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FANG  

03-09

310705次

3人

6個

100個

2473人

164部


站長: [申請站長]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主樓] 方浚頤--揚州城建的功臣

來源:揚州日報 2012年8月30日星期四

揚州像一首華美的長詩,千年傳唱不衰,因為詩中的主人翁各具迷人風采。歐陽修平山觴詠,王士禎虹橋修禊,曾燠題襟館雅集,曹寅天寧寺刻書……都留下了不朽佳話。方浚頤于揚州的功績,主要在城市建設方面,正是因為他的苦心經營,百折不撓,揚州許多的名勝古跡才得以恢復流傳,享譽世界。

  歷史上,揚州城三起三落。從嘉慶朝開始,昔日鮮花著錦、烈火烹油般的輝煌,已進入“落日余暉”階段。咸豐兵燹,太平軍三進揚州城,古城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戰事平息后,揚州力圖恢復舊貌,進行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即所謂的“同光中興”。

  關注戰后的民生大事

  在這一時期,力主恢復揚州舊貌的主持人中,同治八年(1869)后兩任兩淮鹽運使的方浚頤,是最得力的干將,他為揚州城所作的建樹,至今大都已成為難得的歷史遺存,令人欣喜快慰,倍加珍惜。

  方浚頤(1815——1889年),字子箴,號夢園,安徽定遠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進士,官至兩廣、兩淮鹽運使,擢四川按察使。方浚頤赴揚州任兩淮鹽運使之際,一場驚天動地的戰亂剛平息不久。作為戰爭前沿地區的揚州城內外,滿目瘡痍,殘酷的戰爭使這座淮左名都再一次淪為“蕪城”。

  自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經過20多年的內憂外患,大清氣數已盡,捉襟見肘,財政拮據。權傾天下的湘軍首腦、晚清政壇的中興大臣曾國藩,不得不為籌措浩繁的軍費,絞盡腦汁。下屬向他獻媚提議,曾國藩一度打起了抬高鹽價的主意。當深明大義關注民瘼的方浚頤得到消息后,大義凜然,極力勸阻。方大膽向曾大帥提出自己的見解:戰事初平,民眾生活艱難。食鹽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食鹽漲價,必定拉動物價上揚。百姓盼望社會安定如久旱之望甘霖,提高鹽價無異是為叢驅雀,為淵驅魚。物價飛漲,將逼迫老百姓揭竿而起,斷然不可行。方運使將自身安危置之不顧,一番苦心忠告果然見效,曾國藩聽從了方的話,將食鹽加價的事作罷。

  方浚頤履任后,全方位關注揚州的戰后重建工作。鹽運使的職責范圍是食鹽的生產、運銷、收稅,然而,方浚頤不局限于本職,高屋建瓴積極號召近郊農民生產自救,這種不等不靠的自強不息精神,實屬難能可貴。同治十年(1871),方浚頤在凈香園附近購買四十畝地,置課桑局,栽桑數千棵。又派人到江南購回桑苗十萬株,勸民領種,為恢復戰后的農村經濟起了重要作用。

  復建揚州的名勝古跡

  盡快修復遭戰爭破壞的歷史勝跡,方浚頤作了不懈努力,成績斐然,玉汝于成。大明寺是揚州西北郊的游覽勝地,寺內的平山堂為宋代大賢歐陽修、蘇東坡等文章太守的觴詠之地,享譽天下。經過戰亂洗劫,大明寺“樓臺池館委榛莽”,平山堂“仙人舊館”面目全非,建筑坍塌殆盡。如今人們看到的一組恢宏建筑,平山堂、谷林堂以及平遠樓等,都明白無誤地寫著“清同治九年,方浚頤建”的字樣,說明方運使是重建這些建筑物的毋庸置疑的領頭人。沒有方的堅守,平山堂、運使衙門、天寧寺、鹽宗廟等名勝古跡很可能成為浮云,銷聲匿跡。

  從建造的時間看,方浚頤到揚州上任才一年,可以說在衙門里板凳還沒坐熱,就急匆匆著手戰后重建工作。一年時間短暫,但成效顯著。方浚頤賦詩明志:“莫使前賢遺址逸”,正是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拳拳之心,他全身心的投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為了使內涵豐富的民族瑰寶得以永久傳世,方浚頤身體力行,親自撰寫匾額楹聯,“平山堂”三個擘窠大字,筆法蒼勁有力,廣受稱頌。

  民眾愛戴的文章太守

  能替百姓做好事的人,百姓永遠忘不掉,方浚頤是深受百姓愛戴的一位文章太守。這話不是毫無依據,為了感戴方浚頤的恩德,在方浚頤生前揚州百姓就為他設立“長生祿位”,祈求他福壽綿長,這塊牌子作為揚州一代名宦的歷史見證,至今仍由方的后人保存著。

  方浚頤對揚州的另一貢獻是建設鹽宗廟。《兩淮鹽法志》記載:“兩淮舊無鹽宗廟,昉于運使喬松年創建于泰州。同治甲戌(1874年)運使方浚頤辟康山舊址踵建焉。”有幸的是,揚州鹽宗廟歷經百年滄桑,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幾年前,修繕一新,供人觀瞻。這座建筑,一度改為“曾公祠”,供奉晚清重臣曾國藩。目前,照起始原樣恢復,是國內僅存的祭祀宿(夙)沙氏、膠鬲、管仲三位鹽業始祖的地方。它的再度問世,使沉寂多年的揚州南河下、康山街活躍起來。這一帶毗鄰古運河,曾經帆檣如云、百舸爭流,是揚州鹽業繁華的標志地域。

  由方浚頤主持重建的揚州名勝古跡很多,運使衙門內的題襟館是又一例。方浚頤到任不久重建題襟館,請書法名家何紹基書“題襟館”匾額。方浚頤每天和飽學之士在題襟館討論文化要義和治城方略,安排文人耆宿定期到這里講學,選派安定書院和梅花書院高材生,來題襟館聽課學習。壺園主人何蓮舫為題襟館撰寫長聯,說古論今,縱橫捭闔,對方運使的功績稱頌有加:“賢使君提倡騷壇,誰堪梅閣聯吟,蕪城續賦”“灣頭打槳,十里春深,補柳栽桑,漸次復承平景象。”方浚頤做事認真,政績卓著,又風雅得體,江都縣志說他是:“盧見曾以后一人而已”。

  方浚頤淡出政界后,沒有回到故鄉定遠,而是把揚州當作安享晚年的福地。他的住所在灣子街,名叫“夢園”,他的傳世著述《夢園瑣記》、《夢園書畫錄》,均以夢園命名。最近,據方氏后人指認,現灣子街197號即是夢園主體建筑的所在地。方浚頤創辦淮南書局,廣攬四方賢士,并復辦書院,提高教席待遇和生徒的膏火標準。他召集學士,校刊經籍,主修《續纂揚州府志》。方浚頤才思敏捷,以文會友,著書立說,刊行的詩達4000多首,晚年仍不倦研究諸子史傳,筆耕不輟,一時名冠江南。以《夢園書畫錄》、《二知軒詩鈔》等著述傳世,享年74歲。

  方浚頤,一名頗有建樹的封建官員,他為揚州的文化傳承殫精竭慮,不遺余力。當今,踐行建設世界名城的揚州人,理應奉之為楷模,學習他鍥而不舍、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拼搏精神;學習他視文化事業若生命,奮斗終身,矢志不渝。



作者:方春田   回復:0   發表時間:2014-11-12 08:18:38

族譜錄紀念網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