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51454次
2人
2個
43個
122人
1部
有些人認為,老姓的來源除了來自古人外,還可能是因地得名。所以有些人正在循中國古代用老字命名的地方進行研究。例如,開封市,簡稱汴,古稱「老丘」。但也人有說,老丘即現今陳留鎮。陳留鎮是千年古鎮,是東南有開封的東大門,舊稱鳳凰城。陳留鎮是開封自然村之一。陳留鎮面積:64.7平方千米,人口:5.4萬人(其中鎮區人口2.4萬),郵政代碼:410224101。陳留鎮距開封市區20千米,開封縣城13千米處。2006年,轄1個居委會、28個村委會:陳留鎮居委會、西街村、大寺村、倉王村、毛兒崗村、六里莊村、馬莊村、代砦村、南街村、小營村、二里砦村、十里鋪村、八里廟村、王莊村、宜村廟村、韓洼村、陳留范莊村、趙砦村、五里砦村、劉五樓村、邵莊村、朱莊村、高莊村、三里堡村、閆劉莊村、東郡、縣、專署。解放后,陳留縣、陳留專員公署曾設在此處,先后更名街村、朱清砦村、七里灣村、沈樓村。在戰國時期屬鄭國,名留地。后被陳國所并,更名為陳留。此后先后設立過陳留區、陳留人民公社、陳留鄉,1984年撤鄉建鎮。鐵底河途經開封、通許、杞縣3個縣,其中鐵底河開封縣段自陳留鎮五里廟至開通縣界,流經陳留鎮、仇樓鎮,長12.7公里。陳留著郡。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廢分封,置郡縣,設立了陳留縣,治所在今開封陳留鎮。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置陳留郡,治所在陳留。若以今天的行政區劃而論,相當于今河南東至民權、寧陵,西至開封縣、尉氏,北至延津、長垣,南至杞縣、睢縣之間的地區。其后,郡治屢有變更,但均未出今開封市境。隋初廢。漢魏六朝以致隋唐間,先后有衛、仇、王、邊、任、伊、阮、吳、時、典、周、茅、袁、屠、富、智、緱、謝、潁、虞、路等多個姓氏在陳留形成望族,其中以阮氏、蔡氏家族最為顯赫。陳留鎮歷來是豫東幾縣的商品集散地,半坡店鄉桃花洞的蔡邕墓,現墓碑尚存。北宋二體石經始刻于仁宗慶歷元年(1041),竣工于嘉佑六年(1061),因此也稱為嘉佑石經。原刻《周易》、《尚書》、《詩》、《周禮》、《禮記》、《春秋左氏傳》、《孝經》、《論語》、《孟子》九經。字體為一行篆書和一行楷書。書寫者皆是當時知名的大書法家。石經刻成后,原立于東京太學。后經歷代變遷、多次戰亂和黃河泛濫等,石經佚失、損壞嚴重,已所余無幾。數十年來,經多方搜集,共得殘石7塊,計《周易》3塊,《尚書》、《禮記》、《孝經》、《周禮》各一塊。以1982年在開封縣陳留鎮發現的《周禮》較為完整,其殘長1.76米,寬0.85米,厚0.20米,正背兩面均刻有經文。北宋官瓷是專供宋代皇室的御用瓷器,相傳在徽宗時期于陳留鎮置瓷窯燒制,曰「宮瓷」。因專供皇室,再加之規模小、產量少和生產工藝保密,故一直為人們視為瑰寶,被稱為五大名窯(官窯、哥窯、汝窯、定窯和鈞窯)之首。然而,由于近代開封水患頻繁,宋代地層被淹沒在6—7米以卜,令人遺憾的是至今尚未發現其遺存。北宋官瓷造型古樸莊重,釉色潤美如玉,紋片粼粼如波,器口微微泛紫,底足褐紅如鐵,被稱之為「紫口鐵足」,尤以粉青色最佳。北宋滅亡后,盡管后世名匠刻意摹制,但終未使其重現異彩。1984午,開封北宋官瓷研究所不畏艱難,使藝術珍品重獲新生,還評為開封市科研成果一等獎。我國著名的古陶瓷專家付振倫、鄧白、馮先銘等認為,「仿制品釉色如云,風格逼真,可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收藏的宋官窯傳世品媲美」。
作者:42.121.43.* 回復:2 發表時間:2014-05-22 21:55:15
禪城區 : 101路、102路(區間線)、104路、105路、106路、110路(區間線)、117路(區間線)、124路(區間線)、127路、128路(區間線)、132路、190路(新線路)、191路(新線路)南海區 : 201路(新線路)、202路(新線路)、203路(新線路)、204路(新線路)、207路(新線路)、213路(新線路)順德區 : 301路、302路、303路、304路、306路、318路高明區 : 501路、502路、503路、504路、505路、506路三水區 : 601路、602路、603路、604路、605路、612路
作者:221.0.91.* 發表時間:2018-08-16 13:49:44
已有佛202路,并非新線路。佛202路不會規劃做雙層巴。
作者:61.146.131.* 發表時間:2018-12-02 18:44:52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