疏,抑且厚誣先人耳。
夫宗族者,祖宗一人所自出也,一人之身衍為數千人,數千人之身,即一人之身也,人以祖宗之身為身,則當以祖宗之心為心。一族之內,俊秀者尊之,象賢者也,孝子悌弟義士節婦則欽崇之,立身行道,貽先人以令名者也,有位者慶之,大吾門閭者也,富者衛之,能克家者也,貧者、弱者、孤者、獨者、鰥者、寡者、疾厄者、患難者,相與救助之,賑恤者,懼辱其先也,老者安之,幼者慈之,宗友賴以遞續者也。
惟是天下之平,基於國治,一國之治,基於家齊,而國為家之積,雖世界縱躋於大同,而家未必即廢,故敬宗敦族,實乃和平之起點,未可以侈言天下一家,世界大同而漠然忽視宗族也,族毋論遠近,確係共祖所自出,或有別立籍於異省他州及同郡各鄉,須記其所在,不可遺失,以傷本脈。
在我柳行村諸支族中散佈最廣,而團結之力亦最強,每於東崖祠堂冬至臘祭之期,觀其代表陳議,整頓祠規、族約,表現毅力、熱忱、燭照無遺,藉以推知其一般。族中諸父老兄弟,各本敬宗收族之旨,益堅團結,共體時艱,以發揚民族精神,奠國家於磐石之安,諸君子擴大特殊精神,而及於全族、全社會、則有裨益於民族,國家之建設與隆昌,又何可限量,是以序之。
中華民國二年癸醜桂月 郝學隆 謹識

玉、真二公民國庚辰族譜

庚辰玉、真二公嗣裔修訂族譜,濟南府歷城縣教諭、國學生士忠族叔祖以講歷城縣省立國語科留縣,學隆族叔曾肄業國子監廣文。假歸,分董其事。次年春,譜將成,屬序於觀政,因欣然曰;君等勞矣!雖然,吾知其不自為勞,而有足樂也,蓋有志之士,固以作育才,平治天下為事者,今廼出其餘力,能敬乃宗,睦乃族,條緒其家乘,擴其孝悌之心,將以世俗,挽浩刧,保小宗大族,是君等與合族賢士之志,不亦誠且樂乎!
溯我郝氏,肇自赫胥,號曰郝省,裔孫期姓封於商代,族衍於九州。遠祖晏公,顯偉於戰國秦昭文王時,兩漢而後,代有聞人,中有瑗、夔、賢、廉、黨諸輩,以顯赫世族著於太原郡者,迄唐高宗朝宰相處俊公一派,稱望於江夏安陸。至元初,伯全公遷居棗強、齊河、益都,益云繁昌。元末,表正公又遷居掖縣,傳至仕舉公,發為玉、迪、真三房,各房支流,大部聚居於掖縣及其鄰邑,蔓延及於齊、魯、豫、冀、遼、吉、黑者,亦不勝其數,所有派衍分佈,歷屆舊譜及學隆族叔序之詳矣,觀政與玉、真二公裔各族,臺同棣仲,仕舉公後裔,在掖縣十餘支族中屬為近族,目擊盛事,能不贊喜?
按玉、真二公後裔,在我柳行村十餘支族中散佈最廣,而團結之力亦最強,每於掖縣城北鄉柳行村西崖總祠,冬至臘祭之期,觀其代表陳議,整頓祠規、族約,表現毅力、熱忱、燭照無遺,藉以推知其一般。至於隆族誼,篤禋祀,猶屬餘事,倘玉、真二公裔諸君子擴此特殊精神而及於全族,全社會,則有裨益於民族國家之建設與隆昌,又何可限量。
今時局變,國人對於家族觀念逐漸沖淡,且國際往來愈頻繁,視野愈擴大,天下一家,期諸實現,向之所以愛一家一族者,今兼以愛異族異人,民胞物與,四海之內皆兄弟,其理想因時代而進步,固未可以厚非。惟是天下之平,基於國治,一國之治,基於家齊,而國為家之積,雖世界縱躋於大同,而家未必即廢,故敬宗敦族,實乃世界和平之起點,未可以侈言天下一家,世界大同,而漠視忽視宗族也,然則玉、真二公裔諸君子之共襄盛舉,士忠與學隆族叔祖之朝夕不遑,熙攘其間。樂此而不疲者,豈僅溯淵源;析派衍,辨血統,敦族誼,訂家規,明禋祀,尚孝悌,述先世之嘉言懿行,以示范後世子孫而而已耶?是為序。
中華民國三十年辛巳杏月 郝觀政 謹誌


