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7721次
1人
1個
13個
0人
郭氏家族郭氏家族序言(1926年)抄寫的《郭氏家譜》所寫的序言蓋聞:根之深者葉自茂,源之遠者流自長。自吾記事以來,就知道璧山縣福祿鄉土田村一帶,凡郭姓堂屋神龕上的對聯,都是寫的:“汾陽遺業家聲遠,世代流傳永鴻昌。”經歷史考證:吾郭氏后代子孫,是系一千多年前,唐朝忠誠良將忠武王郭子儀后裔。他為唐朝立下汗馬功勞,被肅宗皇帝晉封為汾陽郡王,這就是遺業家聲遠的來歷。據歷史記載:公元1644年明朝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農民起義闖王李自成進京座了八十天位逼迫下野,落荒而逃。汾陽郭氏有根之家,也只好隨明王朝的殘余勢力向南敗退,才是活路。俗話說:“留得青山在,哪怕無柴燒”。吾郭姓支脈流落於福廣鄱陽湖一帶,人數不少。但清兵聲勢浩大,步步為營,吾郭姓家族不少的人又只好向貴州遷徙,在遵義府桐梓縣通平里一甲麻柳塆屋基開拓,繁衍生息,建起了郭家寨。后因康熙皇帝施仁政,鼓勵農民移居四川插站為業,發展農業生產。吾郭氏祖宗安幫公支持光欽、照欽、元欽三兄弟於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來到四川東道重慶府(現為直轄市)璧山、銅梁兩縣插站為業。光欽落腳於璧山縣福祿里二甲沙帽山坎下水井灣屋基;照欽落腳於璧山縣福祿里七甲消水洞坎上老河面屋基;元欽落腳於銅梁縣永嘉石。憶往昔,戰火紛紛,兵荒馬亂,鬼哭狼嚎,性命難保,金銀財寶化作塵,妻離子散,東逃西躲,只顧自己的性命為重。戰爭平息后,誰在何處?問何人?吾子孫后代從何覓?只好痛苦流涕。再要尋根問祖,知難而得矣,無從稽考。似親非親,你為你,我為我,則吾族汾陽宗族之中誰之鄱陽,散亂於何時,即是親也陽生為時遠,見面也不相識。慨然嘆曰:書差之次親久族,則未久族自當親也,然湖曾高而上者哉,可不考,又怎知親者為何?諸父與諸兄曰:遠者不可考,近者豈也不知,請自知者理之,故余以不顧寡陋,謬撰譜牒,力求拋磚引玉,供得諸父說過恢恢志,則子孫后代俟讀,雖不說有稗益於汾陽宗祠,然閱者曉然,不望祥之嘆,余則深感幸甚是為序。郭氏溯源郭氏家族淵源于皇帝,得姓于虢叔,揚名于子儀,發祥于汾陽。漢林宗、唐子儀、金企忠、元郭讓、清世隆……名士賢達輩出汾州,實乃郭氏之德,汾州之幸也!“功蓋天下,再造唐室”的汾陽郡王封地,乃含蓋汾陽、平遙、介休、孝義四縣(市)在內的古老汾州:汾陽郭氏,也為汾州郭氏。得姓考汾陽郭氏,尚須從周虢叔說起。北虢滅亡三年后,即公元前655年,晉獻公又復假虞國,克上陽,南虢亡,晉獻公軍回途中,又滅虞,至此,虢、虞皆亡。《汾陽縣志》載:“晉滅虞、虢,遷其人于此,置瓜衍縣。”現虢城名古跡,村貎為典型城堡格局,有夯土城墻村,城門均為供式磚石結構,鴻文門城樓供有周文王神位。虢姓改郭姓是西周滅亡,春秋開始,東周衰敗,各虢國相繼被強國吞并。公元前767年東虢被鄭國吞滅;公元前687年西虢被秦國吞滅;公元前655年南、北虢被晉吞滅。這些強暴之國在侵吞戰爭中必然會遇到虢國的抵抗。