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TAN  

03-07

436675次

5人

16個

364個

4632人

424部


[主樓] 譚家營的西安人

譚家村是閻良第一大自然村,可耕地5500畝,村落占地約2000畝。在譚家村4000人口中,山東后裔就占到了約90%,譚姓占四分之一。這樣的人口比例,使得譚家村成為一個地道的“高密村”。







譚木匠領頭,三姓四家“闖關中”



第一代移民譚清俊手稿



  在清末時,由于戰爭和饑荒,本來人口繁盛的關中渭河北岸地區十室九空,土地荒蕪。
   1885年,山東青州府(今淄博市)人焦云龍在陜西三原擔任縣令,回老家發動山東人移民陜西。受到多方信息鼓動,在村里當木匠,人稱譚三木匠的譚清俊,約同昌邑有親戚關系的孫家和邱家,三姓四家“闖關中”。
 在西安譚家村譚姓后人高銘昱保留著一份譚清俊手稿的復印件,這篇名為《自述一生》的文稿寫于1916年11月4日,記錄了譚家從高密到陜西定居的全過程。譚清俊寫道:“我乃山東萊州府高密縣譚家營人,生于1851年……

  1898年3月13日,一切賣完,二兄家和我家,還有孫、邱兩姓共四家三十多口人,五個車五頭驢……到陜西的三原縣大程鎮……直到1898年11月才買了立莊之地四十畝,每畝價一千文,中人是王德順……(1899年)3月13日,我家自太和村搬至現今的譚家堡子。”

  譚清俊在這里扎下根后,他在山東的同族親戚又有許多陸續遷來,這也使得譚姓成為村里的第一大姓,因此便以“譚家村”冠名。后來,因村里修建起高大的城墻,所以又被稱為譚家堡子。




高密方言存,相距萬里故鄉情



石碑記錄村史



   上百年來,居住在關中土地上的山東人,把山東方言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譚家村人說的話,則是地道的山東高密、昌邑方言。有回過老家高密的說,西安譚家村人的高密話比高密當地的許多人要正宗。
  該村高銘昱說,清末動蕩,外地來的軍人為了區分陜西人和山東移民,就在地上畫個圓圈,說這是“圈圈”的就是陜西人,而把圈叫“嘎啦”的肯定是山東人。
  有一種鴿子叫‘布嘎’,有一種皺紋叫‘楚楚’,有一種蜷縮叫‘古楚’……這些典型高密方言在西安的譚家村依然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許多具有高密風格的兒歌至今在譚家村代代相傳。如,“山老鴰,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關上門,堵上窗,出溜出溜扒面湯。”而這里的面湯,在高密方言里其實指的就是面條。還有一首童謠唱到:“義和團,起山東……三月起,五月紅,九月末了散了營。”此兒歌就是描述清末山東一帶義和團的興衰史。
 讓人詫異的是,湖北、河南移民的第二、三代后人,包括后來嫁進村的陜西媳婦,都和譚家堡子的其他山東移民一樣,說起了山東方言。




在外抱團緊,土匪不敢打主意







譚家村人的老宅子



   民國初年,“闖關中”來到譚家村的山東移民約有70戶。清末民初,時局動蕩,渭北一帶悍匪橫行。剛移民到陜西不久的譚家村山東人擰成一股繩,通過修城墻、備槍彈、派崗哨等措施來保護自己的安全。
   兵荒馬亂的年代里,關中許多村莊都不止一次地遭受過土匪的搶掠,可譚家村卻從未“照過土匪的面”,土匪知道,山東人不好惹。
   土匪幸虧有自知之明,要不然下場就慘了,高密人確實不好惹!1949年譚家村解放后,當時僅有150多戶的譚家村,上交了短槍120多支,長槍150多支,機槍1挺,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手榴彈和子彈。




餑餑就大醬,老少偏愛這一口





大醬大蔥是譚家村人的最愛



   譚家村人至今仍習慣吃大餅、大醬這樣的和老家高密相近的飲食習慣。每年過年之前,譚家村家家戶戶都要“蒸餑餑”。餑餑是高密人最主要的面食,餑餑成品白似雪,軟如棉,熱吃可揭層,涼吃面如栗,是高密人過年招待客人必備食品。這種風俗隨遷進入了陜西,根植于關中大地。
   在西安的譚家村“搟餅”和老家一樣受到熱捧,直到現在他們都覺得卷雞蛋最是美食經典。除了煎餅,譚家村人最離不開的就要數大醬,制作方法和百年前老家的方法一樣。這里的高密人幾乎頓頓離不開豆醬,譚家村有“有醬不理咸菜”的俗語,足以說明他們對豆醬的喜愛,這和我們本地的高密人一無二致。




他鄉是故鄉,不甘平庸當自強







譚家人保留的老紙契



   譚家村在民國時期,是周圍有名的富裕村。當時有一首民謠唱道:“窮蒲家,富官路,……鳳凰嶺,出財主,西北銀行譚家堡。”
   譚家村的織布業興起于抗日戰爭時期。抗戰爆發后,隨著戰火的蔓延,上海、南京、武漢等原來的紡織業重地相繼淪陷。身處大后方的西安,紡織業迅速發展起來。
   解放后,譚家村人敢于創業、勤奮努力的精神沒有變。如今的譚家村人,盡管早已不再依靠土地為生,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很多,但譚家村人仍然保持著每天早上天不明就起床的習慣。
  盡管已經來到陜西百年,但是在譚家村的村民心目中,自己還是一個地道的高密人。

作者:譚友升   回復:2   發表時間:2019-03-07 23:10:08

族譜錄紀念網
[回復] 回復譚家營的西安人

一家子高密譚家營

作者:譚友升   發表時間:2019-03-17 16:19:18

[回復] 回復譚家營的西安人

我去找你們玩玩

作者:譚友升   發表時間:2019-03-17 16:20:15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