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466806次
2人
2個
164個
3425人
223部
啟示】出乎爾者,反乎爾者,就是我們常說的“你不仁,我不義”,“一報還一報”,近似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意思。其實,不仁、不義都是不對的,怨怨相報何時了,只會矛盾越鬧越大,危及社會的和諧。因而要“戒之,戒之”。后來,出爾反爾演變成成語,則成了言行前后矛盾,反復無常的意思了。十七、保護生態(tài)97、陰陽神靈,品物之本 【原文】 陽之精氣曰神,陰之精氣曰靈。神靈者,品物之本也,而禮樂仁義之祖也,而善否治亂所興作也。陰陽之氣各靜其所,則靜矣,偏則風,俱則雷,交則電,亂則霧,和則雨。陽氣勝則散為雨露,陰氣勝則凝為霜雪。陽之專氣為雹,陰之專氣為霰,霰雹者,一氣之化也。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譯文】陽的精氣叫做神,陰的精氣叫做靈。神靈是人類和萬物的根本,禮樂仁義由此發(fā)端,社會的安定與動亂也由此而產生。陰氣和陽氣平靜地在各自的位置上,就平靜,一方偏強就會刮風,雙方都強就會打雷,二者交會過急就有閃電,陰陽職能發(fā)生錯亂就會起霧,雙方和諧相會就會下雨。陽氣勝過陰氣就散為雨露,陰氣勝過陽氣就凝結成霜雪。陽氣單獨在雨就會轉為冰雹,陰氣單獨在雨就會轉為霰粒,霰粒和冰雹,是單獨一氣化生的。【啟示】 曾子提出,陰陽二氣的精華是世上萬事萬物的根本,這就否定了上帝造世說。曾子也談神靈,但把陽氣的精華稱為“神”,陰氣的精華稱為“靈”。這在當時都是非常先進的思想。曾子還詳細介紹了各種自然現(xiàn)象是如何由陰陽二氣變化所引起的,給人以十分可信的形象。98、人為倮生,陰陽之精【原文】 毛蟲毛而后生,羽蟲羽而后生,毛羽之蟲,陽氣之所生也。介蟲介而后生,鱗蟲鱗而后生,介鱗之蟲,陰氣之所生也。唯人為倮匈而后生也,陰陽之精也。毛蟲之精者曰麟,羽蟲之精者曰鳳,介蟲之精者曰龜,鱗蟲之精者曰龍,倮蟲之精者曰圣人。龍非風不舉,龜非火不兆,此皆陰陽之際也。茲四者,所以役于圣人也。是故圣人為天地主,為山川主,為鬼神主,為宗廟主。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譯文】獸類動物長毛以后才能生存,鳥類動物長全羽毛以后才能生存,獸類和鳥類動物是陽氣所化生的。龜科動物長有甲殼以后才能生存,魚龍一類動物長滿鱗片以后才能生存,龜和魚龍一類動物是陰氣所化生的。只有人沒有毛、羽、鱗、甲就能生存,人是陰陽兩氣的精華。獸類的精華是麒麟,鳥類的精華是鳳凰,龜科動物的精華是龜,魚龍類動物的精華是龍,人類的精華是圣人。龍不借助風力就不能騰空,龜甲不用火燒灼就顯示不出卜兆,這都需要陰氣和陽氣的交合。麟、鳳、龜、龍這四種動物,之所以都被圣人所役使,是因為圣人是天地的主管人,是山川的主管人,是四方百物的主管人,是宗廟的主管人。【啟示】曾子在闡述世間各種生物都分別是陰氣和陽氣所化生之后,講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他認為人是陰陽二氣的精華,圣人又是人中的精華。因此,圣人是天地間的主人。禮樂仁義都是圣人依據自然規(guī)律制定的。這就使孔子的學說與自然天道觀有機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捍衛(wèi)了孔子的學說,大大擴展了儒家學派的理論陣地。99、草木以時伐,禽獸以時殺【原文】“草木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夫子曰:‘伐一木,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 《大戴禮記?曾子大孝》【譯文】草木要依照時節(jié)砍伐,禽獸要依照時節(jié)宰殺。孔子說:“砍伐一棵樹木,宰殺一只禽獸,不依照時節(jié),就要擔負和不孝一樣的惡名。”【啟示】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觀念是天人合一的,人與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人能改造自然,但不能違背自然規(guī)律,不能破壞生態(tài)平衡;反之,人類就會受到懲罰。“草木以時伐,禽獸以時殺”,就是說的這個道理。這與我們今天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是一致的。100、白沙在泥,與之皆黑【原文】 “殺六畜不當,及親,吾信之矣;使民不時,失國,吾信之矣。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與之皆黑。” 《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上》【譯文】宰殺家畜不適當,會涉及到父母,我相信;役使民眾不合時令,會失去國家,我相信。蓬草生長在麻地里,不用扶自直;白沙放在黑泥里,與泥一樣都是黑的。【啟示】 此言進一步說明,不僅人與自然界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人與人之間也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生物與生物之間也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也就是說,自然界間的事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人們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作者:曾立璽 回復:0 發(fā)表時間:2014-11-19 18:00:43
注意:嚴禁發(fā)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fā)現(xiàn)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fā)表者承擔。請慎重發(fā)表!網站穩(wěn)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qū)!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