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TAN  

03-07

436665次

5人

16個

364個

4632人

424部


[主樓] 九溪衛武節將軍譚添麟傳

九溪衛武節將軍譚添麟傳
(根據澧州大堰垱鎮譚氏徽珩公家族傳承史撰)
九溪衛武節將軍譚添麟傳

導語:湘鄂武陵大山深處的慈利縣西北九十里江埡鎮東北部,有一座古城位于九溪村,歷史上稱九溪衛城。由于溇水自七眼泉發源,沿途至此匯合了洞溪、瓴溪、五星溪、倍子溪、人潮溪、吊兒溪、柳陽溪、索溪九條溪水,故名九溪。九溪原名索溪寨,聚居著苗、土、漢三族人民。它北鄰江埡林場,西鄰江埡水庫,南抵溇水河,溇水西來至此繞南半周后向東,似一張彎弓把九溪衛古城擁抱。九溪美麗多姿,山川秀麗,交通方便,地理位置重要,古人稱其為“諸夷之襟喉也”。
公元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武節將軍譚添麟移鎮九溪奉旨立營堡屯田。衛城筑于宋代索口寨遺基之上,周圍九里十三步,城墻高丈八尺,門四皆有樓。北門外濠塹四百八十丈,東西南三門以溇水為濠。
序言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統治階級內部政局動蕩抗元起義軍圖

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統治階級內部政局動蕩。元政府橫征暴斂,土地高度集中,社會經濟衰敗,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至正十一年(1351年)民間秘密團體白蓮教領袖韓山童及其門徒劉福通,利用政府征發農夫15萬人修治黃河,農夫不堪官吏欺凌和沉重勞役的情緒,進行反抗元朝的組織活動。由于消息走漏,韓山童被俘遇害,劉福通逃回潁州(今安徽阜陽),五月,劉福通率眾起義,以紅巾裹頭,稱紅巾軍。爾后率部于河南相繼攻克項城(今河南項城南)、羅山(今河南羅山)、真陽(今河南正陽)等地,隊伍迅速發展至十余萬人。在劉福通起義的影響下,大江南北許多地方相繼爆發了人民的反元斗爭,其中主要的有徐州的李二(芝麻李),趙均用在濠州;
郭子興、孫德崖在安徽鳳陽東北等地。湘漢流域的布王三、孟海馬在湖北蘄春,彭瑩玉、徐壽輝在湖北黃岡等地,均屬紅巾軍系統。諸多起義軍中以北方劉福通,南方徐壽輝的兩支為最強。這兩支起義軍的發展,將大元國切成兩段至使南北隔絕,紅巾軍有力的打擊了元朝的統治。除此之外還有張士誠、朱元璋領導的紅巾軍猛烈的反抗元朝。
九溪衛武節將軍譚添麟傳
《目錄》
第一章、兒時立志從軍報國
第二章、出生于亂世社會環境
第三章、軍旅天涯建功勛
第四章、明太祖論前后功勛詔旨封賜
第五章、澧州《九溪衛志》記載武節將軍功績
第六章、澧州《九溪衛志》詩詞選
第七章、探訪湖南慈利縣九溪衛古城遺址
第八章、九溪衛古城昔日的崢嶸氣勢
第九章、紀念先祖輝煌業績古家譜傳承族聯
第十章、今日九溪衛古城
九溪衛武節將軍譚添麟傳
第一章、兒時立志從軍報國
導語:九溪衛武節將軍譚添麟歷任湖廣行省參政、管軍百戶、千戶、本衛千戶所、正千戶、指揮使,升授武節將軍銜。
譚添麟原籍吉安府避天災人禍遷徙衡州府

