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  

03-06

444343次

1人

1個

204個

5032人

410部


站長: [申請站長]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主樓] 于族于得水

清代重臣
在2015年新年戲曲晚會上,晉劇《廉吏于成龍》贏得了習近平、李克強等七常委和首都近千名群眾的熱烈掌聲。
于成龍(1617-1684),清代山西永寧州(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被康熙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而于成龍曾在康熙皇帝面前贊譽另一個于成龍:“操守有余,不在庸才之下。惠政通變,足在庸才之上。才干超凡,庸才望塵莫及矣。”
近日,筆者發現這另一個于成龍原籍為文登大水泊,他和他的養父于得水,都受到康熙皇帝的贊賞。穿越300年的歷史煙云,于得水、于成龍的故事仍感人至深,催人奮進。
可與衛青和霍去病相提并論的于得水
《清實錄》全稱《大清歷朝實錄》,共4484卷,是清代歷朝官修史料的匯編。在《清實錄》中提到于得水的有兩條,僅據此不足以展示于得水的全貌。好在2002 年4 月,在北京石景山區楊莊村西出土了于得水的墓志一盒,發現墓志銘文約2000 字。我的新浪博客好友、致力于碑刻研究的“雙塔邨人”先生,對此銘文進行了譯釋。現將譯文照錄,可從中了解于得水的有關史跡。
于得水墓志銘譯文
皇清誥授光祿大夫、三等阿達哈哈番襲職四次加三級致仕、封光祿大夫、都察院左都御史、鑲紅旗漢軍都統加四級于公墓志銘
賜進士出身、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工部尚書加三級前吏部左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總裁國史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戊辰辛未甲戌文武殿試讀卷、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講、提督江南學政、纂修三朝圣訓、明史、甲子陜西正主考、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檢討、己未會試同考內翰林院弘文院庶吉士、年家眷晚生李振裕頓首拜撰文。
賜進士及第、資政大夫、工部左侍郎、加二級前管理錢法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加一級、太仆寺卿、通政使司左右通政、國子監祭酒、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侍講充實錄纂修官、左右春坊贊善兼翰林院編修檢討、己酉甲子順天文武鄉試正主考、內弘文院編修、年家眷晚生李元振頓首拜篆蓋。
賜進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門下晚生查升頓首拜書寫。
古代建立功勛,成就大業,高舉王侯的旗幟,聲名傳于后世的人,都有卓越的氣概,非一般人可比。他們明白君臣父子的道理,享受人世間的榮華富貴,使人們稱述,不忘他們的大名,與天地共存。兵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于成龍的養父于得水,就是這樣的人,他能享此殊榮,應該說沒有遺憾了。
