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265172次
4人
4個
58個
4142人
194部
相傳帝堯時,鯀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夢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堯便賜禹以媯為姓。后來,禹治理了水患,指導百姓興修溝渠,發(fā)展農(nóng)業(yè),還領兵平定了三苗之亂,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為了表彰他的豐功偉績,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縣東),后來還把帝位傳給了他。夏禹死后,其子啟繼位,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夏立國400多年,共傳13代,16王。后因夏帝桀暴虐無道而被商湯推翻,夏王族便以國為氏,稱為夏氏。? 2、出自姒姓。? 公元前11世紀周朝初年分封諸侯,夏禹的后裔東樓公受封于杞(今河南省杞縣),為杞侯。至簡公時,被楚國所滅。簡公之弟佗(本媯姓)出奔魯國,魯?shù)抗蚱錇橄挠淼暮笠?,給予采地為侯,稱為夏侯(復姓),其后裔以夏為姓,稱夏氏。? 3、出自媯姓。? 以王父字為氏。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帝舜之后媯滿于陳,建立陳國,建都宛丘,以奉帝舜之宗祀。史稱胡公滿、陳胡公。春秋時,傳至第16位君主陳宣公杵臼時,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其孫征舒以王父(祖父)之字為氏,稱為夏征舒,其后遂有夏氏。?? 4、改賜姓或其他。? 臺灣土著哈也灣氏改姓夏;明時元人齊嚕臺被賜名夏貴;土家、蒙古、回、滿等族有夏姓。? 5、得姓始祖:夏啟。?
作者:夏關權 回復:0 發(fā)表時間:2015-07-05 19:37:49
注意:嚴禁發(fā)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jīng)發(fā)現(xiàn)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fā)表者承擔。請慎重發(fā)表!網(wǎng)站穩(wěn)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qū)!
湘公網(wǎng)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