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RAO  

03-07

182806次

9人

12個

204個

934人

101部


站長: 饒有武 管理員: 饒曾國 饒國平   [申請管理員]
[主樓] 蒲圻饒氏家譜人物

蒲圻饒氏家譜人物
明清人物榜
一、饒瓛
字伯玉。洪武23年庚午10月10日生,宣德元年歲進士,官北直永平府撫寧衛經歷,致政旋里。清理祖墓,手編七代譜牒,繼起者得所憑籍,有裨于族人不少也。成化10年甲午11月19日卒,壽85歲。成化19年癸卯葬望湖山前江家嶺荻塘上棗園仁祖之左。亥巳向。
同治版蒲圻縣志卷五《選舉》第十頁記載:
明宣德 貢生,饒瓛,元年貢,撫寧衛經歷。
  妣韓氏,系出岳州府官井頭清水河百戶韓敏女。洪武23年庚武生,天順3年己卯卒,壽70歲。先葬石枧蚌形,后改葬中心坪新塘坡孔宅后蜘蛛形乾山巽向。生子四:以顯、以雍、以熙、以泰。
繼妣姚氏,宣德4年己酉生,成化8年壬辰卒。年44歲。葬石枧竹塘下上山屋后牛形腰,壬山丙向。生子二:以規、以矩。
伯玉公是蒲圻饒氏宗譜首創者。
注:
“衛”是古代軍隊的建制,一衛5600人。衛也是明代駐兵的地點,后成為行政區劃。經歷是官名,執掌出納文書,約相當于現在的秘書長或辦公室主任。行政級別大約相當于現在的科級。
2、稟生是通過考試,名次列前者,由政府發給生活補助費的學生,相當于現在的獎學金,名額有限。貢生有五種: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歲貢是由稟生中按資歷長短依次送入最高學府“國子監”深造的學生。歲進士就是歲貢,并不是殿試產生的進士,歲進士是進獻人才的意思。
3、伯玉公是蒲圻饒氏第七世,是蒲圻饒氏為官第一人,伯玉公為蒲圻饒氏宗譜首創人,為蒲圻饒氏的傳承作出了巨大貢獻。

作者:饒有武   回復:10   發表時間:2020-05-25 09:12:04

族譜錄紀念網
[回復] 回復蒲圻饒氏家譜人物

二、饒以泰
饒瓛四子?,F湖北省赤壁市茶庵鎮官人莊人。下官人莊、上官人莊、密巖沖、白水畈始祖。
■1、民國八年編修的《蒲圻饒氏七修宗譜》第二卷《蒲圻饒氏宦林錄》載:
“成化六年 饒以泰,字克亨,成化六年舉人,任四川資陽縣教諭,升宛平縣知縣。”
■2、民國三十七年編修的《蒲圻饒氏八修宗譜》第八卷下官人莊卷中載:
“以泰,行四,字克亨,明成化六年舉人,官宛平縣。生卒未詳,葬龍橋象形,丑山未向。有傳列后?!?br>■3、民國三十七年編修的《蒲圻饒氏八修宗譜》第八卷下官人莊卷尾載:
《克亨公傳》
克亨公,伯玉祖四子也。科名宦跡,距今數百余年,奚從闡揚盛德?然,按邑志所載洎(及)獎語、薦語,覺當年茆宮宏化,花縣流膏,尚傳頌未有艾吁!考公之行,知公之學,覽公之化,識公之德,古人有三不朽,公其克全矣乎!
道光庚子年桂月 二十代侄孫芳谷氏慎笏沐手撰
譯文:克亨公是伯玉公的第四個兒子。他科舉考試取得功名、做官的經歷及政績,離現在已有好幾百年,后輩已不清楚了,從哪兒去為他歌功頌德呢?然而,按縣志的記載及獎語、薦語等,我們才知道,他當年為官時在所治留下的恩澤,仍在傳頌并未被人們遺忘?。】甲C公的品行,了解公的學識,覽觀公的教化,見識公的美德,古人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公全都具備啊!
附:
資陽縣秦薦語:三年秋駕,一座春風,休哉 門森桃李,允矣 籠盡術苓
河間縣蔡獎語:吏行冰上,人在鏡中
大興縣徐獎語:藹若瑞玉,澹如晴川
獻縣許獎語:政成澤洽,德修福凝,愛遺召伯之棠,芳拂燕山之桂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5-25 09:13:01

[回復] 回復蒲圻饒氏家譜人物

■4、饒以泰碑文
〇係伯玉公〇瓛之四子?分住梅山〇……
〇〇〇任〇陸府教升宛平縣令?本塋……
祖妣任〇夫人夫婦同塋扦〇丑山……
明賜文林郎八世祖饒公以太字克亨 任夫人 之墓
公之子饒?鍵 鎬(鍵、鎬二字并排) 十五代孫可(后列五人)十六代(后列七人)十…….
皇清乾隆十六年二月吉日遷蒲十六代孫……
按:2012年臘月我們去修墳時,墓碑下部已被土埋了一尺多深,下部文字風化嚴重,不可辨認。見:
■5、縣志記載
同治版蒲圻縣志卷五《選舉》十五頁貢生欄中載:
成化 饒泰 六年貢,資陽訓導。
■6、“官人莊”莊名即由以泰公而來,因他當過官,他居住的地方被稱為官人莊。1948年八修譜寫的官人莊?,F在大家都寫成了官仁莊。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5-25 09:14:40

[回復] 回復蒲圻饒氏家譜人物

■7、克亨公后裔
明清時期,太學生倒有六個,卻最終未成正果。

下官人莊
8世 以泰 舉人 生卒失考 宛平縣令
11世 繼政 秀才 明嘉靖九年 邑庠生,也稱生員,俗稱秀才
中官人莊
18世 盛漢 太學生 乾隆四十三年 太沉重即貢生,國子監學生,高于生員
19世 日垣 增生 嘉慶四年 增補的生員,地位次于生員
20世 聲鑾 太學生 嘉慶廿三年
21世 譜名 太學生 道光廿一年
19世 日選 秀才 乾隆四十七年 安慶支遷利江縣
上官人莊
12世 耀承 秀才 明隆慶元年
17世 鼎祈 修職郎 雍正五年 正八品
18世 盛洪 太學生 乾隆十七年
21世 玥名 太學生 道光十七年
21世 珍名 貢生 道光十四年 即太學生
密巖沖
白水畈
17包 鼎標 侯選左堂 乾隆十九年 從九品

當代,行政級別科級及以上者15人,饒楚木(李平)為正部級,中央授予“開國將士”;技術職稱中級及以上者10人,饒邦濟為正高,饒有武為副高;學歷大專及以者38人,三碩一博,邦旭等為碩士,珊珊為博士。
⑶、2012年統計人數(男女總人數,不完全統計,僅供參考)
下官人莊:120人 上官人莊:238人 密巖沖:94人 白水畈:76人 遷巫山:508人。 總計: 1036人