譚添麟約出生于元朝順帝至元二年(丙子年)即公元1336年,排行“仲”大哥,添麒、大弟,添鸞、小弟,添鳳。祖籍江西廬陵(吉安府)吉水縣大洲人氏。父親譚興公世系吉水縣譚氏旺族家庭。公
元1342年,為避天災人禍,譚添麟隨父遷徙湖南衡州府安仁縣宜陽八都定居。戰亂不斷社會動蕩時期,社會保障成為維護社會發展的主題。民眾普遍存在的戰爭觀,而且尚武精神盛行,重信而守禮。譚添麟遵祖訓六歲開始習武讀書,“練武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方式,習文可以修身明志”謹父教導,譚添麟從小就拜師習文弄武健身養性。兒時的他聰慧過人。古人曰:習武先是習心,其次是修德,然后才是習武。習武不是爭強好斗,而是為國為民出力,是對身體和思想的一種挑戰磨歷的有效方式,也是完善自身人格的一種途徑。通過練武習文,增添了成年后要為國為民出力做貢獻的遠大理想,心中有遠大的抱負。
第二章、出生于亂世社會環境
元末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極端尖銳導致農民起義

元末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銳,導致元末農民起義。這次起義規模大、時間久,以紅巾軍為主力的農民起義軍沉重打擊了元朝在全國各地的統治。局勢變化為朱元璋最后推翻元朝創造了條件。正當元朝統治下的北方處在軍閥混戰的時候,吳元年十月,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二十五萬北伐。他再三申明行軍紀律,又發布北伐檄文,提出“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根據朱元璋的作戰部署,徐達率軍先抵淮安,攻占山東全境。洪武元年三月,徐達等進入河南,同時,由馮宗異率領的偏師克陜州,扼潼關,西略華州,以防李思齊等援兵東犯。五月,朱元璋抵汴梁,準備進軍大都。閏七月,明兵會集德州,步騎舟師繼續沿運河北上,下長蘆,克清州,至直沽,大都震驚。七月二十八日,當明軍占領通州后,元順帝率后妃、太子逃到上都。八月初二,徐達率北伐明軍進入大都,元朝政權被推翻。
第三章、軍旅天涯建功勛
譚添麟聞明太祖寬仁愛仕仗劍投親軍隨親軍副都指揮使作戰

