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89081次
3人
39個
20個
71人
11部
【收稿日期】2004 - 01 - 30【作者簡介】李清升(1949 - ) , 男(回族) , 云南昆明人, 云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員。【歷史研究】沐英姓氏考略李清升(云南民族大學民族研究所, 云南昆明 650031)摘 要: 部分志書、譜牒記載沐英原姓李, 或姓木, 后因故加三點水為沐。本文以詳實的史料及結合當時社會背景等, 論證了李、木姓之誤及對沐姓來歷的誤解, 肯定了其原姓的正確。關鍵詞: 沐英; 李姓; 木姓; 沐姓的誤正【中圖分類號】K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867X (2004) 03 - 0096 - 03 明初著名將領、開國功臣沐英, 安徽定遠縣人, 回族, 八歲因父母雙亡, 被朱元璋收為養子,后長成多有建樹, 積功至西平侯, 鎮守云南總兵官, 卒后追封黔寧王。關于沐英之姓氏, 歷來存在爭議, 茲擇有關志書、譜牒中屢見重復者并作考略如次:一、李姓之說質疑(一) 明代嘉靖時曾任刑部主事、湖廣副使的云南金齒人張合所撰《宙載》一書卷下云: “江西樂平縣李氏墳, 風水甚旺, 后人環居其下, 皆溫飽。自言其墳即黔國祖墳, 嘉靖間沐公紹勛遣人樹坊于彼, 匾曰: 黔國公祖塋, 人傳李氏先有以漁渡為業, 夫婦共一船, 如江南夜行船者, 孝陵少年奔走嘗宿其船, 遂幸其婦, 既而生一子。夫婦俱亡,子遂育于孝慈, 即西平侯也, 故不以朱李為姓, 而以沐命氏焉。”(二) 明人朱國楨《皇明開國臣傳》卷二載:“(沐英) 原姓李, 后當改, 上曰‘毋李爾李, 毋朱我朱, 單姓木’”。(三) 清人倪蛻《滇云歷年傳》卷六記載: “蛻按, 沐公之生, 外史皆云是太祖微時外婦之子??太祖曰: ‘李不成李, 朱不成朱, 則木姓是矣’, 然則公乃生于李氏者乎?”關于一議, 因沐英生年為元至正五年即1345年, “孝陵少年”即其后來的養父朱元璋這一年方18 歲。當時雖正值其家鄉鳳陽一帶因旱、蝗災害及瘟疫流行, 其父、母、兄相繼死亡, 被迫入皇覺寺為僧, 不久又因斷糧離寺飄泊之際, 但查諸《明史》卷一《太祖一》及當地有關志書如《龍興寺》等, 可知其行程僅限于安徽中部、西北部和河南東部的合肥、六安、固始、光山、信陽、汝州(今河南臨汝) 、陳州(今河南淮陽) 、鹿邑、亳州、穎州(今安徽阜陽) 一帶, 并沒有去過江西省東北部的樂平縣。況且, 當時正值天災人禍, 其外出乞討求生, 每天都在“突朝煙而急進(早上看到人家炊煙升起急忙趕去要飯) , 暮投古寺以趨蹌??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 志落魄而倘佯。西風鶴唳, 俄淅瀝以飛霜, 身如蓬逐風而不止, 心滾滾乎沸湯”,[1 ]如此狼狽、窘迫之際, 哪有可能與一有夫之婦私通,并像有的志書所解釋: “朱元璋年青時, 貧困, 當流浪漢, 曾被一女漁民收留, 生下一子, 朱元璋臨行, 為小兒‘指木為姓’, 就是沐英”[2 ] (筆者按:意即水上之木為船, 亦為沐) 。至于李氏墳即沐氏祖墳, 更是荒唐, 首先與“故不以朱李為姓”矛盾, 因為在特殊情況下, 隱名更姓可以理解, 但形勢允許時, 認祖歸宗便是人之常情。沐英若是朱元璋所生, 如同朱并不忌諱自己的貧賤出身一樣, 便可讓沐英一直沿用自己已賜之國姓, 順勢公開承認其為子; 若是李氏漁夫所生, 在后來令沐英復本姓時, 就應讓其姓李, 因朱元璋在《賜西平侯沐英復姓誥》中曾坦誠地說過:“??爾亦長成, 以人情天理度之, 不晦爾名, 使從爾姓, 祀爾宗祖。”[3 ]其次, 沐英是有明一代整個沐氏家族中影響最大、輩份最高, 其黔寧王封號也最榮耀的先祖, 但作為沐英七世孫的沐紹勛, 愿認李姓漁夫為祖姑且不說, 但樹坊匾竟稱“黔國公祖塋”而非“黔寧王— 96 —2004 年5 月第21 卷第3 期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Journal of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Vol121 , No13May12004祖塋”, 這豈非不成體統, 對其祖沐英大不敬? 因為鎮守云南, 沐氏一族共襲封十二國公, ① 但均為黔寧王之裔、地位亦在其下, 且因第一任黔國公為沐英次子沐晟, 故追認先祖即沐英之父時, 竟始于沐晟、排除了沐英, 這無疑違背了封建宗法, 其真實性由此令人難以置信。