■8注釋:
貢生分為拔貢,恩貢,副貢,歲貢,優貢,這五貢為正途資格出身。另有一種通過納捐取得的貢生稱例貢、增貢、附貢、廩貢。說得不好聽,就是買的。縣志中有注明例貢的。副貢是舉人的副榜,在鄉試錄取名額外列入備取,稱為“副榜貢生”,故簡稱副貢。貢生可送入國子監繼續深造培養,也有當官的資格。以泰公是不是這種貢生呢?縣志中只記貢生,沒有具體分類。副貢離舉人只有一步之遙了,但畢竟不是舉人。為了說得好聽,就把副貢稱為舉人。是不是為了說得好聽一些呢?說是吹牛吧,他父親饒瓛及饒宏人等,縣志上記載的是貢生,家譜上也是貢生,并沒有拔高。
縣志中沒說當縣長的事。在網上搜到有關以泰公的信息:“饒以泰字克亨任安陛府教授后陛盛京廣守縣令”,又有“饒以泰 字克亨?? 任安升府教授,后升盛京廣寧縣令 ”。這樣的信息在網上流傳,很難找到源頭。不知這條信息是何人發布,資料來源何處,但可以肯定這不是蒲圻人發布的,目前蒲圻研究家譜且在網上發布文章或資料的只有我,沒發現第二個人。我整天泡在網上,要是有的話我早就知道了。再說,這條信息與我們家譜記載有誤差,蒲圻人發布只會按蒲圻家譜錄入發布。
盛京廣寧為現在遼寧北鎮。查到《清代陜南秦巴山地的人類行為及其與環境的關系》一文中說到《安升府奏疏》,提到了“安升府”。再查,卻是《興安升府奏疏》,將興安由縣級升為府級的意思,掉了“興”字!沒有安升府。也查不到“安陛府”。是不是錄入者將繁體“陸”誤錄為陛,轉載者將繁轉簡,又將陛誤認為是繁體陞,誤轉簡為升呢?極有可能,不然不會搞出一個莫須有的“安陛府”或“安升府”。
以泰公碑文上有:“任〇(安)陸府教[諭]升宛平縣令”,〇是風化看不清的字,此字下部“女”可辨,我猜想是不是“安”字,(安)是整理碑文時我添的,另我想是不是掉了字,所以添上了[諭]字,也可能是“安陸 府教”,教是教諭的簡稱。碑文上的“(安)陸府”倒是與網傳的“安陛府”接近。是不是網傳者在錄入時出現錯誤呢?請點擊上面給出的墓碑鏈接查看碑文,可點擊網頁右上角“查看原圖”,放大后看得很清楚。
以泰公的碑文是我在2013年初抄錄、整理后發表的,網傳者不可能參考。再說別人沒理由來關心以泰公,看到網上有,就照轉,不是轉某一人,而是轉載一大篇,轉之前和轉之后并不知道以泰公是誰,就是蒲圻饒氏中,絕大多數人不知道以泰公,就是連他的嫡系后裔也大多數不知道,只有極少數后裔知道。所以沒有造假的動機,不存在造假的可能。那么這一條信息來自哪里呢?第一個發布的人,是從哪里錄下來的呢?
清乾隆十六年(1760)立的碑,80年后,道光庚子年(1840)寫的譜傳,我現在看到并引用的縣志是26年后同治丙寅年(1866)所修。我們現在看到的家譜上克亨公的信息是什么時候寫上家譜的呢?首修者伯玉公是克亨公的父親,在克亨公成化六年取得功名后四年的成化十年去世,這四年的時間內,伯玉公完全有時間將這一重要信息記入家譜。在一個家族里,象步入仕途為官這樣的大事是少有的,是值得驕傲和宣揚的,不會不記入家譜。何況是伯玉公的兒子,以泰公的光榮也是為父的光榮,光宗耀祖的事情一定會記入家譜的。如果一修譜上就已經有了克亨公的信息,那么立碑時則是按家譜上的記載刻碑的,那碑上的信息是可靠的。但這只是推斷,現在要找到一修譜來證實是不可能的。
資陽縣歷來叫過資中縣、資縣,從來沒有安陸縣之稱,安陸也從來沒有叫過資陽,何況二地一屬四川,一屬湖北。
家譜、縣志、碑文、網傳,四者有相同部分,卻沒有兩處是一樣的。一頭霧水!有待達人來作出判斷。
以泰公原來沒有傳記,到道光年間五修時,認為以泰公是一個舉人,并且當過縣長,算是一個人物,應該有一篇傳記,因此寫了此傳。卻因“科名宦跡,距今數百余年,奚從闡揚盛德?”意思是事隔數百年,無從寫起,說得很客觀。好在有“邑志所載洎獎語、薦語”作為參考,不是縣志上的記載,連這干巴巴的幾句話都難以寫出。
據家譜記載,以泰公在四川資陽縣任教諭,后來升任宛平縣知縣,那么“資陽縣秦薦語”是原在職單位資陽縣所寫的介紹,或是對他在資陽縣的工作鑒定,“秦”應該是當時資陽縣的知縣。另外還有河間縣、大興縣、獻縣的獎語。獎語是夸獎、贊揚的文字。以泰公還在這些地方工作過嗎?家譜上沒有在這些地方做官的記載。有可能寫獎語的河間縣、大興縣、獻縣的官員是以泰公的同事,克亨公卸任后,他們送上幾句漂亮話以示安慰。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5-25 09:36:21

[回復] 回復蒲圻饒氏家譜人物

■7、克亨公后裔
明清時期,太學生倒有六個,卻最終未成正果。

下官人莊
8世 以泰 舉人 生卒失考 宛平縣令
11世 繼政 秀才 明嘉靖九年 邑庠生,也稱生員,俗稱秀才
中官人莊
18世 盛漢 太學生 乾隆四十三年 太沉重即貢生,國子監學生,高于生員
19世 日垣 增生 嘉慶四年 增補的生員,地位次于生員
20世 聲鑾 太學生 嘉慶廿三年
21世 譜名 太學生 道光廿一年
19世 日選 秀才 乾隆四十七年 安慶支遷利江縣
上官人莊
12世 耀承 秀才 明隆慶元年
17世 鼎祈 修職郎 雍正五年 正八品
18世 盛洪 太學生 乾隆十七年
21世 玥名 太學生 道光十七年
21世 珍名 貢生 道光十四年 即太學生
密巖沖
白水畈
17包 鼎標 侯選左堂 乾隆十九年 從九品

當代,行政級別科級及以上者15人,饒楚木(李平)為正部級,中央授予“開國將士”;技術職稱中級及以上者10人,饒邦濟為正高,饒有武為副高;學歷大專及以者38人,三碩一博,邦旭等為碩士,珊珊為博士。
⑶、2012年統計人數(男女總人數,不完全統計,僅供參考)
下官人莊:120人 上官人莊:238人 密巖沖:94人 白水畈:76人 遷巫山:508人。 總計: 1036人