作者:郝運江   發表時間:2014-02-09 14:28:56

[回復] 回復郝姓溯源通考

敬宗收族導語
清皇朝同治初年,作譜者郝吉午先生為︽郝氏世系譜牒?序︾云;考之禮,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本文的主題思想是以敬宗收族為要點,是謹修譜牒的總旨和主導。
水有源,樹有根,宗族的本源在祖先。因此敬奉祖先,義不容辭。郝氏家訓曰;奉祖先;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如木有根,無根則朽。如水有源,無源不久。尊祖之道,舊章恪守。如何尊祖?就是修譜!所以在歷屆次謹修家乘譜牒的目的,是敬宗收族。敬宗即尊祖,尊祖是在族譜上一般要追溯宗族的源流,紹述祖先的嘉言懿行,繪載祖塋地址及界圍,還載有宗約、祠規等,郝吉午之儒弟郝中倫為譜說云;以存一家之故,備後世子孫省覽,藉以推其敬宗之念,而抒其愛國之懷,其有關於世教也大矣。所以族譜讚美祖先,既要虔誠熱情,又要實事求是,秉筆直書。又云;有美不揚,是沒祖也;無美而稱,是誣祖也;實事求是,不忘祖也,壽諸梨棗,垂久遠也。反對攀援附會,因為攀援附會的結果,收不到嚴宗派,別親疏的結果,是對祖先的一種厚誣。
收族。既是敬宗的表現,又是敬宗的目的。如;民國初年作譜者郝學隆先生在︽郝氏通譜?序︾云;夫宗族者,祖宗一人所自出也,一人之身衍為數千人,數千人之身即一人之身也。人以祖宗之身為身,則當以祖宗之心為心。一族之內,俊秀者尊之,象賢者也,孝子悌弟義士節婦則欽崇之,立身行道,貽先人以令名者也,有位者慶之,大吾門閭者也,富者衛之,能克家者也,貧者、弱者、孤者、獨者、鰥者、寡者、疾厄者、患難者,相與救助之,賑恤之,吾祖若宗所不忍忽視者也,不肖者戒之,懼辱其先也,老者安之,幼者慈之,宗友賴以遞續者也。因此,郝氏修譜是基於敬宗收族的觀念與目的。以加強家族團結,鞏固家族制度,故尊祖就要睦族,對遠徙他鄉的同族子孫要儘量地聯繫,族毋論遠近,確係共祖所自出,或有別立籍異省他州及同郡各鄉,須記其所在,不可遺失,以傷本脈。
郝學隆先生在族譜序文又云;古人之意,莫重於族,亦莫嚴於譜。譜者,推其祖之所自出,而合其族之所由分天。郝士忠先生在︽行述總敘︾中也寫道;顧本愈遠則愈漓,支愈分則愈渙,慾合其漓而萃其渙,莫善於譜矣。
族譜家乘在團結族人,保家衛國的重要的任務。郝學隆先生又云;溯家法者,重本支也,若泛以某處富貴者為榮,某處貧賤者為辱,棄親近疏,必遺幽冥之憤恨矣。茍僅以攀援附會,固不能嚴宗派,別親疏,抑且厚誣先人耳。這是修譜時反對抬高本族的聲望和地位,往往攀援貴胄、附會名賢,生拉硬扯地某某歷史名人當作本族之祖,更反對出於勢利觀點,富而遠者親之,貧者近者疏之,所以在歷屆次修譜應嚴謹宗支分明,派次聯屬;疏也,不以富貴而收之;親也,不以貧賤而遺之,是用修譜加強族人團結,堅持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
此外,以孝為德行之本,由愛敬父母,上溯到愛敬父母的父母,直到遠代的祖宗,既愛敬父母,對於同根所生的兄弟自應友愛,由此類推,同一祖宗生下的昆仲理應和睦處之。其作用在於強化本姓子孫的血緣觀念,強化屬於同一種族的認同意識,生發出同於一根的自豪感,使家族成員和睦友善,精誠團結,為本家族的興旺發達。
在封建宗法社會中的仁人志士和有作為者,都把敬宗收族的觀念推衍成為忠君愛國的思想。在國家民族事業受到空前危難的時刻,把家族觀念擴展為民族精神和愛國思想,移孝作忠,毀家抒難,舍小我為大我,為國家民族貢獻自己一切。掖縣北陵郝氏第十九代郝鳴吉,在抗戰中為平里店民眾抗日自衛團軍事參議,於茲倭奴入寇,兵氣囂然,猶謀篡明世次,敬宗收族,以循祖宗遺訓,昭示族人,收抗日自衛之功,以慰國人。
民國初年柳行村︽郝氏通譜︾纂成,總纂郝學隆先生在︽奉先堂譜牒?序言︾中;希望族中諸父老昆弟,各本敬宗收族之旨,益堅團結,共體時艱,以發揚民族精神,奠國家於磐石之安,對於敬宗收族與世界大同的關係,是因當時的時局劇變,國人對於家族觀念逐漸沖淡,視野愈廣大,天下一家,期諸實現,向之所以愛一家一族者,兼以愛異族異人,民胞物與,四海之內皆兄弟,其理想因時代而進步,固未可以厚非。正如郝學隆先生云;惟是天下之平,基於國治,一國之治,基於家齊,而國為家之積,雖世界縱躋於大同,而家未必即廢,故敬宗收族,實乃和平之起點,未可以侈言天下一家,世界大同而漠然忽視宗族也。郝學隆先生鑒於山東各地郝氏有毅力、有熱忱、團結之力最強,再次希望伯全公後裔諸君子擴此特殊精神而及於全族、全社會,則有裨益於民族國家之建設與隆昌,又何可限量。
公元一九七零年庚戌 郝延奎 謹誌


