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60781次
2人
2個
54個
109人
17部
從戎驅日寇 三倉灑熱血——追憶犧牲在東臺的新四軍烈士虎羆2015-08-04 09:44?? 來源:鹽城新聞網-鹽城晚報 我要評論0 掃描到手持設備字號: 【導讀】值此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本報刊登此文,紀念在民族危亡之際投筆從戎、所有在鹽城這片熱土上犧牲的青年知識分子。虎羆,南京人,回族,戰時浙江大學化工系學生,新四軍戰地服務團青年隊長兼副班長。1941年12月9日于新四軍一師駐地東臺三倉河,率部與日軍英勇戰斗,直至最后時刻,與其余6名同志壯烈殉國,年僅22歲。值此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本報刊登此文,紀念在民族危亡之際投筆從戎、所有在鹽城這片熱土上犧牲的青年知識分子。在第七次三倉保衛戰中犧牲的吳士壽烈士,本名虎羆。出生于富裕家庭筆者是在收集建湖老鄉喬新民先生的資料時,知道這位可敬的虎羆先生的,在教育家竺可楨先生1941年的日記里,有這樣一段話:四月十六日 星期三 遵義 雨至于共產嫌疑之不別而離校者有曹煜亮、虎羆、喬新民等三人,較之中央與西南聯大則少多矣。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有這樣一段解說詞:1941年10月至12月9日,在鹽城東臺三倉,粟裕率軍民進行了七次保衛戰,使得新四軍在蘇中站穩腳跟。照片上是三倉保衛戰中犧牲的吳士壽烈士,多年后,戰斗指揮者粟裕將軍部分骨灰下葬三倉,陪伴著犧牲的戰友們。竺先生日記中提到的虎羆,就是新四軍紀念館景區解說詞中提到的吳士壽烈士,照片中的青年,學生氣很濃,是理想青年的模樣。1941年時,竺先生是浙江大學校長,學校已遷至貴州遵義,虎羆是他的學生。虎家有很多產業,當時的市隱園、德星聚、文來、飛龍閣等飲食娛樂的店鋪,都是他家的。虎家也是積善之家,在夫子廟一帶口碑甚好。虎羆兄弟四人,大哥虎矯如,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二哥三哥經商,他最小。按今天的說法,這應該算是一個富二代,這樣的家境,他的人生是可以有很多選擇的。三倉保衛戰紀念亭。參加抗戰服務團虎羆,字士如,回族,1919年6月22日出生,吳士壽是化名,取虎士如的諧音。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當年11月下旬,18歲的虎羆離開家,和一些回族青年乘船去了武漢,后又去了四川、浙江,參加過抗戰服務團的工作。1939年,虎羆報考了浙大化工系,在遵義讀書。那個年代,不少青年人對民族、對國家、對未來有擔當、希冀和信念,他們很少會想到自己的命運前途,還有人身安危,虎羆就是這樣的青年。虎羆的家在南京,住在小四福巷一帶大花園的宅子里。父親虎云山,字縵卿,中過前清武舉,為人仗義、行善、好友,一生經商,是南京有名的老字號得月臺茶館的創始人。如何有名法?當時有個說法,夫子廟有三大,得月臺的大錫壺算是其中之一。1912年南北和談時,在南京就職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先生在這里演講過。在學校里,他最愛唱歌,而且唱得很有滋味。他最愛唱的是弘一法師的《送別》,經常引得同學們跟他一起唱,唱得動起情來,唱出一種為國家安危存亡憂心的蒼涼感。知識分子投筆從戎1941年3月,在浙大讀書的虎羆成為共產嫌疑,列上了遵義警備司令部黑名單,虎羆與同學曹煜亮離開學校,準備來鹽城尋找新四軍。來鹽城的路艱辛而危險,一路上怕被國民黨政府查扣,步行了幾十天,走到今天的湛江市坐船到香港,到了上海。在上海臨走時,得知日軍對蘇中根據地發動“八一三”大掃蕩,鹽城失陷。原來的路線已經不通。一直等到10月份,才領了張良民證,避開敵偽封鎖線,來到南通,幾經周折在東臺三倉找到了粟裕領導的抗大蘇中大隊、新四軍一師。三倉是東臺沿海的一個小鎮,當時是一條草房為主的小街,但卻是掃蕩和反掃蕩的爭奪要點,1941年8月至1942年春之間,新四軍和日軍曾七爭三倉河。浙江大學教育簡史《艱苦卓越的八年》也記錄了這件事情:二年級的虎羆(烈士)、喬新民、曹煜亮、王世模四同學被列入黑名單,幸由費鞏教授秘密掩護,逃離學校,后均投奔新四軍參加革命。