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50835次
0人
2個
2033個
62人
何為公?無私即為公,勝私即為公。這樣一個道理,在遠古時期人們就認識到了。韓非子說“古者倉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之謂公。公私相背也,乃倉頡故以知之矣。”也就是說,“私”字去掉“禾”旁,其形狀就是一個筆劃自環的圖像;古人讀它為私,為其只為自己著想,把自己拘限在自我利益的小圈子中。古代的公字,是在自環的圖形之上寫一個“八”字。這個“八”,表示相背,反其道而行之。不搞自我中心,打開自我著想的小圈子,也就是公了。古人心中,公是一種好道德,私是一種壞道德。人人為私,則有爭奪仇殺、天下大亂;人人為公,則有禮讓親和,天下太平。《尚書·洪范》:“無偏無黨,王道湯湯;無黨無偏,王道平平。”可見,古代人們崇尚不結黨不營私不偏私的道德觀。誰最公?老天最公。古人心目中,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是最最公平的。人類社會的公道德,就是對老天的模仿。《管子·心術》:“是故圣人若天然,無私無覆也;地若然,無私無載也。私者亂天下者也。”無私故平,處于公心則平。《呂氏春秋·貴公篇》:“昔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嘗試觀于上志,又得天下者眾矣,其得之以公,則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做領導的人,以治理天下為務的人,必須要出于公心,型公事。太平,就是從一個公字里生出來的。道德家強調公,主張“以公滅私”丶“舉公義,辟私怨”(《墨子·尚賢》)、“致忠而公”(《荀子·臣道》)。《呂氏春秋·去私篇》中有個典型的美德故事:春秋戰國時期,今天的山西一帶,有個晉國。它的一任國君晉平公。有天,晉平公問他手下一個叫祁黃羊的大臣:“南陽這個地方缺少一個令伊,你看誰去合適?”祁黃羊回答:“解狐去合適。”晉平公奇怪道:“解狐是你仇人呀!?你怎么這么說呢?”祁黃羊說:“君主您問我誰去合適,而沒有問誰是我仇家啊!”晉平公贊曰:“說的太好了!”解狐把南陽治理得很好,國人都稱贊君主用人得當。過了一段,晉平公又問祁黃羊:“國家缺少一個軍尉,用誰合適?”祁黃羊答:“祁午。”晉平公又奇怪了:“祁午是你兒子嗎?”祁黃羊說:“君主您問我誰合適,而沒問誰是我兒子呀!”晉平公又贊嘆:“說的好極了!”祁午同樣干的很出色,國人又都稱贊國君用人得當。孔子聽說后,夸贊:“善哉,祁黃羊之論,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真可以說是做到公了。為善為公,人際之間就會有親愛、協作、禮讓與和睦,這對大家來說是一種福。為惡為私,人際關系就會有乖戾、矛盾、欺凌、殘殺,這對大家是一種禍害。
作者:紀念論壇小編 回復:0 發表時間:2014-03-04 14:22:55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