■8注釋:
貢生分為拔貢,恩貢,副貢,歲貢,優貢,這五貢為正途資格出身。另有一種通過納捐取得的貢生稱例貢、增貢、附貢、廩貢。說得不好聽,就是買的??h志中有注明例貢的。副貢是舉人的副榜,在鄉試錄取名額外列入備取,稱為“副榜貢生”,故簡稱副貢。貢生可送入國子監繼續深造培養,也有當官的資格。以泰公是不是這種貢生呢?縣志中只記貢生,沒有具體分類。副貢離舉人只有一步之遙了,但畢竟不是舉人。為了說得好聽,就把副貢稱為舉人。是不是為了說得好聽一些呢?說是吹牛吧,他父親饒瓛及饒宏人等,縣志上記載的是貢生,家譜上也是貢生,并沒有拔高。
縣志中沒說當縣長的事。在網上搜到有關以泰公的信息:“饒以泰字克亨任安陛府教授后陛盛京廣守縣令”,又有“饒以泰 字克亨?? 任安升府教授,后升盛京廣寧縣令 ”。這樣的信息在網上流傳,很難找到源頭。不知這條信息是何人發布,資料來源何處,但可以肯定這不是蒲圻人發布的,目前蒲圻研究家譜且在網上發布文章或資料的只有我,沒發現第二個人。我整天泡在網上,要是有的話我早就知道了。再說,這條信息與我們家譜記載有誤差,蒲圻人發布只會按蒲圻家譜錄入發布。
盛京廣寧為現在遼寧北鎮。查到《清代陜南秦巴山地的人類行為及其與環境的關系》一文中說到《安升府奏疏》,提到了“安升府”。再查,卻是《興安升府奏疏》,將興安由縣級升為府級的意思,掉了“興”字!沒有安升府。也查不到“安陛府”。是不是錄入者將繁體“陸”誤錄為陛,轉載者將繁轉簡,又將陛誤認為是繁體陞,誤轉簡為升呢?極有可能,不然不會搞出一個莫須有的“安陛府”或“安升府”。
以泰公碑文上有:“任〇(安)陸府教[諭]升宛平縣令”,〇是風化看不清的字,此字下部“女”可辨,我猜想是不是“安”字,(安)是整理碑文時我添的,另我想是不是掉了字,所以添上了[諭]字,也可能是“安陸 府教”,教是教諭的簡稱。碑文上的“(安)陸府”倒是與網傳的“安陛府”接近。是不是網傳者在錄入時出現錯誤呢?請點擊上面給出的墓碑鏈接查看碑文,可點擊網頁右上角“查看原圖”,放大后看得很清楚。
以泰公的碑文是我在2013年初抄錄、整理后發表的,網傳者不可能參考。再說別人沒理由來關心以泰公,看到網上有,就照轉,不是轉某一人,而是轉載一大篇,轉之前和轉之后并不知道以泰公是誰,就是蒲圻饒氏中,絕大多數人不知道以泰公,就是連他的嫡系后裔也大多數不知道,只有極少數后裔知道。所以沒有造假的動機,不存在造假的可能。那么這一條信息來自哪里呢?第一個發布的人,是從哪里錄下來的呢?
清乾隆十六年(1760)立的碑,80年后,道光庚子年(1840)寫的譜傳,我現在看到并引用的縣志是26年后同治丙寅年(1866)所修。我們現在看到的家譜上克亨公的信息是什么時候寫上家譜的呢?首修者伯玉公是克亨公的父親,在克亨公成化六年取得功名后四年的成化十年去世,這四年的時間內,伯玉公完全有時間將這一重要信息記入家譜。在一個家族里,象步入仕途為官這樣的大事是少有的,是值得驕傲和宣揚的,不會不記入家譜。何況是伯玉公的兒子,以泰公的光榮也是為父的光榮,光宗耀祖的事情一定會記入家譜的。如果一修譜上就已經有了克亨公的信息,那么立碑時則是按家譜上的記載刻碑的,那碑上的信息是可靠的。但這只是推斷,現在要找到一修譜來證實是不可能的。
資陽縣歷來叫過資中縣、資縣,從來沒有安陸縣之稱,安陸也從來沒有叫過資陽,何況二地一屬四川,一屬湖北。
家譜、縣志、碑文、網傳,四者有相同部分,卻沒有兩處是一樣的。一頭霧水!有待達人來作出判斷。
以泰公原來沒有傳記,到道光年間五修時,認為以泰公是一個舉人,并且當過縣長,算是一個人物,應該有一篇傳記,因此寫了此傳。卻因“科名宦跡,距今數百余年,奚從闡揚盛德?”意思是事隔數百年,無從寫起,說得很客觀。好在有“邑志所載洎獎語、薦語”作為參考,不是縣志上的記載,連這干巴巴的幾句話都難以寫出。
據家譜記載,以泰公在四川資陽縣任教諭,后來升任宛平縣知縣,那么“資陽縣秦薦語”是原在職單位資陽縣所寫的介紹,或是對他在資陽縣的工作鑒定,“秦”應該是當時資陽縣的知縣。另外還有河間縣、大興縣、獻縣的獎語。獎語是夸獎、贊揚的文字。以泰公還在這些地方工作過嗎?家譜上沒有在這些地方做官的記載。有可能寫獎語的河間縣、大興縣、獻縣的官員是以泰公的同事,克亨公卸任后,他們送上幾句漂亮話以示安慰。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5-25 09:36:26