于得水,字從躍,漢昭帝時期丞相于定國的后裔,祖先是遼東人。于得水的祖父于大恩以及于成龍的伯父于國忠,都因于成龍顯貴而封為光祿大夫、上柱國、輕車都尉。于得水天生聰慧,品質超過一般人,與人相處,不動心機,不欺負人,答應別人的事情努力辦好。他忠于君國,孝于父母。明朝末年,天下不太平,于得水持劍在豫鎮參軍,許公一見,大為驚奇,特別信任他。每當臨陣作戰,于得水英勇無比,決不后退,于是越級到府里任職。清朝定都北京之后,于得水勸許公歸順清朝,也不管許公答應還是不答應,于得水降了清朝。皇上授予他輕車都尉,準予世襲四次。繼而隨清軍征討湖北、湖南,取得云南,都是以勇敢和謀略著稱,于是晉升副統帥,賜功牌,不一一列舉。于得水擬訂的作戰策略以及取得的勝利,與唐代的大將郭子儀、三國時期的魯肅不相上下,于是改封光祿大夫。
于得水的弟弟于國安,是兵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于成龍的親生父親。于國安和兄弟們商量,于得水現年五十九歲,還沒有兒子,也沒人過繼,兄弟們就忍心他沒有子孫嗎?于是想把弟弟的兒子于化龍過繼給于得水,于得水不滿意。繼而把自己的次子于攀龍過繼給于得水,還是不滿意。不久,于得水對于國安說:“我是想要你的大兒子于成龍,舍得嗎?”于國安點頭應諾,于是,于成龍過繼給于得水。原來,于成龍在兒童時代,于得水就看出這孩子有出息。于成龍天生英俊,不用過多調教,就能成為有用之材,加之于得水教育有方,要求嚴格,   經常面對面教誨,使其忠于國君,孝于父母,培養清廉的節操。
于成龍首次當官是在樂亭任縣令,開始顯露他的才華,人們說他貧寒而有品德,慈惠愛民,這些都是于得水教導的結果。不久,以逃犯連累百姓為由,于成龍被罷官,離職時,百姓攔住去路,懇求于成龍留下,高呼好官不能走。等到通州官位空缺,于成龍提升為通州太守,又以逃犯逃走為由,降職調用兩次,都因皇上特旨留任,這說明不但恩德深入民心,而且高尚的節操也被皇上認可。這固然與于成龍應付各種事情的才能有關,也和于得水的教導是分不開的,不久,于成龍提拔為江寧道員,又特授直隸巡撫。于得水提示于成龍,問:“皇上三次提拔你,你明白其中的原因嗎?”于成龍有一顆純潔的心,非常勤奮,嚴于律己,帶領屬下,使官吏的作風像流水一樣清澈,甚至多次受到皇上的寵眷,賜給御書手卷,有“始終如一”溫和懇切的詔諭。皇上曾兩次賜給錢幣各一千兩,衣料二十疋,并與于成龍共宴。
繼而有黃韁鞍御馬、御貂裘、御袍褂及靴及綢緞的賞賜,又追加太子少保官銜,隨侍皇帝南巡兩天,賞賜羊、圍場所獲之兔,并賜宅第,可謂特殊的禮遇,真是書不勝書。皇上每次賞賜,于得水都有教導和訓誡,其要旨是說:皇上的賞賜越重,報答也就越難,只有鞠躬盡瘁,方可報效萬分之一。繼而特升御史大夫兼鑲紅旗漢軍都統,總督河道,爵位更高,而于得水的教導和訓誡更加懇切。皇上命令于成龍為河道總督的命令剛下時,于得水書寫“君恩臣職,運道民生,冰衡國帑,節用愛人,躬行表率”二十個字,交給于成龍,大意是說要報答皇上的恩寵,節約開支,愛護百姓。古代圣賢有過父訓的論述,但和于得水相比就遜色了,于得水不但善教,于成龍還善于繼承,而且得到了皇上的認可。輔佐皇上南巡歸來,于成龍被召至乾清門,賞賜貂裘、貂被領朝服,而且到八旗巡視,可見于得水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諸如奉命賑災、武殿進行的考試,無一不秉承于得水的教誨,于成龍父子可謂問心無愧了。
于得水原任三等輕車都尉、誥授光祿大夫襲職四次,加三級退休,追封都察院左都御史、鑲紅旗漢軍都統加四級。他生于萬歷三十三年正月十四日(1605年3月3日)戌時(晚七時至九時),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十四日(1695年8月23日)辰時(上午七時至九時)去世,享年91歲。于得水的發妻王氏,封贈一品夫人,繼室宛氏,誥封一品夫人。于得水的養子于成龍任河道總督,提督軍務,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授為正一品官銜。于成龍發妻李氏,封贈一品夫人,繼室周氏,封為一品夫人。于得水有三個女兒:長女為王氏所生,嫁給文林郎黎守明;二女為宛氏所生,嫁給順天府平谷縣知縣郎秉和;三女也是宛氏所生,嫁給四川威州知州李天禎。