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658027次
3人
3個
344個
13084人
602部
1.祠門楣題辭: 紫陽世澤、考亭家聲:兩門楣題辭均源自南宋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的紫陽堂號。 2.四言通用聯: 負荊勤讀;折檻旌忠:上聯典出西漢吳縣人朱買臣,字翁子,年輕時家貧,靠賣柴為生,肩挑薪而目讀書。漢武帝時任會稽太守,后官主爵都尉、丞相長史。下聯典出西漢平陵人朱云,字游,多次忤逆權貴。成帝時任槐里令,上書借上方劍,斬佞臣張禹,漢成帝發怒要殺他,御史拉他出殿,他攀折殿上門檻大呼:“我能跟從龍逄、比干在地下,也知足了!”被赦免。后來要修門時,漢成帝不讓換,說是用來旌表正直而忠心的臣子。 紫陽世澤;白鹿家聲:全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朱熹,別號紫陽。嘗講學于白鹿洞書院。 鸞臺表直;鹿洞垂規:上聯典出唐朝時期的朱敬則力諫,免魏之忠、張說等人逝世。下聯典出南宋時期的朱熹,講學白鹿洞書院,并手訂學規。 治推北海;歌遍南陽:上出典出漢朝舒地人朱邑,年輕時為桐鄉嗇夫(鄉官名,掌管訴訟和賦稅),廉明公正而不苛刻,很受吏民敬愛。后舉賢良,官北海太守,治行推第一,入朝任大司農。下聯說東漢南陽宛人朱暉,字文季,永平初年為衛士令,后官臨淮太守,抑惡揚善,吏民畏愛。人們為他作歌:“強直自遂,南陽朱季。吏畏其威,民懷其惠。” 婺源著氏;徽國流芳:全聯典出南宋朝時期的朱熹,婺源人(今福建三明尤溪),理學大家。逝世后謚昊“文”,追封信國公,后改徽國公。 鵝湖世澤;鹿洞家聲:全聯典出南宋朝時期的朱熹,曾講學于江西鵝湖、白鹿洞兩書院。 傍百年樹;讀萬卷書:此聯采用南宋朝時期的朱熹題白鹿書聯聯。 兩朝天子;一代圣人。此聯為朱氏宗祠聯。 3.五言通用聯: 鸞臺夸氣節;道院畫禽魚:上聯典出唐朝永城人朱敬則,字少連,博學而重氣節。咸亨年間為洹水尉,武后時曾上書實行寬簡仁愛之政,打擊朋黨,受賞識,官正諫大夫,兼修國史,人稱有董狐(古代良史)之筆,進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宰相)。當時,大臣魏元忠、張說受張易之誣陷,沒人敢站出來說話,朱敬則一人上諫,使二人得以免逝世。下聯典出清初畫家朱耷(八大山人),明朝寧王朱權后裔,世居南昌。明亡后,一度為僧,又當道士,建青云普道院。擅畫水墨花卉禽魚,簡練概括,形象夸張,對后來的寫意畫影響很大。又工書法,純樸圓潤,自成一格。 鹿洞春風暖;鵝湖化日長:全聯典自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字元晦,號晦庵,別稱紫陽,徽州婺源人,僑居建州,曾任秘書閣修撰等職。從李侗學習,是二程(顥、頤)的四傳弟子。博極群書,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津及自然科學有不同程度的貢獻。其理學在明清兩代被提到儒學正宗的地位,他的博覽和精密分析的學風對后世學者很有影響。著作有《四書章句集注》、《周易本義》、《詩集傳》、《楚辭集注》及后人所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等。他任南康軍守時,曾講學廬山白鹿洞書院,并親手訂立學規。又曾在江西鉛山鵝湖山講學。 幾閣文墨暇;園林春景深:此聯采用清初畫家朱耷撰書聯。 沛國源流遠;紫陽世澤長:南雄珠璣巷位于梅嶺山下,是廣東僅存的宋國代古巷道,被稱為“廣東第一巷”珠璣巷的得名始于唐朝張昌七世同居朝廷知道后為表彰其孝義特賜珠璣絳環。自梅關開通以來,梅關驛道就成為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的唯一一條大道,也是北上商貿交易和南遷移民的重要交通路線,珠璣巷便成了這條驛道上的一個重要墟鎮。前人楊廷桂在《南還日記》中描寫:“途中行旅如蟻,擠擁甚于觀劇。大量來自中原各地移民及商人進入嶺南珠璣巷,又經此轉至珠江三角洲及廣西以至海外謀生,其后裔遍布嶺南、港、澳、臺和海外各國。”看來珠璣巷是大部分珠三角居民的發祥地,海外華僑的祖居。