[回復] 回復蒲圻饒氏家譜人物

■9、祭文
祭克亨公
八世祖諱以泰字克亨,伯玉祖之四子也。妣任氏,葬同公塋,繼妣鄭氏,葬石枧竹塘鎬祖墓左側,再繼妣余氏無考。1751年海慶等人立碑。公明成化六年舉人,任四川資陽縣教諭、宛平縣知縣。公生四子,后裔居于茶庵鎮梅山關官人莊、密巖沖、白水畈,丁逾千人矣。外遷四省廿一縣,惟巫山瓜瓞重連,他無音問焉。2012年予三番找尋,方見公冢。是年冰月,相約有東、有和、雪兵培土修墳。特書數語,以祭吾祖,愿先祖九泉永安!
嗚呼!
吾祖克亨,葬于斯土,皇華橋畔,馬口牛形。
京廣京珠,國道高速,沉沉一線,南北貫通。
青山茂林,踏歌而行,金馬磻河,蕩滌纓塵。
資陽教諭,宛平知縣,科名宦跡,永遠傳頌。
茆宮宏化,流膏花縣,政成澤洽,德修福凝。
植操端方,稟氣莊重,藹若瑞玉,澹如晴川。
公之后裔,棋布羅星,四省廿縣,椒聊蕃衍。
一經傳家,靈爽遠蔭,佑啟后人,閥閱相承。
當代公仆,一十五人,楚木正部,開國英雄。
技術職稱,二高八中,大學卅五,三碩一博。
人才輩出,代有名賢,波似長江,水如泉涌。
告慰吾祖,九泉有靈,蔭庇子孫,萬代隆興!
2012年 上官人莊裔孫 中學高級教師 有武 謹撰
注釋:斯:這,這里。纓塵:比喻塵俗之事,也指世事??泼嚎婆e考中取得功名?;论E:做官的事跡,或指政績。教諭:官名,古代縣學的教官。
1、吾祖克亨,葬于斯土,皇華橋畔,馬口牛形----我們的祖先克亨公,埋葬在這里?;嗜A橋是墓地旁古驛道上的一座橋,墓地所在的山名象形山又名牛形山。牛眠之地在風水學中稱為風水寶地。馬口指馬口灣,克亨公墓地在馬口灣屋后的牛形山上。
2、京廣京珠,國道高速,沉沉一線,南北貫通----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高速鐵路,從墓地兩側通過,貫穿南北?!俺脸烈痪€,貫穿南北”出自毛澤東詩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3、青山茂林,踏歌而行,金馬磻河,蕩滌塵纓----墓地山頭樹木蔥郁,松濤如歌,金馬溪、磻河從墓地前流過,滔滔河水清洗了世俗的往事。
4、資陽教諭,宛平知縣,科名宦跡,永遠傳頌----克亨公先任四川資陽縣教諭,后升為宛平縣知縣。他通過科舉走入仕途,政績卓著,頌揚之聲不斷。
5、茆宮宏化,花縣流膏,政成澤洽,德修福凝----茆同茅,花縣是縣治的美稱。這一句是對克享公政績的贊頌。
6、植操端方,稟氣莊重,藹若瑞玉,澹如晴川----志向操守,正直端莊,天賦的氣性沉著穩重,待人和藹有如美玉之溫潤,恬靜安然有如晴天下的江面之平靜。澹dàn:恬靜、安然的樣子。
7、公之后裔,棋布羅星,四省廿縣,椒聊蕃衍----這一句說的是克享公子孫發達,分布于四省二十一縣。
8、一經傳家,靈爽遠蔭,佑啟后人,閥閱相承----成語“盈金一經”,出于“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意為給后人留下滿筐的金銀,不如傳授一經。經指經典書籍,如四書五經,泛指知識。這一句的意思是:公以詩書傳家,蔭及后人,代有名賢。
9、10、行政級別科級及以上者15人,最高為正部;技術職稱中級及以上者10人,最高正高;學歷大專及以上者38人,最高為博士。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5-25 09:38:29

