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LV  

03-07

354014次

5人

5個

106個

6982人

209部


站長: [申請站長] 管理員:   [申請管理員]
[主樓] 呂氏一門三相皆為山東萊州人

呂氏一門三相皆為山東萊州人  
“呂氏一門三相”指的是北宋宰相呂蒙正、呂蒙正侄呂夷簡、呂夷簡第三子呂公著。另呂夷簡次子呂公弼,官樞密使,為國家最高軍事長官,也是朝廷重臣,《宋史·呂夷簡傳》稱其為“三世四人。”然《宋史·呂蒙正傳》載呂蒙正為河南人,《宋史·呂夷簡傳》載呂夷簡“先世萊州人。祖龜祥知壽州,子孫遂為壽州人。”呂蒙正、呂夷簡、呂公著的家世,《宋史》記載不詳,生地不明,使一門三相這一特有的歷史文化現象生出了許多疑惑。  
1999年冬,呂茂東先生得到一本明萬歷戌午(1613)年編纂的《東萊呂氏家譜》。家譜載:“吾姓兆自大禹。禹封太岳為呂侯,后因為氏,此一姓之總會,初不可考。惟在東萊者,猶瑯玡之王,滎陽之鄭,天下咸屬耳目焉。五代周戶部侍郎呂公夢奇,實居萊之軍寨址莊,生子二,長龜圖,官起居郎,徙河南。子蒙正,以殿元仕至平章揭奚,斯作《宋史》,猶注為東萊人。次龜祥,子蒙亨,因官占壽州籍。蒙亨生夷簡。夷簡生正獻公公著。公著生侍講公希哲。希哲生好問,官資政殿學士,以恩仍封東萊郡侯。子文清公(按:呂本中)詣東萊創書院未成,(從)孫祖謙始告竣,官國史院編修,沒后,朱子(按:朱熹)題其墓云東萊呂氏。”  
此后,呂茂東先生歷時十年,查閱了諸多國史、方志和外埠呂氏族譜,采用現代考古發現及研究成果,對《東萊呂氏家譜》的記載進行了全面地考證,發掘和整理了呂氏四千年的發展史,論述了齊文化及其與東萊呂氏文化的關系。  
據呂茂東先生考證,東萊呂氏是齊太公呂尚后裔。齊國傳至齊康公十九年時(公元前386年),齊臣田和篡齊,遷齊康公呂貸于東萊。又七年,齊康公卒,葬于芝罘。康公之孫呂祁避居掖邑,成為東萊呂氏祖。戰國時齊相呂禮、漢時尚書令呂霸、三國時魏泰山太守呂虔、唐代詩人呂溫,五代后唐戶部侍郎呂夢奇,都是呂祁后裔。東萊呂氏文化是齊文化的延續。呂蒙正是齊太公呂尚的第六十七代孫。  
呂蒙正出生于五代后晉開運元年(944),其父呂龜圖在后周廣順二年(952)中進士時他已八歲。呂龜圖在后周和宋初都官起居郎。宋初,呂蒙正與其母從萊州到京城投父時,最少已十六歲了。  
呂夷簡的祖父呂龜祥與侄呂蒙正都是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進士,呂蒙正為進士第一,狀元。但呂蒙正已是洛陽發解的舉子,因此《宋史》載為河南人。呂龜祥是萊州府發解的舉子,因此《宋史·呂夷簡傳》載“其先為萊州人。”呂龜祥官至殿中丞后知壽州,任滿,百姓挽留不舍,遂將全家由萊州遷居壽州。  呂夷簡出生于太平興國四年(979),即其祖父中進士后的第二年,其祖父由萊州遷居壽州時,他已經是學齡之童了。  呂公著是呂夷簡的第三子,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這年,其祖父呂蒙亨在朝中任大理寺丞,父呂夷簡知開封府。