再次, 如果李氏真是沐氏先祖, 那為何沐英父子及距其時代較近的后裔不來認祖、樹坊、掃墓,卻要到過了一百七十多年的嘉靖時由沐紹勛來作此事? 凡此諸多破綻, 完全可以斷言, 此說純為無稽之談, 是對沐氏家族的歷史都不甚了解又輕信流言、野史的好事者或冒姓者所為。二議也說明沐英原姓李, 后仍未便以“朱”或“李”為姓, 其來源無非是一些同樣荒誕不經的記載: “無從爾李, 亦無從我朱; 取朱之下與李之上,賜姓木氏。”[4 ]此說顯系受前述記載影響, 只不過像玩測字游戲似的作了些“木”姓來歷的解釋而已。三議所說與一議相似,“微時”, 仍指朱元璋落難之時, 外婦即樂平漁婦, 很明顯, 倪蛻并不相信此說, 因此才發出了“然則公乃生于李氏者乎”的疑問。二、木、沐姓之說的誤與正另有較多的文獻資料, 雖然認同沐英的“沐”姓之說, 但總有一個前提, 即原姓“木”, 后因加三點水為“沐”, 有的涉及時間太遠, 如安徽沐英故里定遠縣沐氏后裔近年以巢縣老譜為基礎續修的《沐氏家譜》, 在追溯沐姓的起始云: “沐氏原孔子弟子端木賜之后, 原復姓端木, 后因躲避仇家而改單姓木, 復又于木旁加水邊是為沐氏。沐姓有著悠久的歷史??通過考察, 云南和安徽的沐氏均是沐英的后裔”。同時, 該譜還附錄天津大學歷史系教授閆愛民“沐氏授姓考略”一文, 該文對此說表示肯定: “宋朝人鄭樵的《通志》卷30 “氏族志”中有‘避仇’改氏一條, 其中包括沐氏。書云: ‘沐氏, 端木賜之后, 改為木氏, 又為沐氏’。唐代譜書《元和姓纂》則記載沐氏是因‘避難’而改姓,稍有不同。此二書是講古代姓氏源流最為重要的書籍。到明代還有陳士元所編《萬姓統譜》一書, 則說端木賜之孫以祖復姓分為單姓, 分別為端姓和木姓, 后來木姓一氏因避仇而添水字邊。避仇、避難或其他原因的改姓氏, 古人多取求簡原則, 如復姓改為單姓, 一般是取原姓之中一字。至于沐氏因何事而避仇改姓, 史書記載不詳,也很難考其究竟。”“考略”中有價值的還有一點, 即認為安徽和云南的沐姓, 確為沐英的后裔。十分有趣的是, 與沐英故里后裔并不相識、往來, 在清初為避迫害改“沐”為“穆”姓、現正在恢復原姓的云南鎮雄沐氏后裔新編的《沐氏鎮雄支譜》“族史篇”中也如是說: “鎮雄穆姓屬于大明開國功臣黔寧王沐英之后, 本姓‘沐’。沐姓最初為‘木’姓, 遠祖是春秋時孔子的大弟子子貢, 貢居七十二賢人之首, 復姓端木, 名賜, 字子貢。貢之孫與人結下惡仇, 仇家欲誅其族, 為避仇殺, 將姓棄端留木, 此為‘木’姓之始。再傳數代, 又遇滅族之難, 于是更‘木’姓為‘沐’姓。戰國以后,族難已不復存在, 人丁戶口已有相當規模, 于是有的恢復‘木’姓, 有的沿襲‘沐’姓。因此在中國的姓氏史上, 除少數民族‘木’姓外, 漢族中的‘木’、‘沐’二姓實屬同宗。”對于上述兩譜所說沐氏之起始, 筆者認為具有保留價值, 但春秋至元末明初的沐英時代, 時隔久遠, 其中源流傳承、變化等情, 已難考證清楚, 故實際意義仍有限。涉及時間最近的, 為沐英在征滇前由太祖臨時加三點水, 其姓氏從“木”變“沐”的來歷。令人奇怪的是, 持此說法的還特別多, 幾乎地不分南北、遠近, 均眾口一詞, 如出一轍:(一) 云南昭通《沐氏鎮雄支譜》“族史篇”在述及沐英將出師前, “軍師劉基請奏: ‘木英之姓木, 往南用兵恐不利, 因南方屬火, 木見火豈可阻擋’, 太祖遂取御筆從木字旁邊添三點水, 并對群臣說, 意取水能克火。至此, 英祖即名‘沐英’,此即‘木’姓更‘沐’的由來。”(二) 《安徽省定遠縣回族志》(初稿) 第十二章在述及明太祖準備派沐英平滇時稱,“英不愿去,理由是, 按五行八卦, 南方丙丁屬于火, ‘穆(木) ’(筆者按, 該志稱沐英原姓穆, 與‘木’同音, 因此說更無依據, 且影響小, 僅限于定遠部分回民中, 故不再列出論述) 入火大不利, 朱元璋笑答: ‘屬火又何妨, 加上水不就行了嗎’, 但穆字加— 97 —第3 期 李清升: 沐英姓氏考略① 關于黔國公人數, 史志及有關著述記載不一。《云南回族史》載九國公, 《道光云南志鈔》“明黔寧世家”載十國公,《明代云南沐氏家族研究》“沐氏家族所得朝廷優遇一覽表(一) (二) ”載為十二國公, 今從后者。上水就不成字了, 朱元璋又說: ‘木字加水不就行了么’, 這也就是《百家姓》中沒有‘沐’姓的由來。”(三) 明人張岱《石匱書》卷41 載: 穎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征云南, 英為副, 高帝為英易‘木’曰‘沐’, 曰‘南方, 火也, 以其克之, 勿用生之’。”(四) 明人朱國禎《皇明開國臣傳》卷2 載出師前,“ (明太祖) 曰‘南方, 火也, 當克不當生’乃定曰‘沐’”。