歷代譜牒序言文集錦
序,亦作敘,是書前的序文,多敘本書的要旨。譜序是屬散文範疇的紀實文體,在譜牒中地位重要,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從譜牒的序文上分析,內容大致分為三大類;一類,記述本族的發源、遷徙、繁衍及其中的重要事項,著名人物的業績,本族的先賢范典,并對其功德進行贊頌。二類;記述本族本屆續修的起因,運作過程,對續修的意義進行評述,告誡族人析派衍、辨血統、敦族誼、明禋祀、尚孝悌,尊先世之訓言懿行,并遵從本族之各種規戒,立身處世,光宗耀祖等。三類;敘述本族所涉重大事件,并對本族的歷史作出評判、考證、定論等,以求其嚴謹、真實,達到史譜相通。所以譜序文章其內容多為論述族譜的重要意義,本族修譜的歷史,本族姓的源流。譜序是族譜中極有價值的文章。一部族譜往往有多篇序文,譜序的撰寫人大多由本族名流或與本族有淵源關係如親朋好友、賦閑官員、文學名士等的著名學者、政界人士所寫。另外,也有他姓之社會名流作贊頌或評價性的贈序的。歷史上保存下來見載於各郝氏族譜或各朝文集中的郝氏族譜序,數量極多。

作者:郝運江   發表時間:2014-02-09 14:29:34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