因此,呂公著可能出生于鄭州。  呂蒙正、呂夷簡是萊州人,在《明一統志》、明萬歷《萊州府志》中都有記載。  呂氏一門三相,相北宋太宗、真宗、仁宗、哲宗四朝。他們為官清正,奉行以民為本、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的執政理念,為北宋國家的安定,政權的建設,社會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宋史》上享有盛名。  濱州建有呂夷簡祠。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河北水災,呂夷簡知濱州,治水救災。他發現五代以來實行的農器之稅很重,農民苦不堪言,奏請朝廷免除了農器之稅。宰相王旦和參知政事王曾賞識其愛民之德,處政之才,薦其為提點兩浙刑獄。濱州百姓感恩,建立了呂夷簡生祠。  
祖孫三代為相是特有的歷史文化現象。《呂氏一門三相家世考》的發表,為山東新增了歷史文化名人,為打造山東經濟文化強省發掘了新的歷史文化資源。歷史上父子繼世為相的,有漢代山東鄒縣的韋賢、韋玄成,陜西平陵的平當、平晏,唐代雍州武功的蘇瑰、蘇颋,河北趙縣的李吉甫、李德裕。祖孫三代為賢相的,只有北宋的呂蒙正、呂蒙正侄呂夷簡、呂夷簡三子呂公著。另外,呂夷簡次子呂公弼,官樞密使,為國家最高軍事長官,也是朝廷重臣。《宋史·呂夷簡傳》稱其為“三世四人”。然《宋史》載呂蒙正為河南人,呂夷簡“先世萊州人。祖龜祥知壽州,子孫遂為壽州人。”呂蒙正、呂夷簡、呂公著的家世,《宋史》記載不詳,生地不明,使一門三相這一特有的文化現象生出了許多疑惑。近年發現的清乾隆戊申《東萊呂氏宗譜》載,一門三相出自東萊呂氏世家。據考,呂蒙正、呂夷簡皆生于萊州,呂公著或生于壽州。
一、呂尚后裔
呂氏源于炎帝,封自大禹。始祖伯益,佐禹治水有功,為禹執政大臣,號稱“四岳”,封呂侯,建呂國于河南南陽。越千年,有呂尚,佐周文王、武王滅商興周,封齊侯,建齊國于營丘(今山東臨淄)。
傳到二十世,至齊康公呂貸時失國,被田氏取代。《史記》之《齊太公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和《資治通鑒》載,齊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田常曾孫田和始為諸侯,遷康公于海濱,使食一城,以奉先祀。二十六年,康公卒,“無子”,“絕無后”,呂氏遂絕其祀。司馬遷和司馬光言齊康公“無子”,“絕無后”,有誤。
康公后裔的客觀存在是史實。呂夷簡之六世孫呂祖謙居浙江金華,是南宋著名的史學家、哲學家,與朱熹、張栻并稱“東南三賢”。上海圖書館藏的《(浙江)東陽象岡呂氏宗譜》載有呂祖謙撰的《呂氏族譜》和朱熹撰的《呂氏世系譜序》,今收編于《中華呂姓》。