據珠璣巷南遷后裔聯誼會搜集的各地南遷后裔一百四十三姓族譜記栽,由珠璣巷播遷粵、港、澳、臺及海內外的后裔數千萬人,都承根認脈,均稱珠璣巷為“七百年前的桑梓鄉”。 昔賢教學地;古洞悶淳風:江西省九江市廬山朱子祠聯。 4.七言通用聯: 一統江山明社稷;四書精典宋圣賢:上聯典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下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朱熹,曾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稱《四書集注》。 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一統天:此聯采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撰書聯。 漢室忠臣旌折檻;理學心源憶考亭:上聯典指西漢名臣朱云,他當年進諫,攀斷殿檻,猶力奏不止。后,皇上下詔不修治斷檻“以旌直臣”。下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朱熹,考亭,朱熹僑居之地也。 夫人城原堪御寇;才女詞幾致貽譏:上聯典出東晉義陽平氏人朱序,字次倫,太元年間任梁州剌史,鎮守襄陽。前秦軍攻城,他率眾固守,母親韓氏率婦女補筑新城,號稱“夫人城”。因部將叛變而被俘,任前秦尚書。后在淝水之戰中,反秦歸晉,歷官豫、兗、青諸州剌史,多立戰功。下聯典出宋朝女作家朱淑真,號幽棲居士,錢塘人。生于仕宦家庭,幼年聰慧,喜讀書。因對婚姻不滿,抑郁悲傷,詩詞多幽怨之作,有名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千古流傳,當時人們卻因此懷疑她不貞,幾乎留下譏諷。當時人稱其詞為“才女詞”。有詩集《斷腸集》、詞集《斷腸詞》。又善畫,兼通音律。 太行浩氣傳千古;猛士如云唱大風:此聯集朱德詩句聯。 千古正學開河洛;萬世斯文接魯鄒:此聯為采用朱熹祠聯。 千樹梅花百壺酒;一莊水竹數房書:此聯采用清初詞人朱彝尊自題聯。 無賢不是朱門客;有子皆如玉樹枝:此聯采用唐朝詩人朱慶余詩句聯。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此聯采用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自題聯。 愛民良吏稱千載;治學殊功注五經:上聯典指漢朝大司農朱邑,“廉平不苛,治行第一,吏民愛敬之”。下聯典指南宋朝時期大儒朱熹,曾注《詩集傳》等儒家五部經典。 似見尼山傳道日;猶聞鹿洞聽經時:臺灣省金門縣朱子祠聯。 5.八言以上通用聯: 愛士禮賢,名戴太守;淑人君子,帝表司農:上聯典指明朝名人朱大志事。下聯典指漢朝名人朱邑事。 玉海金山,表彥和器宇;瓊林黃榜,大會狀文章:上聯典指梁代朱異,字彥和,遍覽五經,尤明禮易。下聯典指明朝朱縉、朱希周、朱國祚,先后皆中狀元。 四十六日功名,可知氣運;一千余年著述,未墜斯文:江西省九江市廬山朱子祠聯。此聯大略概述了朱熹一生政治生涯的輪廓。朱熹“為官勤政,凡事躬行”,“蒞政纖悉必親茍利于民,雖勞無憚但賦稅出入之簿,逐日檢閱,以防吏胥之弊”。他生活儉樸,居住簡陋,“端居托窮巷,廩食守微官”。他任職期滿,代者未至,便借陳良杰之館居住,“終日悠然,如在深谷之中”,因借老聃門人庚桑楚居畏壘之典故,稱其名為“畏壘庵”,后來索性提早把行李和眷屬搬回崇安老家。 玉海千尋,遍探五經之秘;書樓萬卷,博搜二酉之奇:上聯典出南朝梁錢塘人朱異,字彥和,跟從五經博士明山賓學習,遍閱五經,尤其精《禮》、《易》,兼通博弈書算。梁武帝時為中書通事舍人,官至侍中、中領軍,掌管機要三十余年。“玉海千尋”,是說朱異氣度弘深。《南史·朱異傳》有句:“(朱異)器宇弘深……玉海千尋,窺映不測。”下聯典出宋朝初年渼陂人朱昂,字舉之,少年時酷愛讀書,當時人稱南唐青州人朱遵度為“朱萬卷”,稱朱昂為“小萬卷”。真宗時官至翰林學士。“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在今湖南沅陵縣,小酉山中有石穴,藏書千卷,相傳為秦人避居隱學于此。后用“二酉”指豐富的藏書。 