[回復] 回復蒲圻饒氏家譜人物

三、饒敬承
現湖北赤壁市中伙鎮梅霞橋人。
■1、同治版蒲圻縣志卷五《選舉》二十二頁舉人欄中載:
饒敬承,字象賢,二十五年丙午中,官府同知,有傳,祖士亨,子若蒙。
按:敬承公生于嘉靖四年,縣志中說的“二十五年丙午”是嘉靖二十五年,當年敬承公廿一歲。
■2、同治版蒲圻縣志卷七《人物-卓行》第五頁載:
饒敬承,字象賢。海豐知縣。士亨子(有錯,應是士亨孫)。嘉靖丙午舉人。令蒙城、南部,升賓州,有德政,賓人祠祀之。時八寨猺賊,阻險攻掠,粵西大震。敬承親冒矢石,督率兵將奮戰,殲其渠魁,捷奏,升平樂府同知。旋歸。子若蒙,見列傳。
■3、民國八年編修《蒲圻饒氏七修宗譜》金泉莊卷格中載:
饒敬承,字象賢,號懷庭。誥封奉直大夫,以子若蒙官提督七省漕務 晉封奉政大夫。嘉靖四年乙酉正月十九日卯時生。以詩經中嘉靖丙午科鄉試第廿五名舉人大挑一等。歷任直隸蒙城縣、浙江秀水縣、四川南部縣,升廣西賓州知州,轉升平樂府同知。萬歷十五年丁亥三月廿八日戌時卒,壽六十三歲。葬望湖山,伴母楊宜人塋右,后改葬馬獵湖南塘,壬山丙向。
按:奉直大夫,文散官名。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置,為文官第十六階。金為從六品上。元升為從五品。明從五品初授奉訓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清從五品概授奉直大夫。
敬承公21歲中舉。
■4、民國八年編修《蒲圻饒氏七修宗譜》第二卷《饒氏歷代宦林錄》載:
嘉靖二十五年,饒敬承,字象賢,號懷庭,丙午科舉人。任直隸蒙城縣、浙江秀水縣、四川南部縣,升廣西賓州知州,轉升平樂府同知。誥贈奉政大夫。才猷列傳見邑志。
■5、民國八年編修《蒲圻饒氏七修宗譜》金泉莊譜卷尾載《敬承公才猷列傳》:
饒敬承,字象賢。祖士亨,字行之,中嘉靖己卯科鄉試,官海豐縣知縣。敬承以嘉靖丙午鄉貢,令蒙城、南郡(部)二邑,升賓州知州。時八寨猺賊,阻險攻掠,粵西大震。敬承親冒矢石,督率兵將奮戰,殲其渠魁,捷奏,升平樂府同知。旋解任歸。原居賓九載,勞瘁勤苦,有裨地方。賓人戴之,勒石祠祀。子若蒙中萬歷丙午鄉試。見蒲志。
按:南郡縣,西漢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改名宜城。1500多年后明朝應該早就不用這個縣名了。查四川有南部縣,漢屬閬中縣地。粱(502~557)改南部縣。因地居東漢巴西郡之南而得名。所以,文中的南郡縣應為南部縣。這樣才能與格中及宦林錄中所載相一致。
■6、民國八年編修《蒲圻饒氏七修宗譜》金泉莊譜卷尾載《敬承公敘》:
仕宦而博高名、享厚祿,而無功于朝廷、生靈者,比比然也。若饒懷廷公蒞廣西賓州知州事,值(左出右同)賊亂,受節鉞征剿,山奇路險,用計進戰,大破賊兵。斬賊首以車載歸,丑類(壞人、惡人)擊縛者數千,而彼地之百姓寧。饒氏因而繪有征剿之圖以示予,予見而異之。以視世之迂儒而居其位,而才不足以任重大者,詎足以榮先代 而聲施后世乎!
后學姻眷弟進士魏說拜撰
有武按:
蒲圻縣志載:魏說,萬歷二十六年戊戌登趙秉忠榜,官至戶部侍郎,僉都御史。本《敘》只記敘了敬承公平亂一事。文中說“饒氏因而繪有征剿之圖以示予”,饒氏可能是敬承公的后人,不是敬承公本人。因魏說取得功名為官的時間隔了57年。落款自稱“后學”。
文中有一字“左出右同”查不到。縣志和七修、八修《敬承公才猷列傳》中都是“猺”,獸旁。明朝廣西以“猺亂”聞名,猺是居住在廣西中東部的大藤峽地區的土著,被稱為猺蠻或猺賊。猺字在本文中卻是這種不同的寫法,對照其他文獻,這個字應該是“猺”字。但猺的異體字沒有(出同)這種寫法。 既然字典上查不到,那么(出同)應該是自造字。自造字是原本沒有的字,書寫者自己作出來的字,與現代電腦造字意義不同。如武則天自造“瞾”字為自己專用。在文字沒有規范的古代,異體字是常見的,自造字也是有的。漢字從無到有,全是造出來的,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階段。自造字也得有一定的道理,并不是隨心所欲的。雖說現在的國標字中沒有這樣的字,但這些字是存在的,如(門內寫點)、(白下寫丌)、(岡左加王)、(忽左加王)、(巽左加王)等等,是我碰到過的自造字。文獻的書寫者魏說進士出身,官至戶部侍郎,僉都御史,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但他還是不能與武則天相比,武則天有至高無上的權勢,她造的字別人不得不接受,其他人造的字難以在大范圍內流傳,上不了字典,大家就不認識他造的這個字了。漢字達到一定規模的數量后,已經夠用了,就不必再造了。再說,沒有造字的資質,也不能造字,否則白造。魏說為什么不用“猺”字,而要自造這個字,這個字的具體含義是什么,有待達人解讀。
2016-08-26與饒承斌等人再查此字,承斌先生提出此可能是“峒”字,查漢典上解釋:“(2) 舊時對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如:苗族的苗峒、侗族的十峒、壯族的黃峒等。后來逐漸演變成今侗族。”看來可能是這個字,可能是刻錯了,將山字旁刻成了出字,或者是作者本來就寫錯了。峒 讀音:dong,四聲。
■7、民國八年編修《蒲圻饒氏七修宗譜》金泉莊譜卷尾載《敕授敬承公奉直大夫誥命》:
奉天承運 皇帝制曰
賓州古百粵欝yù林,地險山箐qìng,徭民至難馴也。守茲土者以拊循(安撫)保障為功,懋賞酬勞,朕所不靳爾。廣西柳州府賓州知州饒敬承,敏練之力,閎雅之度,歷仕壯縣(富庶繁茂之縣),茂著賢聲(賢良的名聲),擢守劇州(政務繁雜的大州郡),益騰良譽。報成書最,朕實爾嘉,茲特授爾階奉直大夫,錫之誥命于戲遐。陬之吏,非才不足以戢亂,非守不足以服人,非久任不足以諳土俗、洞物情也。爾業有成績矣!益思毖飭,毋怠終始,陟明(進用賢能)有典,朕不爾忘。欽哉!
■8、民國八年編修《蒲圻饒氏七修宗譜》金泉莊譜卷尾載《晉封敬承公奉政大夫誥命》:
皇帝制曰 朕惟皇祖在位之久,有若周之成王,吏治之盛,不減漢之宣帝。凡郡國守令之選,多淳明健粹之人,儀刑幸見于子孫,寵卹(xù,同恤)宜隆于原廟爾。原任廣西平樂府同知饒敬承,乃直隸淮安府清河縣知縣 饒若蒙之父。世傳舊德,名在賢書。大邑既已載遷,方州乃惟作牧,一城斗大,不復共于典籤qian。八寨星羅,早已俘之幕府,擢丞大郡,彌著精勤,二千石之高風,蠃有鬱林之石,十八年之苦節,酌惟南海之泉。才如鵰鶚 待風而飛,治比鳳鷥 聞音可喜。愛留不盡,以待嗣賢,眷臥閣之猷長,知趨庭之訓茂。茲贈爾奉政大夫,庶彰天道之有知,以對人心之未厭。
注:奉政大夫:文散官名。金始置,正六品上,元升為正五品。明正五品初授奉議大夫,升授奉政大夫。清正五品概授奉政大夫。
■9同治蒲圻縣志卷五《封蔭》誥敕欄第四頁載:
饒敬承,若蒙父,誥贈奉政大夫,母李氏,妻宋氏、周氏,俱宜人。
湖北省赤壁市上官仁莊饒有武2010年錄自蒲圻饒氏宗譜,并斷句標點加注。
■10、蒙城紀檢監察網《“淡泊養志”的知縣——饒敬承》
饒敬承??字象賢,別號槐亭,湖北蒲圻人,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由舉人任蒙城知縣。饒敬承在蒙城任職不到三年,政平民和,百度允修。順治《蒙城縣志·藝章志》,收錄一塊明碑碑文:《饒侯惠政碑記》。 ……
詳情見: http://www.mcjjjc.gov.cn/article.php?MsgId=13931
按:蒙城是敬承公曾任知縣的地方。文中列舉了敬承公愛護百姓、清廉為官的事例。敬承公雖說一生清寒,卻留下了千古美名??上б姴坏皆摹?br>另有阜南、濉溪、穎東等紀檢監察網,及紹興愛心博物館等網站,也載有此文。
■11、《廣西通志--水利志--大事紀略--秦至清朝》
明·萬歷十一至十三年(1583~1585年)
賓州知州饒敬承于州城(今賓陽縣) 南的寶水堆石筑堰,建閘6座,以激水灌田。并疏浚水道30里,以便通航。見: http://www.gxdqw.com/bin/mse.exe?A=57&K=a&rec=216&run=13
上官人莊饒有武輯錄。2014年8月重新整理。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5-25 09:54:58