《呂氏世系譜序》載,康公有二子,曰綏,曰纓。綏生砧,砧生勰,勰生毓,毓生球,球生禮,即康公七世孫。纓居單父,生二子,曰祀、曰禧,禧居陽翟。河南新安呂氏為呂蒙正后裔,其《呂氏新安宗志·姓源與新安直系傳簡略》載:“康公在位十九年,大夫田和篡位,遷康公于海濱,至此呂氏亡國。康公子祁,避居于萊。慶公子進奔韓,居陽翟,今之呂氏皆祁、進兩公子之后也。祁居萊生光大,光大生敏。敏生子二,長不韋,秦相有政績,封文信侯,著《呂氏春秋》。次不伐,始遷晉,故呂氏有東萊之號。”《山東通志》載,齊康公墓在福山縣東北三十里之罘山顛,田和遷公海上,卒葬此。祁是康公之孫,與祀、禧同輩,朱熹《呂氏世系譜序》載為砧。
《舊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呂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封于齊,十九世孫康公貸為田和所篡,遷于海濱。康公七世孫禮,秦昭王十九年自齊奔秦,為柱國、少宰、北平侯。二子,伯昌、仲景。伯昌生青,以令尹從漢高祖,封陽信侯,謚曰胡。唐有隋州刺史仁宗,即其后也。”漢時,呂霸居東萊,官尚書令。霸有五子,鵠為兵部侍郎,鴻為吏部尚書,鶴為中書侍郎,鵬與鴿皆為驃騎將軍。鴿子徽為尚書長史,徽五世孫澤為南陽太守。呂霸、呂鴿、呂徽、呂澤皆葬東萊郡掖縣城北。
宋《古今姓氏書辨證》載,“至尚書令霸居東萊,為東萊呂氏。霸十一世孫虔,字子路,魏徐州刺史、萬年亭侯,徙居東平任城。 虔孫行鈞徙居河東。行鈞,后魏東平太守,六世孫雄生崇禮、崇粹。”世系序之朱熹《呂氏世系譜序》:“桂生霸,即馬童六世孫,為漢尚書令,娶太原太守王殷女,生五子:鵠、鴻、鶴、雕、鸰。薨,葬于東萊城,今獻陽路萊州掖縣。鵠為兵部侍郎,鴻吏部尚書,鶴中書侍郎,雕、鸰皆漢驃騎將軍。鸰娶瑯琊王氏,生一子徽,卒葬漏澤。徽尚書長史,葬掖城東北,生一子陵,后漢太原太守,娶雁門太守熒陽鄭氏,生一子隆,后漢徐州刺史,娶彭城膠東曄之女,生一子徴,彭城太守,娶東海太守彭城劉女,生子疑,征南大將軍。子澤,魏南陽太守,娶丹陽紀氏,卒葬掖城。”晉代時,呂充任河東太守,徙居河東。《呂渭墓志銘》載呂渭、呂溫皆其后裔。朱熹《呂氏世系譜序》載呂蒙正是齊太公呂尚的六十代孫,齊康公呂貸的四十一代孫。呂尚的誕辰,《姜太公全書》說是“殷庚丁八年己酉(公元前1211年)八月初三”⑿。按此,至公元前1046年武王克商,太公揮師牧野,已有165歲,所言顯然有誤。 武王克商至蒙正出生,計有1990年,按三十年一代人推算,當為六十六代,朱熹所載世系之數大體相符。但《舊唐書》宰相世系表載的唐代隋州刺史呂仁宗,《呂渭墓志銘》載的呂渭先祖晉代河東太守呂充,均不見于朱熹《呂氏世系譜序》,漢、唐之間,或有疏漏。唐書世系表說雄乃行鈞之孫,此作六世孫,比唐書世系表詳實,但也欠確。雄乃行鈞五世孫,雄生頊,頊生崇禮、崇粹、崇嗣,《呂渭墓志銘》有載。《唐呂渭墓志銘》:“至晉,永、寧二州牧潛生河東太守充,子孫因家,我承其后,世以儒行,以郡清族。曾府君謂頊,經器能顯,皇朝歷青州錄事參軍,馴致易俟,道為命欺。祖府君諱崇嗣,以經術聞,征援秘書郎不就,保勝樂全,物為我棄。考府君諱延之,越州刺史,浙江東道節度使。