于得水有四個孫子:長孫于永禎,在樂亭被匪徒抓獲,不屈而死;次孫于永裕,襲祖父于得水三等輕車都尉之職,發妻是原任戶部總督倉場侍郎馬汝驥的兒子、時任山東沂州知州馬云會的女兒;三孫于永褆,在國子監讀書,聘原任廣東潮州總兵副都統馬云的侄女為妻;四孫,還在幼年,未訂婚。于得水有三個孫女:長孫女已去世,原先嫁給貴州布政使董顯忠的第五子、候選州同知董廷佐;二孫女嫁給通政使張吉□次子、在國子監讀書的張瓚;小孫女還在幼年,未許配人家。于得水的美德和美好的風范,可和古人相比美,因此他的子孫必然為一代楷模,他的女兒、孫女,都許配有名望的門第,值得一寫。于得水的識見與度量,高出一代,誠懇學《詩》,大力講《禮》,真可與西周時期的賢臣方叔、召虎媲美,也可與西漢名將衛青和霍去病相提并論。康熙三十四年十月初八日(1695年11月14日)午時,于得水葬于西山楊家莊。于成龍把于得水的生平材料交給我(李振裕),請我撰寫墓志銘,我和于成龍交往較深,因此詳知他的家世,僅就于得水的生平寫成這篇墓志銘。 銘文如下:
戰亂不斷,綿延千里。
大好河山,英豪群起。
只有于公,美德粹沖。
能文能武,功勛獨鐘。
留連光景,無人與京。
帝王恩賜,代代崢嶸。
于公生平,崇如山岳。
于公去世,麟亡星落。
功在社稷,名垂汗青。
后世君子,欣賞此銘。
與“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齊名的于成龍
清代以前的歷史記載中沒有叫于成龍的名人,但在清代康熙一朝就有兩個叫于成龍的著名人物,他們曾同地共事,都官至一品總督,并且都是清正廉潔、勤政愛民的廉吏。《清史稿》中記載:“同時兩于成龍,先后汲引,并以清操特邀帝眷,時論稱之。”在民間被親切地稱“天下第一廉吏”老于成龍,稱另一位小于成龍,老于成龍獲謚號清端,后世常稱清端公于成龍,小于成龍獲謚號襄勤,后世常稱襄勤公于成龍。在他們曾經共事的直隸坊間還有民謠:“前于后于,百姓安居。”
《清實錄》中有關襄勤公于成龍的記錄有100多條,是記載較多的一位大臣。綜合各種歷時資料,于成龍的史跡非常清晰。
于成龍,原籍山東文登大水泊,1638年8月14日(清崇德三年農歷七月初五),生于遼東蓋州。其生父為于國安,養父為于得水。幾經輾轉,于成龍9歲時全家遷到河北省居固安縣南房上村。少年時代的于成龍是在不斷的移居中生活的,顛沛流離的艱辛造就了他體恤民生、關愛大眾的品格。
于成龍20歲進入國子監學習,23歲畢業后考授吏部做筆帖式(文書工作),30歲進入仕途,開始了長達33年并數次沉浮的宦海生涯。于成龍富有傳奇色彩的宦游經歷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康熙七年(1668年)始任樂亭知縣到康熙二十一年(1683年)離任通州知州;第二階段:康熙二十一年(1683年)升任江寧知府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離任直隸巡撫,這一階段于成龍的威望達到第一個巔峰;第三階段: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升任左都御使到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離任總督銜直隸巡撫,這一階段于成龍的威望達到了第二個巔峰;第四階段: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復任河道總督到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在河道總督任上病逝。
