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250810次
1人
1個
89個
1045人
126部
苗廣義晚年自卜墓地位于山西長治市潞城區店上鎮宋村西嶺,身故后葬其地,這里枕山面水,俯看故里,護佑子孫。村民通俗的叫祖墳地。西嶺位于上黨盆地西北部一條東西向的土山----小寒山的北側,從空中看小寒山和北部距5公里的文王山,及東部的馬鞍山圍成面積約20平方公里的店上小盆地。小寒山平均海拔約950米,長約10公里,從西向東像條土龍一頭扎進濁漳河里飲水。河對岸就是上黨盆地的交通樞紐黃碾鎮(宋朝的柳葉鎮),東西向的高速G22、國道309和南北向太焦鐵路,省道102在這里十字交匯。從衛星地圖上看,上黨盆地南部大部分和黃碾橋北邊的店上盆地極像為大葫蘆的大底部和上部小頂部,小寒山、馬鞍山和黃碾橋是大葫蘆的葫蘆頸,組成一個大葫蘆。再加苗廣義把宋村村莊設計成葫蘆形狀,村東部分是葫蘆底部的大頭,村西部分是葫蘆頂部的小頭,村中自西南流向東北的小溪和小橋是葫蘆頸,實質上宋村為雙葫蘆相套的寶地。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征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風水學又把起伏的山脈稱為龍脈,古代“風水術”首推“地圖五訣”,就是“覓龍、察沙、觀水、點穴、立向”。龍就是地理脈絡,土是龍的肉、石是龍的骨、草木是龍的毛發。尋龍首先應該先尋祖宗父母山脈,審氣脈、辯生氣、分陰陽,然后再找穴位、明朝向、定深淺。如果把小寒山看做一條土龍,苗廣義墓地的宋村西嶺,就在龍飛行的巨翼上,(明代《張果星經》云:“又有輔翼,則為真龍”,認為有翼方是真龍,到清代才形成現在龍定型的形狀)這里土層深厚,草木繁茂,在封建社會,作為大臣苗廣義把墓地定在龍翼上是一個妥當安全的選擇。且在北側的龍翼上屬陰,在北方山陰面陽光照射強度弱,增發量小,土壤保存水份多,有利于草木生長。姓“苗”的墓地自然應選擇在水多的陰側。 上黨大盆地和店上小盆地衛星圖,深色水體為山西第二大水庫漳澤湖 店上小盆地衛星圖苗廣義卒于公元997年。據已過世宋村苗氏老人口傳,及在世的老人說到,建國初期,見到在廣義墓前的還有墓碑、石柱等,文革中把墳頭平掉了,墓碑、石柱也丟失無處覓蹤。現墓址仍在,不知在何時又遭到盜掘(應多次遭盜掘)現存盜洞很大也很深,歷經多年的塌陷,還可見顯的洞口遺跡。前幾年,村里放羊的有羊掉進洞中,羊倌下到有五、六米的半架塌的洞中才將羊救出來。據傳當時過了沒幾年,在宋真宗年間,皇家有一位精通地理風水先生,路經此地,見這里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王氣繚繞,苗光義墓地鳳舞鸞翔,雙翅拱抱,墓中正對龍脈,其大吃一驚,忙上奏朝廷。朝廷遣大臣帶兵將墓地連接西嶺主峰之間,挖溝6丈多深,見血水出方止,奏曰:已挖斷主脈,苗氏后代不會出現與帝王比肩者,只會出現才女美女罷了。從現場實地察看,確實西嶺與主峰之間有一條溝斷開,似乎印證了宋代挖溝斷氣脈的傳言,實際是此溝一千多年來由于雨水沖涮和地質塌陷形成的。在宋村,苗廣義后裔分四門七股,現人丁興旺,人才輩出,現有苗氏人口820多人,是村里的第一大姓。河東東門有南下干部,現居云南昆明享受副廳級待遇,今年99歲的苗吉惠;河東西門徙居現潞州區果園村的苗凱任中央電視臺新聞主播;河西第三股,元末遷潞城區店上鎮河拜村,其中一支明初又遷襄垣大黃莊;其后裔苗逢澍(shù)(1916.3—1991.10)曾任西康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四川省委常委、省監委書記等職;河西第五股,明代奉旨遷山東,現居菏澤周邊六縣,堂號“懷澤堂”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多次到山西尋根問祖,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尋找,直到2016年9月才找到潞城區宋村,認組歸宗,了卻幾輩的心愿。遠觀苗廣義墓的盜洞近視苗廣義墓的盜洞 苗廣義故里坊、壁宋村附近村、鎮、縣有許多苗廣義的傳說、故事,村里有5棵大國槐樹,樹干老空,古樹虬枝;有觀音堂、后土廟、玉皇廟、窯神廟等廟觀,雕梁畫棟,飛檐翹角;有三十多個明清院落,青磚灰瓦,古韻猶存;有上黨八音演藝團和女子藝術表演隊,八音會高亢激越、大氣磅礴,表演隊舞姿明快、小品精彩。這里有著優越的地理環境,有著宜人的氣候狀態,有著美麗的河流山嶺,有著豐饒的糧食礦產,有著的獨特的風俗習慣,有著神奇的鄉間傳說,有著世界500強的企業,有著綿長的歷史積累,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 2019.5.
作者:苗潤斌 回復:0 發表時間:2020-06-30 09:58:02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