肅宗注意,超援金鉞,有太師之道,王佐不登,逢恒公之時,霸勛未集,蘊錄諸粹,啟我先公。”朱熹《呂氏世系譜序》載呂青之子為呂馬童,曰:“(禮)生二子,長伯昌,次仲景。伯昌生青,以令尹,從漢高祖入關,封新陽侯,謚曰胡公。青生馬童,居彭城,與項羽同鄉,并佐高祖破項羽垓下,至烏江有功,封中水嚴侯,即獻州交河縣也。”此記大有誤。呂青子為呂臣,《史記》、《漢書》和《舊唐書》都有記載。《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載呂臣為秦末農民起義軍首領陳勝的涓人。《集解》應劭曰:“涓人,如謁者。”⒁謁者,古代官名,又稱典謁,負責典冊文書與引見帝王,如后之主簿。古無涓人之職,涓、典音近,涓人或是典人之誤。陳勝的車夫莊賈殺陳勝降秦,呂臣在新陽組織倉頭軍,殺莊賈,恢復陳勝的張楚政權。呂臣倉頭軍成為推翻秦王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載,“秦二世二年,楚懷王見項梁軍破,恐,徙盱臺,并呂臣、項羽軍自將之,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呂臣為司徒,其父呂青為令尹。”五年,呂青以令尹從漢高祖滅秦。漢高祖十二年正月壬子,封呂青為陽信胡侯。惠孝帝四年呂青卒,呂臣嗣為頃侯。呂馬童原系項羽故人,后改從劉邦,以司馬擊楚將龍且,后又參與垓下之戰。漢高祖十二年正月己酉,因功封為中水嚴侯。其后三天,呂青被封為陽信侯。呂馬童若是呂青之子,不會與父皆封侯,更不會封于其父之前,可知呂馬童并非呂青之子。
朱熹之誤,或出自呂臣是奴隸領袖陳勝的近臣,而不明其因。此事,當與“竊葬”呂不韋有關。秦始皇九年,宦官嫪毐與太后趙姬淫亂事發,嫪毐被誅三族。十年,呂不韋坐免相職,貶居封地洛陽。到洛陽看望呂不韋的各國使臣、賓客、門人一直絡繹不絕。歲余,秦始皇怕其生變,寫信威逼呂不韋飲鳩自盡。呂不韋死,家人、門客數千人將其安葬在洛陽北邙山上,因未上奏朝廷,被稱為“竊葬”。秦始皇再遷怒于呂不韋家人及門客,凡臨喪哭哀的,如是三晉人,皆被驅逐出境;凡是奉祿在六百石以上的,皆被奪官驅逐;奉祿在五百石以下而沒有臨喪哭吊的門客,也被遷徙。呂青的祖父呂禮官秦柱國,封北平侯,負責京都防務。呂禮與呂不韋都是齊康公呂貸的七世孫。呂不韋是呂青的從祖,呂不韋死,呂青父子沒有不臨喪的道理。呂青父子正是因為“竊葬”呂不韋,而被削去官職,奪去戶籍,驅逐到楚地新陽(今安徽界首北)。陳勝率奴隸起義,攻克陳地(河南淮陽),建立了張楚政權。呂臣為復仇,投奔義軍,做了陳王近臣。從呂臣組織倉頭軍,殺莊賈,復陳楚,與項羽、劉邦一起成為推翻秦王朝的三支主要武裝力量,以及楚懷王封呂青為令尹,呂臣為司徒,漢高祖封呂青為陽信侯來看,呂青父子文韜武略皆備,決不是平常之人。他們是秦柱國、北平侯呂禮之孫,又是宋代宰相呂蒙正、呂夷簡、呂公著的先祖。呂氏一門三相是齊文化的延續。