誠意正心,闡鄒魯之實學;主敬窮理,紹濂洛之真傳:清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撰江西省九江市廬山朱子祠聯。 姿文儀武,古今名家振寰宇;治世安發,吾族帝王垂青史:此聯為湖北省應城市朱氏宗祠“紫陽堂”堂聯。 列嶂成垣,永護考亭之遺跡;環溪作泮,遙通泗水之真源:江西省九江市廬山朱子祠廳內柱聯。此聯原在禮圣門,由江西提學僉事高賁書,現由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軍事博物館李鐸補書。李鐸還為“朱子祠”題門額匾。 道統闡薪傳,洙泗真源今未墜;儒型垂梓社,滄州精舍此重開:此聯采用清朝時期的林則徐題福州朱文公祠聯。 裁成天地,造端于中唐,畢力以晚宋;紹述圣賢,元公由嘿契,晦老集大成:撰江西省九江市廬山朱子祠聯。 遷知曾憶舊池臺,趁風月一場蘇城夢到;鹽業更兼諸種作,看煙波半岸海國生涯:此聯為浙江省余姚縣四明山鎮朱氏宗祠聯。上聯講典陽該支朱氏宗根源蘇州。下聯典出該宗族現在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環境。 大哉!夫子之功,百世權衡,六經羽翼;遠矣!斯文之統,周程私淑,孔孟聞知:江西省九江市廬山朱子祠聯。 大海正攜琴,互答好音,片席忝居二島長;名山乃負笈,商量舊學,一燈有味廿年前:臺灣省金門縣浯江書院聯。 遷居曾憶舊池臺,趁風月一場,蘇城夢到;鹽業更兼諸種作,看煙波半岸,海國生涯:此聯為浙江省余姚市四明朱氏宗祠聯。上聯典出本支朱氏來源于蘇州;下聯典出余姚的生活方式及生存環境。 遷移自吳歙婺而來,氏族清嘉,斯地奠安稱梓里;裔嗣逾宋國元明以后,詩書啟佑,幾人騰翥詠梧岡:朱氏宗祠通用聯。此聯為安徽省涇縣墉頭街朱氏宗祠聯。上聯典出本支朱氏遷移經歷。下聯典出宋國代以來,朱氏人才輩出。 九江水抱一洞院,半由天,半不由天,二代十全成造化;三賢祠對五老峰,誰是石,誰是匪石,八心萬古絕磨磷:江西省九江市廬山朱子祠聯。 6.典故、趣事: 朱項斗聯:傳說有個小鎮住著姓朱和姓項兩個家族。兩姓之間時常發生摩擦。姓朱德家族蓋了一個大祠堂,想顯示一下本族的威風。姓項的家族,豈甘落后,也興師動眾,蓋了一個。姓朱的族祠先蓋好了,又想在祠堂的大門上掛一幅有氣派的對聯,以壓倒姓項。他們左思右想,終于想到:后梁的朱溫、明朝的朱元璋,都是坐過龍庭、當過皇帝的朱家人;理學家朱熹,在大宋國時代,也曾以“亞圣”名震天下,是朱氏門中杰出的一個風云人物。他們根據這些歷史典故,在祠堂門左右各書四個字,構成楹聯一副:兩朝天子;一代圣人。項姓祠堂也建成了。項家看到朱氏祠堂楹聯的狂妄口氣,大為憤慨。因此,他們召集了全家族的大會,又把秀才們找到一起,考察項氏家譜,專門研究如何寫一幅對聯,才能壓倒朱氏的凌人傲氣。很多人都說:“人家又是天子,又是圣人,天地間,哪有比這些更神氣的呢?”談過來,談過去,商量了幾天,總討論不出個頭緒來。最后只好決定:出重賞,向外界征求楹聯。朱氏那邊,見到這種情形,得意非常。哪知,山高也有人行路,水深還漂打魚船。有個外鄉人應征來了。項家把他尊為上賓。在項姓召集的全族首腦人物會上,外鄉人給大家講了兩個歷史故事:一個是春秋時代的故事。孔子曾經拜在項橐(讀駝)的門下,向他學習禮儀。另一個是秦漢時代的故事。項羽抓到劉邦的父親后,用大鼎將他煮逝世。這個外鄉人講完故事后,大聲向眾人說:“朱氏門中有人當過天子,項門中人,曾把天子的父親煮逝世;朱氏門中有人稱為圣人,項門中人,曾經是圣人的老師。我要代你們項姓用以上的歷史故事,作一副對聯,壓得朱家透不過氣來!”外鄉人的話音一落,項姓族人立刻歡呼雀躍,殺牛宰羊,盛情款待了這位外鄉人,并給以重賞。第二天,項姓宗祠的大門上,也是左右各書四個字:烹天子父;為圣人師。這副對聯與朱氏宗祠門上的那幅,針鋒相對,凌頂壓頭,占了上風。朱族的人見了,目瞪口呆,一語不發。朱氏人看到秀才抖出這副對聯,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加之確感如此斗下去,實是于家于國無益,遂同意和解。自此,朱項兩村和睦相處,互通有無,共同發展,相安無事。但是斗聯的慣例仍然保留下來,只不過不再是“抬高自己,貶損他人”了,而是成為文化交流的一塊陣地。
作者:朱偉平 回復:0 發表時間:2014-05-13 10:49:03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