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113874次
2人
2個
46個
156人
13部
歐氏源流康熙字典說“區氏是歐冶子之后”。歐冶子得歐姓比歐陽氏得歐陽姓早200多年。詳見下文(摘自《歐冶子生平》):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變革時代。奴隸社會土崩瓦解,代之以新興的封建社會和國家。牛耕和鐵器的使用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活躍于思想界的先秦諸子百家:孔子、孟子、老子、墨子、荀子、韓非子……史學界卻忽略了一位代表先進生產力"掌握尖端科技"的鋼鐵龍泉寶劍發明家歐冶子。過去提到歐冶子,往往把他與青銅寶劍相聯系,卻忽略歐冶子為楚國鑄造龍泉鋼鐵寶劍"威服三軍"的歷史事實。歐冶子是平陽歐氏的得姓始祖,就像張氏得姓始祖是擅長制作弓箭的首領一樣。春秋晚期的歐冶子比歐陽的得姓始祖蹄(戰國晚期)早二百多年。這個以歐為姓的氏族集團臣服于越王和楚王,為越、楚的鐵兵器鑄造立下了汗馬功勞,"威服三軍"。其得姓始祖歐冶子被封為"大將軍"。隨著漢初東甌國的北遷,一部分歐氏族人隨遷到"江淮之間"。漢武帝時,又一批歐氏族人被迫從福建遷徙到"江淮之間"。東漢時期,逃避山林的閩越土著逐漸聚居到冶縣,其中一部分歐氏族人應該是今日"疍民"的先祖。唐初武則天時"開漳圣王"陳元光五十八姓軍校中有歐哲,來自"江淮之間"的河南光州固始,是閩南歐氏的入閩始祖。唐五代王審知入閩,也來自"江淮之間"的河南光州固始,也有歐氏族人隨遷。留在浙江龍泉和原東甌國的歐冶子后裔逐漸聚居到浙南平陽縣(五代梁時吳越王錢謬改稱平陽縣,含今日溫州市平陽、蒼南、泰順三縣地),為讓子孫不忘祖脈,遂把歐冶子后裔的祠堂堂號定名為"平陽堂"。
作者:區靖祥 回復:0 發表時間:2016-05-08 19:25:15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