據湘西北譚氏古家族譜記載添麟公姿貌奇偉,有大略,元朝至正22年(公元1362年)身高一米八一、年齡26歲、血氣方剛的譚添麟聞明太祖寬仁愛仕,仗劍前往投從,至則太祖已在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詣軍門,引見為護衛親軍。洪武三年(1370年)楚諸郡皆為陳氏友良,太祖兵臨之,陳友良勢大減。逐棄江州,彬力也。太祖至龍興,令普祥仍守袁州,而以彬為江西行省參政。譚添麟自公元1363年從破陳友諒于鄱陽湖,以功擢升管軍百戶。公元1364年隨征陳理于武昌,理降;從湖廣行省參政下漢、沔、荊、岳屢功加升千戶職,始隸屬楊璟麾下。吳元年太祖即吳王位,元年從征九溪蠻。駐扎三江口,即石門江口。諸蠻略定,語詳《述略》;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隨楊璟征平慈利土酋覃垕之亂。“澧州慈利土官覃垕構諸洞蠻為亂,明太祖朱元璋命帥師往討,連敗之。垕詐降,璟使部卒往報,為所執。明太祖朱元璋立即遣使命楊璟征討(楊璟,安徽合肥人,明初將領。其早年歸順朱元璋到集慶,后攻下常州,任親軍副都指揮使。后到婺州等地,升任湖廣行省參政,鎮守江陵。后進攻湖南,升任行省平章政事。與周德興、張彬等將領攻入廣西。洪武元年進攻永州、靖江,平定廣西。后隨徐達、湯和攻入山西。封璟營陽侯。洪武十五年去世,追封芮國公,謚武信)”。洪武四年(1371)年;楊璟督戰,士力攻,賊乃遁。譚添麟隨從大將楊璟征討澧州避稅叛蠻;至石門新關,楊璟率眾出添平為正兵,而譚添麟俾夜作晝進東陽,扼吭夾擊。初戰輸贏溪,迭勝負,因止壘。用土官唐清計分軍為二隊,一壁平山塔,綴賊勢;一疾走張馬溪,紿斬二守酋。即夕,驅掩望月坪老巢。群蠻聞巢破,我師走出其后,已恇亂;又诇璟大軍且至,益駭,相率投杖降。凱還,留屯新安。迨九溪設衛,授指揮僉事,世襲千戶。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復同吳復等,平九溪、辰州諸蠻,克四十八洞。楊璟還,譚添麟留堡新安。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率師從討五溪蠻,平之。洪武二十一年;即公元1388年又率領大軍討麓川,征伐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任發、思機發父子的戰爭。譚添麟屢年出師,此時湖廣安福所千戶夏德忠誘九溪洞蠻為寇,趁間作亂(明大軍平亂)。
洪武二十二年;即公元1389年,兵回會葉,升討之,設九溪衛。論前后功,實授本衛千戶所正千戶,加升指揮使銜,兼握百戶篆,并鑄千百戶印,授之。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年)至洪武二十五年,即公元(1392年),譚添麟奉命移鎮九溪衛駐防,同時又奉旨指揮部將呂成、韓忠等伐木采石,立營堡始筑衛城、屯田。駐防地在現湖南慈利縣城北九十里,西南至永定衛二百八十里,本宋代之索口寨,后廢為市。據史料記載;北宋時期,土家族先民在此地修寨筑城,名為“索口寨”立柵為城,依山傍水,風景優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設九溪衛府署(衛府署駐北門八寶街)軍政長官,主管衛轄區軍事、政治、經濟。設九溪衛下轄桑植安撫司及九個千戶所;有九淵、野牛、三江口、閘口四關。所屬曰守御添平千戶所,在衛北,洪武二年置。曰守御安福千戶所,在衛西北,洪武二十三年九月置。曰守御麻寮千戶所,在衛北,洪武四年置。曰桑植安撫司,本桑植、荒溪等處宣撫司,在衛西北,太祖丙午年二月置,后廢,永樂四年十一月改置。左、右、前、后、中五所,以及澧州所、安福所、添平所、麻寮所等四所。
第四章、明太祖論前后功勛詔旨封賜
第一節、湘西北譚氏古譜記載
詔旨封賜譚添麟軍銜正千戶世襲千戶蔭一子嗣父職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撫有方夏一十八載,東西南朔罔不率從。矧爾滇夷敢自猖狂。今滇南大麓筸子苗任意蠢動,不時悾惚,甚疾朕心。朕思古之帝王,四兇致警,風動楊休。若此丑類,敢聽姿肆!敕爾譚添麟隨朕南行,命汝先鋒。乃魚麗離甫布,聞風匍竄;長蛇未舉,厥角來迎。紹隆古之丕績,建曠代之奇勛。既竭勤勞之忱,可緩宏錫之章!茲特贈爾為“護國將軍”。綿延偕松楸以永貞,福祉同帶礪以長盟。制曰:婦人克相夫子,束發時未嘗不以偕榮相期許。乃甫登宦版,捐幃佩,身顯榮而躬不逮,宜渙綸恩以慰之。原任九溪衛贈護國將軍譚添麟之妻謝氏,毓自宦門,歸于儒彥。丈人志竭疆場,閫閾佇望凱旋。秉矛有朝食之祝,執鉞冀獻馘之陳。淑媛騰聲,綸恩乃彰。今特贈爾為宜人。揭徽音以如綍,釋幽側于斷袿。
洪武十二年(1379年)三月十二日制誥之寶
第二節、湘西北譚氏古譜家族文史記錄
《奉天誥命》授予澧州譚添麟歷史復制件