二、東萊世家《東萊呂氏宗譜序》載:“吾姓兆自大禹。禹封太岳為呂侯,后因為氏,此一姓之總會,初不可考。惟在東萊者,猶瑯琊之王,滎陽之鄭,天下咸屬耳目焉。五代周戶部侍郎呂公夢奇,實居萊之軍寨址莊,生子二,長龜圖,官起居郎,后徙河南,子蒙正,以殿元仕至平章揭奚,斯作《宋史》,猶注為東萊人。次龜祥,子蒙亨,因官占壽州籍。蒙亨生夷簡。夷簡生正獻公公著。公著生侍講公希哲。希哲生好問,官資政殿學士,以恩仍封東萊郡侯。子文清公(按:呂本中)詣東萊創書院未成,(從)孫祖謙始告竣,官國史院編修,沒后,朱子(按:朱熹)題其墓云東萊呂氏。”所載世系與朱熹《呂氏世系譜序》相合。今考,呂蒙正的七世祖呂渭居太原,六世祖呂溫與柳宗元、劉禹錫交厚,都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呂溫、柳宗元等力主革新。永貞年,柳宗元等八人因參與“永貞革新”而被貶為邊州司馬。呂溫雖因出使吐蕃而幸免,但后來也因與宰相李吉甫有隙而被貶為道州(今湖南道縣)刺史。他將一生的抱負施展于地方,道州兩年大治。然呂溫得到的不是朝廷的褒獎,而是再遷衡州(今湖南衡陽)刺史。呂溫勞病交加,卒于任所。《舊唐書·呂溫傳》載呂溫“五年轉衡州,秩滿歸京,不得意,發疾卒。”而柳宗元《唐故衡州刺史東平呂君誄》載:“維唐元和六年八月 日,衡州刺史東平呂君卒。爰用十月二十四日,稿葬于江陵之野。”“君之卒,二州之人哭者愈月。湖南人重社飲酒,是月上戊,不酒去樂,會哭于神所而歸.余居永州,在二州之間,其哀聲交于北南,舟船之下上,必呱呱然,蓋嘗聞于古而睹于今。”呂溫卒于任所,是柳宗元親身經歷,并非“秩滿歸京,不得志,發疾卒。”可知 《舊唐書·呂溫傳》所載有誤。唐代“長慶以后,李德裕黨盛,呂氏諸子無至達官者。” 溫子鎮不仕,流落河南洛陽。鎮子項從軍,駐防萊州。朱熹《呂氏世系譜序》載,鎮“生子頊,唐徐州刺史,周顯德中為戶部侍郎。”頊是呂渭的曾孫。《呂渭墓志銘》載,呂渭的曾祖曰呂頊。呂渭的曾孫與呂渭的曾祖重名是不可能的。呂頊是呂項之誤。《(浙江)郯東呂氏宗譜》載“鎮字安行,一子項”,所載是。呂項居于萊州城北二十里之軍寨址。這里是唐代邊防軍的“軍坊”,可知呂項從軍,傳為東萊守捉參軍事,非徐州刺史。項子韜,是呂蒙正的曾祖。富弼《呂文穆公蒙正神道碑》載,呂韜官唐末莫州鄭縣主薄。韜生夢奇、魯乾二子。夢奇是呂蒙正的祖父。《舊五代史》載,呂夢奇后唐天成元年(926)六月,遷諫議大夫,三年七月遷御史中丞,長興三年(932)由北京副留守晉為戶部侍郎。夢奇生二子,長曰龜圖,次曰龜祥,分居南北二院。龜圖娶劉家劉氏女,生子蒙正、蒙休。龜祥娶李家李氏女,生蒙亨、蒙巽、蒙周。明萬歷三十二年《萊州府志》載呂龜圖后周時任起居郎。安徽《寧陵呂氏祖源考》載,龜圖和龜祥皆登進士。后周開科取士始于周太祖廣順二年(952),龜圖最早在此年中進士,后入仕,官后周起居郎。改仕宋,仍原職,后知泗州。明嘉靖《壽州志》載,“宋太平興國二年(977),龜祥登進士及第,為殿中丞,知壽州,有惠政及民,民愛留之不忍去,遂家焉”。宋太祖時,每次開科取士只有幾人或十幾人,多則幾十人。到宋太宗時,為了宣揚皇恩,每次開科取士多達百人或幾百人。因此,龜祥在宋太祖時沒有中進士,到了宋太宗時,才和侄蒙正同年登科,只是呂龜祥是萊州府的舉子,而呂蒙正已是河南府的舉子。