并吞者為了強化其統治,以殘酷的殺戮手段進行鎮壓,虢姓氏族為了躲避災難而改郭姓是意料之中的事,這在中國姓氏演變中是不乏其倒的。山西省文史研究館出版《郭子儀與汾陽》研究專號,對此考證:晉滅虞、虢之后,“為了將驍勇善戰的虢國徹底滅絕,便采取千里流放其氏族的辦法,將虢貴族和族民遷到遠離晉都曲沃數百里外汾水之陽的廣袤平原上……汾陽縣的虢城、虞城,就成了虢虞遺民的集聚流放地,而且從那時起,虢國遺民改虢為郭,這便是汾陽郭姓之祖。”當今汾陽之虢城,既然是晉獻公滅虢、虞之后虢叔裔族集中遷徙改姓之地,當屬郭姓根之所在。郭氏得姓2600多年來,瓜瓞綿長,子孫繁衍,經歷了一代又一代,當今分布全國極廣,并延伸到海內外,為中國一大姓氏。北宋《百家姓》郭姓排在144位。2005年中國科學院研究結果表明,郭姓排在第16位,人口總數1400萬,占全國漢族人口的1.13%,以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廣東、四川等省較多。上述六省郭姓約占全國郭姓人口47%。遷徙虢叔之裔被集體遷徙于汾陽虢城,避難中虢改為郭,子儀公又封為汾陽郡王,古汾州大地便成為郭氏家族集聚繁衍遷徙之鄉。由汾陽遷徙的郭氏家族,遍及海內外。《福州郭氏家譜》稱:“郭氏派衍汾陽。”《寧波鄞縣郭氏宗譜》稱:“其貫蓋汾陽。”從山西省社科院珍藏的家譜資料查明:“子儀公的子孫向全國各地遷徙,歷經一千多年,遍布河南、安徽、浙江、江蘇、江西、湖南、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省,然后又從福建、廣東等地陸續遷往海外。子儀公的后裔,不論從哪里遷去的,他們都公認汾陽是其始遷地,是他們的旗幟和堂號。”郭璧山支系亦為汾陽王后裔。由因戰亂,正禮公攜安幫公從汾陽流落于福廣鄱陽湖一帶,隨后又向貴州轉移。1694年康熙皇帝施仁政,安幫公光欽、照欽、元欽三子遷徙道四川省重慶府(今為直轄市)璧山、銅梁兩縣落業。經歷三百多年繁衍生息,其子孫后代遍及重慶市、永川區、巴南區、大足縣、榮昌縣和四川省成都市、云南省、北京市、上海市以及廣東省、深圳市等。虢叔(郭姓始祖)虢叔:季歷三子,郭氏鼻祖—序—全—蘊—準—育—處范—待舉—如—謂—丹—全—仲備—代—桓—公意—直理仲—待清—望—隋介—秦復—賓禮—明—啟—孟兆—林父—叔—東郭書—東郭賢—東郭姜—隗—淇—亭—蒙—忠—賜—休—徵—春貴—宏偉—原—茂—惠—合昌—積善—逢甲—追仁—天申—任—泰—康—莊—冉—進—慧—履球—昶—通—敬之—子儀(郭子儀,60代)。郭子儀—曖—釗—仲恭—翟—延嵩—洪霸—文暹—整—二十郎—堯—僅—之美—盡善—大幫—幫貢—虞卿—平淑—禮翁—志府—存敬—懷義—子恭—汝智—居璋—奇士—元鴻—子雍—二十九世—三十世—三十一世—三十二世—正禮(33代)。正禮—安幫—欽—章—榮—宗—應—大—發—繼—祖(43代)—永—鴻—昌—世—澤—承(49代)—先—久—天—開—祭—運—長—東—圣—慶—寧—安—重—耕—厚—道—尚—奉—佑—書—松—民—富—忠—整—理—錕—敬—源—育—彰—榜—金—義—宣—詩—星(86代)。
作者:郭昌祿 回復:0 發表時間:2019-01-24 16:37:43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