譚添麟歷任湖廣行省參政,千戶管軍百戶,本衛千戶所正千戶,指揮使等職(元明兩朝各路設千戶所千戶為長官,隸屬于萬戶,下領千戶百戶,為世襲軍職正五品初授武德將軍升授武節將軍銜),后升指揮使正四品軍銜。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移鎮九溪衛奉旨立營堡屯田。明太祖詔旨封賜譚添麟祿田數百頃于澧州青泥潭世襲纓,其家屬子孫、直系親屬人等奉旨落籍澧州,世襲千戶、百戶(蔭一子千戶)。
譚添麟(武節將軍)卒于1406年6月21日,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農歷丙戌年六月初六,贈百戶篆,贈護國將軍,享年70壽齡。歸葬衡州衡陽郡安仁縣。妣謝氏,封號宜人,母親趙氏封號為太宜人(明清為五品官之妻.母封號,封為宜人)。獨生兒子;譚必祥襲左所千戶之職駐守九溪衛城。湘西北地區譚氏尊崇譚添麟,為湘西北譚氏一世祖。
第五章、澧州《九溪衛志》記載武節將軍功績
導語:衛、所是明代初期重要的地方軍事設置,在土家人聚居區保留土司機構。在土家地區邊緣地帶設置衛、所機構,以土官為主、流官為輔。在比較進步的地區裁撤原來的土司,由中央派出流官擔任知州、知縣。并且廢除敢于反抗明朝朝廷的土司,改建衛、所。九溪衛是明代建在湘鄂“蠻”區的一個衛,從明洪武到清雍正三百六十年間,明清王朝為了“控蠻”、“御蠻”設軍事機構,九溪衛城于今慈利縣江埡鎮。這也是明朝在湘西土家族地區最早設立土司建置的地區,同時,明朝的土司建置也較好地解決了湖廣行省西部的安定問題。
澧州譚氏家譜記載添麟公永樂丙戌年卒歸葬安仁

澧州《九溪衛志》記載;“譚添麟,安仁人。洪武四年(1371)年,隨從大將楊璟征討澧州九溪避稅叛蠻。至石門新關,楊璟率眾出添平為正兵,而譚添麟俾夜作晝進東陽,扼吭夾擊。初戰輸贏溪,迭勝負,因止壘。用土官唐清計,分軍為二隊,一壁平山塔,綴賊勢;一疾走張馬溪,紿斬二守酋。即夕,驅掩望月坪老巢。群蠻聞巢破,我師走出其后,已恇亂;又诇楊璟大軍且至,益駭,相率投杖降。凱還,留屯新安。迨九溪設衛,授指揮僉事,世襲千戶。”可見族譜所記不虛。那時的衛所兵制規定,軍人列入軍籍,世代沿襲,兒子兒孫代代當兵。因此,譚添麟之子必祥,譚必祥之子友道,譚友道之子譚湧,譚湧之子譚?都襲過“千戶”。《九溪衛志職官表》也有相關記載,與《湘西北譚氏家族譜》所記載基本吻合。《衛志選舉表仕宦表》還有“歲貢譚嘉謨,柳州知府譚鉞(譚氏六世祖)”的簡短記載。
第六章、澧州《九溪衛志》詩詞選
一至五世祖軍銜正千戶世襲軍職千戶蔭一子嗣父職

