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1626306次
5人
5個
564個
30117人
1350部
位于諸暨市楓橋鎮,是當地陳姓大家族的聚居地,由原新農村、化農村、進農村、勤農村4村合并而成,現有人口近4000人。陳家村先后被評為浙江省民主法治村、浙江省衛生村、紹興市文明村、村務管理民主示范村、文化特色村、諸暨市五好基層**組織等。 陳氏家族在楓橋繁衍生息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始祖是南宋時的翰林學士、知名學者陳壽(1106-1178)【祖籍潁川(今河南許昌市長葛市禹州市一帶),著名理學家楊時(龜山先生)弟子,皇室教授陳燧(去世后,葬于杭州玉皇山慈云嶺)之子,上虞縣丞陳祿之兄,母邵氏,為河南名門邵康節孫女;北宋靖康年間,與父、弟隨宋室南渡至杭州,紹興五年(1135年)中特奏名進士,除慶元路(今寧波市)學政教授,遷翰林經諭,紹興二十年(1150年),因上書言胡寅無罪,不當貶,忤權臣秦檜,改應奉翰林文字,遂以疾辭官,歸隱諸暨楓橋之宅埠(今陳家村船坊基),筑茅屋“寄隱草堂”,著書講學20余年,開啟楓橋文風。一時,四方相從者日眾,嘗語門人:“為學不在徒誦空言,必以實踐為貴”。南宋金石學家王厚之及其兄弟四人均為陳壽的學生,后皆中進士。陳壽天性孝友為官正直,退隱楓橋后,著有《周易附傳》、《諸史辨疑》、《居易集》六卷問世,其墓在楓橋鎮陳家村西埂溪匯園,楓橋陳姓尊其為南遷始祖---“遷一公”】,該家族耕讀傳家、重教興學由來已久,蔚然成風。由于歷代都有子弟被選為翰林學士,故陳氏家族被稱為“翰林世家”。? 陳家村歷代英才輩出,代表人物有陳璣、陳賞、陳翰英、陳廷俊、陳性學、陳洪綬、陳芝圖、陳遹聲、陳季侃、陳時驥、陳同文、陳培烈、陳炳榮、陳繼光、阮耀鐘、陳敏爾......等等,還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村中有很多明清時期的大臺門(歷代外出做官者回鄉后所建)和祠堂,還有很多有名的藏書樓,如寄隱草堂、梯山書屋、日新樓、寶書樓、東明堂等,其中最有名的當推明朝萬歷年間所建的號稱“越中藏書之冠”的“七樟庵”(陳洪綬祖父廣東左布政使陳性學所建,與寧波范氏‘天一閣’建筑時代相同,而構筑之精致、環境之清幽、藏書之卷數,勝“天一閣”多矣),還有清末由川東兵備道陳遹聲所建的畸園授經堂,可惜在歷代的動亂、戰亂(如清代的"三藩之亂"、“太平天國”運動、日本侵華戰爭)和建國后的幾次政治運動特別是“破四舊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壞、毀損很多,剩下的實際上都是文物,為了紀念陳洪綬這位曠世大畫家,當地政府在陳家村長道地還辟有陳洪綬紀念館(光裕堂)。?陳壽(1106-1178),南宋時翰林學士、知名學者,祖籍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長葛市禹州市一帶),著名理學家楊時(龜山先生)弟子,皇室教授陳燧(去世后,葬于杭州玉皇山慈云嶺)之子,上虞縣丞陳祿之兄,母邵氏,為河南名門邵康節孫女;北宋靖康年間,與父、弟隨宋室南渡至杭州,紹興五年(1135年)中特奏名進士,除慶元路(今寧波市)學政教授,遷翰林經諭,紹興二十年(1150年),因上書言胡寅無罪,不當貶,忤權臣秦檜,改應奉翰林文字,遂以疾辭官,歸隱諸暨楓橋之宅埠(今陳家村船坊基),筑茅屋“寄隱草堂”,著書講學20余年,開啟楓橋文風。一時,四方相從者日眾,嘗語門人:“為學不在徒誦空言,必以實踐為貴”。南宋金石學家王厚之及其兄弟四人均為陳壽的學生,后皆中進士。陳壽天性孝友為官正直,退隱楓橋后,著有《周易附傳》、《諸史辨疑》、《居易集》六卷問世,其墓在楓橋鎮陳家村西埂溪匯園,楓橋陳姓尊其為南遷始祖---“遷一公”。
作者:122.236.203.* 回復:3 發表時間:2009-07-21 09:18:39
為什么沒人創建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族譜?
作者:陳某 發表時間:2009-10-27 14:41:46
[color=red]為什么沒人創建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族譜?[/color]
作者:陳某 發表時間:2009-10-27 14:42:40
各位陳氏朋友大家好 我想通過這個平臺尋根問祖我是陳氏后裔 因家譜被燒很多年,聽上輩說我們陳姓是:湖南衡州府衡山縣城隍廟土地祠來的雍睦傳家 百犬同槽 ,祖上有150歲老人 兩廣總督戴立恒說過: 花眼息文 花甲二旬半 眼觀七代孫 息(斜)(歇)船浪中座 文星拜壽星 (是上輩說的)字輩是:仕朝從(從)永建,(少)肇慶統宣章
作者:陳宣琳 發表時間:2010-05-23 02:57:48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