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182802次
9人
12個
204個
934人
101部
劉伯溫序 饒有武錄入、斷句、標點,并對照他譜校對、點評一、原文長源饒氏家譜序元祚告終,大明繼世,予以菲才遭際隆盛,四方余孽殘黨,悉以底平,海陬貢獻輸納,樓船千艘,旌旗夾岸,蓋圣主德威普徧,未有盛于今日者也!今歲春,有臨川饒氏伯基,亦以兌納赴京,攜其家譜一冊,邀宗人博士仲恭、教喻仲謀進見,乞言以序。予與饒子兄弟素有忘年之好,夫豈容默。今觀饒氏家譜,先世名卿士大夫累累不少,近代又有御史、太守、殿干、貢者,聲績偉偉,雖經數世,猶駭人心目。且考其來裔,又自饒州白干,流派宜黃東源,濯江、水口,宋景定年間復分居長源,愈分愈盛。于中猶有豪(杰)俊偉,名播縉紳,富甲郡邑,為饒氏綿綿瓜瓞之慶者矣,奚俟予言?聊書此于譜首云。明洪武十七年甲子歲鳴蜩月溯日吉旦誥封誠意伯前國師弦文館學(士)括蒼劉基字伯溫撰
作者:饒有武 回復:7 發表時間:2020-06-18 08:24:16
二、另類翻譯元朝完蛋了,明朝上臺了,我親歷了這個盛世。世上的殘渣余孽全被鏟除了,天下清平了。各地踴躍向朝廷繳納錢糧,水中船只首尾相接,兩岸紅旗迎風飄飄,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好不壯觀,盛世空前!這全是因為皇帝老子的恩威,歷朝歷代從來沒有這樣熱鬧過啊!今年春天,我正在與閻王爺喝茶聊天,小鬼來報,說臨川的饒伯基,來京城繳納錢糧,帶來了一本家譜,搬他同族的博士饒仲恭、教喻饒仲謀的面子,并帶了幾車土特產,一同來見我,要我給他編的家譜寫序。我只得對閻王爺說:“sorry,excuse me,I'll be right back.”我與他們兄弟雖說年紀相差很大,也沒見過面,卻不知為何還算有些交情,博士、教喻雖說芝麻大的官兒,我大國師從來不與這些小官打交道,但好歹也算是一個官兒。我禮賢下士,哪能不寫呢?既然要寫,就要寫出一些名堂,先得看一看他編的家譜。發現他的家族的確牛,先世的大官一大堆,后世的高官一大群,真是驚心動魄,不得不服!考查他們的來源,祖先居住在饒州白干,陸續分遷到了宜黃東源,濯江、水口,宋朝景定年間饒伯基所在的一支分居到長源,真是越分越多,越遷越發!其中當大官的多如牛毛,富得流油的遍地都是。饒氏的發展壯大值得慶賀啊!這些明擺著的事實,哪兒還用得著我來說呢?寫上幾句讓他們高興高興吧。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6-18 08:25:27
三、注釋1、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漢族,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后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2、洪武十七年甲子 1384年,鳴蜩月朔日,是五月初一。本文撰寫時間是:1384年5月1日。3、括蒼,古縣名,治所在今浙江麗水東南。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分松陽縣置,以境內有括蒼山得名。唐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改名麗水。隋唐時曾為處州、括州及永嘉郡治所。4、青田縣 位于中國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中下游,東接溫州,北接臺州,西臨麗水,是麗水市下轄的一個縣。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改永嘉郡為處州,分松陽縣東鄉建立括蒼縣,今青田境城為括蒼縣的一部分。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置縣。因劉伯溫的家鄉曾為括蒼縣,故冠以括蒼。實在應為青田。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6-18 08:26:52
四、偽托偽托是一個重要的家譜術語。偽托是冒稱別人的名義寫文章,偽序是修改別人的文章。說通俗一點,就是自己寫一篇文章,落款卻寫上別人的名字。把著作權自愿讓給別人,自己甘當無名英雄。這就是偽托。偽序則是修改古人的文章,塞進自己的私貨,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古人。古譜文獻中,偽托、偽序泛濫。修譜者假借古代名人之口,宣揚自己的觀點或主張,或抬高個人、家族的地位,而栽贓古人、名人。因為借了古人、名人之口,所以極具蠱惑性和欺騙性。例如,劉伯溫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高官,又是被神化了的人物,要說是他寫的文章,誰會不信呀!還有朱僖、黃庭堅等等,這樣的高官大儒,簡直就是人們心中的神靈,哪有不信之理。古譜中關于得姓、源流、始祖 等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大多使用偽托進行闡述。自己說的沒人信,只得推脫給古人,讓假借的古代名人來壓服眾人,讓自己的主張或觀點得以順利推銷。偽托的古代名人是前朝的或隔朝的,要隔數百年。當朝的是不敢托的。假若你今天寫一篇文章,落款“悉靜萍撰”,你敢嗎?怕是不想活了!既不敢,別人也不信,誰信當今元首會給你寫序。所以偽托的實際撰寫時間比落款時間要推遲若干年。造假者功力不夠,難免露出馬腳。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6-18 08:30:29
