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7721次
1人
1個
13個
0人
徐氏家族(1)姓氏來源有關徐氏源流,由于版本不同,說法各有差異。根據孔慶公譜本記載,結合有關上古五帝本紀,徐偉堅編印《徐氏古今文化大觀》的記載等資料,對源流等情況,如下:徐氏出自黃帝之后,顓頊之苗裔。黃帝為上古五帝的第一位,娶西陵氏女嫘祖為正妃,生二子:玄囂、昌意。其余妃子生子二十三位。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為妻,生子高陽。黃帝去世后,其孫高陽及位,這就是顓頊帝,居五帝中第二位。顓頊孫子名叫女修氏,生大業,大業生三子,長子叫伯益。伯益助禹治水有功。舜賜姓贏氏,禹受舜禪,曾用伯益為相。禹去世后,曾以帝位授伯益。禹子啟三年居喪結束,伯益讓帝位給啟,自已則避居箕山的南面。伯益娶妻姒氏,生大廉、若木。若木因為父親伯益的大功,大約在公元前21世紀受封子于徐地,傳了三十二代,歷經夏、商、周三朝。到西周穆王時,徐誕為國君,以仁義治國,很得民心。據唐代光化年進士徐寅所寫《莆田<徐氏宗譜>序》中說:“吾徐先姓贏,伯益裔也。自偃王封徐,子孫以國為氏。別族姓秦、贏、徐、趙、江、黃、司馬,以上七姓同出伯益,并不得通婚。據我族《歷世序》 (嘉慶庚辰序之一)記載,我族“其跡起自江西、梁、橋二公六世同居”。這以后,出了幾個有名人物:溥公縣丞,經公大學士,頂公工部尚書,紹公吏部尚書,達公進士,禎公舉人。這其中的達公曾經作過湖北黃州的州官,到任滿將回江西時,聽說江西的部隊發生兵變,就把家庭搬到附近的麻城縣孝感鄉居住。在這里傳遞了幾代人,到明代的弘治三年時(即公元1483年),這里又出現兵荒馬亂的局面,于是全家又逃到貴州的遵義一帶避難。這次逃難中有一個名叫蜀川字懷德的老祖公,帶著老祖婆關氏和王氏,在明弘治四年(即公元1484年)時來到四川東道重慶府璧山縣內的登里二甲(大致在今天的三合一帶)定居下來。在這期間,關氏祖婆生有三個兒子,坐居在山背(山的西北面)沙山河的東岸;王氏祖婆也有三個兒子,坐居在山背沙山河的西岸。后因人多,住房不足,于萬歷十三年國賞公一支遷仙人仰臥屋基。此后又因明末戰亂,譜失兵荒之中,懷德公及這六房等人的名字已無法知道,他們的墳墓不知埋在什么地方。算來,從明弘治四年到明朝末年,我們懷德公的后人已在登里二甲這片土地上居住了147年。察考有關墓碑和逝者經單,國朝公和國賞公是懷德公后人中最有名氣的突出人物。國朝公生子方、子甲二公,子方生文義公,文義生孔慶公;子甲公生文定公,文定生孔泰公。這時正值明朝末年,張獻忠造反,兵臨此地,我孔慶公與孔泰公,以及文襄公、文階公一起商議,認為四川北道比較安寧,可以到四川北道去。正當大家猶豫不決之時,我孔慶公帶著祖妣張氏挺身先往,來到四川北道順慶府西充縣太里七甲羅姓大貝灣居住。在這里生長房祖徐行字謙益,長大后娶妻楊氏。繼后清朝統一全國。康熙四年時,孔慶公重新回到璧山登里二甲開創基業。回來后生次房祖徐從字擇益。長大后娶祖妣毛氏。孔慶公復璧后到嘉慶廿五年庚辰歲纂修我族族譜時,已是“人傳八世,年登百余年矣(約131年)。”當時倡理,纂修的人物是以六世孫啟萬、文源、文選,七世孫廷福、學超等人為主。卅一年后到光緒二年丙子歲二月纂補時,主要是以八世孫禎瑾為主,并在此次書錄十本,分發上下各五房保存。廿九年后到光緒卅一年乙巳歲,由九世孫增勛親書的謄錄本,實際上是又次的重要纂補。此后我族族譜在經歷清末民國初年的戰亂,經歷解放初期和文革的重大變革,約七十余年無人問津。到一九八四年,徐氏,由樹杰、達材、顯才等人發起復印古譜,同時以摸腦殼的形式恢復清明會;按我孔慶公房族的實際情況積極修譜,補充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政策文件和古代資料;到現在我孔慶公清明會已有104四人次捐款叁萬伍仟陸佰伍拾捌元(35658.00元)。截至2010年為止,徐孔慶公清明會改革開放后,已舉辦二十一屆,壩壩宴到2010年已辦至六十席,禮儀隆重,男女老中青少各層次族眾踴躍,深情地祭典和緬懷祖先。(2)字輩蜀延東海慶新鼎,昆祖伯益尊民本。紹繼耕讀師先圣,勤儉稚葆家聲振。廉潔仁信頌楷模,禮義賢堯樹奇勛。聰穎哲睿勝雄杰,謀韜敦敏緣謙遜。顥玉松杉修靜穆,燦燁炫煒復謹慎。昭華俊逸佩劍美,清徽高雅贊汝馨。晉守恩威照星斗,功蓋環宇歌入云。(3)宗規、宗風獻忠誠以愛家國,敦孝悌以固孝德,彰仁信以顯和諧,明禮儀以揚風格,倡廉恥以知榮辱,存愛心以助人樂。隆祀典以懷宗祖,篤親族以昭雍和。敬鄰里以示謙謹,和鄉黨以息訟墨。禁誣告以全善良,重法制以儆頑劣。聯村社以防匪盜,化仇忿以消隔閡。司本職以求業精,完糧稅以省催科。勤農桑以足衣食,尚節儉以惜財貨。學科學以破迷信,務工商以謀變革。用實踐以驗真理,法自然以循規則。常鍛煉以健身體,講衛生以防疾疴。拒毒品以肅公害,訓子弟以遠邪惡。興學校以純素質,尊師長以重教學。好潔身以育公正,修品行以正自我。優學識以達濟世,恒心志以安邦國。家風一、熱敷祖國、忠誠守紀;二、孝順父母、敬長尊師;三、兄弟和睦、妯娌相親;四、夫妻偕老、甘苦與共;五、教子有方、耕讀為本;六、勤儉持家、勞動致富;七、睦鄰互助、異姓相依;八、仁信謙和、公正廉潔。
作者:郭昌祿 回復:0 發表時間:2019-01-24 16:26:16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