九溪衛軍中文官武弁撰文傳承記載
《秋登演武臺》
(曾三壽)
日白草淡碧,溪流咽石灘。
微風遠度郊外寒,金環鐵鞘向戎壇。
蹴踏騰驤羽戟攢,旌旗搖曳露未干。
逶迤鼓角出林巒,臨戎壯士氣桓桓。
超忽掣電喜居鞍,掉弓脫矢意常安。
狐兔飛馳秋草殘,落雕射虎輕邯鄲。
鐵衣趺坐且傳餐,馬鳴蕭蕭群轡寬。
仗劍不須訝文吏,泮林音好集鸮翰。
注釋:這首詩描寫了當年練兵演武的場面,讀時,難道你沒有身臨其境之感嗎?你眼前不象是見到獵獵旌旗,赳赳武士嗎?你耳畔不回響著蕭蕭馬鳴,鏗鏘劍戟嗎?
《踏溪城舊址感賦》
(袁—文官)
披棘上城陂,兀余土一線。
滟滟眾峰青,澹澹沉匹練。
煙樹自崢嶸,云鳥相舒卷。
春草正芳鮮,春花更妖絢。
設險說金湯,金湯何處見。
注釋:這首詩將寫景與滄桑感喟熔于一爐,可謂佳作。
《九溪舟次晚泊》
(黃漢)
片帆發畫里,柳禿暮煙焚。
綠水煮紅日,青山帳白云。
維舟依酒市,登岸向斜曛。
天際孤飛鳥,哀鳴亦喚群。
注釋:本詩寫景之筆遣字精到,末句借哀鳴的孤鳥表達了詩人對故土親人思念而生的悵惘落寞之情。正如(袁-文官撰寫—踏溪城舊址感賦)所言:“設險說金湯,金湯何處見!”九溪衛昔日的崢嶸氣象早已成為過去,但是這是一段令人緬懷的歷史,更是令湘西北譚氏子孫緬懷的史章。因為譚氏有近十代先祖跋涉在崢榮歲月里,用汗水、熱血、生命和智慧譜寫了家族的輝煌。
第七章、探訪湖南慈利縣九溪衛古城遺址
二世祖必祥公軍銜正千戶世襲軍職千戶蔭一子嗣父職

三世祖友道公軍銜正千戶世襲軍職千戶蔭一子嗣父職

讓我們的足跡叩問先祖人生歷程;探訪古城九溪衛2009年清明節后,我們從澧縣啟程探訪湘西北譚氏“一至五世祖”人生足跡古城九溪衛遺址。一路上無暇顧及慈利縣源途欣賞美景,而是徑直乘車趕往此行目的地古城九溪衛遺址。古城九溪衛位于慈利縣城西北的九十里處,江埡鎮東北部,九溪村是這座古老的邊城,歷史上稱九溪衛。由于婁水自七眼泉發源,沿途至此匯合了洞溪、瓴溪、五星溪、倍子溪、人潮溪、吊兒溪、柳陽溪、索溪九條溪水故名九溪。九溪原名索溪寨,聚居著苗、土、漢三族人民。它北鄰江埡林場,西鄰江埡水庫,南抵婁水河,婁水西來至此繞南半周后向東,似一張彎弓把古城擁抱。一灣碧綠溇水繞城而過,滋潤富有特色的苗、土、漢三族古民居。
四世祖涌公軍銜正千戶世襲軍職千戶蔭一子嗣父職
五世祖?公軍銜正千戶世襲軍職千戶蔭一子嗣父職

第八章、九溪衛古城昔日的崢嶸氣勢
慈利縣江埡鎮九溪衛古城九溪衛迎熏門拱極門照

九溪衛城與吾湘西北譚氏近十代先祖有一段分不開割不斷的關聯。一路前往九溪衛探訪,尋覓先祖的歷史足跡,緬懷先祖的文治武功。我們先到北門,古稱“拱極門”表示方位之意,意謂北極星,為眾星所拱衛。高丈八尺的城墻上,灌木叢和雜草在風中瑟瑟作響,仿佛向探訪者娓娓而談論荒殘的哀怨和昔日的景象。從北門到南門,有一條筆直的水泥大道。我們步行而至。此門古稱“迎薰門”也有表方位之意,意謂迎接和暖的東南風。該門前幾年經過修繕,與舊城等高地幫扶了一層厚厚的石砌墻。門外大道上用石頭嵌有“九溪衛城,洪武二十三年始建”十二個大字。據耄耋(八九十歲老人)講,東門古稱“朝天門”取“心向朝廷,綏靖邊地”之意。西門古稱“定邊門”綏靖邊地恐怕是明朝于九溪設衛的目的所在。這兩座城門至今殘缺無存只有昔日建筑遺址向來參觀游覽到訪者訴說哀怨。
第九章、紀念先祖輝煌業績古家譜傳承族聯
譚添麟護國將軍畫像-譚鉞柳州知府畫像
追根溯源;不負祖先創業之艱,紀念先祖文治武功之豐功偉績。湘西北譚氏把先祖豐功偉績編錄于家族譜中并編寫成族聯(祠堂供祖宗牌位處均懸掛此聯)傳承以勉勵后代子孫勵志勤學苦練,建勛立業。
湘西北譚氏家族譜傳承族聯
迪前光護國壯猷,紹先緒柳州遺訓。
這是湘西北譚氏家族的通用聯;舊時祠堂里以及居家之堂屋供祖宗牌位處,均懸掛此聯。上聯;“迪前光護國壯猷”說的是先祖譚添麟,護國壯猷即贈護國將軍一事。下聯;“紹先緒柳州遺訓”是說譚鉞,曾經撰寫有家族譜牒,但沒有及時付梓成書,后因戰亂,書稿遺失,僅存其所訂族訓四則,故稱之為柳州遺訓。
澧州譚氏六世祖“鉞公”;世襲左千戶,由科第奉詔任歷史名城柳州知府,武宗詔入翰林恩賜翰林院主考兩廣入為東閣大學士,湘西北譚氏尊稱為“柳州公”有宗祠對聯和明代墓道碑為史實證據。
第十章、今日九溪衛古城
九溪衛古城興國寺梅花殿木構建筑風景攝影圖