[回復] 回復蒲圻饒氏家譜人物

四、饒若蒙
饒敬承第八子。字檀城(檀:音善)號完白?,F湖北省赤壁市洪山余家橋人。
公解組歸里,清理祖墓,勒石豎碑。蒲圻饒氏宗譜二修撰稿人。為蒲圻饒氏的傳承作出了巨大貢獻。
■《蒲圻饒氏七修宗譜》第二卷《饒氏歷代宦林錄》第十九頁載:
萬歷三十四年 饒若蒙,字完白,號檀城,丙午科舉人。任淮安府清河縣、福建仙游縣、浙江余姚縣、肖山縣、新昌縣、應天府六合縣令,升戶部陜西清吏司,轉升戶部員外郎,欽差提督七省漕運。封朝議大夫。才猷列傳見邑志。
■民國三十七年編修的《蒲圻饒氏八修宗譜》第十七卷洪山莊卷首第六頁格中載:
若蒙,行八,字檀城,號完白。誥封朝議大夫。明隆慶三年己巳閏六月十九日辰時生。以詩經中萬歷丙午科鄉試大挑一等。歷任江蘇淮安府清河縣、福建興化府仙游縣、浙江紹興府余姚縣、蕭山縣、新昌縣、應天府六合縣(令),升戶部陜西清吏司,轉升戶部員外郎,欽差提督七省漕務。解組歸里,清理祖墓,勒石豎碑。順治三年丙戌三月二十日卒于偏髻山桃花庵,壽七十八歲,葬嘉魚接里錦湖磨盤蟹形,乾山巽向。
■民國三十七年編修的《蒲圻饒氏八修宗譜》第十七卷洪山莊卷尾第三頁載:
《若蒙公才猷列傳》
饒若蒙,字完白。父敬承,嘉靖丙午舉于鄉,官至廣西平樂府同知。若蒙以詩經中萬歷丙午鄉試。初授南直淮安府清河縣知縣。時淮陽薦兇(連年受災),飛蝗蔽野,民多流竄,公緩賦寬徭,多方帳貸,境內賴以全活(保全,救活)??甲睿ㄕ兛剂猩系龋?,進升戶部主事,轉本部員外郎。中以仵權貴(得罪了上級),左遷(降職)長蘆鹽運司知事,旋升福建興化府仙游縣令。仙游縣巖邑(險要的城邑)也,公政平訟簡,樂與休息。第密邇(靠近)莆田(縣名),其土田多為豪族侵占,又往往逋賦(逃避賦稅),公力為清核,不避權勢,以是獲戾(得罪)要人,又左遷浙江紹興府經歷(官名,執掌出納文書)。公才猷敏練,清介(清正耿直)不取,紹興府稔知(素知)其賢雅(賢能高雅),相敬重,頻攝新昌、余姚、蕭山縣,所至皆有惠政。后升應天府六合縣令。六合路當孔道(大道、關口),供億(供給,這里是上供之意)為煩,公憚于折腰,遂解任歸。公篤孝先人,出俸余勒歷代祖冢石碑,創健合族享堂,置祭田八十畝,以供蒸嘗(祭祀)。令家督遞掌之,以其余給貧族之婚葬。晚年猶開塾延賓,與諸士論文不倦。獻逆(張獻忠)屠城,公避地偏髻山陰(山的北側),年八十以壽終。子宏豎、奇豎、宏望。 見蒲志。
2010-5-21有武錄入 斷句 加注
■民國三十七年編修的《蒲圻饒氏八修宗譜》第十七卷洪山莊卷尾第四頁載:
《若蒙公敘》
吾楚功業文章,古今推詡。而饒完白之祖與父,嘉靖辛卯科、丙午科 俱聯甲。完白公亦接萬歷丙午科,魁湖廣鄉試。公之次子仲麟翁,繼以癸酉科,又登鄉榜。真不啻眉山父子 崔家簪笏矣!吾先大人與完白公貴顯同時,而公則歷仕中外,祖父俱誥贈,其宦績嘖嘖人口。吾幼而習聞其事,功長而采讀其文籍,猶憶公文。有云,性骨不帶媚,而涉世大拙,知公之秉性也直;又有云,幽有神靈之鑒,明有萬姓之舌,知公之居官也清;又有云,欲為小民祛焚冽何計乎,韻不諧俗 而萋斐之蔑,知公之撫民也惠。即公之言,知公之心,即公之心,知公之事,宜當年之澤留甘棠 而忠載于史冊。
姻友邑庠生 余應中 薰沐謹撰
■民國三十七年編修的《蒲圻饒氏八修宗譜》第十七卷洪山莊卷尾第四頁載:
《敕授若蒙公文林郎誥命》
奉 天承運 皇帝敕曰
朕寤寐泰寧,軫懷黎庶,惟是二三長吏,為朕撫摩而訓定之,此朕所四顧而深念也。厥有民譽著聞者,褒嘉豈有愛焉。爾淮安府清河縣知縣饒若蒙,才識英多,器資穎出,起家作宰,學道愛人,淵冰映物而不淄,芒刃(刀尖、刀口)發硎(xing2,磨刀石)而立解。其為政三年矣,民皆樂生力作 而無饑寒困苦之憂,畏法守義 而無淫放邪僻之行。此古之循良所未易能者,朕甚嘉之!特授爾階文林郎,錫之敕命于戲。泗上諸郡國,其民勇悍 習斗,淳實上義,揉之以歲月,使淳者翕然有所感發,愛其上而不忍釋,而勇者快然自得,如魚龍之各適于水,而無壅遏潰裂之憂,即以世平治可也。爾愈勉哉。 2010-5-22錄入
■民國三十七年編修的《蒲圻饒氏八修宗譜》第十七卷洪山莊卷尾第五頁載:
《敕授若蒙公承德郎誥命》
奉 天承運 皇帝敕曰
大司徒總天下會計 俾登阜民財經制國用,而司屬則佐其長,以勘縮劑盈責甚鉅矣。有能精于心計,足國裕民者,朕實用嘉賴之。爾戶部陜西清吏司主事饒若蒙,冰壺耀潔,霜鍔淬铦,筮仕當水陸之沖,長材多剸tuán割之用,縣官供其筐履,民以無勞逋稅 償自莊田,災而不害,賦清則壞窮檐興襦ru褲之歌,彩煥學宮多士毓菁莪之化,浚河斯云成畚鍤通漕,則霧集挽輪半刺神皋分籌計省,而爾乃錢谷在懸,既出納之維慎馳驅在道,將夙夜以靡皇,屢著勤勞,宜加寵異。茲以覃恩授爾階承德郎,錫之敕命邇者,邊鄙未寧,工役未息,加稅已同剜肉,那(nuó)借更屬涂羹。茲欲隮豐亨而休養之,將于爾觀后效焉。尚弼時忱用需簡命。
注:冰壺耀潔:品德清白廉潔。霜鍔淬铦:铦xian。白亮鋒利的刀,比喻辦事干練。筮仕:初為仕。長材:高大的樹木,這里指出色的人才。窮檐:茅房、破屋。學宮:學校。菁莪:育材。畚鍤:běn chā。畚,盛土器;鍤,起土器。泛指挖運泥土的用具。亦借指土建之事。通漕:開通漕運河道。豐亨:表示富厚順達。簡命:選派任命。
附:《薦語獎語》
總督漕撫部院呂:刃發新硎操嚴朽馭軫卹春回溝瘠振厘風凈案鏖渾厚精明并運催科撫字兼施蠹窟氛清瘵黎色起
總理河道部院朱:置船驢以蘇里甲,變莊地而代逋征,官瘠民肥,政甘心苦
總理河道部院李:甘霖沛澤,寶劍呈輝,民樂陽谷回春,吏憚風前朔雪
督餉部院畢:奠河不辭胼手,措餉具見嘔心,百務游環,萬國安堵
操江都御史范:風度亭亭,岳立長才,浩浩川流。艱鉅可承,凋疲立起
還有不少,八頁半,55條,晦澀難懂,略。
■7、同治版蒲圻縣志卷五《選舉》第三十頁舉人欄中載:
饒若蒙 字完白。三十四年丙午中,官知縣。有傳。父敬承,子宏豎、奇豎、宏望。
■8、同治版蒲圻縣志卷七《人物-列傳》第七頁載:
饒若蒙,敬承子,字完白。萬歷丙午舉人,令清河縣。時淮陽薦饑,飛蝗蔽野,民多流竄。若蒙緩賦寬徭,多方賑貸??甲?,進升戶部主事,轉本部員外郎。中以仵權貴,左遷長蘆鹽大使,旋升仙游縣。仙游縣巖邑,密邇莆田,土田每被豪右侵占,多逋賦,若蒙力清核,不避權勢,復獲戾,左遷紹興府經歷。紹興守知其賢,頻攝新昌、余姚、蕭山三縣,所至有聲。升六合令。歸,出俸余建合族享堂,置田八十畝,供祭祀。余給貧族婚葬。
■9、福建省情資料庫 仙游縣 《仙游縣民國以前歷代縣官名表》載
饒若蒙 (職務)知縣??(就職時間)崇禎五年(1632年)??(附注)舉人
■10、中國淮陰網《解讀清口靈運碑記》一文中載
從禱各官姓名:……清河縣知縣饒若蒙……
http://www.zghy.gov.cn/news/news.asp?id=85622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5-25 10:03:14