按照新四軍的傳統,每個青年人都得從普通一兵鍛煉起,全部東西都得自己背著,一支老式步槍至少七斤半,四個手榴彈又是好幾斤。此外,力氣再大也只能再背一條薄被和幾件衣服了。為了不被敵人打到,同時又能打到敵人,每晚還得跑很多路,有時要跑到第二天凌晨,常常邊打瞌睡邊走路,睡覺就直接睡在泥土地上或廟里的破磚地上,吃的是雜糧玉米和大麥飯,粗糙得難以下咽。這就是虎羆經歷的游擊生活。死守陣地壯烈殉國虎羆從來到三倉,成為新四軍一員到犧牲,前后一共42天。到三倉不久,虎羆因表現出色,很快成為青年隊長和副班長。1941年12月9日,虎羆帶著半個班6個人執行任務,這是一個以上海來的青年學生為主的連隊,主要是為提高部隊軍事水平,培養軍事參謀的。可戰場上子彈是不長眼睛的,他們遭到了日軍的猛烈進攻。根據當時的情況,虎羆他們是可以撤退的,連隊也已經派通訊員去叫他們撤,可火力太猛,通訊員上不去。虎羆得不到撤退的命令,便堅決死守。經過一陣激烈地戰斗,虎羆和他帶領的6名戰士都犧牲了,犧牲時,虎羆才22歲。因戰斗過于慘烈,遺體殘缺不全,只在他隨身的背包里,找到了幾張照片和殘缺的書信。虎羆浙大一個同學多年后回憶,虎羆離開學校后,從蘇北前線來過信,請他寄抗日救亡的歌曲集,還要了幾顆紅豆,同學想,紅豆是最相思之物,虎羆一定是談戀愛了吧,那時的虎羆才20歲,矮矮胖胖的,臉蛋兒紅紅的,打起籃球來,橫沖直撞,正是風華正茂,自然有女孩子喜歡他了。和虎羆一起離開浙大,來到鹽城參加新四軍的曹煜亮先生1989年寫了一篇回憶文章《憶戰地服務團團員虎羆》,文章是這樣寫的:“虎羆的死,我是很悲傷的。至今,每當念及如在夢境。其實他自己倒是早有準備的。為了做人,為了參加革命,他的準備是甚于死的。虎羆和我多次議論過敵人甚于死的酷刑摧殘,對此有充分的準備。因此在戰場上能夠以一介書生從容赴死。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樣是自然而悲壯的。回首往事。一生最幸運的莫過于考入浙大和一批高尚的師友相交往,而虎羆是頗具代表性的一個。”現在再讀這段文字,真有種恍如隔世,甚至是不敢相信的感覺。這是一個有著純潔信仰的青年,為純潔信仰而活的人,信仰也會讓他變得堅定而無所畏懼。面對他們的想法與做法,和平年代的我們成日里斤斤計較的東西,說出來都有些臉紅了。在平常生活里,我敬佩羨慕那些有信仰的人,他們因為信仰而獲得安寧與充實,這樣的安寧與充實,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也是一個人生而為人的全部意義。短暫一生后人敬仰羆是一個冷字,生活中很少用到,辭海的解釋是,熊的一種,也叫棕熊、馬熊或人熊,古稱羆。辛亥革命勝利后,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制定的《勛章章程》規定,勛章種類為九鼎、虎羆、醒獅三種,每種各分九等。對軍人來說,虎羆是一種榮耀。前清武舉出身的父親給孩子起這樣的名字,一定是用了心思的,不知道他有沒有想過,這個叫虎羆的孩子會參軍,甚至會犧牲在戰場上。虎羆短暫的一生,是配得上這個名字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今天,弘一法師這首聽起來讓人傷感而動情的《送別》,依然被很多人喜歡。最后,我想用虎羆烈士生前最愛唱的歌向他致敬。附:1949年6月23日上海解放初期曹煜亮(曹銓)給虎羆的三哥虎興如的信函。原文如下:興如先生:弟于卅四年曾寄一信至南京,告以虎羆同志光榮犧牲之消息。惟因當時環境關系只得隱約暗示未能詳細敘述。羆弟是與我在先修班與浙江大學等校同學。相處數年,志同道合,氣味相投,為莫逆剮頸之交。卅年因被蔣匪特務所迫,同來上海、南京。卅年夏七月,弟且曾到小四福巷十號尊府與羆弟面晤。羆弟于卅年七月離南京后即去蘇北新四軍工作。卅年十二月九日于東臺東鄉三倉河與日軍作戰中英勇堅持戰斗,直至最后彈盡藥絕,不屈不撓與其余六同志壯烈殉國。羆弟英勇犧牲后,同志們都很惋惜。于此近十年中甚多舊同志常馳思追懷。弟亦每每深夜夢寐哀思縈懷。羆弟之死,為我國族人民盡其最后一點鮮血,為無尚光榮。尚希兄等及令堂等節哀。特寄奉烈士家屬證一紙。希查收。又近日初入滬市任務綦重,不克親赴拜謁,待日后假以時日,當到京市向令堂等問安。端此即問近安弟 曹銓 六月廿三回信寄上海北京路泥城橋宏興里十八號,錢覺轉。作者:周晨陽編輯:小菁
作者:虎少濱 回復:0 發表時間:2015-08-09 12:13:45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