九溪衛城,位于今慈利江埡鎮九溪村。明洪武23年設九溪衛,同年筑城。清康熙時,迭修完善。陳宗瀛《九溪衛志》載:“衛城筑于宋代索口寨遺基之上,周圍九里十三步,城墻高丈八尺,門四,皆有樓。北門外濠塹四百八十丈,東西南三門以溇水為濠”。今衛城殘存南北兩門及部分明代房屋建筑,北城墻及其濠溝大部尚存現以開發成旅游區。
九溪衛古城古建筑與江埡集鎮一河之隔風景攝影圖


今日之九溪;使人感喟良多,又有良多的無奈。如果九溪城眾多的歷史文物古跡猶存,那么,九溪城將又是中外旅游游人的好去處,九溪人的物質文化生活將是多么豐厚而充盈。然而歷史是不能假設的,是無法重寫的,滄海桑田,往往是自然和人文社會的辯證法“文革”的浩劫,文物保護意識的淡薄,對祖宗的盲目否定,水火的無情,令人茫然而無奈地噓唏!然而;九溪及周邊的現代化建設也大有可圈可點之處:江埡水庫大壩將溇江攔腰截斷,高峽出平湖;高壓輸電線飛跨四方,源源不斷的電力服務于人民生活和國家建設;溇水大橋、溹口大橋、南門鐵索橋,使津渡變通途。慈利二中這有著優良革命傳統和深厚人文底蘊的學府正煥發出勃勃生機,不卑不亢地屹立于高級中學之林。校園內巨樟古柏參天聳立,亭臺樓閣與綠樹修竹相映成趣。瑯瑯的讀書聲隨著朝霞升起,歡歌陣陣伴著夕陽飛旋好一個求知的殿堂,好一個人才的搖籃!今日九溪與昔日九溪不是可以媲美而是姿態情調各異的奇葩!先祖添麟公、必祥公、友道公、涌公、?公(湘西北譚氏一至五世祖)。如果神游于九溪故地,該是欣慰的吧!
撰寫資料來源:
《一》明朝歷史史料
《二》澧州地方志、慈利縣地方志
《三》湘西北譚氏古今家族譜記載文錄
湘西北譚氏族譜澧縣卷、臨澧縣卷、慈利縣卷

湖南省圖書館家譜收藏中心收藏證書

編輯制作撰寫: 冰雪
初稿完成:庚寅年仲春日
定稿日期:癸卯年 【兔年】 丙辰月 癸巳日
統計字數:7118
【原】九溪衛武節將軍譚添麟傳
閱讀配圖片網址: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0318/10/9660834_1072518777.shtml

作者:譚曉平   回復:0   發表時間:2023-03-25 15:33:39

族譜錄紀念網
 
發表回復:
標題:
 
內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