[回復] 回復蒲圻饒氏家譜人物

五、饒士亨
■1、同治版蒲圻縣志卷五第二十一頁《選舉》舉人欄中載:
饒士亨 字行之。十年辛卯中。官海豐知縣。子敬承。
■2、民國三十七年編修蒲圻饒氏八修宗譜第二卷第二十頁《蒲圻宦林錄》載:
嘉靖十年 饒士亨 字行之,辛卯科舉人。任浙江長興縣知縣,調廣東海豐縣令。
■3、民國八年編修《蒲圻饒氏七修宗譜》金泉莊卷第四十四頁格中載:
士亨 原中字派,行一,字行之,號梅山。明成化二十一年乙巳四月初五日辰時生。以詩經中嘉靖辛卯(1531年)科鄉試大挑一等。補浙江長興縣知縣,調廣東惠州府海豐縣。見蒲志科貢類。嘉靖四十三年甲子八月初二日卒,壽八十歲,葬云臺山廖人屋后柏樹林饒家坡,亥山巳向。
■4、《明朝海豐知縣名錄表》載:
饒士亨,籍貫 湖廣蒲圻,資歷 不詳,任職時間 嘉靖二十六年(1547)
http://www.swsm.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392
另有多處網頁載有此信息。
六、饒思承
■1、同治版蒲圻縣志卷五第二十七頁《選舉》舉人欄中載:
饒思承 十三年乙酉中
■2、民國三十七年編纂蒲圻饒氏八修宗譜第二卷《蒲圻宦林錄》第二十一頁載:
萬歷十三年 饒思承 字步云,乙酉科舉人。
■3、民國八年編修《蒲圻饒氏七修宗譜》金泉莊卷四十七頁格中載:
思承 字步云,中萬歷十三年乙酉科舉人。生、卒、葬失考。
注:饒思承與饒敬承是共曾祖父的堂兄弟,他們的曾祖父是饒銓。饒思承是饒若蒙的堂叔(伯)。不知是什么原因,若蒙公當年修譜時,沒能把他的信息搞詳細。譜載,思承公婚娶生一子,卻無名字;子婚配,無子嗣記載??赡苁撬汲泄赖迷?,有子無孫,后人就沒當一回事,馬虎了事。
七、饒應賢
■1、民國八年編修的《蒲圻饒氏七修宗譜》第二卷《蒲圻饒氏宦林錄》第二十頁載:
康熙 饒應賢 甲子科武榜亞元,戊辰科進士。
按:甲子中亞元(鄉試第二名至第十名稱亞元),戊戌中進士,隔了四年。前面說了武榜亞元,后面只說進士,實際上也是武榜。
2、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科舉輯萃”版載《王應統》:
“王應統(?~1703),字號、籍貫均不詳。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科武進士第一人?!鲁跗呷找辉?,傳臚於太和門前,賜武舉王應統、林云漢、吳開圻一甲進士及第,劉職等廿人二甲進士出身,饒應賢等七十一人三甲同進士出身。王應統為一甲一名,授頭等侍衛。林云漢為一甲二名,吳開圻為一甲三名?!?br>http://www.bjdclib.com/subdb/exam/examperson/200911/t20091130_28964.html

按:
1、傳臚:這里指科舉時代,殿試揭曉唱名的一種儀式。
2、同治版蒲圻縣志沒有饒應賢的記載。
3、這里說的饒應賢是不是我們蒲圻的饒應賢呢?姓名:饒應賢、時間:康熙 戊辰、功名:進士,全對得上,應該是。饒應賢在鄉試中就中了武榜亞元,是鄉試中的佼佼者,在殿試中取得三甲應該是合情合理的。所以此文中的饒應賢就是我們蒲圻的饒應賢。
圖書館辦的網站,應該是有很高權威性的。雖說本文不是饒應賢的傳記,但卻明確無誤地說出了饒應賢是殿試三甲,且作為三甲的代表人物,應該是三甲之首,三甲的第一名。三甲賜同進士出身,與王應統是同榜進士,是正牌進士!武榜進士也是進士??!為什么縣志上沒有記載呢?漏記了嗎?縣志可是權威性的資料,怎么能這樣不負責任呢?
想找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科武進士名錄,卻找不到,只有文進士名錄。
4、蒲圻饒氏八修宗譜64卷,要在里面找一個人很難,暫時還沒有找到應賢公立柱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5-25 11:42:05