類似記載如明人何喬遠《名山藏》, 清人倪蛻《滇云歷年傳》等史志中還有, 此略。上引四議, 全失之偏頗, 理由有二:11 若沐英原真的姓‘木’, 云南地處當時的明都南京西南, 不加三點水, 就被火相克, 那在此之前的元至正二十七年太祖派其隨軍攻取位于南京正南方, 比云南還要炎熱的福建時, 為何又不加三點水? 況且, 當時其年僅23 歲, 比赴云南時年輕十余歲, 如被克之, 豈不更可惜!21 自古至今, 軍事歷來是一門科學, 古人雖然有迷信思想, 但不能一概而論。在元末明初長期的軍事生涯中, 太祖之所以掃滅群雄、一統天下,后又鞏固了新建立的政權、并不迷信如火、木相克也應于人事之類的邪說, 而是如《明史紀事本末》的作者谷應泰在該書卷—“太祖起兵”一文中, 總結其克敵致勝原因時深刻的論述, 是全憑其“仁”、“義”、“禮”、“智”、“勇”“五德既備”所致, 而平定云南, 是因其“運籌萬里、料敵如神, 山川險、俱似躬行, 進退指揮、不爽尺寸”的結果, 派大將征云南, 那樣迷信陰陽五行之說, 決非太祖一貫以此五德用兵的本性, 故沐英出征云南前夕臨時易姓之說根本不可信。沐英原本就姓沐———幼時父母雙亡, 為太祖收養后賜朱姓, 后又奉詔復本姓, 這在諸多正史、方志、金石中明確有載并相互映證, 這才是最令人信服的結論, 茲各舉一例為據:(一) 《明史》卷126“沐英傳”: “沐英, 字文英, 定遠人。少孤, 從母避兵, 母又死。太祖與孝慈皇后憐之, 撫為子, 從朱姓。年十八, 授帳前都尉??始命復姓。”(二) 筆者曾于2001 年8 月在沐英故里安徽定遠縣縣政府查閱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 年) 編撰的《定遠縣志》卷五《人物·武臣》載: “沐英、文英, 積善鄉人, 八歲而孤, 母亦以病歿, 失其怙恃, 無所歸。時太祖高皇帝龍飛濠梁, 肇基帝業,英匍匐往依之, 上為之惻然, 因撫為子, 賜姓朱氏??上即皇帝位, 建元洪武??三月, 詔復英姓,以承宗祀。”[6 ] (P654)此二則記載, 因標題或起首就是“沐英”, 故“復姓”即復其本姓“沐”。(三) 曾立于南京江寧區沐英墓前的“黔寧王神道碑”上載: “ ??天子即大位, 建國號曰大明,改元洪武??詔王還沐氏姓, 歸奉宗祀。”[5 ]此則已明確說明所復還姓氏為“沐氏姓”, 乃金石所刻, 絕不致有誤。應當強調指出的是, 三則史料中, 除《明史》為清人所撰外, 后兩則均為明人記明事, 其正確性當更無庸置疑了。參考文獻:[1 ] 皇陵十三問: 附錄·皇陵碑文及注釋[ Z] .[2 ] 昆明市志長編: 卷三·古代之三[ Z] .[3 ] [康熙] 云南府志: 卷18·藝文[ Z] .[4 ] [道光] 寶慶府志·氏族表[ Z] .[5 ] [正德] 云南志: 卷27·黔寧王神道碑[ Z] .[6 ] [嘉靖] 定遠縣志: 卷5·人物武臣[ Z] .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一九六[M] . 濟南: 齊魯書社, 1996.A Study of Mu Ying’s NameLI Qing - sheng( Institute of Nationality Studies ,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 Kunming 650031 , China)Abstract :Some history books and genealogies have such a record that 沐英was originally surnamed 李or 木which was later changed to 沐.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related history books and the social backgrounds ,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is is a misunderstandingand 沐is his surname.Key words :沐英; surnamed 李; surnamed 木; a discussion of 沐(責任編輯 馬興東)— 98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1 卷
作者:沐勤榮 回復:0 發表時間:2015-02-14 16:24:52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