五、點評1、劉基字伯溫,死于1375年5月16日,本序言卻撰于1384年5月1日。死后9年撰寫,死人能寫作嗎?劉伯溫會寫錯日子嗎?除了解釋為偽托,沒有其他解釋了。對此,有人狡辯說:“因族譜有點舊損,看不太清,而將劉伯溫撰寫譜序的時間弄錯了,劉伯溫書寫譜序的年份是明洪武七年甲寅歲。”在古譜圖片中“明洪武十七年甲子歲”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嗎?子會看錯成寅嗎?此人掩耳盜鈴!制造偽托不是你的錯,為偽托狡辯就是你無知了!2、國師是太師的別稱。劉伯溫生前沒當國師,一直到明朝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才被追贈太師,是他死后130年之后的事。當年不是國師能稱國師嗎?當然不能。劉伯溫不是國師,他能自稱國師嗎?從這點一來看,此序是后人偽托的,至少在他死130年之后杜撰的。在130年后,后人才稱他為國師。“死人寫序”,“國師提前”,所以是偽托!另外,?饒伯基是江西人,劉伯溫是浙江人,隔千里之遙,無同鄉之誼,不會與他見面,更別說寫序了。?饒伯基是布衣草根,饒仲恭、饒仲謀是芝麻小官,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要與劉伯溫見上面都不可能,別說給他寫序了。據此兩點,也應是偽托。從序言的內容來看,因為文中提到了饒伯基、饒仲恭、饒仲謀這三人,所以本偽托的杜撰者,應該是這三人的后人。道理很簡單,別人不會花力氣杜撰偽托,去宣揚他人的祖先。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說明自家的祖源祖籍,抬高自己的先祖及家族的地位。先祖與劉伯溫是朋友,有面子呀!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6-18 08:31:21
六、托中托長源饒氏家譜記予族肇自宋末,分居長源。因紅軍賊亂,焚掠鄉村,舉族奔竄逃生,故宗系遭毀。予年弱冠,適當其厄。幸遇太祖高皇帝繼天立極,新命一頒,群兇斂跡,舉族始回安處。先君志達公食息之間,每悼宗系無據。八十五歲祖隱清公熟記前譜,命予侍側,誦其略。云:饒得姓于唐堯,堯都平陽,后世避秦暴虐,益食為饒。遷居鄱陽白干,是予饒氏發源總脈。一世祖元亮公仕唐德宗為安撫,兩考轉任浙西,賜紫金魚袋。五世孫信為紫金光祿大夫,遷居南城仙源鄉,亦命名白干,不忘本也。生四子曰勛、烈、熊、羆。勛、烈、熊三位祖之子孫皆遷徙,悉注于白干譜系之下。羆之子肱,仕南唐為崇仁令。因往宜黃,悅其東源山水之秀,遂遷居此地。肱生淮,淮生裴,為中丞御史,生三子曰君俊、君澤、君儉。儉徙濯江,澤徙神岡。俊仍嗣居東源,派演東山,甘竹是其一支所流。后君儉生二子,曰道拱、道忻。時君儉為萬石長,常往撫城輸納,道經水口,目其水有八十四源之匯,藏風聚氣,地冠其最。遂分幼子道忻公居于水口焉。道忻公至我子平公僅七世,又自水口遷居長源。上祖卒葬雖未周知,略記一二。汝以紙筆書明,以為日后之徵。數年,荷蒙圣治安靖,始會族長思述、子鞏公等,通將宗支次第編集。適予區頭上京納兌,攜見宗丈仲恭翁,甚喜。即引見劉國師,請文以冠其首。使后之子孫,知先代之所自云。 大明洪武十四年辛酉歲孟春月望九日 二十三世孫 伯基撰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6-18 08:32:14
七、托中托點評這仍然是一篇偽托。重點看這一句:適予區頭上京納兌,攜見宗丈仲恭翁,甚喜,即引見劉國師,請文以冠其首。以及落款:大明洪武十四年辛酉歲孟春月 二十三世孫 伯基 撰。1、此序落款大明洪武十四年,而劉伯溫撰序落款洪武十七年,比劉早三年。此序寫在前,劉序寫在后。而此序中說:“適予區頭上京納兌,攜見宗丈仲恭翁,甚喜。即引見劉國師,請文以冠其首。”三年前就寫了三年后的事!寫三年前的事情是回憶,寫三年后的事情只能是預計。饒伯基是神仙嗎,能預見三年后正好遇見饒仲恭,還能得到國師的接見,還能請得動國師寫序?從此文的內容來看,對元亮體系的敘述與當今差不多了。當年元亮體系還沒有現在這樣完備,是通過幾百年的充實,不斷完善的。此文應該寫于清朝。應該是饒伯基或饒仲恭、饒仲謀等人的后代所為,而不是饒伯基本人所寫。這篇序文是與劉基序配套的。以這篇偽托來證實前面的偽托的真實性和可信性。是托中托。2017-08-13 饒有武 根據“饒氏家譜研究群”聊天記錄整理
作者:饒有武 發表時間:2020-06-18 08:33:47
該回復已被管理員刪除
作者:117.155.41.* 發表時間:2021-04-02 03:38:31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