于成龍30歲至40歲的十年中,曾經兩度出任樂亭知縣,一度署理灤州知州。在樂亭期間,他勵精圖治,修學宮,念恤民艱,勸開墾,鋤暴安良,政通事舉。據《如山于襄勤公年譜墓志銘》記載,康熙七年六月,樂亭大雨,灤河水泛濫到樂亭城下,深達七八尺。樂亭百姓農田受損,房屋倒塌。剛剛到任不久的于成龍越級向永平知府匯報并申請救災,但知府不予理睬。回到樂亭以后,于成龍流淚召集樂亭大小官吏說:“撫字茲土,對此奇澇不上聞,如民牧何?倘請而得罪去官,何妨!”隨即寫信遍告各位巡撫、知府大人。直隸巡撫親赴樂亭視察并將實情向康熙皇帝奏報,康熙皇帝命吏部發銀賑災,樂亭百姓方度過大災。康熙嘉獎了于成龍實心為民的情懷,于康熙七年十一月提拔于成龍署理灤州知州。但是在第二年,灤州逃脫了一個重要囚犯,因逾期沒有抓到,于成龍有失職過錯,當降兩級調用。樂亭人民喜愛于成龍,希望于成龍回樂亭任職,于是樂亭人顧明亮等人去北京景山上書,請求于成龍復任。后經吏部討論后不準,并將顧明亮等人發配到尚陽堡。樂亭人王爾正等人趁康熙巡幸北京琉璃河之機,再次向康熙皇帝乞求于成龍復任。吏部討論后仍然不準,也將王爾正等人發配到尚陽堡。康熙皇帝覺得此事蹊蹺,為何百姓甘冒流放之險而乞求知縣復官?便命直隸巡撫金世德核實。金世德調查以后列舉了于成龍的十七條善政。康熙皇帝認為民心難違,善政可嘉,于是下旨令于成龍重新出任樂亭知縣。
又據《樂亭縣志》記載:樂亭有一惡棍梁某,依勢橫行鄉里,騷擾地方,勾結土匪,為非作歹。康熙十一年十一月,于成龍不畏強暴,依法捉拿并將其斬首。土匪頭子李六為給梁某報仇,糾集土匪67人襲擊樂亭官衙。于成龍的長子于永禎與城防把總率眾抗擊一同被害。   當時于成龍外出,回來后忍住悲傷,親率兵勇攻擊匪巢,立斬匪首李六并抓獲土匪63人。   樂亭匪患掃除,百姓賴以安寧。但因未獲全部盜匪,吏部討論應將于成龍降級調用,然而康熙皇帝否決了吏部的決定,再次令于成龍繼續留任。
康熙十八年(1679年),巡撫金世德贊譽于成龍“其強項不阿”,上疏舉薦于成龍為通州知州。于成龍離開樂亭去通州赴任的那天,樂亭的紳士們在縣衙餞行,樂亭百姓紛紛前來送行,“老幼擁馬首涕泗長流不絕”。于成龍也流淚讓大家回去,但是百姓“遣之不去”,有些人依依不舍一直送到了通州。據《通州志》記載:康熙十八年七月,通州以及三河等地發生強烈地震,通州城鄉房倒屋塌,一片瓦礫,災民嗷嗷。在此災難之際,于成龍以政聲有譽晉升通州知州來治理災后的通州。下車伊始就立即著手為災民籌劃操持生計,使百姓得到安置穩定。搭建簡單席棚居住辦公,以身作則捐獻自己俸祿,不顧倒塌的衙署倡議先修復文廟(學宮)殿宇,供奉孔子圣像,以便通州學子有讀書學習之處。其他利國益民的建筑,無不依次復建修整,爾后才重建州署廳房,通州士民感戴萬分。于成龍通州為官三年,他建立和發展了義學,并且為城鄉的貧窮子弟選擇良師,使其能夠免費入學,受到應有教育。他還善于整頓刑罰案件,嚴格遵照朝廷所定律條,公正斷決公開審判,外縣盜賊不敢入通州偷竊。
于成龍愛民如子,為了保護百姓的利益,甚至敢于冒犯曾經多次保護過自己的康熙皇帝。據史料記載,康熙皇帝有一次乘龍舟經過通州的一座橋,由于橋面較低龍舟無法通過,康熙皇帝命令拆橋過船。可是,當侍衛傳旨時,于成龍卻說橋不可毀。侍衛驚愕地問:“難道你要違抗圣旨嗎?”于成龍說毀橋容易建橋難,可奏明皇上,體察民生艱難,應抬船過橋,康熙皇帝最后采納了于成龍的意見。
康熙皇帝賞識于成龍的真正原因并不僅僅是于成龍勤政愛民,主要是因為于成龍獨到的遠見。在樂亭任上,于成龍敏銳地察覺到“田與丁分”是產生賦役負擔嚴重不均的根源,因而在樂亭推行了一種能使“富戶正供之外所增無幾,而貧者永得息肩”的“按田均丁”法。這種方法簡單有效,但是觸及到擁有更多土地權貴們的經濟利益,直到雍正時期才在全國強行推行“田與丁分”的政策。雖然于成龍的方法在康熙朝未能在全國實行,但富有遠見和洞察力的于成龍得到康熙皇帝的重視和重用。
康熙二十一年,45歲的于成龍得到老于成龍的提拔請調,赴任江寧知府。在江寧任上于成龍廉潔勤勉一如既往,深得老于成龍的贊許。康熙二十三年十月,康熙皇帝南巡至江寧,囑咐于成龍要學習清端公廉潔自律,當從側面了解到于成龍果然勤政廉明,遂于年底升于成龍為安徽按察使。于成龍十二月抵達安慶任上剛剛兩天,又受命專門督理下河(淮河、黃河下游),隨即趕往下河地區,親歷下河各州縣水情,問智于民。因主張筑堤攔水一派的反對,于成龍挖渠引泄積水的方案被否決,但于成龍勤政愛民廉潔奉公的品格得到康熙皇帝的認可。康熙皇帝曾經對于成龍說“凡做官不好,縱本身漏網,子孫斷不能昌盛。朕深信者,總督于清端、巡撫湯斌及爾三人耳。”
