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44092次
2人
3個
14個
588人
26部
天臺干氏宗譜,字輩:庭文佳公錦、胄容乾鶴春、允應士天明、兆元亨利貞、人才興道學、奕世振芳名、孝友聯昆季、偷常千古存。
作者:干榮華 回復:1 發表時間:2014-09-18 10:31:43
干姓是怎么來的? 黃帝聯盟有寒部落,寒哀為黃帝駕御馬車,為寒氏族始祖。“寒”“干”古通,“寒哀”又稱“干類”。黃、寒兩族通婚,嫁女黃帝子青陽生子少皋。夏時,寒浞被伯明氏所逐,投東夷族后羿為相。但寒浞“行媚于內,取賄于外,愚弄其民”,乘后羿毫無防備,殺羿奪權。封子澆于過(今山東掖縣),封豷于戈。后,夏朝中興,少康滅澆于過,少康子后杼又滅豷于戈。寒人分干、戈兩族,干即盾,可見寒部落勇武及精于制造干戈的技術。今山東濰縣,原叫寒亭,古寒國所在。 寒被夏滅后,族人南遷,商末遷至徐州至江西,故寒(干)郡望出潁川郡、潯陽郡,徐州有寒山,東有贛榆縣。江西有贛江。商代,干為商之屬國。干國因其人善制盾、用盾,又擅長于干欄建筑,故以干為國、為姓。周代中葉后,干國由徐州南遷臨淮,“干,國,在臨淮,出寶劍。蓋為莫邪,洞鄂之形也。”干立國于臨淮,故加邑旁作邗。臨淮,今江蘇泗洪。干國再南遷江蘇揚州,后為吳所滅,吳、干之戰戰爭相當殘酷,“昔者吳、干戰,未齔者不得入軍門。國子摘其齒,遂入,為干國多。”就是說為參加抗吳,年幼者提前鑿齒以表成年。 干國亡后,一支留于臨淮、邗等地,后并入宋,為干姓,郡望出于滎陽郡、潁川郡。宋有大夫干犨,漢有蜀尉干獻、京兆尹干已衍,吳有軍師干吉,晉有將軍干瓚、散騎常侍干寶(新蔡人)。 一支南遷姑蘇寒山,融入吳,稱干吳。邗雖為吳滅,仍有干人留居,“吳有干隧之地,故多干姓”。干隧,是邗都之隧道,或曰邗溝——運河,“吳城邗,溝通江淮”。干將為干人之裔,鑄劍工藝精湛,犀利異常。越滅吳,干吳轉為干越。南遷江西余干的干人與越人、越章人、揚越人融合,也成為干越。最后融入漢族。明代江西新干(淦)縣有干姓,為大族,如高淳教渝干鳳,孝子干顯思,康熙時貢生星子縣人干特。 干人一支沒與越人結合,體格高大,稱為贛巨人,居梟陽,今鄱陽縣西。贛人之后為贛姓。
作者:干榮華 發表時間:2014-09-24 15:34:29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