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926702次
4人
8個
311個
8659人
694部
宕昌馬土司署衙遺址新考2013-12-08? ?隴南日報 宕昌馬土司署衙遺址新考 ●楊海帆李穩 甘肅省宕昌縣馬土司家族,自稱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后裔,從元代至正九年(1349)至民國二十二年(1933),先后承襲延續達584年之久,是甘青地區土司中存在時間最長、管轄范圍較大而影響深遠的土司之一。研究馬土司家族延續發展的歷史,可進一步明晰明清以來宕昌及相關周邊地區的歷史,對甘肅地方史的研究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筆者帶著對馬氏家族淵源的好奇和對這段歷史的疑問,一方面,翻閱古籍,追根溯源;另一方面,多次深入將臺鄉、車拉鄉、韓院鄉、興化鄉、好梯鄉等地進行實地走訪和田野考察,現將有關內容贅述如下。 據清康熙年間宰相張玉書撰寫的馬氏家譜中的《馬氏世譜序》,該序概括敘述了全國馬氏由來及主要族系分布情況,其中曰:"馬氏望于扶風。扶風馬氏至東漢新息侯(即馬援)尤著。隸扶風而望者,曰茂陵,曰郿垀扶風,曰岷陽宕昌。宕昌自扶風傳九世而至。" 據《清史稿.列傳三百四.土司六》記載:"馬紀自云:伏波將軍裔。元至正年間,因防守哈達川九族,授指揮使職,家岷州衛。馬珍,明武間,以功授世襲土官百戶,清順治二年,馬國棟歸附,授原職。" 《馬氏家譜》云:"宕昌之有馬氏,非舊籍也,系出東漢伏波將軍之后。伏波將軍名馬援,字文淵,祖籍陜西扶風茂陵(今興平)人,建武十一年任隴西太守,后任伏波將軍,封新息封,累有封襲。"又云:"元順帝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馬援后裔馬紀防守哈達川以下9九族,遂攜族人百余,由四川黎州安撫使徙宕昌,后授指揮使。岷州衛隨家焉。" 上述文字為我們指明了馬氏家族的來龍去脈,宕昌馬氏自扶風傳九世而至,而馬紀因受朝廷的委派,以安撫使的身份防守哈達川以下九族而來到了哈達川,當時的首要任務是防守哈達川以下九族。 據《清史稿.列傳三百.土司二.四川》載:"黎州土百戶,漢馬岱(馬騰從子;馬騰,伏波將軍馬援的后代)后。其先馬芍德,於明洪武八年世襲安撫司。萬歷十九年,馬祥無子,妻瞿氏掌司事,與祥侄構釁,降千戶。順治九年,馬高歸附,仍授原職。乾隆十七年,改百戶。"而宕昌馬氏土司來源于四川黎州,當與四川黎州馬土司族屬有一定的族源關系。 宕昌馬土司開基之祖是馬紀,于元代至正年間以安撫使的身份駐守哈達川以下九族,并在岷州衛隨家焉。那么,當時所指的哈達川以下九族具體地域究竟在哪里?馬紀攜族人和隨從百余人隨家焉,這個家究竟安置在岷州衛的什么地方?當時的官署設在哪里?以上諸多歷史問題,時久成迷。為此,我們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田野考察。 經前后幾次深入宕昌縣將臺鄉下巴山村和石窩村、車拉鄉兒家灣、韓院鄉江林村,廣泛接觸馬氏族人,進行調查了解。據下巴山村馬土司后代馬存德講述說:"根據祖輩傳說,我們的先人第一代土司最早把家安在了將臺鄉。當時第一代土官有七子,世稱七戶馬家,分別住在七個村莊。馬大人最早的衙門就設在下巴山,占地約六畝,這里曾經散落著很多很大的柱頂石,元明時期的大板瓦也很多,瓦口直徑差不多有八寸多大。瓦的內面有很清晰的麻布紋,青瓦外表均用紅泥漿包裹燒制而成。衙門靠下20米的地方是馬大人的祠堂(俗稱墓堂),占地四五畝,一進三院,前院是戲樓,中院是族人議事廳,后院供奉著祖先們的靈位。馬大人每天早上不吃飯,洗漱罷先要進祠堂敬香,完畢之后才吃飯。據先人們說,馬大人曾經管著巴沙口(將臺鄉)、七竜口(賈河鄉)、通背口(宕昌縣臨江鄉)、兩河口(原屬沙灣鎮,現為兩河口鄉)、八楞寺(現屬舟曲地)等地各族,都是藏民。
作者:馬李輝 回復:0 發表時間:2020-01-29 17:36:48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