所以《宋史》載呂夷簡“先世萊州人”,載呂蒙正則是河南人。登科時,呂蒙正三十三歲,呂龜祥可能已五十多歲了。龜祥長子蒙亨是夷簡的父親,宋太宗端拱二年(989),舉進士高等,廷試時因堂兄呂蒙正居相位,為避嫌,放棄了廷試,出任下蔡(今安徽鳳陽)、武平(今屬福建)主簿。宋太宗至道元年(995)考文學、政績都是優秀,擢為光祿寺丞,后改大理寺丞。龜祥次子蒙巽官虞部員外郎。三子蒙周,宋太宗淳化三年(992)進士及第,官太常寺丞。
三、故居出生呂蒙正、呂夷簡出生于萊州城北二十里軍寨址。萊州地處山東半島北部,渤海南岸,為邊防重地。隋、唐時征高麗,皆是從萊州太平灣發兵渡海。此后,朝廷在萊州、登州各駐兵一千,屯田戍邊,稱為“守捉”,也叫“團結營”。按照規定,戍邊的將士本應按期輪換,但唐末至五代,戰亂不已,朝廷更換頻繁,無暇過問邊防之事,故邊防將士久戍不歸。他們在當地娶妻生子,居住在今萊州城北二十里的軍寨址,也叫“軍坊”。呂項即是其中的一個。《河東呂氏宗譜》載:“夢奇居萊州,五代時仕于唐。” 《明一統志·卷二十五》與明萬歷三十二年《萊州府志》載:“五代唐呂夢奇,萊州人,仕唐累官戶部侍郎,崇祀鄉賢祠。子龜圖,周起居郎,徙家河南。龜圖弟龜祥,宋殿中丞,知壽州,因家焉。龜圖子蒙正,進士第一,為宰相,有重望,遇事敢言;蒙休舉進士,官至中丞。龜祥子蒙亨舉進士,累官大理寺丞;蒙巽虞部員外郎;蒙周進士及第。蒙亨子為宰相。”為宰相的蒙亨子即是夷簡。《宋史·呂蒙正傳》載,夷簡有弟曰宗簡,也進士及第。朱熹《呂氏世系譜序》載蒙亨生夷簡、宗簡、堯簡三子。宗簡官刑部員外郎,堯簡官太子中允。另外,夷簡子公綽、公弼、公著、公孺皆官居要職。但明萬歷三十二年《萊州府志》與清康熙五十一年《萊州府志》、清乾隆二十三年《掖縣志》對萊州呂夢奇一家人都只記到夷簡,沒有其弟、其子,是其弟、其子非萊州生人。明、清兩朝《萊州府志》記載的呂夢奇、呂龜圖、呂龜祥、呂蒙正、呂蒙休、呂蒙亨、呂蒙巽、呂蒙周、呂夷簡都是萊州人,是知呂蒙正、呂夷簡出生于萊州,其故居在軍寨址。清康熙五十一年《萊州府志·卷十人物》:“五代唐呂夢奇,萊州人,仕唐,累官戶部侍郎。子龜圖,周起居郎,徙家河南。龜圖弟龜祥,宋殿中丞,知壽州,因家焉。龜圖子蒙正為宰相,蒙休舉進士,官至殿中丞。蒙亨舉進士,累官大理寺丞,蒙巽虞部員外郎,蒙周進士及第,蒙亨子夷簡為宰相。”乾隆二十三年《掖縣志·政治》與此同。清光緒十九年《掖縣全志》載:“城北十里曰郎子埠,再十里曰軍寨址,或古用兵處,無考,而實呂公夢奇故里也。村后古冢傳為呂氏祖墓云。” 明萬歷年《東萊呂氏宗譜序》載:“五代周戶部侍郎夢奇公墓在城北軍寨址,且舊碑有‘蒙正故里’四字,是其古跡也。”軍寨址是呂蒙正高祖呂項、曾祖呂韜、祖父呂夢奇、父呂龜圖、叔呂龜祥的故居,也是他和弟蒙休、堂弟蒙亨、蒙巽、蒙周及侄夷簡的出生地。因此,宋真宗封呂蒙正為萊國公。南宋高宗封呂夷簡的曾孫呂好問為東萊郡侯。呂夷簡的玄孫呂本中、六世孫呂祖謙皆號東萊先生。呂祖謙崇祀萊州鄉賢祠,稱東萊伯。呂蒙正、呂好問、呂祖謙的封爵皆載入《萊州府志》、《掖縣全志》。呂蒙正的生卒年一直存在爭議。