康熙二十四年二月,于成龍升任直隸巡撫。剛剛到任,于成龍便雷厲風行,廢除累民弊政,彈劾失職人員,懲辦貪官污吏。經過于成龍的治理,直隸吏治肅然,境內盜匪遂靖,百姓沉冤得雪,民眾悅然欣慰,于成龍的威望也達到了巔峰。康熙二十六年四月,于成龍五十歲加太子少保。奉上諭:“國家設官分職,原以綏靖地方,惠養黎庶。督撫為封疆大吏,表率屬員,尤須才守兼優,諳練政務。方于吏治民生實有裨益。巡撫于成龍自為縣令以至郡守。 素秉清操,愛民盡職。遂從臬司超擢巡撫,簡任以來,孤介自持,清廉益著,厘奸剔弊,扶弱鋤強。境內謐寧,旗民允服,殊為可嘉,從優特加太子少保,以為廉能稱職者勸。”
康熙二十九年,噶爾丹叛亂至烏蘭布通,于成龍第一次隨康熙皇帝征討噶爾丹,負責郵傳要務駐防遵化。年底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俗稱左丞相)兼鑲紅旗漢軍都統。
康熙三十一年冬,河道總督報缺,于成龍受命于危難。康熙三十二年正月履任河道總督,在56歲時正式開創治河偉業。于成龍到任后遍閱兩河,看到洪澤古堰“以一線危堤防茫茫萬疊之波,豈能堪其澎湃?”于成龍率眾將古堰的土堤拓寬并改建為石堤,從此“淮揚奠安,民樂有秋”。
康熙三十五年,噶爾丹再次叛亂,于成龍第二次隨軍出塞征討,負責督運大軍糧草。康熙皇帝再次任命于成龍為都察院左都御史:“總統督運中路大兵糧餉,凡內外一應文武、大小官員,聽其調遣,有六部不得掣肘。”
康熙三十六年春,為了徹底消滅分裂勢力,已經60歲的于成龍第三次隨隊出征噶爾丹,仍然負責督運大軍糧草。北上將近兩個月,抵達外蒙戈壁阿爾泰山下的郭多里巴而哈孫,前方捷報傳回,噶爾丹已死。便屯糧于外蒙,建城儲糧,后來人們把儲糧地叫做“于城”。于成龍此次督運為徹底消滅噶爾丹立下了赫赫戰功,論戰功加四級,授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準襲兩代。
康熙三十七年春,于成龍以總督銜第二次出任直隸巡撫。于成龍這次出任直隸巡撫的主要任務是治理渾河(原名盧溝,今名永定河),于成龍采取“疏筑兼施”的策略,對上游起自盧溝橋南良鄉縣老君堂下游(今北京房山區窯上村與任營村之間)至永清縣朱家莊(今河北永清縣小朱莊)長達145里的永定河段進行全面統籌治理,建立起京南百余里的永定河兩岸堤防體系。當年,康熙帝賜名“永定河”,并在霸州建廟紀念。多年以后,康熙還經常諄諄教導其他河道總督:“治河效仿永定河之法”。
康熙三十七年冬,河道再度危機,淮黃頹敝已極。身體漸衰的于成龍再次臨危受命。由于常年奔波,積勞成疾,于成龍身體漸漸虛弱,病態突顯,但仍然每天奔波于河務,鞠躬盡瘁。康熙皇帝南巡見到虛弱的于成龍時十分驚訝,后派御醫診治并賜人參等良藥。
康熙三十九年正月初六,于成龍抱病赴濟寧,考核治河官員和將領。二月回到淮安河道總督署時已病入膏肓,臥床不起。彌留之際寫下遺本仍念念不忘治河大業,二月二十七(1700年4月16日)溘然長逝,享年63歲。康熙皇帝聞聽于成龍病逝悲傷不已:“于成龍才品優長,服官勤慎,屢經簡任,實心辦事,不辭勞瘁,宣力有年,歷著成效,河道重務,正資料理,前因患病,遣醫前往診視,方期痊可,茲聞溘逝,朕心深為軫悼,應得卹典,著察例從優議奏該部知道。”
清代一品大臣過世,按例請皇帝決定是否授謚。一品以下官員除非特旨,例不授謚。于成龍去世后奉旨得謚號襄勤,根據古代謚號的含義:“甲胄有勞曰襄,亟征伐。勤者,勞也。” 襄勤這個謚號總結了于成龍屢次出征,勤勤懇懇的一生。康熙三十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于成龍靈柩回京入私第治喪。八月二十四日,葬于北京石景山楊莊養父于得水墓旁。于雍正八年入祀賢良祠。于成龍著有《撫直奏稿》,存國家圖書館。

作者:于海中   回復:0   發表時間:2017-03-16 09:18:54

族譜錄紀念網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