[回復] 回復蒲圻饒氏家譜人物

八、饒恂廷
■1、民國八年編修的《蒲圻饒氏七修宗譜》第二卷《蒲圻饒氏宦林錄》第二十頁載:
康熙?饒恂廷----字介岡。已酉科副榜,后中北直舉人。
注:
1、副榜為備取,是貢生中的副貢一類,可送入國子監學習,也可當官。
2、北直是北直隸的簡稱,行政區劃,現在的北京市附近的區域。直隸是現在中央直轄的意思。
3、同治版蒲圻縣志未載此人。
4、“已酉科副榜,后中北直舉人”,就是說,己酉年差一步,沒錄取,后來被北直錄取為舉人。后是什么時候呢?說得很模糊。饒恂廷是蒲圻人,應該在本省參加考試和錄取。怎么被北直錄取了呢?難道是冒籍取得功名嗎?中北直舉人的時間為什么含糊其詞呢?是不是有什么貓膩?
自有科舉考試以來,各朝對考生的籍貫都有規定。清朝規定,“祖父入籍在二十年以上”,后規定考生本人必須在當地生活20年,有的還規定祖墳要在當地,甚至還要帶家譜、審音(看是不是說本地話),才能在當地報考。這是因為各省參加考試的生員名額以及錄取名額,均有限定,而各地教育發展不平衡,考生文化水平有差異,水平差的地區的考生相對容易錄取,教育發達地區的考生自然希望參加不發達地區的考試。但這樣必定會侵害不發達地區考生的權益,所以政府對考生籍貫審查很嚴,但再嚴仍不可避免舞弊者,稱為“冒籍”,與現在的“高考移民”是一樣。這種現象古今有之。
■2、應城網應城論壇載饒恂廷詩一首:
同題
清·饒恂廷
幸際升平世,宜民忘勸勞。
山墉除伏莽,野徑剪蓬蒿。
自以情能樂,因之氣愈豪。
歌聲隨處足,伍嶺映蒲騷。
http://bbs.yingcheng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page=1&tid=126891
九、饒大川
■1、民國八年編修的《蒲圻饒氏七修宗譜》第二卷《蒲圻饒氏宦林錄》第二十頁載:
嘉慶?饒大川----壬午科武榜舉人。
同治版蒲圻縣志未載此人。
十、饒廷璽
■1、民國八年編修的《蒲圻饒氏七修宗譜》第二卷《蒲圻饒氏宦林錄》第二十頁載:
雍正? 饒廷璽---?以軍功任河南南陽府淅川縣縣丞,旋坐升淅川知縣。有德政,士民獻萬名頌。后解組歸,邑侯寇(姓寇的縣令)贈以額曰:世篤忠貞。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5-25 11:43:01

[回復] 回復蒲圻饒氏家譜人物

十一、饒??賁
饒賁,派名盛奎,字星五,垣墻屋人,蒲圻饒氏派語后20派作者饒日躋之父。因軍功賞給五品頂戴。
■1、民國八年編修的《蒲圻饒氏七修宗譜》第二卷《蒲圻饒氏宦林錄》第二十頁載:
咸豐? 饒??賁----字星五。咸豐四年,以邑庠生隨胡文忠公襄辦軍餉,保授訓導,旋于克復武昌,案內保府經歷(知府的秘書),分省補用,賞給五品頂戴。八年在部簽分(派遣,有隨機的意思)湖南,十一年辦桂陽州防堵,克復張家塝,駱中丞(官名)奏補保任,后以知縣升用。同治元年補永州府經歷。
■2、民國三十七年修《蒲圻饒氏宗譜》第三十六卷第四十二頁,盛奎立柱:
盛奎 行三,字遠朋,冊名賁,敕授奉直大夫。道光二年壬午十一月二十九日丑時生,咸豐四年,以邑庠生隨胡文忠公襄辦軍餉,保授訓導,旋于克復武昌,案內保府經歷,分省補用,賞給五品頂戴。八年在部簽分湖南,十一年辦桂陽州防堵,克復張家塝,駱吁門中丞奏保補保,后以知縣升用。同治元年壬戌補永州府經歷。旋丁外艱,解任回里。二年癸亥三月初九日酉時卒,年四十二歲,葬土橋堰墈上八公山,癸山丁向兼丑未。山圖見十一世祖愛柳公圖內。誥命暨傳列后。
■3、民國三十七年修《蒲圻饒氏宗譜》第三十六卷卷尾第十七頁,載《誥授奉政大夫饒星五公傳》:
公諱賁,號星五,輝春從姊丈(堂妹夫)也。封君(對星五公長輩的尊稱)尚玉公,以詩禮傳家,為一鄉望。公幼承家學,穎敏過人,經史子集,過目成誦。未弱冠即工詩古文,詞筆有奇氣,洋洋灑灑,如長江大河,不可遏抑。孝廉 余九畹 先生,明經 湯銘三 先生,南北兩名師也。游其門者多高足,而尤以遠到期。公就試童軍,屢列前茅。咸豐元年以縣試第一,補博士弟子員。發逆(太平天國起義軍)之亂,濟艱需才當事俱雅意搜羅精 人倫鑒者,以湖北巡撫胡文忠公為最。五年 剿賊來蒲,駐羊樓洞耳。公名督公出山委辦糧臺,議盡先選訓導,賞給六品頂戴。七年克復武昌,以公籌餉有功,會同閣督官文恭公 奏保,不論單雙月,盡先選用府經歷。旋以克復張家塝出力,賞加五品頂戴。八年赴選,九年分發湖南,十一年委辦桂陽州防堵(防務,駐防),攻擒巨寇,駱中丞秉章,以智略素優,勞績茂著,保升知縣。同治元年,土苗生事永州,故近苗 當途 以公才咨署,永州府參軍將大用。公適丁外艱,未就回里。明年歸道山(死亡),年才四十有二。公儀表魁梧,談論慷慨,似乎任達,然遇事詳審,能持體要其。分發湖南也,定例州縣佐貳(副職官吏)部選之員,初到承審發審局,公審理案件,矜恤民隱,深恐冤抑,嘗委解(處理得當)。欽犯赴北轅處決,公察知其冤,半途縱去,自行回轅引咎,力為辯白,諸大吏莫能屈,且奇公才轉膺卓焉。嗚呼!人命至重,非同菅蒯,顧世之鍛煉周內(強加罪名),輕入人罪者,非冒于貨賄(貪圖錢物),顛倒是非,即徇乎權勢,變易黑白。此類何以勝道?即偶有明察之才,欽恤之心,又或以獄成于上,茍為異同,恐為長官之旨,以自取戾。公獨人命為重,不少依阿,不怵利害。其縱囚引咎,有長孺矯制之直;其讞鞠寬平,有于公治獄之仁。非薦于道者,不能如此。此可以觀公之大矣。使天假公以年,俾得薦歷崇階,詡贊盛治。其所以培養黎元 而稗益國家者,當不止是惜巫陽遽遺莫竟其用,然公之所以不朽者自在也。今 天子光緒十三年,距公沒廿余載矣,公長君魯堂新任族政,主續宗譜,以輝與公居同里,闬hàn學同師門,交公最久,知公獨深。問傳于輝,輝追憶舊游,執筆歔欷,聊述梗概,以備異日國史之采,豈第彪炳家乘云爾哉。
德配寧宜人為輝堂姊,夙嫻姆教,幽間貞靜,有古圣女風。于歸后,事舅姑以孝聞,相夫子,治家有法,教子以方,稱賢內助焉。子三,長太學生,印希曾號魯堂,有經世之才,州里共仰;次庠生,印鐘鍙;次庠生,印建藩。皆一時知名士。
光緒十五年己丑
孝廉方正侯選教諭 愚內弟雷輝春頓首拜撰

上圖:饒有武帶孫子饒宸與巫山饒邦元2014年合影
下圖:2014清明利川饒邦珍、饒邦安、饒邦德來蒲祭祖,在南門外合影。左起:邦安、有武、邦德。(圖略)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5-25 11:44:48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