《中國人名大詞典》載呂蒙正卒年為1011年,生年為944或946年。《中國狀元全傳》、《中國宰相全傳》皆說呂蒙正是后晉開運三年(946)出生于河南洛陽。其實,呂蒙正的卒年《宋史》有記載。《宋史·呂蒙正傳》載,“許國之命甫下而卒,年六十八。”《宋史》載,大中祥符四年(1011)四月“丁卯,許國公呂蒙正薨。”享年六十八是虛歲,是知呂蒙正出生在公元944年,即后晉開運元年。呂蒙正的父親呂龜圖在后周廣順二年(952)中進士時,他已八歲。富弼《呂文穆公蒙正神道碑》載,呂蒙正“國初遷居洛,今遂為洛陽人也。” 《呂氏新安宗志·姓源與新安直系傳簡略》也載:“龜圖宋初遷洛,官起居郎。” 宋建國于公元960年。宋初,呂蒙正母子由萊州到開封投父時,最少有十六歲了。呂龜圖小妾眾多,劉氏與她們不睦,蒙正母子被龜圖趕出家門,流落在伊、洛河畔,居住在破窯之內,靠拾柴、紡棉渡日。蒙正發奮攻讀,于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高中丁丑科一百零九名進士榜首,成為宋朝開國以來的第十六位狀元。端拱元年(988)呂蒙正拜相,成為宋朝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宰相。呂夷簡生于其祖父呂龜祥中進士后的第二年,即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家譜所載與史籍相同。
宋朝沿襲隋、唐九品官制。狀元呂蒙正初官將作監丞,也是九品。第三年,蒙正隨太宗親征北漢,途中晉為著作郎,為從七品。《宋史》載,呂龜祥是以御史中丞之職知壽州的。御史中丞是從三品之官。呂龜祥從九品之職升至從三品之官,不會是在他中進士后的第二年。因此,龜祥一家由萊州遷居壽州時,夷簡已經是學齡之童了。《四庫全書》收編的元代兵部侍郎青州人于欽《齊乘》載:“呂夷簡,萊州人,丞相,文靖公。六世孫伯恭(按:呂祖謙)號東萊先生。” 其載呂夷簡為萊州人,與《萊州府志》相合。呂公著是呂夷簡的第三子,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這年,祖父呂蒙亨在朝中任大理寺丞,父呂夷簡由茶鹽場兼無為軍通判,權知開封府。《清光緒壽州志》載,“呂龜祥墓在城北鳳臺縣境,”未見有其子孫之墓。宋《名臣言行錄外集·呂祖謙》載:“六世祖申國文靖公(按:呂夷簡)自壽春徙開封,今為開封人。” 朱熹《宰相經緯學》和《呂氏世系譜序》載,呂夷簡卒于鄭州府第,葬于鄭州新鄭縣馬亭鄉呂氏墳域。范鎮《呂惠穆公公弼神道碑》載,呂公弼卒于鄭州管城府第,葬于鄭州新鄭縣懷忠鄉神崧里先公之塋。是知呂夷簡一家遷居在鄭州管城縣,祖墳在鄭州新鄭縣。夷簡一家遷居鄭州的時間,當在夷簡在朝中任職之后,因此,公綽可能出生于壽州,公弼、公著、公孺可能都出生于鄭州。

作者:60.233.16.*   回復:0   發表時間:2023-02-17 10:27:39

族譜錄紀念網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